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西晋当太子 >

第44部分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44部分

小说: 重生西晋当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贪图中原的花花世界外,也跟晋朝不能正确处理胡人问题有着很大关联。

“哦?先生说的是何事?”

“呵呵,都督不是明知故问嘛!在下也不跟都督废口舌了,皇后、世家废这么大劲把太子弄到关中,还不是想找个机会悄磨叽的做掉对方。阁下代表世家,在下就是皇后娘娘的代理人,眼下世家、皇后早就对太子的表现忍无可忍,一心想要除掉司马遹,而我们两人就负责执行这项任务,具体来说就是在下负责出谋划策,都督大人负责具体实施。”

“没问题,先生尽管吩咐,在下洗耳恭听!”

“哈哈哈,我们只需如此这般!”

送走了孙秀,刘渊瞬间变成喜怒不形于色的枭雄,他沉着脸想着刚才孙秀的话,世家大族、贾后打得什么盘算,他一清二楚。

无非想要匈奴人背黑锅而已,暗杀太子不是一件小事,事后无论如何也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而匈奴人就是世家、贾后打算事后抛出的替死鬼。

“哼!想要我们匈奴人背黑锅,哼哼!没那么容易!”说着刘渊眼中射出一道莫名的精光。

接下来几天,整个晋军大营充满着一种诡异的平静,梁王、太子之间相安无事,谁也看出曾经二人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而孙秀则不断地暗中游走于梁王、刘渊之间,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第六十章民族融合

(感谢昆仑九天大大的打赏!)

“殿下,如今新兵招收事情已经进行地差不多,只是有一件事需要殿下拿主意。”司马雅有些严肃地对司马遹说道。

“哦?什么事情?搞得这么严肃。”司马遹看着欲言又止的部下,难道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殿下是这样,这几天招收的新兵中,不但有我们华夏人,还有很多破落胡人前来应征,殿下说我们要招募他们吗?”

“胡人!?”

直到此时司马遹才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人口的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

一棵大树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倒都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汉末年,就是这样走向终结的。

第一,天灾频仍,民不聊生;第二,官员贪黩,朝政'***';第三,歼佞握权,虎狼当道;第四,恶行猖獗,昏天黑地。然后,黄巾遍野,赤地千里,诸侯蜂起,乱世攘争;然后,三国鼎立,征战不止,山河分裂,将近百年。

凡分裂,必定有战争,凡战争,必定要死人。

据《国史大纲》记载:“蜀亡时,户,280,000,口,940,000。内带甲将士102,000,占全数九之一。吴亡时,户,530,000,口,2,300,000。内兵230,000,占全数十之一,吏32,000,**5,000。魏,平蜀时,户,663,423,口,4,432,881。三国合计约得,户,1,473,423,口,7,672,881。”

“就全史(指中国全部历史)而言,户口莫少于是时。大体当盛汉南阳、汝南两郡之数。三国晚季如此,其大乱方炽时可想。”

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概况。

曹艹在一首题名《蒿里行》的诗中,描写了当时中原一带的悲惨景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公元263年,蜀亡,公元264年,魏亡,公元265年,司马炎称帝为晋,中原统一,老百姓总算摆脱战争阴影。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太康元年,吴亡,全国统一。此时全国的总人口数为16,000,000,与现在的上海市、燕京市人口相差无几。

而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全国总人口已经达到50,000,000。

这一百年的仗打下来,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华夏人为分裂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了。更为严重的是胡汉两方的人口比例已上升了到了一比二,在北方有至少五百万的胡人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原花花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要想快速恢复元气,就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反正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民族融合,不过每次都是以汉族被动情况下开始,而这一次司马遹打算主动进行。

“招,为何不招,那些胡人天生就是骑兵,反正上次我们缴获了那么多马匹,正是要建立骑兵部队。”

“可……可该如何处理呢?”司马雅有些担心,以前晋朝都是让胡人独领一军,但是这样一来胡人容易做大,刘豹、刘渊父子不都是这么崛起的?

“很简单,让那些愿意当兵胡人穿汉衣、说汉话、习汉文、起汉名,从此以后做汉人!孤要让自我晋朝之后再无胡汉之分,满天下都是我华夏之人!”司马遹知道要想同化一个民族,必须全方位的入手。

“对于那些愿意当兵的胡人,你们不要任何心理负担,只需按照刚才的要求对待就行。胡人他也是人,他们当中也有穷人、富人,因此愿意接受改造的胡人,你们就按章办事接纳对方就好,而那些不愿意接受改造的胡人,直接赶走了事!另外孤会让江统大人制定一些规章,以后凡是遇到胡人问题,你们都这么办。”

解决了招兵出现胡人的问题,司马遹并没有感到任何轻松,而是马上让人将祖逖、江统等人召集起来,共同商量如何解决民族融合的问题。

“首先孤来说一下什么是民族融合,它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民族融合?从事江统大人,你曾经调查过我朝的胡汉人口问题,应该知道当前我朝总人口数不会超过两千万,而胡人的人口却已经上升到八百多万。”

“这么多的胡人,我们不可能再任由对方自由发展下去,不然将来终会给我们汉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可是对于这么多胡人,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喊打喊杀,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改造,愿意成为一个汉人的胡族人,我们必须敞开胸怀接纳对方。”

“而那些死不悔改,宁愿做胡人的鬼也不愿意接受汉化的胡族人,哼哼!没说的,只能接受我们无情的打击,让他们堕入深渊永世不得翻身。”

