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53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53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天的试驾和在大臣面前得瑟与显摆,国王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我想给我们巴伐利亚的女婿封个贵族,大家怎么看?”

总理大臣说:“这是应该的,我们也不能坠了巴伐利亚的威风,得弄个比伯爵更高级的。”

国王想封个公爵以让唐宁配得上他们的巴伐利亚女公爵,可是“巴伐利亚”这个最大的头衔已经被使用了,怎么好呢?

总理大臣建议:“不用一下子封到公爵,又不是战功,恐怕臣民们有意见,还是悠着点儿,不如……慕尼黑侯爵?也够威风了。”

总理大臣跟唐宁一交流,一个威风的侯爷就此诞生了,以后唐宁的全名就是唐宁?冯?温莎,哈哈,果然牛气。

唐宁加入巴伐利亚国籍,并成为大贵族,一个拥有三国国籍的三姓家奴诞生了,对奉先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唐宁在慕尼黑生根这件事意义重大,很多大嘴巴名人在预言,巴伐利亚将成为德意志邦联里的领袖。不过唐宁自己知道,只要巴伐利亚是王权社会,他就不会让巴伐利亚王国太强大,汽车厂不可能只在慕尼黑设立,将来在英国和瑞士都会有不下于慕尼黑的汽车厂。最多是在慕尼黑设计,在各厂生产。

冯?温莎的名望越来越强大,有一个人就越来越失落——欧仁妮。当初真不如冒着对法兰西皇帝悔婚的天下之大不韪嫁到温莎家算了,唉!谁曾想堂堂的法兰西皇帝陛下竟然会被一个大资本家挤兑得这么惨?连被严重管制的舆论都对他们的皇帝陛下颇有微辞,政治敏感的欧仁妮甚至感到了她们夫妇有最严重的危机,雨果也不是吃素的,没有把握他会提出那么过份的要求吗?至于她那个破解无线电报秘密的计划更是行不通,连英国电报公司的人都搞不定,当代电磁学第一大家法拉第都搞不定,法国这个综合国力比英国差的不是一星半点的国家如何能搞得定?二极管、三极管这种东西是开启电子学的神秘小东西,连电子这种东西都没被发现的时代,想闹明白它的原理,恐怕得让整个时代的工程师磕掉几颗牙。

法国皇后公开宣布她一定要与侯爷谈一谈,竟要丢下孩子前往慕尼黑。侯爷都被她的坚决态度吓了一跳,要不要继续“弃城而逃”?这也太丢脸了吧?别人是怕老婆,他是怕前女友,唉!

经过一番纠结,侯爷决定了——继续逃跑,现在不是吕奉先,而是刘皇叔的干活。逃到哪里,他谁也不告诉,其实是去日内瓦,他被未婚妻赠送的百达翡丽启发,发觉日内瓦的钟表匠造精密仪器最在行,正好去那里筹备瑞士精密仪器,这个巨大的隐藏实力,悄悄地创建,只有极少数友方工厂能知道它的存在,伟大的数控机床时代就要来临了,他这一次又可以逃避皇后的追逐又可以攻克机械式计算机控制机床的技术难关。这个东西历史上都没人搞过,是个难题。

76。第76章谋国

在日内瓦深藏功与名的侯爷以为自己躲避法兰西皇后成功,可惜……事与愿违,世事就是这么神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荷兰王国在整个19世纪发展都很慢,这也是为什么在1830年代比利时鄙视自己的宗主国闹独立的原因之一,曾经的海上马车夫现在落伍了,而且国王威廉三世权力*大,在他的统治下,荷兰王国君主立宪基本被废,唐宁了解到这些之后,放弃了撮合比利时和荷兰组成关税同盟,在与荷兰人沟通的过程中,他不喜威廉三世的统治,可是威廉三世却有一个让他惊讶的提议,把现在仍然属于荷兰的卢森堡大公国出售给唐宁!

