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帝师 >

第27部分

大明帝师-第27部分

小说: 大明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倾耳听着崔如霜叮叮咚咚远去的脚步声,江夏站在原地站立了半分钟。沉默一会儿后他突然抬起右手狠狠地煽了自己一记耳光,“妈的,装什么b啊,这下好了到嘴的鸭子飞了吧,我看你怎么跟你兄弟交代。”
  江夏低头往下看了看,那高高的拱起已经将衣服下摆撑出一个“凸”形。江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哀声道:“天作孽,尤可违,自装b,不可活啊。。。。。。”
  说完,江夏一脸沉重地抬起右手,他深情地看着手心道:“五妹,可能又要辛苦你了。”
  月正当空,皎洁的明月仿佛一块纯净的玉盘,幽幽的月光将夜衬托得很安静。
  崔如霜坐在窗台旁边看着月光,脑子里想的全是江夏方才所说的话。那淡淡的微笑,和煦的笑容似乎带着一股暖透人心的力量,此刻崔如霜的心都暖洋洋的。
  “他好像。。。。。。其实也挺不错的。”
  自言自语地说出这句话,崔如霜立刻脸红了。她摸了摸自己那微烫的脸颊,崔如霜低声惊呼了一声:“天啊,我在想什么?难道我还要跟念奴抢吗?”
  “不对啊,江夏说过,他选择谁是他的事,感情让是让不来的,我也没资格让。如果他选择我。。。。。。”崔如霜的心突然有些乱了,她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有些心烦意乱的她再也没有欣赏月光的心情,干脆走到床铺上用头盖着头开始睡觉。
  同样是圆月,同样的月光。不同的人对着它衍生出来的心思和忧愁也不一样,比如像李东阳现在。
  “刚刚关了一个群芳阁,现在又出现一个逍遥山庄。群芳阁还只是小打小闹,逍遥山庄却已经成为祸患了。京师之中富商权贵,官宦子弟皆迷恋此处,由此可见此处是何等穷奢极欲,何等的糜烂放肆。
  群芳阁是因为那个江夏才变成那样,这个逍遥山庄又是因为那个江夏。天下将乱必生妖孽,这个江夏恐怕就是那个妖孽了,此妖不除,大明难有安定之日。”
  自言自语了半天后,李东阳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似乎他已经决定了某件事。
  次日清晨。
  太阳刚刚开始从东边升起,而此时朱厚照已经开始起床准备早朝事宜。
  按照太祖的遗训,皇帝早朝应当每日进行,但是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早朝也从日日进行改成了隔日进行,再改成现在三日进行。而到了朱厚照这里,就算是每三天开一次早朝也不能保证,因为他常常会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不去早朝。
  但是今天不同,昨天晚上朱厚照就得到消息,河南大旱赤地千里,灾情十分紧迫。此等大事朱厚照不敢怠慢,于是决定今日早朝召集百官商议此事。
  明朝的早朝规矩十分严格,丑时末大臣就必须在午门外开始等候。午门乃皇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直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
  在午门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在午门之上的楼名为“五凤”,上面设有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丑时等候,寅时末钟鼓司宦官开始击鼓,此刻文武百官必须按照品序开始站位。文官站左,武官站右。两边都是一样,各自站了三列。三列之中站在首位的人自然就是文官之首以及武官之首。
  文官三列的排头三位分别是礼部尚书靳贵、户部尚书李东阳、吏部尚书曹元。而武官前三位则是都督府左都督蒋化龙、兵部尚书毛文举、都督府右都督上官武。
  兵部尚书一职也许大家都有了解,但是都督府是何署衙大家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在大明朝,兵部有调兵之权但是却不直接统兵,而都督府则统领全**队的最高军事机构,它的全名应该是叫做五军都督府。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是相互牵制的关系,彼此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对方坐大,以致于最后威胁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从级别上来说,两者都属于中央机构,应该算得上是平级。
  随着鼓声敲响,左右掖门分别打开。文官走左掖门,武官走右掖门。一直前行便到了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皇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
  过了金水桥就是广场,在广场百官要先行整队,然后等待宣入使宣百官觐见。
  听见宣入使长长的声音以后,百官依次进入到太和殿内,然后齐齐对着朱厚照跪下行一跪三叩之礼,口中山呼万岁。
  朱厚照大手一挥,沉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百官起立以后,立于金台前的近侍高声呼道:“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东阳向前走了一步,躬身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太傅请讲。”朱厚照道。
  李东阳:“皇上,河南大旱,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急需发粮赈灾,此事还望皇上定夺。”
  朱厚照点点头,他道:“此事朕昨晚已经接到了锦衣卫的报告,朕想问一下太傅,如果发粮赈灾需要准备多少粮食,折算成银两是多少?”
  李东阳道:“皇上,需要准备二十万石粮草,折成银两为十万两白银。但这只是治标,若想帮助河南灾民重生恢复生产,恐怕至少得另外再准备二十万两白银。”
  “这么说就是要三十万两白银?”朱厚照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再追问道:“那太傅,你告诉朕,国库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李东阳行了一礼道:“回皇上的话,国库现还有白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
  ps:辛苦,现在凌晨五点,老虎还在码字,呜呜呜。。。。。。求安慰,求支持。六更,咱们继续走着。。。。。。


