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527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527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400公里时速,而且没有什么装甲的战机?50年前就已经过时了吧?不错,单论战机的速度、可侦测性、装甲,这个一万多块钱的破烂都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

所有的短板都可以被它挂载的导弹大幅度的弥补。

之前提到过,剑齿虎导弹是联合攻击导弹,对空、对舰、对地、反潜四位一体。它是如何做到的?

李弦太给剑齿虎导弹制订了弹性作战部、弹性燃料、弹性气动外形、弹性传感系统四大独门绝技。

别小看小李零式战机的古拙外形,它还是把导弹藏在飞机腹部的呢,跟f22的概念是一样一样的,甚至更先进。在飞机腹部里,导弹可以任意组合作战部的大小。

当导弹的目标是飞机的时候,使用标准40公斤装药量的弹头,跟美军的aim7麻雀导弹相似。当目标是军舰的时候,机腹里的自动组装机构会用紧箍咒的箍子将5个导弹捆在一起。

此时的作战部达到了200公斤装药量,与美军的鱼叉反舰导弹接近。将来也许还会有专门发坦克的10公斤以下的小作战部,现在嘛,先用40公斤的标准任性应付一下。

反潜的时候是最复杂的组合,为了调整入水时候的姿态,要给导弹安装一个减速旋翼小累赘,还要把一个含有声纳的传感器加入,以便发现与追踪目标。

导弹还可以在近程、中程、远程、和超远程之间切换。

标准燃料的运动机构180公斤,飞行距离40公里,如果要对付更远的中程目标,可以绑定两套、三套、四套,最多五套,超过300公里的射程。

还想打得更远?没问题,有一个终极组合,给导弹的两侧加上四边形机翼,每一朵机翼上都有一个电动涡扇螺旋桨,配合上两枚超级电池,可以将导弹的射程提高到1万公里。

而且,到了40公里范围内,两个机翼本身也有独立的飞行能力和导航能力,将与导弹分离,飞回飞机去,这个时候导弹再以4马赫的速度冲向目标吧。

当然了,这个终极组合不会给普通的零式飞机配备,一万多的破烂真配不上这么高级的战略导弹啊。

每一个标准作战单元220公斤,零式联合打击导弹战机可以最多装备9套导弹,还可以把其中一套换成夜刃豹机炮。

这是纯的夜刃豹子弹机炮,速度可以达到3000发/分钟,可以在接敌瞬间释放恐惧。

为弥补低端零式战机的低智商,李弦太还在研发美帝的战略轰炸机b2概念的超级战机。

这个全身是宝的高级货那就不同了,结构材料是超高性能的航天合金,以便它可以极速飞行。而为了极速飞行,它将使用激光引擎。

李弦太发明了一个很奇特的棱镜引擎内壁,可以让入射的激光不断地在内壁反射而永远不会离开,结果就会瞬间把激光所有的能量转换成热能,让引擎里的水瞬间蒸发。

膨胀的水蒸汽会撑开被故意压扁的容器空隙,成为可以媲美航空燃料的推力,轻松把飞机的速度推到2马赫,f22的极限水平,不同的是这是f22的极限,却可以被李弦太的飞机当成巡航速度。

正因为棱镜内壁可以相对廉价的部署,所以这种飞机的底部也可以安置三套推进器,其中两套还可以跟尾部的推进器共享激光器。

巨大的底部推进器跟英军的海鹞战机和f35垂直起降型那慢吞吞的喷气机制不同,它的起飞是极速的,跟对手的垂直爬升有一拼。

更因为垂直推进的瞬时性,在躲避迎面飞来的导弹的时候有很大的机会逃脱。估计这个飞机永远也没有机会用来躲避导弹,因为它还是隐形的。

美军和苏军两大阵营的隐形飞机都已经发展到不影响到气动外形的吸波涂装阶段,然而,他们无法做到全波段隐形,因为涂装是固定的。

李弦太的设计是利用锡烯常温超导材料强力改变吸波涂层的纳米结构,使其可在可见光、红外光、无线电等波段全部达到低可侦测性。

可见光的吸收和反射隐形,能够让整机对人眼隐形,成为天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假如低飞的时候,甚至可以微调至跟地面颜色混淆,对上面隐身。