比荷兰更强大的比利时从荷兰独立之后,将荷兰与卢森堡分割开了,卢森堡成了荷兰的一块飞地,并被比利时蚕食了不少疆域,为了对抗比利时,荷兰甚至让普鲁士的几千军队进城守卫卢森堡城。说不定什么时候卢森堡就不是自己的了,又穷又没什么安全感的荷兰王室与唐宁接上头之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作价把块飞地给卖了,让土豪成为真正的土豪。人家侯爷是大英帝国和巴伐利亚王国两国的贵族,却徒有虚名,没有封地,喜欢权势的威廉三世猜唐宁是想要一块地的,这里可是大公国,买下来,侯爷就可以再进一步,成为欧洲显赫的“大公”。

至于卢森堡出手之后新主人能不能保得住,那就不是威廉三世要考虑的问题了,这位爷本身就是着三不着两的主,自己的政策还朝三暮四。卢森堡北临比利时,东接普鲁士,南靠法兰西,唐宁接手之后,比利时也许不会动他,可是法国跟他不和,普鲁士是北德意志联盟的领袖,长期与亲奥地利的南德意志暗战,巴伐利亚则是南德意志联盟的魁首,可想而知普鲁士不会欢迎“慕尼黑侯爵”来执掌卢森堡,可不要忘了,有几千普鲁士大兵驻扎在卢森堡城中,拿破仑说过普鲁士人是“从炮弹里孵出来的”,当时普鲁士因为经济落后,不是拿破仑的对手,但已经让拿破仑大帝刮目相看。正是在1815年大帝倒台之后,普鲁士的统治阶级奋发图强,如今已是重工业强国,军事实力足以让欧洲任何一个大国重视。

欧仁妮皇后来到了慕尼黑,侯爷云深不知处,她只好在拜访了巴伐利亚国王之后失望地要离开法国,这个时候,路透社的人找到她,告知,请稍候,我们侯爷很快就回到慕尼黑,将跟您见上一面。

真是柳暗花明。

为了不给法国人民戴上绿帽,皇后与侯爷见面时都有几个法国官员在场,正经得很。

后来的电讯报甚至使用这样的标题:唐宁?冯?温莎与法国官员会晤,探讨合作发展事宜。

这又是一个炒作的大好时机,和解不忘做生意,在这个报告里,又宣告了一个送给法国皇后的小礼物——留声机。附送的唱片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名作《茶花女》的歌剧版。

八卦报纸开始嚷嚷:“号外号外!刚刚跟茜茜公主订婚的慕尼黑侯爵送给前女友珍贵礼物,这位前女友竟然是法国皇后!”

得,这顶大绿帽还是给法国人民妥妥地戴上了。

拿破仑三世差点没给这样的报导气死,唉!叫欧仁妮不要去不要去,拦都拦不住。过了两天,欧仁妮传来电报,唐宁与她们夫妇和解的条件是要法国支持唐宁“买入”卢森堡。这真是令人惊奇的事件,这个不着调的荷兰国王竟然要把卢森堡卖掉?这个事件也让拿破仑三世好过了一点,似乎这两个老相好谈的正事很正经嘛。

为了平息绿帽风波,拿破仑三世未经谈判方的同意,擅自发布了法国正在与唐宁交涉这一起“生意”之事。他相信这一足以令欧洲大国侧目的消息会掩盖那些无谓的八卦。

果断,报纸迅速跟进,大篇幅报导,并畅想大工业家接手卢森堡之后的各种可能。

原来一个人有钱到一定的地步是可以变成国君的,有意思!到底这笔买卖会是什么价格呢?没有人能猜到,有人说几十万英镑,也有人说几百万英镑。当然不可能有人猜到,因为唐宁本人都根本没询价。

根据唐宁的想法,只要他跟法国和普鲁士达成协议,到时候威廉三世想不卖恐怕都不行。对付不着调的国王就得用他无法拒绝的方式。

唐宁倒是没有对拿破仑三世的作法太反感,因为这也救了他,在与欧仁妮会面之后的第二天,某小女公爵阴阳怪气地问他“昨天过得很快乐吧?”这种古怪的气氛直到她看到拿破仑三世引导舆论的报导才消失。这么大的事件,唐宁当然要跟法国修复关系,做国君跟做生意可不一样。

拿破仑三世的谈判要求主要有两点:一、停止对共和派的资助。二、给予法国最惠国待遇,英格兰不算,别的国家有什么,法国也得有什么。别虚伪了,巴伐利亚王国不也是王权邦国吗?为啥你对巴伐利亚那么好,却对法国敌视?再说了,买下卢森堡你就是君主,还共什么和什么呀?把自己革命掉吗?

