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 >

第45部分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掌柜也不多问,急急地上了小柱子的骡车便往逍遥津李重出赶去;其实苏锦刚才情急之下叫他去找李重也是无奈之举,对苏锦来说,唯一能称得上是有点来头的朋友便是李重了,李重好歹也是个丁忧家的知县大人,功名身,或许知府衙门里说的上话。

赵大掌柜转身便要往和丰楼去,却见身边小穗儿柔娘等来铺子里帮忙的苏宅丫头们个个已经眼泪汪汪了,忙又劝慰她们不能宅子里把消息漏出去,外边闹翻天也不要让老夫人知道,否则这大热的天,回头监狱关一个,宅子里再倒下一个,苏家可就彻底乱了套了。

交代半天的赵大掌柜刚欲上车往和丰楼赶,却见身后自己专用的骡车跟小穗儿一起不见了,原来这小丫头决定自己去和丰楼求晏东家,虽然这是她既不愿意干的事情,但是为了公子爷,她已经顾不上许多了。

……

苏家少东家打了衙内公子被门留起来的消息迅速的便传开了,以致于正庐州城南一家大宅子里做客的知府大人朱世庸尚未得报,手眼通天的商会大佬唐纪元已经得到了消息。

唐纪元先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起来:“祸不单行啊,古谚何时会没有道理过,苏家小子被我烧了粮仓,终于淡定不下来了,转眼就跟衙内公子干上了,这不是失心疯了么?好好好,打得好,打得越重才好些呢。”

“这么一来,苏记倒台是一定的了,知府大人本来这几年就恼恨苏记不识抬举,每年咱们商会大把的钱财孝敬上去,可苏记一毛不拔,这下可算是栽到知府大人手上了,怕是不死也要脱层皮。”白面馒头一般肥胖白嫩的黄副会长呵呵直乐。

“这事闹的,没咱们什么事儿了。”刘副会长不无遗憾的道。

“老刘似乎很喜欢跟这苏家小子动心眼儿,知府大人代劳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唐纪元笑道。

“小诸葛是怕没敌手了,与人斗其乐无穷嘛,这下没乐子了;哈哈哈。”黄东家的胖脸笑的肥膘乱抖,宛如充满水的水囊咣咣作响。

……

庐州城南一间朴实无华的大宅院内气氛热烈,朱知府今日特意来拜访一位即将上任的官员,对于朱知府来说,官员之间的拜访和交往是超乎公事之上的大事;庐州城里杀人了放火了,对朱大人而言都是些不足为奇之事。

朱大人真实的想法是:一样米吃样人,世间人形形色色各色人等都有,彼此间闹个矛盾,泄泻火气实不需大惊小怪;为官之道不于关注这些鸡毛蒜皮之事,而于上下疏通、平行交接、一篱三桩、互助成网。

所谓杀人放火之事年年有,但管辖内有祖籍庐州之人升任端州知府,倒不是件容易碰到的事;阎王小鬼都是鬼,每间庙门都要拜到位,这是朱知府的行为准则。

虽则跟这位任殿丞加端州知府包大人同为四品官员,且席间谈话常有鸡同鸭讲之感,两人也时时呛了话头,但朱知府还是勉力将话题扯的轻松圆滑,极力保持着一种亲近的姿态,扯着一些官场上流行的稗官野史,闲云轶事。

对面坐着的那名直愣愣的白净脸庞、面无表情的汉子,名叫包拯。

第七十五章 包大人

时间:2012…07…30

二到,求收藏,求票。

包拯的冷淡,并未打消朱世庸热情,朱世庸不是不想拂袖而走,但他知道这位四十一岁的包拯庐州当地是位传奇人物,此君天圣年间便了进士,论资格比自己老得多,现多忍忍,以后没准就多一条出路。

另外包拯可不止是庐州的名人,他进士后家赋闲十年,不惜推辞不就建昌知县、和州税官等官职,原因很简单,父母不远游,他给出的答案是要家赡养父母。

这推崇出仕入朝光宗耀祖的大宋是很少见的,包家老爷子倔强的要命,建昌县太远他不愿随包拯赴任也就罢了,仅仅一湖之隔的和州,老爷子也不愿去,结果包拯老老实实的家赡养父母十年,一直到父母辞世。

有其父必有其子,包拯这十年下来之后,忽然不想去当官了,包家家底殷实,平日里关注民生,周济姓的事情没少干,日子过的倒也逍遥自;可是乡亲们不干了,包家亲眷直系旁系的倒也罢了,周围的乡亲们觉得好不容易才个进士,如此荒废实可惜,于是天天堵住包家闹,包拯的恩师和朝廷自己同窗的故友们也纷纷来劝,包拯这才赴任天长知县一干就是三年整。

