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5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5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烁可是忘了,这可是明朝,男女授受不亲!当着这几千人的面抱着梁敏,就过分了。

梁敏双颊绯红,却什么也没有说,抱着王烁粗壮的身躯,低下头去。

第44章 人民力量

漳县城下一战,让所有的漳县人找到了战胜顺军的信心,对王烁的信任和崇拜也达到了顶点。

五千顺军,被三千王烁正规军杀的溃不成军,虽然明军也损失近半,但老百姓还是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王烁可以带领他们守住漳县,甚至击败顺军,解放整个陇中。

原先老百姓担心王烁在漳县站不住脚,会被顺军或者其他势力赶跑,那么,他颁布的新土地法也就会随之失效。

即便减了租子,老百姓也积极性不大,甚至有的怕王烁走后地主翻旧账,把地收回去不让种了,惦记着还是按以前没土改时的分成给地主交租。

现在完全不同了,新粮食下来,老百姓就按新土地法规定的四分租子交,多一分都不行!地主们反倒老实了,一分租不敢多收,不用收税的官员催,早早就把地税交到县衙里去领完税证。

漳县周围的荒地被一片片开垦出来,每天都在扩大。谁开的就是谁的,只交二分租,多好的事儿啊!既然王烁走不了,为什么不开垦?

乡村里的百姓积极性就更高,许多梁敏还没来得及照顾到的乡村,主动派代表来找她,要求她到他们那里搞土改。后来梁敏忙不过来,找来人刻板,直接把新土地法和选举纲领给他们印一份,让他们先回去自己搞,然后她再培训人员过去指导。

整个漳县,包括周边顺军没有到达的地区,纷纷组织起来归顺了王烁,甚至顺军统治的地区,好多村子在漳县的影响下,主动组织起来对抗顺军。

大批的青年找到城里来,主动要求参军。

王烁不想过于扩大队伍,一是粮食有限,地盘小,养活不了那么多军队;二是武器装备也跟不上;三是没有那么多人手训练新军。

他把正规军保持在八千左右,再招收三千新军做预备队,就不再招收新兵了。

漳县本就处于深山之中,地势贫瘠,人口稀少,再招兵,恐怕种地都没有壮劳力了。

他让梁敏在各村组织民兵,平时农忙下地干活,监督执行新土地法,保卫自家的胜利成果。遇到顺军和土匪入侵村寨,就组织起来,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一粒粮食,掩护村民撤到山里,尽量保护村民们的安全。

他努力回想自己脑子里记得的,伟人发明的游击战的知识,找来秀才,把自己回想出的东西整理成一个册子,然后刻板大量印刷,发到每个乡村的领导者那里,做为他战时指导农村工作的一部分。

农民没有带头人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任人蹂躏,真正组织起来了,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这也是闯王李自成能够短时间就发展起来的原因。

当时的河南,人们闻听跟着闯王不纳粮,好多村镇的农民望穿双眼,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着闯王能到他们那里去,带领着他们造反。“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可惜的是,李自成没有能够正确的引导和利用这一巨大的热情和力量。

漳县周边的农民们在识字的人带领下,学习了王烁册子里的东西,举一反三,很快就发明出许多对付顺军的办法,各村之间都联合起来,村村挖有地道,一村有事,八方支援,顺军少于一千人,直接不敢到村子里去,否则有去无回。

发展到后来,一千人的顺军也不行了。不等到村子,沿途就不断遭到打击,到一个村子附近,还没进村,其他村子的人就都赶过来了,一下就是好几千人,跑都没处跑!

王烁听着各村抗击顺军进攻的事迹,不由就感叹伟人思想真的是光辉伟大!自己连伟人皮毛的东西都没学到,只是凭着那么一点印象,就可以让老百姓发挥出如此大的力量!他终于相信,蒋总统的八百万大军死的一点也不冤,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他把自己的这个感受对他的军官们讲,对民事官员们讲,也对梁敏讲,反复的讲,就是一个概念:站到人民一边,永远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无论你如何弱小,你都是强大的;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你都会最后战胜他!

在人民面前,蒋总统拥有飞机大炮的八百万军队都是个渣,一个小小的鲁文彬,区区三万人又算什么?

