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36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36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全部上缴财政的。雇佣军生意在黑森—卡塞尔邦国里,完全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从训练、装备到抚恤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提供雇佣军的收入占到了该邦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黑森邦国的一位领导,伯爵威廉八世曾经说过:“失去了雇佣军,我们将失去所有的资源。”

由于口碑好品质高,黑森雇佣军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因此黑森卡塞尔邦国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常备军维持在24000左右,军民比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15。绝大多数军官都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军事素养之高在欧洲享有盛誉,再加上德意志民族固有的纪律性,黑森雇佣军广受赞誉,被誉为“能够用金钱买到的最优秀的军队”。

不过,跟想象中的不同,这些雇佣军尽管冒着生命危险为跟自己不相关的事打仗,实际的收入却是非常的低,拿的是国家发的低保性质的军饷,而数额惊人的劳务报酬全都落到了黑森卡塞尔邦国的领导口袋中去了。说起来,普通的黑森雇佣军士兵的命运其实还是很凄凉的。

唐宁要做的是建立一支强大又有归属感的私人武装,跟着白金汉男爵混,自然不会被亏待,他可不仅仅是想花点钱找500个顶级打手而已,他要把这些猎兵训练成唐宁帝国的守护神,所以他要亲自过问招募的每一个细节。

临行之前,唐宁与法拉第一起会晤,表达了自己要去欧洲大陆一趟,一来躲避莱昂内尔无休止地骚扰,二来去德意志邦联黑森去招募私人武装以保护自己在殖民地的庄园,三来去苏黎世去照看一下自己在那里的生意。

因为在伦敦金融城的全球第一个电网即将完工,这是一个大日子,法拉第非常希望唐宁能过阵子再去欧陆,不过唐宁微笑着说:“有你在就好了,不过就是大家开始有电灯用,我早就用电灯习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电报保持联系吧。”

他又问法拉第有什么朋友在黑森,他好去拜访一下,他在欧洲的朋友不多,好有个照应。

法拉第:“黑森……李比希在那里!不过,去年他就搬到慕尼黑去了。这人你知道吗?化学大家。”

太知道了,别的不知道,科学家什么的唐宁基本上都知道,更何况是这么一位大化学家,几乎可以说是有机化学之父,最突出的成就是发现了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营养作用。

氮原子之间具有非常牢固的化学键,无论是在工业中或是在生物体内,将n2转化为有用的含氮化合物都是很不容易的。相应的,当含氮化合物燃烧,爆炸或分解时会产生氮气,并通常可以释放大量有用的能量。不像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所有植物都参与代谢,将氮气转化成氮化合物只有少数的细菌有这种本事,而它又是植物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所以是最重要的肥料。与李比希一起发现了同分异构体的他的朋友德国化学家维勒则人工合成尿素,打破了无机物有有机物之间的严格界线。

李比希的实验室发现的过磷酸钙在随后的上百年时间成为有最主要的磷肥。这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化肥。在人类最发达的欧洲都有可能发生饥荒的匮乏年代,像李比希这样的有机化学科学家是国宝级的大师。李比希对营养有相当靠谱的基于科学的直觉,有一回,一个朋友的女儿在他家里得了霍乱,基于急性腹泻的症状,他发明了类似于唐宁发表在《自然》上的补液盐的缓解方法——使用浓缩肉汁。

他对于食品的研究还促使他发明了婴幼儿食品,当时的婴儿唯一的食物来源就是母乳,当母亲因为健康或者其它原因无法哺乳时,有钱人才能找得到奶妈,而穷人家的婴儿往往会饿死。李比希在长期研究后发明了一种被他成为“******”的产品并在报纸上为它作广告。

水银被广泛的使用在现在的镜子上,但李比希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水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的科学家,他发明了用银来代替水银,只是受限于成本,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采用。

李比希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他是科学教育学家。小时候的李比希并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方法,他的老师是这样评价他的智力的:“你是一头羊!你连当一个药铺学徒都不行。”果然,他此后在黑彭海姆的药铺当学徒的确也没有持续到底。

动手做实验是科学教育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唐宁才那么重视乐高积木在选拔天才儿童中的作用,李比希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学生名满天下的太多,有一个统计,最早的60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中有42名是他的学生!

