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191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91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内逐渐减少野生巴西红木的砍伐,同时人造红木林。

对于其他树种实行砍伐一棵就要种活一棵的政策,这是对普通伐木业的规定,但有一种砍伐手段不必受到这种规定的制约。森林有一个特性,当一个地方的树木太集中,就会影响这片森林的进一步茂盛,有点像植物界的马尔萨斯陷阱。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阳光是有限的嘛。所以并不是说原始森林不去动它就是最好的保护,如果在干燥的森林里,当树木茂盛到极点的时候,甚至会自燃,那就更可惜了。

很自然地推出另一种利用森林的理论——梳理森林。意思是在密林深处伐木,给新生树木腾出地方来生长,隔一段时间又换一处,由于被砍伐掉的密林空地会自然地重生,所以这是又自然又轻松的伐木方式,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密林深处不便的交通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在有了飞艇就好办了,像西伯利亚大脉计划那样规划好伐木场的能源问题,使这种伐木方式的成本大大地降低,是成功的关键。

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规整的每隔50公里就搞一个风车和建一个迷你要塞的方式肯定不适合伐木点的设计。伐木点的选择取决于森林的茂密程度,唐宁决定在密林深处每隔一段距离建造一个临时的伐木场,将附近梳理密林得来的木材都集中在临时伐木场,在那里做必要的加工,整理好木材的枝叶,切割好长度,凑够一个集装箱就可以召唤“空中卡车”来捡走。

亚马逊丛林有一些居住在高达几十米的树上的树屋族人,看到他们的三岁小孩毫无防护地在几十米高的树屋上乱跑可不要吓坏,我们的猿类祖先可不就是这样的吗?这些树屋族人只不过是继承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他们居住在树上,是为了避免被靠近地面的昆虫、野兽、毒蛇、蚊虫的骚扰,唐宁决定为伐木场的工人设计新的“树屋”供他们栖息。临时住宅嘛,不用太讲究了,先选择一株粗壮高大的树木,将它的四周树木砍倒,再把自身的枝叶修理干净——由上而下的一个带旋转刀片的专用套筒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这项伟业。清理枝叶是伐木过程中相当繁琐的工序,因此这个套筒的设计并不是可有可无,它的修剪半径是可能按照树干的大小自动调整的,最后的成品的光滑度会给你一个惊喜。

被修剪过的树木已经很像一个大自然恩赐的风车桩子,可省不少钱,临时的嘛,能省则省,否则为什么要搞树屋啊。为了平衡,这里也是采用h型的风车,它的叶片是跟树屋的主体连在一起的,就像一个带风车叶片的大帽子戴在树桩上,帽沿翘起,用于集水,在亚马逊雨林,每天要下好多场雨,水的问题根本不用操心。

帽子里面就是住人的空间,它又像一个高空中的大鸟笼,而且还是双层的。下层使用面积达25平米,上层15平米,容纳三、五人编制的临时伐木场团队毫无压力。它的上层可洗澡,洗澡水可用来冲厕所,厕所的污水用塑料管道从高空通到几十米远密林里天然处理掉。

污水可不能直接倾泻在树屋的下方,他们还要下去干活的。这个神奇的鸟窝居然还可带电梯——那是携带有百米长软梯的一个轴承,电机马达可使软梯载人上下,这种技术多用在直升机上,树屋的主人也享受到了这种上上下下的乐趣。

风车树屋不仅可以为伐木工人提供电力,还能用多余的电力生产氢气成为飞艇的小型补给站。诺大一辆风车日夜不停地分解水,其功率可也不小。

唐宁早就开始研发飞艇起重机,但吊起一大堆木材的重量可达几十吨,对木材进行粗加工的机械也是这个规模,使他原来的白鲸级起重机都不够用了。唐宁已经用四个直升机级的旋翼将飞艇吊车的重量提升至了15吨,还不够怎么办?简单地加大飞艇的体积会影响灵活性,不是他的风格。某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双鱼座起重机”计划,将两艘白鲸级起重机在空中合体!遇到变态级的起吊需求,甚至可以三合一、四合一,总该够了吧?