第45章 篡改明法

当鲁文彬得知,自己派出去剿灭王烁的五千人马全军覆没的时候,大吃一惊,他小瞧王烁了。他决定改变策略,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给王烁,答应他,只要他投降闯王,保他做巩昌副将,威武将军。

鲁文彬的信使来到漳县的时候,王烁正沉浸在伟人的光辉思想里,感觉有了百姓支持,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照这样发展下去,甚至某一天他统一了整个华夏都不是新鲜事!只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伟人思想。

他拿过鲁文彬的信,看也不看,抓起毛笔,歪歪扭扭写上四个大字:投降免死!“啪”一声扔给了鲁文彬的信使。

信使拿着王烁批的四个大字回去,差点把鲁文彬给气死!好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给脸不要脸,还真以为我鲁文彬怕你?

他留下五千人守城,亲自率领一万人马,杀气腾腾,直奔漳县而来!

这时候的王烁,正在招待一位远方来的客人,大明青海西宁卫宣慰副使,沧浪土司鲁胤昌。

一般明朝边疆的土司,除了当地土著首领,都是在开国的时候立了功勋,由大明皇帝亲封的世袭爵位。

鲁胤昌祖上是明朝将领,平定青海有功,被明皇帝朱棣就地封在青海西宁卫,永世镇守边疆。

鲁胤昌武功了得,多与中原人士来往,颇有功名之心。闻听中原大乱,就想着借机参与中原平乱,立些功劳,能在朝廷上封妻荫子,离开那偏远清苦的西宁,到北京去发展。

他带着几十匹马,二十多个随从,打扮成贩马的商人,一路从西宁赶到中原。

结果却是看到朝廷腐败,不得民心,官吏人浮于事,匪乱越剿越多。鲁胤昌大失所望,死了心,从中原返回来。走到陇中,正赶上顺军进攻陇中。

一路花钱使银,走走停停,躲避兵祸,也亏得他武艺超群,才屡屡于危难之时化险为夷。

走至漳县附近,他忽然发现,漳县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没有顺兵,村寨百姓耕种锄刨,一派安然景象。

他感觉奇怪,就前去寻问,却被值岗的民兵包围。

问明了身份,民兵把他们引到村里交给村长。

村长告诉他,漳县是守土大将军王烁的地盘,各村都组织了民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兵听说是王烁的地盘就不敢来了。

鲁胤昌大为惊奇。兵凶战危之际,这个王烁能让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当真是个人才!

不料,让他惊奇的还有许多。官吏选举制度,新土地法,兵役法,都是他闻所未闻的,就是这村村联防,民兵守护他也大感惊奇。

他就想见见这个王烁,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竟然在新顺如日中天的时候,以一县之地对抗强权,而且十分成功!

他带着手下直奔漳县。进了漳县县城,更让他惊奇。

城里做买做卖,井然有序。官不穿官服,不鸣锣开道,与百姓无异,还在大街上和百姓打招呼,甚至住下来和小商贩称兄道弟,拉呱聊天,丝毫不显做作。

更有意思的是,县令不审案子,由司法官审案子,下边还有几个听审的,听审的说有罪,司法官才有权力根据大明刑律,决定如何处罚犯人。

最有意思的是,这大明刑律也变了样,全成白话版的了,好多复杂的律条给合并成一条了,好多比如打板子,上夹棍一类的逼供和处罚手段都不让用了,讼师和司法官辩论,都要求讲证据,不能随意揣测,口出不逊。处罚方式,只有坐牢时间长短和罚银钱,对犯了小错,基本没有社会危害的,就罚做多少日子义工,帮公家白干,不给工钱。

这算是哪家的律法?可是老百姓很高兴,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老老实实听判,就没有不服气喊冤的。

嘿,这个王烁,这不是私自篡改朝廷体制?但转念一想,这可不正是老百姓想要的?他们有说话的权力了!

鲁胤昌对王烁佩服起来,便亮出宣慰使的身份,去县衙拜访王烁。

两人相见,相谈甚欢。王烁给他介绍自己的施政办法,把自己对伟人思想的理解又向他灌输一遍。

鲁胤昌听得一个劲点头,最后感叹道:“唐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见王将军治理漳县,某深有体会呀!自古而来,有多少帝王英杰,穷尽一生,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安乐富足的日子,可惜天下依旧攘攘,草民依旧难活!王将军此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佩服,佩服呀!”