第三十六章 河南旱灾(六更,第四更)

  白银四十万两,黄金三万两,铜钱若干。堂堂一个国库只有这么一点银子基本已经能够称得上是国库空虚。
  不过眼下灾情紧急,救灾如同救火,朱厚照摇摇头叹息道:“想不到国库里面只有这么一点银子了,也罢也罢先拨出三十万两解救河南旱灾吧。”
  “皇上!”李东阳还没来得及答应,兵部尚书毛文举便上前了一步,他对着朱厚照拱手行礼过后说道:“拨放灾银一事恐怕得从长计议,北方边关鞑靼屡犯边关,将士们死伤惨重。而兵部几次找户部索要军饷和抚恤户部都多番推诿,现在边关将士们已经有接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发放兵饷,战亡将士的抚恤更是没有着落。臣计算了一下,这一笔费用至少得需要四十万两银子。”
  “还要四十万两银子?”
  朱厚照微微一愣,直接将目光投给了李东阳。
  在这朝堂之上,毛文举说话并没有给李东阳留多少面子。这很正常,因为一来毛文举乃是属于武官系统,与李东阳分属不同阵营。二来毛文举也不是内阁成员,不需要接受李东阳这内阁首辅的管理。所以毛文举不需要太害怕李东阳,除此以外毛文举也必须态度强硬,自古文武相轻,若是毛文举这个武官首脑人物在文官面前弱了气势,那么整个大明朝的武官恐怕在文官面前都抬不起头了。
  原本朱厚照十分干脆地答应了给河南旱灾拨款救治,但是毛文举此时横插一脚进来立刻让这事有了变数。李东阳身旁站着的曹元有些恼怒,他头一转看向毛文举道:“毛大人,眼下国库空虚银子不够,咱们做事是不是得分一个轻重缓急?边关将士的兵饷虽然有所拖欠,但总归会发放下去的。
  况且虽然没有发放兵饷,但粮草总是有的吧?总不会饿着肚子吧?河南灾民可不同,若是没有救灾银子他们会饿死的。到时候河南哀鸿遍野,毛大人就真忍心看得过去?”
  毛文举也看了曹元一眼,他轻哼了一声:“本官真不敢相信这一番话竟然是从曹大人的嘴里说出来的。曹大人也说事有轻重缓急,如今边关战士正在和鞑靼拼命,而我们却还拖欠他们的军饷。此举恐怕会让将士们寒心吧?本官倒是像反问曹大人一句,若是到时候边关战士士气低落打了败仗,以致鞑靼入关威胁大明江山社稷。。。。。。这样的结果是否由曹大人来承担?或者该问一句,曹大人是否能承担得起?”
  “你。。。。。。”曹元顿时语结。毛文举能做武将之首,带领武官与文官在朝廷之中分庭抗礼绝非等闲,很明显曹元还不是毛文举的对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厚照紧锁眉头,河南的灾情必须得救,而边关将士的军饷又不可久拖。朱厚照将目光投给李东阳,李东阳的视线没有和朱厚照相对,而是低着头在那里沉思着,很明显他也还没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朱厚照摇摇头,沉声道:“今日的就先到这里吧,众卿家散朝以后各自回去想一想办法。朕第一要救河南旱灾,第二要给边关将士们发放军饷,朕给内阁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以后的朝会朕要内阁必须给朕拿出一个方案解决眼前的危机。”
  “臣等遵旨。”李东阳带领着内阁的几个成员一起跪倒在地接了圣旨,宣入使宣布退朝。
  毛文举看了看正被人扶起来的李东阳,他冷笑了一声后转身离去。
  “国库空虚,皇上让我们内阁想办法解决河南赈灾银以及边关将士的军饷,咱们内阁又没有金山银矿,如何去解决?”站在李东阳身旁的礼部尚书靳贵有些恼怒地说道。
  礼部掌管考吉、嘉、军、宾、凶之五礼;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在六部里面有六部之首的说法,故而靳贵说话直接。另外靳贵也是从弘治时期留下来的老臣子,在大明朝是出了名的学问广博为人正直,所以他如此说法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李东阳微微叹了口气,他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些烦心的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去想,难道还望皇上自己去考虑吗?罢了,我们几个还是各自回去思考对策吧。”