多么伟大的科学家,慕尼黑距离苏黎世很近,唐宁决定拜访一下这位大师。

56。第56章王的盛宴

在唐宁帝国里,最强的科学家莫过于法拉第,最强的工程师是布鲁内尔,而最好的商业伙伴则是德国犹太人保罗?路透,他是唐宁的情报网络的总负责人,连苏黎世银行的高管都是经由这位犹太人引荐的。路透出生的地方正好是黑森卡塞尔的卡塞尔,这一次欧陆之行路透先生随行,当参谋又当翻译。

唐宁也开始学习德语,英语是日尔曼语系的一个分支,跟德语共享很多的单词,他们的关系可比法语要近多了,当然学德语也要比法语容易。看到唐宁花重金编撰了简易英语教程和简易法语教程,一位有眼光的语言学家主动要求编撰简易德语教程,并在唐宁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花几个月的功夫弄出了初稿,模仿的是简易英语教材中比较成功版本的范式,唐宁看过觉得还行,便花钱买下版权并提供维护这个教材的资金,现在他就是用这本教材来学一些简单的德语。

路透跟唐宁讲,现在路透社的情报网络发展受到了电报机停止生产的制约。是啊,已经跟bt的人斗争了好几个月,这场战争仍然没有一个明朗的前景,该是时候另起炉灶了。

苏黎世电报公司?不,又是一个电报公司就没劲了,而且还会遭到英国政府的谴责,虽然当时合约上并没有写明bt应该垄断电报这个行业,可是人家毕竟是花了300万英镑的好吧,如果你搞出一个苏黎世电报公司来把英国电报公司残杀掉,于情于理多少有点过意不去,要在英国混,还得给英国政府一点薄面。

不管怎么样,先把bt的人才偷运到欧陆去,在唐宁的暗中筹划下,bt里的技术人员纷纷辞职,bt的高层已经感觉到了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由于采用租赁的商业模式,bt并不是发不起工资,技术人员辞职只能说明一种情况——有人挖墙脚了,唐宁则是最大的嫌疑人。

莱昂内尔了解到这些人很可能到欧陆去,气急败坏,要求法院限制唐宁出境,防止某人潜逃,可是陪审团认为这很荒谬。开玩笑,唐宁在英国又不止bt一份财产,英国钢铁公司、英国铝业、圆桌骑士公司、温莎医疗器械公司、电讯报、路透社、徕卡相机公司、乐高公司,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所有的公司都植根于英国,可比银行家靠谱多了,罗斯柴尔德卷钱潜逃容易,白金汉男爵要卷跑可不容易。

莱昂内尔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大好的英国电报公司被挖空无能为力,唐宁在政府和议会中的影响力他也见识过了,摆平政府不可能,但足以自保是完全没问题的,这条路打压唐宁也行不通。

唐宁带着从bt挖来的他亲手培养的技术人员,施施然离开伦敦,在泰晤士河坐船前往阿姆斯特丹,再换乘陆上交通前往德意志邦联,黑森的首府卡塞尔市。

这个时候的黑森大公国已经降级成了选侯国,君主是弗里德里希?威廉。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这个德意志邦国,经过长期的********,于1850年黑森选侯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不过,跟英国不一样,它的君主仍然享有很大的实权。德意志邦国多多少少都受到欧洲大革命的影响,国内都有*保守派和立宪派,黑森选侯国算是立宪派稍占上风的邦国。

比起200公里之外的法兰克福自由城,黑森的经济是差远了,要不怎么能成为雇佣兵的摇篮呢?德意志邦联曾经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之后制定过一部统一的宪法,有机会发展成为与美国类似的联邦制统一国家,当时的联邦议会就设在法兰克福自由城,可惜德意志邦联最大的主体普鲁士拒绝承认这部宪法,使德意志国家失去了一次自由统一的机会。

在卡塞尔土著路透先生的引荐下,小男爵得以拜见黑森统治者威廉选侯。天下人都知道小男爵家资百万,威廉侯爷自然也知道。唐宁给候爷献上欧洲贵族都传为至尊宝的徕卡相机,宾主尽欢。