除了隐身,还有静音设计,尾部的棱镜腔体有多个开口,每一个开口的大小、尺寸、方位是错开的,声波的波峰与波谷互相抵消,它们产生的噪音只有不处理的时候的十分之一。即使是突破声音速度之后,其产生的噪音也令人耳微不可查。

这个被李弦太寄予厚望的战机肚子里的货就疯狂了,可以装下500枚剑齿虎联合攻击导弹,相当于100架零式战机的火力。这才是李弦太心目中的空中母舰,卖给印度、阿根廷和日本的空中母舰不过是用来赚外汇罢了。

除了超级电池的能源管够之外,为了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来喷射,飞机会有“补充水分”模式,通过在顶部张开吸引空中水蒸气结晶补水网来运作,此时,飞机速度不可高于300公里/小时。

每一次水满仓可飞行2000公里,超级电池的续航能力则超过4万公里。

超级战机因为你可能已经猜到的原因,被命名为“棱镜”战略飞机。一对棱镜飞机组成一个战斗编组,原因是当它隐身并伴随着雷达静默的时候,另一家伙伴会给它情报支援。

它拥有预警机级别的有源相控阵雷达,600公里内的非隐形目标都逃不过它的眼睛,通过编组的雷达轮替工作,犹如幽灵一般隐藏在天空的深处。

在大战开始之后,最初的高危战斗会首先由棱镜飞机出动,把对方的雷达摧毁,防空力量摧毁,然后零式小弟再以400公里每小时的滑稽速度去欺负地面部队。

不要耻笑这个低速战机,美军用来对付地面部队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最高速度还不到300公里呢。

非高价值目标是密密麻麻的,所以李弦太要设计棱镜战机和零式战机的高低搭配,零式根本没有装甲,被打爆算飞行员倒霉。

在以游击队为主的低危目标任务时,一架三联体滞空飞机足以担当预警机的功能,而对付拥有不俗防空武器的正规部队,一个棱镜战机编队会充当预警机和火力支援的角色。

李弦太曾经幻想过的冰神武器终极版,就可以在棱镜战机上实现了,重达五吨的超级制冰机,可以以每分钟30枚的速度制造冰之航弹,每一枚航弹重达200公斤。

真是摧毁低防御值固定目标的无尽之剑。无尽冰箭横扫而过之处,定是寸草不生,犹如世界末日。

钱有了,地有了,矿产有了,李弦太开始在阿富汗的神秘基地用无垢者工人制造棱镜战略飞机,所有的生产线都在地下,厂房的上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矿区。苏联人也不会怀疑这里的惊天阴谋。

次碳纤维材料用来制造着预制件式的通道加固管道,那些勤勤恳恳的掘地工人钻进了库卡机器人的大脑,在地下作业。

这一次,需要的地道有双车道那么宽,为了加强架构,通道的下部是矩形,上部是穹顶形。李弦太特意选择了一块富含黏土的土地来开凿地下城,以便被掘出的泥土能够用于压制砖块,为阿富汗的建筑行业添砖加瓦。

细心的观察员就会发现这是唯一的一个集中营运营的神秘制砖厂,因为大多数的集中营建筑都使用水泥,而不是砖块。

为了不影响阿富汗的“城市化”进度,李弦太还专门悄然增加zero运输机的数目,专供秘密工厂使用。

传统的挖掘地下建筑的方式是先挖好一个非常坑爹的巨坑,然后一层一层地往上建造。李弦太别处心裁,利用真空腔材料的悬浮特性,从顶部开始施工,好处是可以一边建造一边装修,向下几乎无限延伸。

激光掘进器也该升级了,原本的一小束高能射线变成了加特林机炮式的一个激光集群,共24束,而且这24束激光会不停地旋转,直接形成一个均匀的网状轨迹,把所到之处的泥土、岩石切成碎末。

强大的挖掘机严阵以待,马不停蹄地把切碎的土石舀起来,装入斗车带走。

每一天,都有大型工程机械的零件被空运而来,在全息影像的指导下,无垢者攻城狮在哼哧哼哧地组装这些作业能力彪悍的大家伙,看到这工程的规模,大家都知道善主大人这一次是动真格的了。

真是绕不过苏联人的耳目,才开工没多久,亚佐夫就过问这些大兴土木的是要干么呢。

格拉祖诺夫回答:“我们要建立地下保密行政区,建造武器的生产线,差不多的时候会邀请您去参观。”

