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344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344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老板更鼓励商家也把办公地点搬到郊外去,所以推出了城乡结合部办公楼以及飞屋办公室。后者使用的技术跟飞屋差不多,主要是形状不一样。住宅飞屋使用的是圆柱形,不方便合体。

飞屋办公室则使用四面墙或者六面墙的结构,有3*3米的,也有4*4米的,更有5*5米、6*6米的土豪办公室。两个单元合体共用一面墙则省掉一面墙的钱,干脆不要墙的话就省掉两面墙的钱,所以价格是不一样的。

入门级的飞屋办公室可容纳2至3人办公,具体安排就得看老板们的预算了。跟最便宜的写字楼相比,飞屋办公室并不是最便宜的,但它胜在灵活。哪有一家公司会去租9平米的办公室的?根本主没有这样的业主。

飞屋办公室不仅能提供9平米的超迷你办公室,还能让员工在附近住小飞屋,如果老板计划得好,让员工办公与工作都在一个3*3的飞屋中,那就是包住的格局了。可见灵活的力量之强大。

飞屋办公室已经把所有的家具、办公桌椅都给准备妥当了,所以可以随时扩张公司规模的。从零到100甚至上千都可以大家在一起生活、工作,这是任何传统的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

飞屋办公室最大的优势还在于能够把公司搬到任意地方去,可以独享一片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这对创意产业的公司、创业公司具有很独特的吸引力。试想想一家公司在九寨沟、泸沽湖、庐山、张家界、神农架、三峡这类地方的风景绝佳处上班,那是多么的幸福。

至于北京、上海的总部嘛,放一点点员工做点行政工作就可以了。这么干似乎不像是正经公司做的事情,可是温莎企业已经在这么干了,并且以温莎财团的影响力,他们一动就会影响全世界,刮起一股离开都市去郊外工作的旋风。

远离城市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安全。虽然联合国的成员国大城市几乎从来没有被攻击过,但随着协约国空军力量的不断进化,理论上来说是可以攻击城市的,所以为了远离战争,到乡村去是个不错的选择,别到时候整个公司被一个炸弹全消灭掉。

温莎帝国后来连军队都大量使用飞屋当军营,在情况不紧急的时候,行军就根本不需要交通工具,直接用飞屋的飞行能力,连收拾行李的功夫都省了。飞屋虽慢,可也是日行三百公里的主,这在不久前的步兵时代,那已经是600里加急情报的速度了,而且还是直线的,比600里加急还厉害。

有了飞屋,温莎帝国的陆军可以当空降兵用,随时可以把他们派到任何地形去作战。而工程建筑员工们的幸福生活真正是到来了,他们可以租豪华的6*6米规格的大飞屋,或者租上两三间,跟媳妇儿和娃一起过正常的人类“定居”生活都可以。

原来在荒郊野外修路建桥是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工作之一,可是他们有钱,可以买豪华飞屋,还可以通过游隼无人机随时网购到全世界的商品,你很难讲这样的生活苦逼了吧?

石油、天然气、采矿、伐木、采集、打猎、捕鱼等一大批野外作业的人类都要由衷地感谢飞屋时代的到来,使他们风餐露宿的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变。这些大规模的移动的飞屋构成了伟大的奇观——移动城镇。

不错,随着城镇移动的还有大量的把飞屋当成学校、医院、商店、食堂的商人们。这一幕人间奇观真像是自然界的行军蚁,它们一边行军一边把食物、幼虫、蚁后全搬走。

不知道飞屋时代“不动产”的概念会不会被颠覆呢?不管怎么样,人类第一座会移动的城镇在1875年的2月份出现了,来自温莎企业的一家铺设电缆、光缆的公司,只见他们那由300座飞屋组成的城镇在空中组成了大雁迁徙般的“人”字型,因为领头的飞屋螺旋桨会产生上升气流,后面的飞屋追着上升气流就会更省力。

通过这个伟大的人字型,你就可想而知,这种编队完全是由导航系统自动完成的,所以这样的伟大设备只能由自动化设备与全球导航成熟的温莎企业可以发明,普通人是玩不转的。

这样的自动旅行可以在完全无人的状态下完成,所以一些到野外打猎的猎人在离开家几十公里之后不想回去,他可以选择把家带到身边来,通过卫星通讯设备远程地让飞屋飞到自己身边,当然,飞屋里有家里人的时候不行,系统会检测飞屋的门是否安全地关闭,不可以随便升空的。