当年英国给黑森佣兵的年费是每名士兵10英镑,唐土豪家资丰厚,以15英镑的价格雇佣黑森士兵,侯爷惟恐唐宁雇佣的人少了,要求不能少于2000人,多多益善。至于唐宁用这些人去哪儿干买卖,侯爷就懒管了,只要不是打他就成。

唐宁在海峡殖民地的私兵名额只有500人,多出来的兵怎么办?经过一翻思索,他有了答案——表面上维持500人,多出来的都送到种植园和工厂去劳作。2000的要求轻松满足。

他的兵用来保护工厂,通称为“厂卫”。

在黑森的首府卡塞尔敲定了厂卫的事宜之后,留下猎兵头目布罗德鲁克负责后续操作,唐宁前往法兰克福,主要是向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推销瑞士证券交易所的电报信息系统。这个城市向来是德意志邦联国家金融与贸易中心,有发展成为大金融中心的潜质。

下一站,巴伐利亚王国的慕尼黑。

德意志邦联国家十分琐碎,最小的被称为城,像法兰克福自由城,大点的是选侯国,再大点的是大公国,然后就是王国,最大的当然是普鲁士,巴伐利亚次之。

巴伐利亚王国的统治也像普鲁士一样,王权仍然主导。现任巴伐利亚的国王是麦斯米兰二世,经过欧洲大革命的洗礼,他本也是有自由主义倾向,不过谁能经得起*王权的诱惑呢?当权之后,他开始了专权的统治。民主虽然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大趋势,可是专权也有它的优势。没有普鲁士国王的强权,德意志帝国就很难统一,而巴伐利亚国王的专权使得他能够力排众议,强势干预慕尼黑的发展方向,不理会宗教派别之争而邀请著名的学术界人士来慕尼黑,要不为什么慕尼黑会成为德意志的创新与制造中心呢?

李比希的教学方法、发现和著作很快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成名。除许多德国学生外还有许多外国学生专门到吉森来听他的课,其中包括84名英国人和18名美国人。为此他于1845年被授予男爵的封号。

1827年塔林大学、1835年哥廷根大学、1839年圣彼得堡、1841年维也纳、1845年伦敦和1851年海德堡的大学均聘请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不过他每次都借助这个机会与黑森的教育部进行谈判,以此来改善他的经济和工作条件。但是巴伐利亚的国王亲自致信聘请他,并且亲自召见他,给他看将要建造的新的化学研究所以及旁边的教授住居的计划,并保障他教学和研究自由时,他无法拒绝这个聘请了。

麦斯米兰二世就是这么一个注重科学的国王,得知大科学家唐宁途经慕尼黑之后,兴奋地向他发出会面邀约。虽然唐宁很讨厌实权君主,但对科学家这么友好的国王,他还是乐于一见的。

作为重视教育的德意志民族的制造中心,慕尼黑拥有为数众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国王的号召下,大量的高人云集在王宫,与唐宁一起饮宴。国王甚至招来了十几个王室成员,有俊男也有美女,向他们宣称:“这些科学家、工程师就是人类的精英,无论哪个国家想富强都少不了他们,让我们为了科技干杯!”

气氛热烈,国王又感叹:“温莎先生是美国学成大业的吧?英国人捡到大便宜了,要是无线电报诞生在咱们慕尼黑,那多好,执世界通信业之牛耳。关于你跟罗斯柴尔德家族争夺英国电报公司的事情我都了解过了,这事要是搁在咱们巴伐利亚绝对不可能发生,一个银行家的还想控制伟大的电报公司,不知羞耻!温莎先生有没有兴趣在慕尼黑投资办工厂?我一定会给你最优惠的政策。”

果然是皇恩浩荡,唐宁差点就感动了,说:“慕尼黑的学术界真叫人印象深刻,这么物理、化学大家,我要是不在慕尼黑办个厂,都对不起这些精英人才呢,不过办什么厂我还要考虑考虑。”

国王果然做过功课,说:“英国电报公司的人都带到欧陆来了,难道你不是准备要在欧陆建一个电报公司吗?不要犹豫了,就建在慕尼黑吧,我们的工程师和技工比瑞士多!”

唐宁笑而不语,国王真是热情得过份了,半真半假地道:“你不是还在努力找媳妇儿吗?看,我们巴伐利亚的美女多不多?”他的大手朝皇家少女们一挥,颇有任君挑选的架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