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 >

第442部分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大苹果(纵横中文网2013-10-31完结)-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数十名伴当全身心的享受这欢畅一刻之时,暗影中刀光闪烁,燕三带着十几名手下悄悄的在花木掩映之下慢慢的围拢了过来。

第六九四章 骤雨(中)

夏府所在的袜子巷在汴河以南,汴梁扩建之时,沿着汴河四周进行圈地扩建,夏竦便是在那时选定了这块地皮新建了这座宅院。

这地名取得确实形象,若从高空俯瞰,整个巷子便就像一只摆在地上的袜子,袜筒口朝着汴河,然后转折朝西和穿过汴河直通向南城三门之一保康门的保康门大街香连接。

在这个巷内,大多都是朝廷官员给自己兴建的官邸,但官儿最大的却只有夏竦一个,其余的都是些四五品的京官儿。

杨察便是其中的一个,杨察是晏殊的二女婿,在三司跟着老丈人晏殊混了个判官之职,不算很大,但是却是个肥差;加之有老丈人庇佑,小日子过的倒也舒坦的紧;杨察其貌不扬,行事低调,但是却颇有一番计较,当年中了进士之后,他想方设法攀上了晏殊的关系,知道晏殊好宴饮,尤其喜欢好酒,杨察不惜卖了老家庐州的宅院,换来的钱财尽数买了好酒进入晏殊腹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正因他乖巧的很,深得晏殊欢心,得以出入晏府自如,由此便发生了一系列的偶遇,晏家二小姐总是在不经意间撞见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久而久之竟然产生了好感;于是乎杨察便登堂入室成了晏家快婿。

这一切发生的十分自然,晏殊竟然都无所察觉,乃至当二女儿点头答应的干脆,晏殊方才如梦方醒,自己的老窝被这家伙给兜了;好在杨察有几分才学,至于相貌不咋地那算什么?就算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白丁,只要搭上了晏殊这条线,也必然青云直上。

杨察属于闷声发大财之类的主儿,没过几年,以前的投资便千百倍的回报了,于是在袜子巷也建了一所大宅子,巧之又巧的是,杨察便和夏竦的宅院相背而建。

夏竦官职大,宅子也霸气,从袜子巷到保康门大街这一段纵深的地皮,普通人家起码能住个二三十户,可是却被夏竦和杨察这两座宅院直接全部联通,夏竦的宅子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纵深,杨察的只占三分之一还未到。

下午苏锦接到夏思菱的求救信之后,便一直在商量该如何行事,救是一定要救的,不过若是带着人硬生生的像在玉璋楼那样从正门闯进去,怕是不太实际,夏家正宅中护院上百,且武艺高强之人不少;从上次刺杀自己的两个人的身手来看,确实如陆师叔所言,新来的这伙人不是善茬。

苏锦虽然是个倔强的人,但他也不会蠢到便让手下的人去硬拼刺刀,除非是万不得已。

苦思冥想之际,晏碧云一语惊醒梦中人:“袜子巷?二姐夫不就住在袜子巷么?”

苏锦一愣道:“你说的是杨察?他也住在哪里?”

晏碧云道:“奴家去过一趟,不过不知道和夏宅隔了多远,你既担心硬闯会有损伤,而且过于鲁莽,不如去问问杨姐夫,或许他知道地形,能有所帮助。”

苏锦有些犹豫,若是去找杨察,便等于是向他公开自己和夏竦之间的恩怨,再者此番前去是私入民宅,而且免不了要杀人见血,这些事若是都让杨察知晓了,也不知是祸是福,毕竟自己跟杨察交情不深。

不过苏锦很快做出了决定,自己压根无需跟杨察解释什么,只自己去问问情况,也许杨察会怀疑什么,但那又如何?让他怀疑去好了。

苏锦不认识路,晏碧云曾去过,但苏锦是绝不会让晏碧云跟着去的,好在小娴儿也似乎有些印象,于是乎苏锦命王朝马汉等人纠结了五十多名护院在电闪雷鸣中上了马车直奔保康门大街。

小娴儿说,杨察的府邸说是在袜子巷,可其实大门是朝着保康门大街的,地皮属于袜子巷罢了,苏锦心道这样最好,省的进了巷子若是路过夏宅门前,也许会引起夏家伴当的怀疑。

来到杨府门前的时候,大雨瓢泼而下,苏锦王朝等人坐在车内停在街角等候,自己带着小穗儿叩响了杨府的大门。

杨察一家正在用晚餐,家人来报苏锦前来,把杨察吓了一跳;这个晏府的堂姑爷比自己这个正牌的姑爷还吃的开,晏府上下他几乎可以横着走,自己当然想跟他搞好关系,只是这位爷似乎只对富弼好些,对自己倒是不咸不淡,若非都是庐州同乡,怕是连话也没几句多,眼下这位爷居然冒雨上门,杨察显然有些意外。