现在是飞屋时代的开端,所以商品很紧俏,将来啊,户外运动的旅行者要是累坏了,可以直接从导航仪的商品目录上购买飞屋,绝对包邮,因为根本就是它自己飞过去的啊。

旅行工具与住宿一体化本是所有旅行者的梦想,现在他们终于实现了。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员工住在办公室里,他们的理想也实现了,貌似不一定是什么好事,anyway,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所有的将军都希望自己的兵日行千里还自带足够的干粮,他们的目标也实现了,一个屋子里能塞进的军事物资绝对让对手心惊胆战,什么枪啊、炮啊、子弹啊、炮弹啊、粮食啊、药品啊、甚至娱乐设施都齐活了,这样的战略部队是多么的梦幻!

温莎帝国的美梦成真,对协约国来说就是噩梦出现,爱尔兰女亲王在得到爱尔兰游击队的效忠之后,给每一名游击队员赠送了飞屋。这些游击队员可以三三两两地分散在各个山头。

一旦到要集结的时候,方圆300公里的士兵都能在10个小时之内集结,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被围剿的时候想逃到哪儿就逃到哪儿,到了目的地把气球放瘪,找点树技往屋顶上一盖,剿匪军绝对难找。

等爱尔兰亲王把英国的空军消灭时,这些天然的空降兵将成为英军地面部队的梦魇。

鉴于飞屋在军事上的战略用途,很快林副主席就让最近有重大行动的部队采购了大量的飞屋,进行重大的军营改革,而协约国自己搞不出来的东西就本能地嫌弃这种奇怪的解决方案,战略思想上根本跟不上来。

440。第440章天堑

唐宁坐享其成林副主席打下的江山,一个长江帝国正在建成。南京变成了风帆交通工具制造中心,武汉变成了另一个通讯设备制造中心,而重庆成为飞屋制造中心。

至此,长江已经真地变成了一把切割大清国南北的利刃,大部分的中央政府命令被长江以北的地方政权所忽略。中央政府自己也从长沙迁到了贵阳,一个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省份。

为了沟通长江两岸的交通,唐宁正在筹划快速建造大量的跨长江大桥。快速建桥的关键是采用创新的浮桥技术。传统的造桥方式耗费绝大部分的材料在支撑桥面的巨大重量上,而采用浮力的技术将颠覆这个关键问题。

悬浮不等于软哒哒,它将使用钢网结构。钢是一种很结实的金属,多根细钢缠绕之后形成的钢索更是兼具结实与弹性,可以用作钢索桥的支撑。而唐宁所采用的这种钢网则更进一步,不仅比钢索还厉害,还可以直接作路面。

在设计理念上,三维的钢网以复杂的互相缠绕连结,底层稀疏,越往上越致密,到了路面的时候钢网变成了钢纤维织成的“布”,也就足以支撑所有的交通节点,包括人类、汽车、火车。

因为是透水、透风的网状体,大桥的防洪、防风能力超一流,稳定性也继而超一流。钢网本身已经非常轻巧了,但架不住几千米的用钢网本身积聚成巨大的重量,所以桥身要预留出大量的空腔以容纳生产浮力的橡胶气囊。

浮桥与传统的桥梁一样需要应付船舶的通航问题,为此设计中为桥体中央安排了一个宽达160米的“豁口”,在这个豁口处,桥体钻到水面以下,以气闭式通道让交通流通过,因为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浮力,所以比做桥拱划算。

这个豁口的上端也有东西,不过只为平衡水底结构,不做通行之用,在设计上它看起来很像一个橄榄球。在坡度的地方不适航,为了提醒船只,不适航的区域垂吊着大量的光珠,白天吸收阳光,可一夜发光,像珍珠门帘一般华丽。

施工的时候这样的不适航提醒灯就开始悬挂了,而且施工的第一个地方就必须是中间的航道。编织这样的钢网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但所有的复杂都被一台自动“织布机”所掩盖。

整个数公里的施工都从四根拦江的钢索开始,其两端有固定的擎天柱,这数公里的桥全指望这两根巨柱固定。四根骨架式的钢索的大小决定了整个桥的大小。玩过三维兽皮编织机的朋友细看钢索编织机织出来的钢网就会发现它们很像,其基本原料居然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小钢索圈。