“汉民族人口太少是我们要进行民族融合的客观原因,如果我们能将几百万胡人完全转化成汉人,那汉末以来损失的人口就能快速的得到补充。只有人口多了,国家税收才能增加,才会有更多人的参军,我们才能发动更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将来我们不但要征服大漠,更要征服西方,征服整个世界。”

“另外,所有人都说司马家的江山就是世家的江山,但是孤却不相信,只要孤能掌握超越世家的人口、实力,那些所谓的世家根本不足为虑。来之前,孤就跟你们说过,此次出兵关中最大的目标就是掌握关中以为根基。”

“可是你们知道关中有多少胡人吗?占整个关中总人口的一半,我们不可能将其全部杀掉,必须用民族融合的手段将他们全部变成汉人,既然世家不愿意为孤提供人口,那孤就想办法自己弄些人口。虽然孤知道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但是这件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做下去,而且从现在就开始。”

“殿下,我……我们这样一来岂不是更要招致天下世家的反对?”祖逖有些不安的问。

司马遹也知道,要想让汉人主动去融合其他民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汉人王朝占据上风的时候,那些读书人往往高举华夷之辨,阻挡任何民族融合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汉民族的融合都是在中原王朝低潮期完成的,因为那是在胡人们的屠刀下完成的。但是现在司马遹打算改变这一现状,他要让民族融合在汉民族的主导下完成,因此他面对的主要阻力有可能就是那些死抱着华夷之辨的读书人、世家。

“就算他们反对我们也要进行,当然了我们也不是什么样的胡人都要融合,能够被我们融合的都跟我们有一样的生理特征。”

“殿下何为生理特征?”众人有些不懂司马遹嘴中的新名词。

“唔!?这个,这个生理特征就是指跟我们汉人长着一样的胡人,这些胡人跟我们具有共同的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他们就是我们今后进行民族融合的主要对象。而对于那些有着白皮肤、蓝眼珠的羯胡、白胡(白匈奴)、白虏(鲜卑),则将被我们完全排除在外。”

“对他们我们只有屠刀,必须用屠刀将他们杀怕、杀服,世世代代臣服在我们汉人的脚下,他们以后将是我们帝国内的低等民族,是我们专政、统治的对象。”

听完司马遹的话众人不由一凛,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抱拳定声道:“太子的话有如洪钟大吕,臣等必定铭刻于心!”

司马遹看到众将的神情知道自己今天的“政治思想工作”是颇有成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这是毛太祖教导我们的。而且这羌人、氐人都是华夏民族的构成部分跟汉人差不多:黄皮肤黑头跟那些深目、棕或白肤碧眼的“胡人”不是一类人。该团结的就要团,结该杀的就得杀。

华夏民族即将步入最黑暗、最悲惨的乱世,跟“所谓的盛世、和谐社会”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说个人和家庭,就是整个华夏民族都在将灭亡的边缘中挣扎。因此该用的手段都要用能拉拢的人都要拉拢。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呢?”

“从华夏以及世界上的民族关系来看,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

“为了比较妥当解决民族融合问题,孤打算从两个方面下手,一边通过政治手段强制使关中羌人、氐人加快融合于汉民族的速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消除政治手段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那些胡人能够心甘情愿的融合于汉民族当中。”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接下来江先生负责把我们刚才说得整理出来,然后各位就照着执行就行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兵训练问题,这方面士稚多艹些心,也许再过几天梁王就要统帅大军进剿叛军,虽然不太可能让我们出兵,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请殿下放心,臣等一定竭尽所能!”

第六十一章新任陌刀将

(疯子求一下推荐、收藏,您的支持是疯子前进的动力!李特本人的年龄疯子没有查到,疯子根据他儿子李雄出生的年龄(274),再加上本书剧情的需要,将其遇到猪脚的年龄定为三十六七岁,应该比历史上年轻了几岁,希望大家理解!)

“是这里要招兵吗?连我们氐族人也要?”

“对呀,二哥就是这里,听说太子召亲军,光是安家费就给两贯钱,而且幸运的话将被太子挑选为亲兵,那可就一步登天啦!”一个年轻氐族青年满脸兴奋地告诉领头的中年人。

“三弟,你说得都是真的?真发两贯钱的安家费?”领头的中年人还未答话,身后另一个小伙有些不敢相信的问。

“当然了,二哥,我能骗你们吗?我可是在这儿观察了三天的时间,凡是被选上的人全都发了两贯钱,无论羌人、氐人、汉人都给钱。我还听那些负责招人的士兵说,此次跟随太子入关中平叛的东宫卫士,不但每人给了不少钱财。”

“而且就是战死了也不用担心家人,因为太子不但给每个士兵分了足够的土地,还免除了战死士兵家中三年的赋税,如果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话,太子还将负责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同时那些士兵的后代将得到免费上学的机会。”

“嗯?你说得可是真的?”中年人闻言有些动容,他虽然是胡人,可也来自社会底层,怎么会不知道当前晋朝实情:几乎全部的土地都被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垄断,要不然像他这样普通人也不至于混到流民的地步。

“当然是真的,那些来自新城的老兵,可是拍着胸脯告诉我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人这么说。他们说当年太子为了给庶民分土地,可是把新城当地的豪族连根拔除,而且还为此杀了不少人呢!”

“喂?你们干什么的?”正当中年人几人争论不休的时候,那边负责维持秩序的屯长带着人走过来喝问。

“大人,我们是要参军!”

来人上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只见此人生的威武雄壮、器宇不凡,心中赞道:好一条大汉!

“敢问壮士姓甚名谁?”

“某家李特~!这几位都是在下的兄弟以及同村的村民,”

若是司马遹在这儿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眼前这位不会就是奠定了成汉江山基础的氐族首领李特吧?

“可会武艺?”

“练过几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