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清坑你没商量 >

第144部分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44部分

小说: 大清坑你没商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细节是,王烁出兵替换在榆林的李过和高一功,对抗进攻榆林的阿济格。李、高二人则可率军南下支援李自成。

如果真是这样,阿济格绝对不是王烁机动兵团的对手,不出一月,阿济格就能让王烁杀个片甲不留。

而有了李过和高一功的支援,多铎恐怕也打不赢李自成。

那么,清军两大主力恐怕要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王烁方面也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宁夏必须划给王烁。

这个条件,是李岩提出来,常委会一致同意的。目的,就是防止李自成背后捅王烁一刀。

李自成全军只对付多铎,没准很快就会击败多铎。

而王烁面对的,不仅是满清阿济格的主力,还有归顺了满清的北方蒙古土默特等部,在山西的姜瓖、唐通和叶臣部。

如果李自成击败多铎,缓出手来,他不往东和清军作战,而是回过头来进军陕北,就会截断王烁机动兵团的归路,让机动兵团腹背受敌。

所以,李岩提出来,帮李自成,必须占领宁夏,将哈克什的甘肃兵团调至宁夏,配合政工、民事部门巩固宁夏,建立新根据地的同时,监视顺军动向。

一旦发现顺军击败多铎,有北上迹象的时候,立刻出兵吴起、延安一线警戒,为机动兵团回军赢得时间。

这个要求其实并不过分,李自成却不同意。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仍旧没有看到局势的危急,仍旧以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击败满清。

在他心里,他认为王烁不是要真心帮他,而是想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他手里把宁夏拿去。

然后呢,我在潼关即便打赢了又怎样?丢了宁夏,陕北就无险可守,会一并被王烁拿去,还有山西,然后就是河北、京师。

我忙活半天,地盘都变你王烁的了,想的倒美!

他给王烁回信,一口拒绝了王烁的帮助,并带话给李岩和宋献策,现在回心转意来投他,他还可以原谅他们。如果等他灭了满清,回头对付王烁的时候,就一切都晚了,让他们三思而后行。

常委们看了李自成的回信,俱都默默不语。

最后王烁道:“现在,咱们该商量如何和满清争夺宁夏了。”

既然李自成的失败避免不了,就别费心思了,还是干点正事吧。

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铎进抵潼关二十里外立营。

此时,李自成急于击败多铎回援榆林对阵阿济格,主动对多铎发起了进攻。

而多铎却不想立刻进攻李自成。

他知道潼关城墙坚固,靠他和孔有德,耿仲明的人马,恐怕攻不破潼关的城墙。

多尔衮已经命令莽古尔泰,将在太原的红衣大炮运来助战。

多铎想等到红衣大炮运过来再和顺军开战,想不到,李自成自己找上门来了。

二十九日,战斗打响,大顺军于关前据山列阵,清军前锋统领努山、鄂硕等率骑兵侧后包抄顺军,护军统领图赖率骑兵由正面进攻,大顺军虽顽强拚战,但步军对骑军,优劣立显,顺军大败。

正月初四,李自成调出自己唯一仅存的骑兵三千人,由刘芳亮率领,偷袭清营,试图打多铎个措手不及。

多铎在辽东整日和关宁铁骑交战,对敌军偷袭这种招数见得多了,  方亮率领的骑军,和满清弓马纯熟的骑军相比,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满清骑军分合自如,飞马骑射,彪悍无比。

大顺骑军能坐在马上,不让飞跑的战马给扔下去就不错了。至于马上射箭,既没有马弓,也不会用那玩意儿。

多铎临危不乱,再次以骑兵优势击败刘方亮。

李自成看的大怒,亲率马步兵迎战,又被清军骑兵击败。

初五、初六两日夜间,大顺军连袭清营,均没有得手。

接连的失败,严重打击了顺军锐气。

李自成这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自己。这时候,他想起要和王烁合作来了,但已经晚了。

