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 >

第630部分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第6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财富的增加,也在于民智的开启,国道的开通,公共交通的日渐发达,通信报纸的日益便捷,极大地廓开人们的视野,千里之外的消息,不出数日便可通过报纸和国道驿站传递到四面八方。

苏锦和李重主持的发改司十年规划中自皇佑三年末开始推行全宋免费乡学制度,凡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分男学堂女学堂免费入学,乡学之后,择优选入州学或者府学。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成都府、江宁府、太原府、大名府、临潢府、辽阳府等全大宋二十余座州府中设立官办国学馆,所教授的不仅是儒家典籍,还分设了天文地理格物算术等各种学科,培养各门类的专门人才,应天府和汴梁国子监还专门请了蕃国人教授蕃语通译,便于大宋和各国的通商贸易外交等事宜。

种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潮的冲击之下,为官不再是百姓们觉得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各行各业都有门路出人头地,除了部分遗老遗少,人们的脑子里对于经商、杂役低人一等的概念也渐渐的模糊起来,官府小吏中竟然有辞官从商的个案发生,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对于苏锦个人而言,这四年虽然比任何时期都殚精竭虑,但却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二十八岁的苏锦已经成了大宋的全民偶像,他的穿衣打扮,一言一行,都成了全民效仿的对象,各种关于苏枢密的奇闻异事也在民间疯传,苏枢密的口头禅都被拿来当流行语。

三年间,苏锦耕耘不辍,很快便让柔娘浣娘姐妹和野利端云的肚子鼓了起来,柔娘浣娘分别生下一女,野利端云随后产下苏锦的第三个儿子,而柔娘浣娘的父亲经过苏锦的多方查找终杳无音讯,最大的可能是发配入川的时候被蜀道上的贼寇诛杀了,虽然极为遗憾,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苏家的产业也如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起来,数年间,银庄分号已经扩散到大宋十几座中心州府,凭借强大的汇兑能力获得的强大的信誉,银庄吸取的存款越来越多,凭借着这些闲散资金的积累,苏记投资的矿山十余座陆续开采。

苏家诸位主母各管一摊,晏碧云总领苏记财物,主官银庄矿山之事,柔娘浣娘主管染织布匹成衣生意,夏思菱主管海外船队贸易之事,野利端云主管明珠城管理及西北马场和对夏贸易,阿狸主管明珠报业以及各出联络通信之事,家中的大小事务均有专人专管,苏锦甚至都不用插手。

苏记到底多有钱,有多少门路来钱,恐怕除了大夫人晏碧云谁也不知道,连苏锦甚至都不知道;有一回苏锦只是无意间问了句,晏碧云也是无意间答了一句,便让所有人瞠目结舌,晏碧云只说了几个字:“当可媲比大宋财政之收。”那意思是说,苏记一年的利润已经可以跟大宋全年的财税收入持平了,这可真是叫做富可敌国了。

当然也有烦恼的时候,苏枢密才二十八岁,又是风流倜傥之人,好几个人品相貌都一等一的女子公然示爱,苏大人也曾蠢动不已,厚颜隐晦的提出再娶几个进门的想法,苏家众夫人立刻全体反对,从此严防死守,每日回家,必会有小穗儿用狗鼻子趴在他身上闻啊闻,看看有没有其他女人的味道,有时候找出一根青丝来全家都要逼问不休,弄得苏大人郁闷不已;眼看着众多青春美少女愿意投怀送抱,似乎勾勾手指便可尽情享受她们姣美的身体,但无奈就是不能如愿,不免引为憾事。

大宋皇佑四年的冬十一月,汴梁大雪三日,厚达膝盖;往年大雪封门严寒刺骨正是大宋上下人心惶惶之时,但如今手中有粮,屋内有石炭,身上有棉衣和毛裘,百姓们根本不觉得慌乱,下雪便下雪,对着雪景,烫上一壶酒,拿上一张明珠报看看副刊上的诗词歌赋和小杂剧的唱词,正是优哉游哉之时。

皇宫正门处,当值的禁卫军已经将宫门口的积雪清扫干净,几个身影急匆匆的进了宫门,穿过大庆殿边的甬道往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内,赵祯盘腿坐在暖炕上看着奏章,一名娇媚的妃子在身边替他沏茶点香整理奏折,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帘幕外内侍总管黄培胜的声音响起:“皇上,枢密副使张尧佐大人和知制诰刑部侍郎韩绛大人来了。”

赵祯抬起头道:“请他们进来吧。”

帘幕掀开,张尧佐打头,后面跟着身材修硕的韩绛,两人带着一股寒气进了屋子,低头向赵祯和那妃子行礼:“参见皇上,贵妃娘娘。”

赵祯微笑放下手中奏章道:“来了啊,来人,赐坐。”

那妃子启齿笑道:“叔父,家中一切可好,婶娘身体如何了?”

