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69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69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敏必须在陕西战场出现转机之前,想办法破解这个危局,设法拖延或者阻挡住蒙古人的进攻。

可是,负责守卫北方的哈克什甘肃兵团只有四万骑兵,还要分布在肃州到宁夏的长长边境线上,如何能够对付的了十万蒙古骑兵的进攻呢?

而这个时候的王烁,已经连太白那块平地都要守不住了。

清军也是急眼玩命了,死命向褒谷口进攻,不计血本,王烁只能用火炮把褒谷口封住。

火炮弹药消耗太快了,后方运输能力有限,根本无法保障火炮的需求。

王烁五万步军已经消耗殆尽,手里还剩下一万来人,他不得不考虑撤进斜谷道。

身后是宽阔的平地,放清军骑军进来,他这一万步军,能平安撤回斜谷道吗?

思考许久,他还是命令撤退。

在阻挡住清军的又一次进攻之后,大部队拖着火炮,快速向后方撤去。他则跨马擎枪,立在平地的中央,等着清军的到来。

身边是三千满脸灰痕的疲惫士卒。士卒们虽然疲惫,但战斗意志不减,个个抱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大不了和清军同归于尽!

清军没有等待多久,便发动第二次进攻,轻松占领褒谷口,然后大队骑军撒马奔驰,向着平地中间的王烁和他的三千疲惫士卒冲杀过来。

看着清军骑军冲杀而来,王烁纹丝不动,身边士卒在他身后立起长盾,弯弓搭箭,准备迎击骑军的冲击。

王烁要在清军骑军接触自己战阵之前,单人独骑杀出去,打乱敌军的冲锋队形,尽量减少骑军对自己方阵的冲击力量。

不然,三千士卒恐怕阻挡不住敌军的一次冲击就被冲散,失去战斗力。

那时候,后边的主力还没有撤到斜谷道里的预设防线,他就再无能力挡住豪格大军进入渭南平原了。

到了这时候,他已经无法顾及自己的生命了。尽管,他已经爱上了穿越以后的生活,爱上了明末老百姓的朴实无华,更舍不得他四位如花似玉的夫人。

可是,正是为了这些他所爱的,他必须用生命来保卫她们。

他相信,他已经把伟人的思想,变相的传输进了根据地每一个人的心里,即使他死在这里,伟人的思想已经落地生根,觉悟了的百姓,再也不会忍受异族蹂躏,再也不会容忍封建帝王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也不会容忍不平等。

伟人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已经播下了伟人思想的种子,这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将来会不断的结籽,繁衍,最终,会在整个中原大地上茁壮生长!

即使没有他的存在,星星之火也不会熄灭,早晚有一天,会燃遍中华大地!

中华有觉悟了的百姓,就不会有大清,更不会有这个朝廷带给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华,就一定会崛起!

为了这些,值了!

看着渐渐接近的清军骑军,他举起手中的亮银枪,准备冲锋,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再为他爱着的土地和人民,为他爱着的夫人们,最后一次抵挡敌军的进攻。

就在这个时候,清军大队忽然停了下来。

尽管后面依旧尘土飞扬,大队的清军依旧在赶过来,但前面的清军却莫名其妙的停止了前进。

王烁纳闷了,他们怎么停下了呢?

满清骑军看见王烁了,给吓的。

第387章 王烁退守斜谷道 多尔衮兵临潼关

这几天的战斗,王烁多次冲入敌军大队之中,往来突阵,如入无人之境。

他太快了,胯下的战马都能杀人。那白云踏雪兽是天生神兽,宝马良驹,碗口大的蹄子,一蹶子让它尥身上,非死即伤。

王烁比那战马又不知道厉害多少倍。枪快力沉,碰他手里,想活着出来那是做梦。

几天来,死王烁手里的士卒,没一千也有八百了,连巴呀喇纛章京都死仨了,没人敢和王烁对阵。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让他一脚踢悬崖底下去了,到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剩下的谭泰、准塔、图赖、星讷、莽古尔泰这几位大将,没一个能在他跟前走上十合的。

这几位也是人精,看王烁来了,都远远的躲开,逼着士卒上去送死,靠人多往里填,把王烁挤出去。

士卒也是人啊,你们都怕他,凭什么拿我们往里填呀?我们也不干。

清军看见王烁,知道他要冲锋,心里都害怕,都怕成为他首要的攻击目标,那小命肯定保不住。

这个时候,谁冲在最前边,谁肯定就是王烁攻击的目标。

谁没事成心想找死啊?好死不如赖活着。

大家都怕成为跑到最前边的那一个,看到王烁的同时,都有意无意的让自己的战马慢下来,藏别人后边去。

这个一看,咦,你想躲我后边,我也不想死啊,我也不跑了,躲你后边。

结果就是大家越来越慢,最后干脆都停下来得了。

前面带队的巴呀喇纛章京巩阿岱一看,这哪儿成啊,在后边大声命令骑军前进。

前边骑兵心说,你光知道瞎咋呼,你躲后边儿干嘛,你怎么不上前边来?