任期已满,小小天长被包拯治理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包大人铁面无私,偏又智慧超群,断了不少难以解决的案子;官声清正之名传入朝廷,此番刚刚从京城吏部接受考授,并经人推举升任端州知府之任,顺路回庐州来,一来赴任时间还有月余,二来省亲一趟,会会亲朋故旧。

但是刚刚回家才半日,便被这位庐州知府朱大人得知,巴巴的赶来扯谈半日,包拯端了数次茶杯,此君视而不见,让包拯极为厌烦。

包拯不喜欢官场上这种相互结交拉交情的行为,他看来,当官的应该体察民情上唔天意,只有将朝廷的恩典播撒万民,又能为民办些实事,才算是真正的到了职责,相互之间钻营结交互送高帽的行为完全是不必要的。

特别是这位庐州知府的到来,包拯对此人有所耳闻,此君攀上京城某位政要,竟然从一个小小八品县丞之职,数年间便被提拔为四品知府,虽则任上庐州没出什么大乱子,但姓们间的官声并不好;包拯自然加懒得跟他结交。

另一个让朱知府忍气吞声的是,他得知包拯这次还被授予了一个名为‘殿丞’的虚衔,虽则只是个从五品的虚衔,外人看来远没后面端州知府这个名头响亮,显得有些多余;但深谙官场之道的朱世庸却很清楚这个虚衔的分量。

殿丞职位宋代是虚衔,本来是协助管理皇帝生活工作诸事,这里实际上表达出皇帝对包拯的一种信任和不设防的态,有嘉勉为自己人的意思里边。

“希仁兄,听说这次官家还授予您殿丞之职,这可是莫大的荣光啊,皇上对希仁兄信任有加,今后还请多多照顾呀;咱们同属庐州一系,今后同气连枝相互配合些,朝也好说些话。”朱世庸说的略含蓄,但包拯听来却是**裸的拉帮结党了,包拯毫不留情的驳斥道:“朱大人这是什么话,你我同沐皇恩浩荡,谈何地域之论,朝廷严令禁止结党啸聚,大人此言似乎有欠考虑。”

朱世庸碰了一鼻子灰,心暗骂道:“装什么清高,谁不知道这次你能被举荐赴任端州便是晏大人的举荐,此时却来撇清。”

面上笑容不变道:“希仁兄教训的是,只是有些误会本府,我的意思是说,公为公私为私,公事上自然是互不相干,但好歹咱们是庐州乡里,私下里倒还是可以亲近的。”

包拯不喜欢他这种油滑的说话方式,皱着眉头不语,便此时,一名小厮匆匆进入厅回禀道:“门外来了一名知府衙门的师爷,声称有紧急要事回禀知府朱老爷。”

朱世庸忙起身道:“希仁兄,本府去看看是何事,居然寻到这里来了,扰了你我聚会的雅兴。”

包拯心道:可没扰了我的雅兴,来的正是时候。当下拱手道:“朱大人请便,官事要紧。”

朱世庸道:“怕是没什么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会大惊小怪;希仁兄稍侯,本府去去就来。”一头说一头出了厅门往外走去。

不到一会,小厮来回禀包拯道:“朱大人已经乘轿回府衙,命小人来跟老爷说声,改日再来叨扰。”

包拯轻吁一口气,忽然觉得有些蹊跷,这位朱大人对府衙之事似乎不太关心,但为何来人禀报一声便急匆匆连告辞都来不及便往回赶呢?这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前恭而后倨,看来其必有原因。

“你去打听打听,看看城是否生了些大事,然后来回禀。”

“遵命。”那小厮转身出门去街面上打听,不到半个时辰便回转府,将庐州城这几日所生的几件大事一一禀报。

包拯仔细听着小厮的回禀,他现所有的事都归结到一个叫苏锦的商贾身上,前几日苏家粮仓起火被焚,接着苏家店铺失踪了一位伙计,而这个苏锦去府衙报案时又暴起伤人,这苏锦是何许人也,怎地倒霉倒成这幅摸样。

种种的疑问,勾的包拯坐立不安,包拯自小便有个爱好,喜欢穷究事理,探查真相;也就是俗称多管闲事多吃屁的那种人,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成就了天长任内破众多谜案博得明察秋毫的美誉。