张尧佐屁股刚挨上锦凳,闻言赶忙起身道:“多谢娘娘关心,内人身体尚可,都是陈年老疾,也去不了根儿,一到天寒之时,哮喘便严重些,也无大碍。”

张贵妃道:“好生的将养,我命人送去的长白老参可要记得熬着喝才是。”

张尧佐道:“记着呢,多谢娘娘关爱。”

赵祯微笑的看着这一切道:“朕好生的羡慕,爱妃对朕都没对你家夫人这么上心呢。”

张贵妃嗔道:“皇上不讲良心,臣妾对你还不够好么?”

张尧佐和韩绛不敢说话,皇上和妃子调笑起来,让他们有些尴尬。

赵祯也觉得有些不庄重,咳嗽一声,温言道:“两位爱卿要求单独见朕,可有什么要事要说啊?”

张贵妃道:“臣妾告退吧,你们谈国家大事,臣妾在这里不合适。”

赵祯没说话,张尧佐倒摆手道:“娘娘不必移动,虽是国家大事,也没什么不能让娘娘知道的,娘娘聪慧,也许能提些主意呢。”

张贵妃看了赵祯一眼,见赵祯没有特别的表示,便将屁股落在软榻上不动了。

“皇上,臣分管北房之事,近来闻听到不少风声,心中不吐不快,所以今日想跟皇上说说。”

赵祯微笑道:“说吧,又从哪听到风言风语了?这几年你听到的风声可不少啊,朕的耳朵里都快塞满了。”

张尧佐如何听不出皇上话语中的揶揄之意,尴尬道:“皇上交代臣注意意内外风气,臣岂敢不尽心竭力,这一回和以前的事情不同,臣觉得很是严重。”

赵祯笑道:“哦?”

“臣得到消息,夏国近来颇有些动作,自皇佑三年春开始,夏国便大肆扩充军队,训练士卒,如今兵力已经扩充至四十万之众,几乎和庆历年间的总兵力持平……”

赵祯皱眉道:“这件事你不是早已说过了么?朕记得去年你便提过此事,朕也曾召来夏国使臣前来询问,夏国练兵是为了防备吐蕃和回鹘滋扰,苏锦不也说的很清楚么?夏国能抵挡住回鹘和吐蕃的滋扰,也变相的为我大宋省下兵力财力,这是好事啊。”

张尧佐道:“可是臣得到的消息不是这样,臣亲自派人去查探,发现夏国和回鹘吐蕃之间并无纠纷,非但如此,这三国之间互通商贸,交往甚密;更可气的是,夏国拿我大宋出口的铁器高价卖于回鹘吐蕃两国,还出口上等良马给他们,这两国趁机扩充军力,如今已经小有气候了。”

赵祯一惊道:“此话当真?”

张尧佐躬身道:“臣岂敢造谣,这都是臣派去的密探亲眼所见,苏枢密当初要开禁铁器矿产的对夏贸易,臣当时是极为反对的,但最终朝中支持之人太多,臣也无力阻拦,皇上当时也是无奈,当初我便知道会坏事,果然,如今出岔子了。”

赵祯皱眉道:“我大宋对夏国恩宠优惠,夏国不至于敢有何企图吧,是不是其中别有隐情?”

张尧佐叹道:“皇上啊,关乎社稷安危,可不能大意啊,我大宋息兵方数年,国力虽有所恢复,但如果西北三国有所企图,假以时日合百万之众作乱,应付起来可不容易;如今我大宋富庶强盛,但越是富庶便越是会引他人垂涎,夏人出尔反尔早有先例,李元昊当年不也曾言辞旦旦的说和我大宋永接百世之好么?后来如何?还不是悍然背叛么?所以蛮夷之族说话,断然当不得数的。”

赵祯微微皱眉,想了想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应付?”

第九八四章 寒流(下)

赵祯微微皱眉,想了想道:“那依你之见,当如何应付?”

张尧佐道:“臣以为,应该快刀斩乱麻,当初灭辽之后便应该转头灭掉夏国,若不是苏大人极力阻拦,朝中众臣早就通过廷议了,臣就知道会养虎遗患,只可惜苏大人阻止此事,今日方有此忧。”

张贵妃插话道:“这个苏锦也真是的,还不是因为他和夏国是亲戚,他的两位夫人一个是李元昊的女儿,一个是野利都兰的侄女儿,他能不向着她们么?倒辜负了皇上对他的一片恩宠了。”

赵祯皱眉喝道:“国家大事,你胡言乱语什么?”