如此一来,很快就解决了起重机超高负重的问题。这一套“疏林方案”耍下来,新型的伐木工场就像飞驰在空中的蚯蚓一般一边获得高质量的木材,一边让森林更健康、拙壮、新鲜。所有临时伐木场都要保存好纪录,以便计算森林恢复的速度,为以后的开采工作积累经验。那个时候,树屋要拆走,换上只生产氢气和蓄水的纯粹补给站。

废弃的伐木场在森林回复之前还能够当成环球自然奇观旅行社的观光点。在空中鸟瞰地球之肺固然可喜,但如果能落到地面上在全球生物多样化最盛的地方呼吸一口那绝无仅有的空气,岂不是一件乐事?住在树屋上与飞鸟、爬虫、猿猴为伍,倾听那些提神的鸣叫,让人感觉真正是被大自然深情拥抱了。

在积累出足够的密林伐木经验之前,投资非常大,只有淡水河谷公司这样奇葩的机构会采用这样的技术,更让人嫉妒的是ikea、日本榫桙建筑公司等木制品巨头被唐宁分配了采购这种木材的配额,使其销路稳定,至少能保本。metro更是执行了在伐一植一政策的国家才大量采购其木制品的规定,被电讯报评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环保企业,模范地球公民。

树桩风车也很适合波罗洲、新几内亚等地方。在原始森林里拉电线竿子太不雅,而弄一棵高大的树木来充当空中卡车的补给站,能使飞艇运输的能源问题得到解决,效率虽不如西伯利亚大动脉那种程度,可也达到了能源自给自足的地步。

唐宁的新能源政策总是把石油放在次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竟似感觉不到石油时代的到来,好像石油只有用来当成化工原料的,而不是重要的能源。

其实,唐宁喜欢新几内亚超过亚马逊雨林,因为新几内亚更安全,你想,天堂鸟都能进化出安全地在地上跳舞的习性啊,那里没有毒蛇、猛兽,甚至大型哺乳动物都没有,很适合人类亲近大自然。如此得天独厚的原始森林,如果不用来发展旅游业,那真是太暴殄天物了。

在危险的亚马逊雨林,在两个树屋之间几十公里之间要徒步逾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新几内亚就可以。因此,除了复制亚马逊雨林的伐木产业之外。“没有性命之忧”地与原始森林零距离接触旅行可以成为一个旅游卖点。

新几内亚有很多被山河阻隔而从未与外界接触的原始部落,对这些人,唐宁不建议贸然去打乱他们的生活,而已经有山路相通的那数千个部落,帮助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

在与陌生部落交往时,人类专家表示,最好是以表面上看起来对双方都有利的公平的贸易方式。显然这些部落是不可能承认金子为硬通货的,只能通过以物易物的办法来“贸易”。

贸易也可以成为一种旅游项目。试想想能够与语言不通的族群手舞足蹈地进行交换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显然,游客这边的货物明显在各方面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这就会激发原始部落的人学习语言的动力。

消除了语言障碍才有可能雇佣原住民当劳力,以更优厚地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猪是整个新几内亚原住民交易中最重要的商品,这种对食物和生活环境的要求都极低的牲畜可能是最适合圈养的动物。

现代化养殖技术把猪的数年的养殖周缩短到了半年以内,这在原住民看来简直就是魔法。有了魔法猪,就等于有了新几内亚的硬通货。可以通过这个“硬通货”来执行新几内亚公司的各种政策,使岛民逐渐归化。

为了使新加坡到新内内亚的交通顺畅,新几内亚公司向荷兰殖民地印尼提交了建造树桩补给站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通过,现在荷兰人学乖了,对抗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修补给站这种小事处理不好的话恐怕会把恐龙级的军阀集团惹毛,不用自己出钱的事情还是合作的好。

乖乖合作的好处就是这些补给站荷兰人也可以用,当然,他们的飞艇不多,只能算是小小的福利。前边说过,荷兰在工业革命初期落后的一大原因是地势地洼很难建造高效的铁路网,这在东南亚一带也成为其脱贫的一大障碍,甚至比在西伯利亚开发还难,因为他们不仅地形复杂,还火热难耐,修铁路在东南亚的难度恐怕不是比西藏容易。

这一困境直到“空中卡车”的出现才出现转机,现在,缅甸、老挝、暹罗、高棉、越南等国也可以出现比较高效通,只要投资树桩风车补给站就成。这里是新加歧淡马锡资本的地盘,所以东南亚交通网的建设就由淡马锡资本来负责了。