  听见李东阳这么说,靳贵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长吁短叹地走出去了。
  散了朝会以后朱厚照并没有在皇宫里多呆,他回到乾清宫换了身衣服以后就招呼张永陪同他一起去逍遥山庄找江夏打麻将。一场朝会开的朱厚照心中烦闷,不去玩乐一番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纾解自己郁闷的心情。
  李东阳出了皇宫以后便坐上自家的马车,在马车开始起步之前李东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招呼道:“君扬,等一等。”
  替李东阳驾马车的是一个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穿着一身黑色布衣,看上去应该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在他腰带的左边系着一柄古朴的长剑,看来这个年轻人应该是个会剑术的人。
  听见李东阳的话后君扬勒了勒马,李东阳轻声道:“我自己回府就行了,你藏身在这皇宫外面等候一下,看看皇上一会儿是否会出来,若是出来了就跟着皇上看看他会去哪里。记住,小心行踪,不要被人发现。”
  “是。”君扬就只回答了这么一个字,然后李东阳从马车里面钻出来徒步往西直门的方向走去。李东阳的年纪虽然已经老迈,但是每走一步步履稳健,仿佛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落的脚一般。
  朱厚照自皇宫里面出来以后便直接去了逍遥山庄,刚刚一进去就拉着江夏、韩于以及张永他们三人陪着他打麻将。
  兴许是运气不佳,朱厚照从一上桌就开始输。虽然他是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但是坐在赌桌上谁都不喜欢一直输。张永一直偷偷的在给朱厚照松牌章,但是朱厚照依旧无法吃糊,反而连累的张永也跟着输了不少银子。
  “哎呀算了,不打了。”朱厚照将牌一推,起身离开。
  韩于愣了愣后轻轻地松了口气。他知道张永的身份,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猜到了朱厚照的身份。跟着当今天子一起打麻将,韩于自然也不敢太过放肆,所以他也一直在给朱厚照松章,并且从不敢糊朱厚照的牌。如此一来,四人之中赢钱赢的最多的就是江夏。
  见到朱厚照推了牌不打,江夏可没去管他的脾气,他一边数着自己手中的宝钞,一边笑着说道:“哎呀呀,今天财神爷家的女儿看上我江夏了,这手气,啧啧啧。。。。。。”
  见到江夏赢了钱如此得瑟,并且丝毫不去理会朱厚照的愤怒,张永和韩于都暗自替江夏担忧。以江夏这性格,在不知道朱厚照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恐怕迟早有一天会把朱厚照给惹生气吧,若真是这样那江夏的处境还真是危险,时刻都在生死的边缘上徘徊。
  江夏将一把宝钞数清楚以后放进了自己怀里,然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朱厚照此刻正坐在外面的待客厅里品茶。逍遥山庄里面所用的茶叶也算极品,但是朱厚照喝两口后却一下将茶杯给扔在地上,然后低声骂了一句:“什么茶叶?”
  听见茶杯摔碎的声音,韩于和张永下意识地看了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