“什么风把状元郎给吹来了,蓬荜生辉啊。”杨察打着哈哈将苏锦让进正厅,杨察的夫人也从内堂赶来见客,说起来都是亲戚,自然免不了客气一番。

苏锦只道:“小弟出去办事,路过此地忽然风雨大作,听小娴儿说杨姐夫在此居住,于是便不请自来躲躲雨,顺便来认认门头,以便下次相互走动。”

杨察自然是不信的,不过也不说破,两人闲聊几句,苏锦将话题扯到房舍上,称赞杨府的地段格局都不错。

杨察谦逊之际,苏锦话锋一转问道:“听说当朝枢密副使夏竦的府邸也在此处?”

杨察眼皮一跳,苏锦跟夏竦不对眼之事他早已风闻,虽然只是小道流传,但杨察从来都不认为流言仅仅就是流言。

“准确的说,夏府大门离我家宅院大门很远。”

“哦……”苏锦的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只一瞬间便被杨察捕捉。

“不过……我们两家的后门倒是咫尺相隔。”杨察淡淡的道,眼角瞄着苏锦。

苏锦心头大跳,笑道:“哦?那岂非近水楼台先得月么?杨兄和夏副使比邻而居,岂非能经常交流么。”

杨察摆手道:“说的什么话,我杨某人从来不屑与此人结交,说句实在话,我不齿其所行,当初建此宅之时根本不知道会和他相邻,若是知道岂能在此建宅?”

苏锦很是奇怪,杨察这么说有什么用意,自己不过是随口一说而已,杨察倒是掏心窝子赌咒发誓了,这可奇了。

杨察当然不是个没心没肺的直肠子,他早看出来苏锦今日前来必有事情,见苏锦闪烁其词不肯说,自己便只能先摆明立场让苏锦打消顾虑了;沟通之道在于相互交心,你对手对方袒露心迹,主动将小辫子塞进人家手中抓着,对方也必然对你戒心全无,要说什么便会直言了;杨察对此道自然是精通的很,反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夏竦跟晏殊关系不睦,自己显然是要跟晏殊保持一致的,这个立场原本就是肯定的,背地里诋毁夏竦两句算什么,若是有需要,杨察在朝堂上也敢顶撞夏竦。

苏锦果然戒备心理放松,想了想问道:“你家宅院和夏家宅院背靠背而建,想不接触也难啊。”

杨察道:“根本是不搭界的事,虽然后门相对,但都是高墙筑起,两墙之间还有一条小河相隔,根本就老死不相往来。”

苏锦心头一喜,轻声道:“可否带小弟前去一观,小弟知道杨兄定然觉得奇怪,但看了之后小弟再跟你细说缘由如何?”

杨察一笑道:“无需跟我解释缘由,但你苏兄弟之事,咱们一来是亲眷,二来是同乡,三来我早就对你仰慕,只要能帮上忙的,但请自便。”

苏锦没想到杨察竟然是如此识趣之人,闻言深施一礼道:“杨兄是妙人,你这个朋友我苏锦交了。”

杨察不语,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带着苏锦来到后院,两人顶着蓑衣斗笠来到围墙左近,苏锦仰头望去,杨家围墙高达丈许,皆青砖垒就,上面铺满了瓷片荆棘之物;走近后门处,顺着门缝往外看去,之间后门口一道湍急的小河流过,两丈开外的对岸便是比杨宅高了一倍有余的高大的夏家后院围墙了。

这围墙之高超乎苏锦想象,里边的大树都只能露出半个树冠来,而且上面古苔斑斑,想攀爬上去绝无可能,况且也是临河而建,根本无立足之处。

苏锦看了一小会,拉着杨察来到后院房舍廊下,轻声道:“杨兄,实不相瞒,今日我带人要去夏府救一个人;若从正门进去必然要和夏家护院遭遇,所以我想借道贵宅后院,但现在我有了新的办法,叨扰杨兄了。”

杨察惊道:“你要进夏府么?那可危险的紧,夏府的护院可不少,经常能听见夏府后院里有狗吠之声,也许还养着恶犬。”

苏锦道:“无妨,势在必行,小弟告辞,杨兄就当没见过我来拜访便是。”