苏黎世银行负责中亚国家的交通干线建设,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如同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一样,温莎财团通过些无可替代的交通干线,向整个中亚、东南亚“课税”。当然了,服务是相当优秀的。这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武力征服它们,那样太脏太累。

241。第241章亚马逊渔民

西伯利亚大动脉风车要塞和亚马逊丛林树屋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处于无比荒凉的无人区。这就使得有人给唐宁出了一个难题:“如果出现意外,外部补给无法在数天之内到达这些节点可怎么办?”因为铁道游击队的存在,这是相当有可能的一个现实问题。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水、电都有,但是没有食物。食物就成了问题的核心。

这一天,唐宁正在家中陪伴女儿,给她讲解琥珀的美妙故事。他这个联邦主席可清闲,很少出席公众场合,都由内阁成员各行其事。内阁成员又很清闲,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事务交给了各省的议会,金融交给了欧洲中央银行,联邦级的事务似乎只剩下外交和国防。

另,德意志联邦成立了联邦药物管理局,发布全球第一个麻醉品管制法令,鸦片、大麻、古柯叶等都成为违禁品。同时,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以及所有的温莎系交通干线都强势宣布违禁品除了用于研究与医疗用途之外不可以通行。

印度政府宣布禁止罂粟的商业种植,大清政府乘机宣布查禁鸦片。怡和洋行等鸦片贩子扶植的议员在温莎财团巨大的压力下溃败,唐宁终于把禁鸦片这件“小事”给做成了。

正在给艾琳讲琥珀的唐宁忽然盯着一只琥珀里的蚂蚁发呆,忘了讲述。艾琳已经两岁多,德语讲得不错了,发现父亲像琥珀一样“凝固”了,不满地摇晃他的手臂:“爹地怎么不说话了?”

唐宁当然是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点子,微笑道:“好,继续讲!咱讲这个蚂蚁啊,是一种相当成功的动物,它是由一种蜂演变过来的,那个年代大致跟恐龙的诞生差不多,一般认为是在白纪。恐龙靠变大来生存,这种小东西选择了相反的演化之路,它们变小,小到普通的掠食者很难捉到它,就算捉到了,也无法填饱肚子。最后,长大巨大的可怕的恐龙遇到天灾灭绝了,这些小家伙们越混越壮。根据生物学家们的估计,蚂蚁这种生物大概占整个生物量的15%到20%!这个数字很惊人,你说是不是?”

可惜小宝宝只是呵呵笑,没有数学概念。换了一个有中等生物学知识的人听到这个数字就会惊叹了,蚁族之庞大,真是超乎想象啊。唐宁总是给宝宝弄世界上最新奇的玩具,这一回,他决定收集“蚂蚁殖民地”。

往蚂蚁殖民地当中浇注200度的液态铝使其流淌过整个蚁穴,便可得到整个殖民地的立体模具,再用透明玻璃铸造重现蚂蚁殖民地。一整个殖民地的百万级、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的蚂蚁都都是一只蚁后的后代,把蚁后请进玻璃殖民地就可以得到一窝鲜活的蚂蚁帝国。

还有比这样的玩具更新奇的吗?为了得到完美的模具,浇注的过程必须持续进行,唐宁甚至以铝业冶炼机器为基础设计了重达十几吨的“模具采集机”。至少吗?嘿嘿,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小家伙的建筑才能,它们的地下帝国庞大得超乎你的想象,否则怎么会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物,之一?

作为成功的动物,最重要的是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要远超过个体繁殖的能力,掠食所获得的热量和蛋白质是最高效的,但它有一个毛病,别的生物会进化出强大的防御手段,就算是植物,它们的主体如叶片、树枝等肯定是低热量、低营养的,只有在需要传播种子的时候植物才心甘情愿地长出果实来招待四方来宾。

聪明如人类,想出了畜牧业中最高效的手段——不是吃牲畜,而是吃它们产出的乳汁。牛奶产业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获取食物的手段,然而,咱们的蚂蚁兄弟早在亿年前就进化出了类似的手段,它们中的佼佼者——切叶蚁。

叶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