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447部分

大明帝师-第447部分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彬停顿了一下,最终大吼了一声:“我不相信!”
  说完,江彬对着江夏猛冲过去!


第六百四十一章 无敌的寂寞

  江彬将全身真气控制于右掌掌心之中,他心中想着,只需要让自己接触到江夏一下。自己必定能瞬间释出所有的真气,从而将江夏击杀。这样的真气使用技巧十分困难,恐怕就算是石破天重生,也不一定会这样的技巧。
  可惜,兵家九桩的太极圆意桩真的和见微知著武意暗合,江彬一掌几乎快要碰触到江夏额头的那一瞬间,江夏只是用了一个十分微小的角度调整。
  就那么轻松写意,随随便便的躲开了。在这一掌击空的同时,江彬感觉自己心脏都跳漏了一拍。他很清楚江夏能以这样的方式躲开这一掌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江夏至少在见微知著这种武意上面,已经有所领悟。
  仅仅只是看一场打斗,就同时领悟两种武意,这种变态的领悟能力,几乎让江彬要抓狂。他一向自负自傲,认为自己并不比江夏差,之所以次次输给江夏,只是因为时运不济而已。可是现在,**裸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不得江彬不信。
  一个声音不停的在江彬脑海中回响着:“江夏比我强!江夏比我强!”
  砰!江夏在躲过江彬那一掌的同时,抬手便在江彬的腹部拍了一掌。江彬的身子立刻化作一道弧线倒飞出去,最终落在善行的尸体旁边。
  在这种生死对决里面,江夏自然不敢有丝毫保留,所以这一掌也是蕴含了他全身真气而发,江彬硬生生吃下这一掌,自然顿受重伤。
  江彬落地以后,嘴巴鼻子里面不断地涌出血水。他咬着牙想要从地上站起来,但努力了好几次都无法成功。
  江夏一步一步地走到江彬面前,右手微微抬起。江彬知道,结束他性命的时刻到了。他艰难地看着江夏问道:“为什么……为什么你会这么快就领悟两种武意?”
  江夏想了想,最后如实对江彬说道:“我师门一直都传有一套秘术,我从小修炼,却不知道它具体有什么用。直至今日我才明白,原来那套秘术,就是九种武意。”
  “九……九种武意?”江彬瞪大了眼睛看着江夏,眼睛里面充满了艳羡之色。可是很快,江彬的身体颤抖了一下。那艳羡之色,慢慢的变成了惊怒!
  江彬口中再次涌出一大口鲜血,他想要转过身去看看。可是身子转了一半,江彬却停住。他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那笑意带着浓浓的自嘲味道。然后江彬身子一软,直接倒在了地上。以江夏六识的敏锐度,自然能够确认,江彬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他,死了……
  江夏的目光从江彬的尸体上移动到他身后,他身后有两具尸体和一个人。两具尸体不必多说,自然就是善行和石破天。而剩下那一个人,自然便是杀江彬的凶手——司马香香。
  也许江彬永远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死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并且……还是死在了他这一生,唯一心动过的女人手中。也不知道这样的死法,对于他来说究竟是不甘,还是最好的归宿。
  江夏看着地上江彬、善行、石破天三人的尸体,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万千。最后他摇头叹息了一声,转而看向司马香香道:“走吧,我带你离开这里。”
  司马香香看了江夏一眼,缓慢但却坚定地摇了下脑袋。她低下头,伸手抚摸了一下善行那年轻俊俏的面容。司马香香道:“一生中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都在这里,我何必再离开?我会在这里将他们安葬,然后结一草庐,一生陪伴着他们。你去吧,我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皇帝。”