唐宁收到条件之后,把共和派核心人士叫到慕尼黑来共商大事。唐宁首先问他们,觉得英国的君主立宪怎么样?虽然共和派人士大概猜到了唐宁的用心,但也不得不说:“还行。”

唐宁又说:“世上大多数人只知道三权分立,但其实不知道英国是五权分立。除了立法、司法和执政之外,还有舆论监督和虚位元首。新闻自由的威力大家都差不多达成共识了,而虚位元首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权力制衡。

首先,国王爱自己的国家,那是肯定的,估计会比大多数有钱的大资本家更爱国,在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国王会比较倾向于让国家恢复正常,而且也有一定的实力和声望。有国王的国家抵抗战争和灾难的能力要强些。

其次,民主选举其实也会出现大独裁者,尤其是总统制的国家,拿破仑三世的上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王这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会有效地抑制大独裁者的出现。

所以,我认为,除了共和之外,君主立宪也是一种选择。大家不妨想一想这个可能性,像英国光荣革命一样,用较小的代价把自由平等带到法国。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妥协。就像动物世界的雄性争夺配偶一样,有来有往,总想把对手往死里弄是没有生存优势的。你有你的领地,我有我的领地,逮住机会就扩大战果,没有机会就采取守势。现在的拿破仑三世在法国人民心中还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小小挫折还不至于让他彻底歇菜,所以,我觉得可以稍微妥协一下。而一旦拿破仑三世接受了宪政的约束,新闻自由的开启就可以适时给他致命一击,当然,如果他慢慢地放下实权,你们也可以放他一马。

大家也许听过我最新发明的留声机吧?我可以透露一下我还将有一个很重要的发明,是用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声音信号到留声机这样的设备上,这会对新闻业产生巨大的变革,将成为了舆论战中的利器。当然了,这有一个前提,我的产品得能进入法国市场,我现在缺乏一个台阶。拿破仑三世想让我停止对共和派的支持,这就是个台阶,我准备踩上去,转而支持立宪派。大家不要惊慌,在我看来,共和跟立宪都是名义不同而已,都是奔着自由、民主而去,到时候有机会来一场公投,说不定法国人民还是会选择共和。那个时候,我主政的卢森堡说不定会成为共和派军队的大后方,大伙儿的理想有舆论又有实力支持,何愁大事不成?”

让雨果一伙人从对君主的叫骂声中转而支持君主立宪,显然是困难的,唐宁说:“大家先好好想想,我对卢森堡也不是志在必得,不急,我先到普鲁士那里探探风声。”

唐宁并没有跟普鲁士政客打过交道,但他并非一个普鲁士人都不认识,因为欧陆钢铁公司是克虏伯公司的供应商。克虏伯公司从1810年代起开始从事与金属相关的行业,积累了不少资本,到了40年代,开始为俄国、土耳其和普鲁士造加农炮,唐宁的钢铁公司因为先进的炼钢技术,几乎垄断了钢的供应,克虏伯这种大多数产品跟钢有关的企业就不得不与他打交道,先是跟位于伯明翰的英国钢铁公司,后又跟位于瑞士的欧陆钢铁公司。

直到1841年为止,克虏伯赚的钱几乎都用在支付工人的工资上,此时,一位家庭成员发明了一种生产餐具的方法,才让公司赚钱扩张。这一成功也让克虏伯家族意识到创新的重要,往后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他们生产的铸钢火车轮非常畅销,当美国人从51年开始大肆兴建铁路时,克虏伯的盈利情况越来越好。与时同时,他们也进入了军工行业,从47年开始造铸钢炮,在51年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还展出了他们的6磅炮,能入水晶宫的炮可不是凡品,说明当时克虏伯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而他们的铸钢技术是相当先进,当时还展出了一铊重达两吨的没有瑕疵的钢锭,比之前的任何钢锭都要重两倍之多。当然了,这些技术后来都被唐宁旗下的钢铁公司远超了。钢转换炉的威力是秒杀一切竞争对手的。

现任的克虏伯大掌门阿尔佛雷德也是一个有眼光的工程大材,在前膛铜炮流行的时代,他敏锐地发觉了后装线膛炮代表未来的方向,可惜他的远见没有得到军方的认可,无奈之下,他把造出来的样品送给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当装饰品。用炮来当装饰品,不愧是镇压了48年民主革命的强势国王。

总之,唐宁跟阿尔佛雷德有点交情,而此人与普鲁士国王说得上话。

普鲁士的大兵守着卢森堡,从这点上来讲,说服普鲁士比说服法国更重要,意味着唐宁也要拿得出更高的筹码来。

经过阿尔佛雷德的穿针引线,引来了普鲁士的高级官员,他的名字是……俾斯麦。

俾斯麦现在还不是首相,威廉四世不是一个太明的明君,连后装线膛炮的未来都看不到,很难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