张贵妃低声道:“本来就是嘛,谁不知道苏锦和夏国关系好,当初还帮着野利都兰掌握大权,人家留着夏国是给自己留后路呢。”

赵祯喝道:“你住口。”

张尧佐忙道:“皇上,恕臣直言,娘娘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身为大宋重臣,和他国关系纠葛如此之深,难免会惹人遐想,非但娘娘这样想,朝中很多大臣恐也有这般想法呢。”

赵祯摇头道:“苏爱卿不会这样,这些年来他为我大宋可谓是鞠躬尽瘁了,我大宋能有今日,苏锦有莫大的功劳,朕不准你们说这些。”

一直未说话的韩绛忽然道:“就是因为功劳太大了,天下百姓恐怕都只知道苏大人,不知道皇上了呢。”

赵祯勃然怒道:“大胆韩绛,公然在朕面前挑拨离间,朕要严惩你。”

韩绛赶紧跪倒在地磕头道:“皇上,您杀了臣也罢,臣今日前来便是抱着死谏之心的,臣已经对苏大人的所作所为看不下去了,就算是您要杀臣,也要容臣将话说完。”

赵祯怒道:“死谏?如今的大宋有何值得你死谏之事?”

韩绛叩首道:“如今的大宋看似繁花似锦富庶强盛,在臣看来,却是暗流汹涌;如今之世,官民不分,百姓奢靡,耽于享乐;圣贤之理沦丧,道德之行败坏,商贾高于士人,妇人抛首露面;苏锦推行的政策,看似富国,其实在腐朽我大宋根基;您知不知道,他下令学堂中不必授先贤至理,而去教授些旁门左术,鼓吹什么为官未必光宗耀祖,行行皆可为状元之类的论调,弄得百姓子弟纷纷不已读书为官报效朝廷为荣,反个个以旁门别类的钻营为骄,如此以往,朝廷岂有大儒,国家焉有栋梁承继?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啊。”

赵祯悚然动容,捻须沉默不语。

韩绛大着胆子继续道:“苏锦诸多作为已经涉及犯上,他开办明珠报的目的便是左右人心,人皆知有明珠报而不知有朝廷邸报;他修建市口,开凿道路沟渠,虽对我大宋有利,但对他个人而言,是拿着朝廷的恩宠收买人心;民间有童谣云:白日依山尽,夜半明月升,黄莺鸣翠柳,遡风唯雄鹰……那白日便是您,明月便是苏锦,黄莺便是您,雄鹰便是苏锦;这是在讽刺您皇权衰落,任由苏锦胡作非为啊。”

赵祯气的脸色发白,指着韩绛怒斥道:“你……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胡言乱语挑拨我君臣关系,朕若不严惩你,岂能正朝纲之气,来人,拖出去乱棍打死。”

内侍从帘外进来,拖着韩绛便往外走,张尧佐赶忙跪下求情道:“皇上,皇上息怒,韩大人也是一片忠君之心,他说的这些话可曾有何人跟皇上说过?他对皇上说真心话,皇上若不容他,今后谁还敢跟皇上说真话啊?”

张贵妃也跪倒求情道:“是啊,皇上,韩绛是忠臣之后,一门三代皆为我朝忠烈,他说的这些话也许真有些道理也未可知,皇上不可一气之下便杖毙了他,事后若应验,岂不是要后悔么?如今朝中尽是跟苏锦一般口气之人,难得有人敢说出不谐之语,焉知他所言便是虚夸?”

赵祯深吸几口气,摆手坐下道:“罢了。”

内侍放下韩绛退出门外,韩绛惊魂稍定,撅着屁股趴在地上哀哀哭泣,赵祯皱眉道:“起来吧,这等话今后绝不准再说,苏锦乃我大宋栋梁,我大宋能有今日和他密不可分,朕都对他礼敬三分,你们岂能对他说三道四;即便是他有些什么过失,朕也相信他是无心之失,朕提醒提醒他,他便会改正,他是个聪明人。”

张尧佐忙道:“皇上,千万莫要提醒此事,这会引起苏锦的戒心,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皇上对他推心置腹,焉知他也全心全意的对待皇上?苏锦于国家有功,那也是皇上的恩宠所致,想当初他只是一介商贾,皇上慧眼如炬知遇于他,否则他焉有今日?他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他为大宋立功那也是回报皇上,此乃天经地义之事;身为人君,焉能有私谊之念,所思所念均需从大局社稷出发才是。”

赵祯没有怪张尧佐有逾越训诫之嫌,这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