大清军冲锋,历来都是护军统领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边,有你这么带兵的吗?还巴呀喇纛章京呢,我呸!

结果就没人听巩阿岱的了。

巩阿岱也知道自己该到前边去,带头和王烁比划比划,可这种找死的买卖他也不想干呢。

不走就不走吧,大家都小心点,慢慢的,一齐靠近,看差不多了,一齐放箭,射死他总成了吧?

这主意还差不多。大家就齐头并进,慢慢向王烁那边靠。

这时候王烁也明白清军的意思了。想跟我玩箭,老子还不陪你玩呢。

他暗暗传令,让三千士卒慢慢后退,自己拍拍白云踏雪兽的额头,那战马明白他的意思,也跟着士卒慢慢往后退去。

清军一看,巩阿岱这主意还真不错嗨,王烁往后退了。

得,他往后退,咱就往前挪,和他保持同步,跟上节奏吧。

就这么着,王烁慢慢退,清军慢慢跟,和他始终保持一箭之地。

王烁退回斜谷道自己的防线,长出一口气,今天算是捡回一条命来。

一会儿功夫,莽古尔泰上来了,气的照巩阿岱脑袋上就一巴掌。

干什么你这是,有这么打仗的吗?睁眼看着他退回去不进攻,给我上!

巩阿岱心里这个气,特么刚才王烁在这地方的时候你怎么不出来?人家走了你癞蛤蟆趴马路中间,冒充重型坦克,神马玩意儿!

当然那时候没坦克,也没马路,大致就这意思。

官大一级压死人,巩阿岱没办法,只好带领手下向斜谷道进军,惨烈的阻击战再次开始。

在斜谷道阻击战打的最为惨烈的时候,多尔衮亲率京师八旗,也到达了潼关。

虽然预感到陕北战局不对劲,他仍旧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毕竟阿济格和多铎的马步军加起来有二十万,李过只有十万人。

以二十万满清精锐,对付一个只有十万人的手下败将,这仗要是打输了,阿济格和多铎以后也就不用带兵了,赶紧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

他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他那俩兄弟又犯浑,俩人和上次打李自成一样,在陕北那儿掐起来了,谁也不想出兵打李过。

等打完这一仗,非把这俩活宝弄回京师,让吏部查明他们在陕北都干什么了不可。

他心中暗暗发狠,要是真像他想的那样,俩人闹别扭,置国家大事与不顾,就把这俩家伙弄到宗人府里关起来,让他们好好受受罪,直到他们长记性,再把他们放出来。

他到陕北,最近的路线,就是攻破潼关,从西安过去。

所以,此刻,他想什么都是白扯,只能先拿下潼关再说。

可潼关已经不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坚守的潼关了。

陇中兵团司令辛思忠,早就在这里修葺城墙,加固阵地,严阵以待多尔衮到来了。

辛思忠全服披挂,手捋长髯,站在潼关城楼下的垛口边上,冷眼看着多尔衮率大军到来。

待多尔衮的大军逼近潼关塬,在城下列好阵势,辛思忠才让士卒喊话,多尔衮如果算爷们,就走出阵来,和他单枪匹马决一生死。谁胜了潼关就是谁的。

如果觉着自己不是爷们,是藏在深闺里的丫头,就别出来了,直接攻城,他在城上等着他。

嚇,这话忒毒了!气的多尔衮打马就要出阵,手下巴呀喇纛章京苏克萨哈赶忙过来,把他的战马给拉住了。

苏克萨哈劝多尔衮道:“皇叔父摄政王莫要上当啊!”

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苏克萨哈为啥不直接称多尔衮“王爷”,而要称“皇叔父摄政王”,这么绕嘴费事呢?