苏锦匆匆拱手告辞,出了杨府大门,风雨更甚,苏锦上了马车带着王朝马汉等人直奔汴河边而去。

苏锦想通了,不能从杨家进入,今夜一过,明日定然会有官府盘查,自己等人从杨宅进入免不了留下痕迹,官府很容易便会查出这些痕迹,然后就麻烦了。

苏锦需要的是另外一种进入的方法,落脚点只要不在杨府,便跟杨府无涉。

第六九五章 骤雨(下)

老孙头和老王头是汴水河上的两个船家,平日里两位老丈替人用自家的小船载货送货短途运输到沿河的各大市口码头,挣些辛苦钱度日,日子倒也不算太难过。

今日傍晚一场豪雨落下,生意自然是不能做了,于是两位老船工偷得浮生半日闲,将船只停靠在码头附近,煮了几条空闲下来自家打捞的白鱼就着青菜满满的煮了一锅,两人坐在船蓬里听着外边的疾风骤雨对坐小酌拉起了家常来,倒也怡然自得。

几杯下肚,老孙头忽然感觉船身摇晃了一下,似乎有人踏上了船头,紧接着船蓬‘笃笃’响了两声,不是风雨敲打的声音,而是有人在敲船篷。

老孙头伸着脖子叫了声:“谁呀!”

“船家,做生意不?”外边的人瓮声瓮气的说道,声音在风雨中含混不清。

“这大风大雨的,如何送货,客官还是等雨停了再来吧,淋湿了您的货物,小老儿可吃罪不起。”

老孙头爬起身来准备掀开帘幕说话,猛然间帘幕掀开,一股风雨从仓外直扑进来,顿时将老孙头的脸打湿了半边;就算是被风雨弄得眼睛睁不开,老孙头还是看见了伸进来的一只手,那是一只托着两锭金子的手,手粗指短更显得那锭金子特别的大。

老王头也看见了金锭,上面的字他也认识,那是十两一锭的开封府铸造的月牙锭,足金足赤全真无假。

老孙头张大嘴巴正欲说话,外边的声音响起道:“这两锭金子买了你们这两艘小船够不够?”

老孙头张口结舌道:“这……我这破船如何值得了这么多。”

外边的声音显得极不耐烦,问道:“我只问你够不够,若是嫌少你就说一声,我要买了你们这两艘小船。”

老孙头支吾道:“这个……小老儿这小船已经破旧,客官要买船干嘛不去河西码头的船作坊去顶一艘新的,似我们这样的船只只需五十贯,这两锭金子足可买五艘……”

老王头一把捂住老孙头的嘴巴,连声道:“够了够了,客官,卖你了。”

外边的人手掌一翻,两锭金子咚咚落在船板上,道:“立刻拿了金子离开小船回家睡觉去,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多管闲事,一觉醒来,去河西作坊每人买一艘新船继续过你的营生。”

老孙头还待再问,老王头一把抓住两锭金子,迅速的用牙咬了咬,确定是真货无疑,拖着老孙头便出了船舱,风雨扑面而来,瞬时将两人衣衫打湿。

船头上站着一名粗壮的黑衣汉子,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抱臂立于船头,再看岸边高高矮矮站着四五十名黑衣汉子,都将斗笠压得低低的,看不见面孔;两位船工哪敢久留,连滚带爬的上了岸,一路小跑往大路上跑,一直跑到汴河大街上,这才敢回头往河面上看。

只见那几十名黑衣人已经尽数上船钻入船舱中,只留两人在外边撑着长篙将小船划离岸边,一路往下游而去。

老孙头喘了口气,抹着脸上的雨水问老王头道:“老哥,这是怎么回事啊,我好像是在做梦吧。”

老王头塞了一块金锭到老孙头手中道:“就当是做梦吧,这可是十两足金锭,换成铜钱起码值两百多贯,这般好事差点被你错过了,好在老汉我脑子还没糊涂。”

老孙头道:“可是,我咋觉得有些诡异呢。”

老王头啐道:“想恁多作甚?咱们去汴河大街上的汇通银庄去换成铜钱,买条新船做营生。剩下的正好给儿子们娶一房媳妇,人家高价愿买,咱们愿卖,有何诡异之处?别想了,莫惹是非,回家睡觉去,忘了这事最好。”两人抖抖索索顶着风雨消失无踪。

两条小船往下游行了不到一里地,便看见前方水色浑浊,一条支流汇聚着岸上的雨水奔流涌进汴河;撑船的王朝探首进来低声道:“公子爷,应该就是这条支流。”

苏锦掀开帘子探头看了看,点头道:“对,就是这里,能划上去么?”

王朝道:“雨水汇集的多,水势倒也汹涌,但应该没有问题。”

苏锦道:“出去几个帮忙,船边绑着几个竹篙,用些力气划上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