王烁不免谦逊两句,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可是,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差点让两人翻了脸。

第46章 人人平等

王烁和鲁胤昌在县衙的客厅里谈的甚是投机,不觉就忘记了时间。

阿依古丽在后堂没有事做,到前厅里来,见两个人的茶碗空了,就去厨下提了热水壶来给他们续水。

王烁毕竟是现代人,在漳县安定下来之后,不知不觉就将现代社会,他过去生活的许多习惯都带了出来。

他不雇佣人,在县衙里所有的事都是亲力亲为。比如这来客倒水,他不习惯吩咐别人,有时说话高兴,忘了给客人倒水,亲兵看见了会过来帮着倒一下,亲兵去忙别的,水就没有人管了。

这并不是说他不允许官吏和富人使用丫鬟仆人。他设立考功司,给官吏和军官都划分了等级,大家按照各自的等级拿饷银。你愿意使唤丫鬟仆人,拿自己的饷银买也成,雇也成,他不管。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人家本人愿意。

他平日做事有亲兵跟着,阿依古丽不愿意出任公职,也跟着他,也就没必要再雇人做杂役。

阿依古丽一身丫鬟打扮,过来续水,就被鲁胤昌看到了。

鲁胤昌这人什么都好,很开通,就是一样不好,好色。他青海沧浪的家里,光小老婆就不下十个,就是这样,还到处搜罗漂亮女人,带回去供他赏玩。

也是老天爷报复他,身边那么多女人,就只原配给他生了个千斤,再无其他子嗣。

鲁胤昌看到阿依古丽,不由就为阿依古丽的美貌所吸引。

不是说他身边的姬妾就没有比阿依古丽漂亮的,主要是因为阿依古丽深目高鼻,不像汉人,也不像藏人和蒙古女人,完全是另一种美。

待阿依古丽续完水走后,鲁胤昌就向王烁打听阿依古丽的来历。

王烁以为鲁胤昌见了阿依古丽不同于中原女人,好奇,就顺口告诉他,是他母亲原先从肃州买来的侍女。

对阿依古丽,王烁是喜爱的,最近事情太忙,他还没有时间顾及两个人的私事。他想,反正阿依古丽还不到十八,等将来自己地盘大了,生活安定下来,再娶她也不迟。

他心里已经把阿依古丽当做媳妇了,阿依古丽又不愿意担任任何公职,一直跟着他在军中,他也没有想到要给阿依古丽安排个职务。

平日里,张二猛直接叫阿依古丽的名字,其他人则叫她阿依古丽姑娘,没有人感到有什么不对,至于阿依古丽是不是需要个什么职务或者代表她身份的名称,他现代人的思维观念里却没有这个。

今天鲁胤昌问起,他也只好按照阿依古丽的原先身份回答了。

鲁胤昌是土司,自然就是讲究身份的人了。听说阿依古丽只是个侍女,就有买下她来的想法了。侍女在那个时代,可是可以任凭主人随意买卖的。

鲁胤昌就和王烁商量,想把阿依古丽买下来带回西宁,价格可以商量。

在这个问题上,现代人思想和古代人完全是两回事。鲁胤昌觉得完全正常的一件事情,在王烁眼里却是不可理喻的。

王烁变了脸色,冷笑一声道:“鲁宣慰使还是没弄明白,我刚才说的那些道理。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无论贫穷与富贵,都没有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将军想要阿依古丽,我没有权利替她做主,只有她自己才可以决定她自己的命运。”

鲁胤昌把他这句话理解成了他有些舍不得,就道:“价格好商量。刚才王将军说军中缺乏战马,我回去之后,可以为将军提供战马。”问道,“将军觉得,多少战马可以换到阿依古丽?一百匹?”

第47章 将遇良才

听鲁胤昌说要拿一百匹战马换阿依古丽,王烁鼻子差点气歪了,心说阿依古丽是大活人啊,怎么可以把她和战马放到一起论价?他反问道:“鲁宣慰使觉得,你自己值几匹战马?”

鲁胤昌就有些生气道:“我乃堂堂宣慰使,如何可以和战马比较?”

王烁道:“既然鲁宣慰使不可以和战马比较,阿依古丽自然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