但为了保障桥身的稳固,圈圈套圈圈的安全性被无数的焊点所加强,几乎每一百个钢索圈之间就有一个焊点,幸好点焊的速度仅需零点几秒,且全是机器自动化处理,否则这项工作就太复杂了,这整个工程怕不得有上亿个焊点。

超级钢网编织机每天24小时连轴转能够织出100米长的网,这些网下塞进气囊立即就能通卡车,把大量的原料源源不绝地输送给编织机。如此掐指一算,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例,大约1600米,仅需要16天。

不算中间的豁口的话,居然只需要16天就能造好一座永久性浮桥来。简直疯魔,造桥大师布鲁内尔见到温莎速度怕不得吐血三升。其实那个豁口也没能阻止疯魔工程多少时间,因为用硬式结构撑住豁口的两头继续施工即可。

水面以上就不说了,水面以下居然同样可以焊接,不错,专用的水下电焊机器毫无畏难情绪,只是把速度放慢到24小时30米,160米的水下施工不过花掉5、6天罢了。

水下织网完毕之后再往里头塞气闭构件,完了再用大功率抽水机把水排干,整个震撼的造桥伟大工程将在20天左右从零到100%做完。各大媒体纷纷报导温莎旗下路桥公司对工程进度的预计,而且是南京长江大桥,要是换了任何别的厂商,估计大家都以为他们在开愚人节玩笑呢。

当然,他们只要看到“浮桥”俩字大概就知道为什么工程能进展这么神速,但看不懂的是“永久浮桥”这四个字。一切要等到真正开工那天才真相大白。到了开工的那个大好日子,只需要第一天,所有人都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唐老板把针织般的技术用在了造桥上,这简直无法想象,直到大家亲眼看到编织机器沿着四根钢索不断地前进,而铺设好的浮桥居然就能够通行卡车了。工程爱好者们纷纷上前去俯瞰钢索圈之间那优美的焊点,被自动点焊机所震撼,被焊点的数量所感动。

此技一出,几乎全世界的大型桥梁合同都签不成了,因为传说这项新技术造的桥能够便宜几十倍,哪个傻瓜政府敢在这个当口犯错误呢?这种超级工程的预算都是很恐怖的,便宜一半就能要人亲命,何况是几十倍?

以前集装箱技术出现之前,水手们上岸一歇就是一天甚至几天,到了集装箱成熟时,水手们上岸时间变成了半小时,找乐子都没时间了。钢网桥的出现也是这个道理,原本要在工地上得呆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结果变成了20天,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再次启程,这样的工程简直跟摊煎饼差不多啊。

看来飞屋果然是桥梁工程师的居家必备啊,因为工程时长都变成以天数来计算了。并且一大河流域只要拥有一支施工队就足矣。以后南京大桥之后,施工队可溯流而上,每到一个城市建一座桥,然后坐等收费即可,这个投资可真是划算,按老规矩,这么赚钱的生意唐老板是不会让给别人的。

据资料显示,全球共有176条河超过1000公里,其中中国就有23条。所以唐老板可能会打造176只超级桥梁施工队,奔波于全球各条大河去招揽生意。至于那些小河嘛,就得等到这些大河弄得差不多之后再去弄。

这176条大河上平均每条造10座桥,那就是1760座大桥,每天每座桥收个100欧元,这初期桥梁事业完成之后温莎财团可坐收176000欧元,一年下来便是6420万欧元,足以养活600万人。想想真是有成就感。

更有成就感的是这些桥梁施工队每年就能多养活600万人,这个数字更震撼。

造完了桥之后还要维护,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干净到令人发指的桥,因为它是全钢结构,可以使用激光来清洁。它的原理是用激光直接把板结在钢索上的污垢直接烧成极小颗粒,消失在空气中,渣渣都不剩下。

因为钢索本身耐热,有一个阀值,所以激光不会对桥身造成伤害。激光清洁车在桥上开过一遍,整座桥就像刚刚从蛋里孵化出来一样崭新。

一般来讲清洁车会选择夜里施工,不过,即使大白天也可以的,只要用雷达算好路人与车辆的距离,在障碍物到来之前收起激光便可以缓慢地进行。这项技术是必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