  江夏看着司马香香沉默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他朝着官道走着,他知道只要上了官道,就一定会碰到自己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江彬死了,江夏虽然感到轻松,但却没感觉有多么开心。也许是因为江夏心里清楚,江彬的死代表着,从他穿越到大明以来,最后一个值得他重视的对手已经没了。没有了对手,人生似乎真的会感觉到寂寞……
  鞑靼。兀良哈。可汗王庭。
  作为草原民族,鞑靼的人文风俗和中原汉族并不相同。比如在中原,男尊女卑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观念。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忠贞不渝。男人可以君临天下,女人最多只能母仪天下。
  历史上除了一个逆天的武则天以外,再无人能够以女儿之身,光明正大的把控朝政。就算晚清出过一个慈禧,那也只能是垂帘听政而已。坐登龙椅,她也是只能想,不能做。
  但在草原逐族却并不相同。女儿家一样可以从小练习骑马射箭,进山打虎猎狼。你行,那就是你的本事,男人绝不会用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来约束你,只会对你的能力感到钦佩甚至是敬仰。
  雅仁托娅。这个是当今鞑靼可汗王后的名字。原本她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嫁给鞑靼可汗阿尔苏之前,阿尔苏赐给她的名字。在蒙语里面,这个名字代表着彩霞之光。
  而实际上,雅仁托娅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美丽漂亮不说,更兼聪明睿智。嫁到鞑靼以后,她积极的跟随阿尔苏一起学习汉人文化,同时又常常走访八大部落,和八大部落酋长家的女眷全都关系密切。
  总之在刚开始的时候,雅仁托娅几乎就是完美可汗王后的代言人。她的一举一动,都让阿尔苏觉得自己挑对了王后。
  可是随着瓦剌和鞑靼相互合并,阿尔苏逐渐感觉到了问题。明明鞑靼通过大宁商品交易市场,大大方便了自身必需品的交易购置,并且拉动了鞑靼的商业变化,使得鞑靼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
  可八大部落酋长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阿尔苏软弱无能,任由汉人赚取鞑靼人的财物。阿尔苏已经放弃了黄金家族的荣耀,成为一名懦弱的鞑靼可汗。
  对于这一切,阿尔苏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但是最终,一场宫廷政变还是让阿尔苏猝不及防。阿尔苏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枕边人,竟然会是击败自己的绝杀一击。
  吱呀……阴暗潮湿的房间,突然被人推开了大门,阳光从门口照射进来。
  坐在木椅上的阿尔苏抬起头看出去,门口走进来的是一个高挑美艳的女人。是雅仁托娅……这个美丽的好像晚霞之光,但恶毒却好似蛇蝎一般的女人。
  雅仁托娅走到阿尔苏面前蹲下,笑靥如花:“你知道吗?你的好朋友江夏,在大明登基称帝了。”
  阿尔苏剑眉一扬,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他笑了笑道:“哦,是吗?那你的死期恐怕是不远了。”
  “要想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耀,蒙古人和汉人必将会有一战。我一直期待着你的朋友能够挥师北伐,毕竟草原才是我们蒙古人的战场。我若胜了,阿尔苏你必死无疑。我若败了,阿尔苏……你还是得赔我一起死。昔日不可一世的鞑靼可汗,今天却沦落到如此模样,真是可怜啊。”
  说完,雅仁托娅在阿尔苏的膝盖上拍了拍。
  阿尔苏咬着牙,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仿佛雅仁托娅轻轻地拍那两下带给了阿尔苏极大的痛苦一般。
  将目光顺着雅仁托娅的手看向阿尔苏的膝盖,你会看见阿尔苏那膝盖处是凹进去的。这证明了……阿尔苏的膝盖骨,已经被雅仁托娅残忍地挖了出去。