此刻这件事如此蹊跷,包拯便如老饕见到美食,色鬼看见美女一般欲罢不能了,加让他关心的是,这位倒霉蛋苏锦打的人是刚刚离去的知府大人的独子,包拯倒想看看,这位朱大人是如何审讯这件案子的;自己被皇上授予殿丞之衔,职责也有刺探之意,虽不自己赴任的端州辖内,但同为大宋疆域,何尝不可为之呢。

想到这里,包拯开始衣乔装,他要亲自上街打探一番,这是他的习惯,一旦他决定涉入某案,必先亲自查探消息,绝不信他人之言。

庐州城,两拨人正急匆匆的往府衙赶,一拨是李重和赵大掌柜,另一拨是得到消息的晏碧云;晏碧云怎么也没想到,苏锦居然这个时候当街给知府衙内拍砖。

朱衙内的行为确实不端,但扯下苏锦的袍袖并不是殴打,充其量只是两人之间的拉扯不清;但拉扯不等于动手,闹到官府也不过是赔偿衣服钱款,多加上个赔礼道歉。

但苏锦伤人的罪名就大的多了,幸而用的是砖头而非刀具,但即便如此也够苏锦喝一壶的。

“这不是往刀口上撞嘛。”晏碧云急的直跺脚,急匆匆的登上车便往县衙赶,人人都知道,不管何处的监狱都是鬼门关,进去之后会有一番苦头吃,苏锦那小体格,又是养尊处优的一位公子哥儿,这一下的可要吃不消了。

第七十六章 狱中行上

时间:2012…07…30

三到,求收藏求票票给力。另:长期码字,颈椎有点小问题,明天要去弄弄,所以明天要是来得及就,来不及的话就请假一天,此致歉。

晏碧云一行来到衙门前的小广场,恰好遇见李重跟赵大掌柜两人带着个小厮急匆匆的往西边的监狱赶,晏碧云忙使小娴儿上前叫住二人。

“李公子,你怎么来了。”晏碧云上前行礼。

“哦,苏公子命这位赵大掌柜通知我的,可急死我了,这位小爷可真敢闹事。”

晏碧云心里有些郁闷,危急时刻,苏锦想到的人居然是这位李重,而非她晏碧云,这让她心里颇不舒服,但此刻可不是计较这些事的时候,齐心协力捞人才是正经。

“李公子,你可有把握么?”晏碧云道。

“下跟知府大人倒是有过几面之缘,我有官身身,希望他能给个薄面,当街打人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主要是怕苏公子里边吃暗亏,所以手脚需快点才是。”李重对官场的一些门道倒是比较清楚,毕竟做官之前朝廷都有专人给予讲解程序和一些关窍。

晏碧云点头道:“说起来确实不是大事,当街殴打他人不过是臀杖之刑,亦可花些钱财了事,只不过这次伤得是衙内公子,就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了……”

李重道:“能有什么后果,这么多双眼睛看着,知府还能枉法不成?”

晏碧云默然不语,李重把问题想得简单了,这件事若是知府大人能轻易的让苏锦脱身,那才叫一个奇怪;商会和知府衙门原本就是勾结一气,此次商会十成会借此机会推波助澜,知府大人也会藉此给商会一个交代。

“先别说了,先去府狱打点一番,以免苏公子受无妄之苦,过堂前可不能任由那些狱卒们胡闹。”李重道。

众人赶紧随着他往衙门西的一大片府衙监狱处走去。

来到大牢门口,几名看守牢门的禁子正斜倚通风阴凉的墙角闲聊,见有人来,一个个赶紧迎了上来。


大牢这等地方,等闲无人走近,但一旦来人,便是财的机会到了,这些人只要看见有人来,便会一窝蜂的涌上来,所谓见财有份,犯人家属要办什么事情,不喂饱这帮蛀虫是不行的。

“来者何人?此处乃府衙大牢重地,闲杂人等速速退散。”一名狱卒装模作样的喝道。

赵大掌柜忙上前道:“几位军爷,我们是来探监的。”

“不许!”狱卒斩钉截铁的道。

“军爷给通融通融呗,大热天的都不容易,这一点茶资奉上,算是给诸位军爷消消暑。”赵大掌柜伸手奉上一贯大钱。

那狱卒一看出手如此阔绰,眼都绿了,忙那眼睛看着身后一名高大的狱卒,显然是征询他的意见。

“你等要进去看谁呀……这么多人进去可不行,这是违例之事,出了漏子我们兄弟都要担责任的。”那高大汉子缓步踱上前来,上下打量着李重和晏碧云一行。

“这位是咱们刘牢头,好好回话。”先前那狱卒喝道。

李重鼻子都快气歪了,一个小小的牢头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