初九,多铎等来了红衣大炮。

他立刻全军出击,主动向李自成进攻。

李自成不敢接战,在潼关城外挖掘战壕,设置路枈,阻挡清军骑兵。

多铎用红衣大炮齐射,将路枈击碎。

顺军新兵多,没有对付大炮的经验,队形密集,被大炮铁丸击中者不计其数,死伤惨重。

李自成只能率军退入潼关城里,依靠城墙坚守。

但清军有红衣大炮,轰开潼关城墙,只是早晚问题。

这一战,实际上李自成已经完全失败了。

战局已经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了,却不料,还有更不好的消息在等着他。

第336章 两面受敌顺军南逃 眼馋辎重王烁出兵

就在李自成潼关决战面临失败的时候,正围攻榆林的阿济格,突发奇想。

他留下姜瓖纠缠住榆林守将高一功,自己率清军主力偷偷南下,击败依托延安向北防御的李过,占领了延安,直接威胁西安了。

西安眼见不保,李自成无奈,只得留下威武将军马世耀守潼关,继续抵挡多铎,自己和刘宗敏、刘方亮率领顺军主力返回西安,准备对付阿济格。

这边李自成大军刚到西安,那边马世耀已经率部投降了多铎。

多铎有二十门红衣大炮,日夜轰击城墙。马世耀兵微将寡,不投降也只能等死,干脆投降算逑。

十三日,多铎拿下潼关,马不停蹄,立刻率军向西安扑来。

西安北有阿济格,东有多铎,已经岌岌可危,无法坚守了。

李自成和牛金星、杨永裕、顾君恩一帮人商议后,决定放弃西安,经蓝田走武关,撤往最后的根据地襄京四府(襄阳、承天、德安、荆州)。

这是他在占领西安之前,经营的最好的地方。那时候顺军军纪还算严明,那里的百姓还是拥戴他的。

临行,他写信给被阿济格阻隔在榆林的李过和高一功,让他们设法绕道赶来襄阳汇合。

同时命令已晋升为泽侯权将军的田建秀断后,烧掉西安所有能用的东西,一根针也不许给多铎留下。

这样多铎是什么也得不到,可也苦了西安的百姓了。

就在田建秀犹豫的时候,胡琏器派在西安的密探,火速把这个消息传回了兰州。

李自成回陕西后,搜刮的粮食、财物,都集中在西安城里,数量相当可观。

他这是接受北京撤退时的教训,既带不走,就付之一炬,再不会留给鞑子。

这下王烁坐不住了,他打不出去,就是因为缺乏这些东西!

他立刻让胡琏器快马传讯西安城里的密探,让他和田建秀联系,就说西北军愿意替他断后,让他安心撤退,只要留下城里的财物和粮食,他可以保证多铎十天之内无法追击顺军。

同时,他命令李岩立刻集结机动兵团一个火枪军,一个骑兵军,一个步兵军,星夜出发,两天之内必须赶到西安。

宋献策也同意王烁抢财物的想法,他却有更快让部队到达的办法。

机动兵团向陇中推进的同时,快马驿传,让驻守陇中的辛思忠先带他的骑兵军出发,由陈仓一线向西安进发,阻止多铎前进。

这样,就为机动兵团到达赢得了时间。

王烁一听有理,还是人多力量大,比他一个人冥思苦想强多了。

这时候,他又觉得,还是常委制度好了。

李岩接着提出,让机动兵团出兰州,向宁夏固原方向前进,进军铜川,北上洛川,威胁北方的阿济格,让他不敢向西安前进。

又是一个好办法。

梁敏为了根据地内快速传递消息,已经恢复了明朝原来设立的驿站,并且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增加。

快马接力,很快命令就会传达到辛思忠那里。

王烁亲率机动兵团一半兵力,向陇中前进,李岩夫妇率另一半兵力向固原前进。

田建秀是个心地善良,老实忠厚的将领,也是最早跟随李自成的十八骑之一。

他不忍心烧掉仓库里大批的粮食和衣物、草料,那是西安百姓赖以生存的东西呀!

可他又不敢违背李自成的命令,正左右为难,王烁的使者来了,说了王烁的要求。

他还是了解王烁的西北军的,那确实是为百姓打天下的队伍。

与其将这些粮草烧掉,倒不如送给王烁。

他答应了王烁的要求,只在东门和南月门城楼上堆积柴草,点燃了这两个城门楼。

李自成已经离开西安城很远的距离,从他所在的位置看去,西安城浓烟滚滚,似乎全城都燃起了大火。

田建秀点了两个城门,便率领手下残兵撤出西安。

刚出城门,王烁的使者又从远方骑马赶来,要求单独和田建秀说话。

田建秀看看左右随从说道:“有事但说无妨。田某做事,向来磊落,不瞒左右。”