第六百四十二章 北伐

  冷冽的风吹动着校场的旌旗,旗面上那“大夏”两个字显得尤为惹眼。按理说,大明士兵的军旗应该是个“明”字才对。如今这大夏二字,则直接证明了,明朝已经改朝换代。现在,中原大地是大夏皇朝当家作主。而主人翁的名字,叫江夏。
  此时的时间是快要临近冬至的冬月初六,在这样的时间段里,一般情况下人们如果能选择不外出,是尽量不会出远门的。因为冬至过后,除夕新年这些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就会接踵而来,按照华夏人民的习俗,这段时日是应该一家人团圆,老少同堂共聚天伦之乐才对。
  但偏偏江夏却选择了在这个时候于京师三千营大校场立了点将台,举行誓师大会,决心挥师北伐。
  这一次北伐,其意义主要有三大方面。一者,巩固局势。江夏毕竟刚刚登基称帝,又是改朝换代,国内必定有不少势力蠢蠢欲动,意图搅乱时局,然后浑水摸鱼成就霸业。所以江夏必须在这个时候展示自己的实力,以震慑打消掉那些人的宵小心思。
  二者,稳定边关。一直以来,北方草原逐族便是中原的心腹之患。尤其是成吉思汗问鼎中原以后,草原逐族不仅仅是汉人的心腹之患,更加还是心中大敌。要知道,当初蒙古人入关后,屠城的事可没有少做。元朝时代,汉人完全是低蒙古人一等的,汉人受的压迫仅仅是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完全只是九牛一毛。
  三者,救阿尔苏。要解决北方草原逐族和汉族人民的问题,仅仅是依靠武力那完全是行不通的。北方草原逐族生存能力强,战斗力高。用武力镇压,顶多是数年安稳而已。要想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便是同化北方草原逐族。
  用中原文化教化他们,用中原的耕种文化替代北方逐族的游牧文化。这样,北方草原逐族才有可能和汉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而要达到这一切,就必须是北方草原逐族有一位支持这一切的领袖,和汉族领袖共同来努力推动。阿尔苏,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是于公。于私方面,阿尔苏还是江夏的大舅子。无论如何,江夏也应该去救他。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北伐一事势在必行,并且迫在眉睫。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江夏登基,在安排好朝中各项事务以后,便立刻开始进行了北伐的准备。
  战争究其本质,其实就是资源的消耗。粮草、人口、人才,各种方方面面的资源比拼。江夏之所以选择冬季出征,为的就是要挑在敌弱我强的时机来进行作战。
  需知道鞑靼国内多数部族都是以游牧生活为主。春夏时节,牧草肥美丰富,鞑靼的补给自然就会方便快捷。外加他们是本地作战,先天就占着优势。若是在那个时候出战,恐怕即便是胜,江夏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当然,冬天出战也有类似于天气、作战环境等问题。但好在如今的大夏皇朝底子厚,当初江夏执掌大明时,为大明积累了不少财富。再加上萧阀、王阀、袁阀,这几个大门阀家族的“友情支持”。
  江夏的兵备物资充足无比,完全足够支撑他去打一场类似于北伐这样的大战。在这样的物资对比情况下,像天气、作战环境这些因素,基本可以暂时先放在一边。毕竟一边是饿着肚子打仗,一边是吃饱了打仗。胜负概率,不用说也知道那边的会比较大了。
  在江夏尚未登基以前,北伐一事就已经决定好了,会是由他亲自任主帅,御驾亲征。虽然江夏这个决定,满朝文武都十分反对。但最终他还是做了一回一意孤行的君王,坚持要亲征鞑靼。
  之所以如此不为其它,只为当初江夏离开兀良哈时,阿尔苏与他那一句“只愿生生世世为兄弟”的约定。
  点将台上,江夏身着一身工艺精细的鎏金狮猊护心镜铠甲,腰间挂着龙渊剑,一副威武不凡的样子。
  此次出征,号称兵力四十万,一共分为三路。由江夏带领中路二十万大军,自居庸关入鞑靼境内,从正面开始进攻。然后左路大军由俞大猷带领,自雁门关入鞑靼境内。右路大军由钟彬带领,自山海关入境。
  三路齐发,最后在兀良哈进行总攻,务求一举将鞑靼覆灭。至于覆灭以后,鞑靼的政权还要不要移交回阿尔苏手中,这便又是后话了。
  江夏手持三柱高香,将其插到祭台之中。然后从一旁的钟彬手里接过一卷黄绢,绢布上写着的是誓师词,也就是北伐的原因。
  基本上但逢大战,这是必经的一个程序,这被称之为“大义”。就好像当初努尔哈赤攻打大明时,也曾经以七大恨告天一样。这样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实质的作用,但其实是非常影响士气的。
  士兵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正义的,自然杀敌起来奋不顾身。若是连士兵都觉得自己所做之事是错误的,那自然是畏首畏尾,不肯尽出全力。
  不过若是中原北伐,这誓师词其实随便写写就差不多了。在这个时代里面,中原汉族和北方逐族的国仇家恨由来已久,若说是北伐打鞑靼人,整个大明不举双手赞成的人恐怕是在少数。
  誓师词有言:“北方鞑靼,欺我汉人宽厚。多次犯我边关,欺我百姓,夺我钱财,毁我屋宇,践踏田地,蛮横霸道。我大夏皇朝之子民,自幼便奉至圣先师之教导,与人为善。但今礼法无以感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