原来,多尔衮自进关占据中原之后,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他觉着,满清由一个蜗居一偶的小国,到占据中原,很快长江以南也归了满清,都是他的功劳。

碍着大玉儿的面子,他不好意思把小皇帝福临给废了,自己做这中华帝国的皇帝,已经亏大了,再不把自己的名号提到最高,都对不住自己这份功劳。

于是,他就得当“皇叔父摄政王”,和所有当臣子的区别开来,得比所有人都高才成。

谁要是不这么叫他,就是不认可他的功劳,瞧不起他。

那些个满清大臣里,还真有不识相的。过去叫惯了,就改不了口,仍称呼他“九王爷”、“王爷”或者“摄政王”。

多尔衮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十分膈应,就想着法找茬,把那些个不识相的大臣给办了。

第388章 攻潼关受阻 多尔衮变策

多尔衮办了那些“不识相”的满清大臣之后,大家才逐渐琢磨过味儿来,感情这些人倒霉,都倒在对多尔衮的称呼上!

从那以后,在对多尔衮称呼上,谁也不敢再省略一个字了。

这个历史上是真有记载的,不是老余瞎编。

当下苏克萨哈拦住多尔衮道:“那潼关城头上站着的,是西北大将辛思忠,这小子自比关羽关云长,能耐不小。

当然您征战天下,无人敢当,武艺比他强多了。

可您是我大清栋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叔父摄政王啊,肩担国家重任,大清没您怎么成啊?

您身子金贵,怎么能和这种流寇出身的土匪一般见识呢?”

哎,这话多尔衮受用。

听说辛思忠自比关云长,他还真不敢过去了。

别说关云长,就是辛思忠有关云长一半的本事,宰他也不成问题。

他已经不是满清刚起家时那个征战四方,勇猛无敌的多尔衮了。

近年来随着地位一天比一天高,他也学会了享受,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四处搜寻美女,天天夜夜笙歌,身子早掏空了。

从今年开始,他右手老是不自觉的发抖,控制不住,头也时不时的发晕,厉害的时候天旋地转,站都站不住,甭说上马冲杀,好好走道儿都困难。

现在咱知道这是高血压和脑梗塞的表现,那时候古人不明白,也就不会过于在意。

不管怎样,多尔衮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会像他那俩兄弟一样,混蛋到不管三七二十一。

他问苏克萨哈道:“那,如何回答这流寇?”

苏克萨哈道:“当然是说您老人家身子金贵,怎能轻易和流寇动手?咱从军里找个勇士,和辛思忠单打独斗便可。”

多尔衮点头应允。

时候不长,清军大阵里跑出一个提着大斧子的壮汉,大冬天光着膀子,穿牛皮撒裤,腰大肚圆,看份量,足有三百多斤。

一个嗓门洪亮的士卒,在城下大声向城上喊道:“皇叔父摄政王有谕,贼将身份低微,不配与皇叔父摄政王交手!今派屠户厄尔都,来领教贼将本领!”

辛思忠在城上听着,差点乐了。唉呀,这多尔衮也不傻嘛,知道我这是故意气他,他再反过来气我。老子还不上你的当呢!

他对身边士卒道:“告诉他,老子不是屠户,不宰猪。他愿意当娘们儿,就攻城吧。”说罢直接离开城垛口,到关楼下马扎上坐着去了。

他早就把所有大炮固定在城上,事先调好角度,有近距离射散子杀攻城士卒的,也有远距离射铁丸,对付清军攻城器械和大炮的,并不怕清军进攻。

之所以不出潼关和多尔衮野战,辛思忠是考虑自己兵少,野战损失会太大。

再说,他一个兵团,二百多门大炮,士卒都有配备的开花弹,干嘛非要放着险关不守,拿着自己的短处和清军打野战?

果然,清军攻城吃了大亏。

云梯,攻城车走到半道上,让城上的大炮给打的粉碎。

清军弄来自己的大炮和辛思忠对射,准确度不行不说,辛思忠的大炮居高临下,射程上也占足了便宜。

清军也就十几门炮,如何架得住上百门大炮一起轰击?没半个时辰,大炮,连运上去的火药,就都让辛思忠撂倒在那里了。

侥幸弄到城下的云梯和攻城车,又让散子和开花弹炸了个乱七八糟。城上再投下石油和火把,一会儿功夫,那些木头玩意儿就变成灰了。

这一仗,清军完败,死伤惨重。

多尔衮在城下看着,终于明白阿济格和多铎为什么到现在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