那使者只好说道:“我家大将军言道,此番闯王南下,失败已成定局。田将军若肯跟随我家大将军,为天下百姓打出一个自己当家做主的天下,我家大将军愿随时恭候田将军到来。”

田建秀脸上闪过一丝失落,许久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请转告你家大将军,我家陛下正处落魄之时,田某不能在这时候离开他,请大将军见谅。”

田见秀很重情义,明知闯王已经穷途末路,却不忍在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他。

闯王却利令智昏,大军到达襄阳后,终于得知田见秀并没有烧掉西安的粮草辎重,而是白白送给了王烁,不由大怒,将这个重情义的汉子给杀了。

王烁的使者似乎已经料到田建秀会如此回答,点点头又说道:“我家大将军请田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告诉一下闯王,长江以南是他命中禁地。为今之计,当死守襄阳四郡,等待转机。我家大将军是绝不会容忍鞑子胡作非为的。”

李自成自天启末年跟随老闯王高迎祥起兵,攻城略地,英勇无敌。一路杀贪官,除污吏走来,虽做过一些坏事,但绝对可以称的起是一方英雄,农民领袖。

王烁思虑再三,还是不忍心就这么看着他走向末路,最后被一个同样是农民出身的人给杀死,想通过田见秀向他泄露点天机,以图留下他的性命。

但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不是一天形成的。一路走来,都经过了岁月的磨练,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李自成也一样。

他能听从王烁的劝告,坚守襄阳吗?

如果那样,王烁在击败多铎之后,就会威胁到阿济格的后路,阿济格是没有机会消灭闯王的。

此话题还是放到后面再讲述罢。

且说辛思忠接到王烁的命令,立刻率第一骑兵军两万余骑出陇中,向天水关、陈仓一线进发。

他从总部的战报里,已经知道了闯王失败的消息,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气,要和满清狠狠干一架。

天水和陈仓的大顺守军,已经大部调往潼关前线,剩余的几千人,在得知闯王战败之后,也放弃了关城,跟随李自成开向襄阳。

辛思忠一路未遇任何阻拦,顺利到达西安。他没有进城,而是沿着渭河两岸,向着多铎来的方向前进。

大军行至渭南,就见远处黄尘弥漫,多铎率领的清军前锋已经迎着他的骑军冲锋而来。

第337章 初战满清露锋芒 渭河两岸摆战场

大队清军骑兵沿着渭河向辛思忠的骑军大队赶来,看架势估计不下万人。

这是清军前锋,由努山和鄂硕各带五千人马,也是沿着渭河两岸,一路西进。

都说鞑子过万便天下无敌,辛思忠却不信这个斜邪。

他命令牛方亮和马元华各带一万人马,针锋相对,也沿着渭河两岸,向清军冲锋。

骑兵军的士卒们在牛方亮和马元华带领下,在渭河两岸卷起一阵狂风,战马嘶鸣,万马奔腾,向着清军打马飞奔。

努山和鄂硕也看到了前方的敌人。虽然敌人数量远比他们多,但他们却丝毫不惧。

李自成大顺军的本事,他们在潼关已经见识过了,乌合之众而已。

他们更相信满人过万,天下无敌的说法,因此毫不顾忌的也命令自己的骑军向敌人冲锋。

渭河两岸,两股狂风在逐渐接近,一样的飞马骑射,一样的悍不畏死。顷刻间箭如飞蝗,遮天蔽日。

西北军的骑兵,都按照王烁的命令,轮番到北边草原上进行过艰苦的锻炼,都经历过生死搏杀,打起仗来,凶狠程度一点也不比满清骑兵差。

双方在漫天箭雨中逐渐接近,不时有中箭的士卒从飞奔的战马上栽下来,被随后而来的大群战马踩为肉泥,却没有人惧怕,依旧奋死冲锋。

双方还有几十步距离的时候,王烁的骑军纷纷收起弓箭,将马上勾环上的长矛摘下来,高高举起,投向清军,这才抽出马刀,杀入敌阵。

这一招是王烁从杂书里罗马人的对阵方式中学来的。

长矛借着奔跑的马速,带着疾风,一下就洞穿了相向而来的清军胸膛,大批的清军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被长矛撞下马来,钉在地上。

后面的清军被这从没有见过的打法吓了一跳,愣神的功夫,王烁骑军已经到了眼前,马刀闪过,清军人头已经落地。

王烁骑军的马刀,已经是吴朗西研制出来的纯钢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