亚佐夫这才作罢。当然善主不可能给苏联人看到真实的在最深的地下的工厂,亚佐夫同志只会看到最上面的若干层建筑,有的是办公的,有的是仓库,有的是厂房,不一而足。

第691章雪影芳踪

锡烯超级太阳能帆实在是太过昂贵,所以李弦太并不打算将其作为保密行政区的主要能源,而是在森林覆盖的地区栽下邪恶的寄生植物。

疯狂生长的寄生植物把广袤的森林当成了自己的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地吸收营养与能量,制造着黑鸟蜜露,再被zero运输机运往保密行政区。

阿富汗的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不多,李弦太的寄生植物甚至都延伸到了巴基斯坦的境内。

缅甸的寄生工厂也在野火一般地蔓延。这些被基因改造了的植物,不需要多样性来获得生存能力,它们像酵母一样自我复制,永无止境,除非李弦太的提取能力达到极限,通过秘密的激素给植物发送减产的讯息。

李弦太认为,利用植物原本的吸收太阳的能力,是人类获得可再生能源的最佳途径。

目前的生物能源很多的办法并不具备优质的课持续性,比如,巴西人砍甘蔗来制造酒精,机械收割机会在作业的时候完全抹去一片甘蔗地的生命迹象,真是太暴力了,土壤也会因此而退化。

李弦太的寄生植物并不会造成宿主的死亡,反而会刺激它们更卖力地吸收太阳光,基本上原始森林的外观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且寄生植物的范围是可控的,随时可以关闭它们扩张的步伐。

如今,寄生植物已经进化到了2。0版本,它们长得越来越像电线,需要工人人工去把它每一天生长出来的电线缠绕到别的植物身上,通过工人的努力,它不再浪费体力,寄生宿主一钻一个准。

然而,这个寄生植物并非完善,一旦被病菌感染,它会大规模的死亡,甚至会杀死大部分被它寄生的植物,造成生态灾难。

在缅甸的寄生植物密集地区,已经发现了一种可以有效感染寄生植物的病菌,它们想做“寄生者的寄生者”的角色。

为了对付这个可怕的寄生者,李弦太斥巨资,从全球科研机构那里购买了大量的数字基因样本,试图从海量的基因里找到可以对付寄生者的蛛丝马迹。

对付寄生者的工程进展缓慢,李弦太以名津流的身份去刺探波顿家族的北极病毒、病菌项目,他们似乎在这方面很有实力。

原来,波顿家族也碰到了问题,他们在偷偷研发生物武器,不过,他们想从温莎大帝创建的病毒银行旧址哪里获取最全的致病微生物样本,上次金翅鸟之所以会出现在那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名津流联系到他们的时候,先知大妈正好又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前往病毒银行旧址探险,问名津流愿不愿意同去,先知大妈希望借用名津流的机智获得更好的成果。

病毒银行旧址不但有可能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各种病毒、病菌,还可能有温莎大帝设置的防御机关,十分危险。

名津流获得队长头衔,他一加入队伍就对三个科学探险队员说:“既然病毒银行的上部被凯撒核弹的冲击波毁坏,说不定温莎大帝本人都无法从正常通行,所以,我认为应该从没有被破坏的冰层下面钻过去,大家认为怎么样?”

队员一:“可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工具吧。”

名津流:“我带了。”

他为北极的特殊地理环境特意又发明了一个小玩意儿,是激光掘进器的2。0,看上去是一个可容一个成年人肩膀大小的椭圆形。

名津流说:“这是用激光来碎冰的机器,看,它的钻头也是椭圆形,边缘是棱镜,特殊的反射设计可以让激光瞬间同时到达钻头的一个椭圆形状,匀速地掘进,因为被融化的冰块会在严寒之中很快地再次结冰,一束激光慢慢作业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同理,被融化下来的冰块绝不能让它有时间再次结冰,所以,调整激光的入射角,可以进入棱镜的第二个模式,碎冰。这是依靠激光反射形成的网状路径实现的。

切碎的冰块很小,通过一根传送带转移到洞口外面,看。”

大伙儿好奇的一看,这个传送带居然想一根家用自来水管那么细,不过,为了便携,不可能是金属的,而是复合材料。名津流已经从巴基斯坦掘进项目中汲取了经验,碎冰不是难点,把冰块转移出去才是重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