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维多利亚的秘密 >

第143部分

维多利亚的秘密-第143部分

小说: 维多利亚的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文中主要揭示了一个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电子。在玻璃真空管中放电可以导致在玻璃壁上产生绿色的辉光,这种射线被证明不是光,而是有质量的实体物质,而它的质量远远小于先前被认为不能再被分割的原子,因为它可以被磁场偏转,而且偏转的幅度巨大,要么是它带电量大,要么是它质量小。经过新成立的“环球理工大学”物理系实验室的测定,它的质量为氢原子的1/1837。

啊~,科学家们被亚原子时代的揭幕激动得疯狂起来,纷纷抛弃手头的无聊工作按照论文上的详述重复实验,当然,实验结果不可能让他们失望,除非极不靠谱的实验人员弄错了。

这个时候,某校长亲自招博士生,以深入研究亚原子世界,全世界的顶尖学子也疯狂竞逐这代表象牙塔顶尖地位的博士生名额。甚至一些教授都不顾廉耻想在大神科学家手下念个博士学位,将来在文凭上印上“博士生导师:唐宁·温莎”,哇靠,在哪里找不到终生教职啊?

最不可思议的一个申请名额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自然哲学教授,已经身为皇家学会成员的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那些本科毕业生看到这些人也申请某大神的博士生成为自己的竞争者,不禁感到绝望。

当然了,教授们年纪不小了,唐宁可没兴趣再培养他们,只有这个麦克斯韦教授,芳龄30岁,仍然是个可塑之材,成为唯一一个已经拥有教授职位的学生,是唐宁的博士生群英之首。

唐宁是敢做敢为的人,别人向他推荐加塞的也不少,连他家太太都向他推荐博士生。唐宁啼笑皆非:“你怎么也有推荐的人呢?什么时候有这个本事的?我居然不知道!”

被丈夫嘲弄,公爵夫人破天荒脸红了一回,他们认识这么多年,已经很久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了,但她还是觉得自己有理:“我是弟弟啊,他在慕尼黑大学学习,跟李比希这样的老师学习过,所以,我觉得他有资格当你的博士生。”

啊,那不是当年跟茜茜谈恋爱时候的幌子巴伐利亚小公爵吗?小子是挺聪明的,嗯,可以考虑考虑。

第三个不可思议的学生是法拉第推荐的,他推荐自己的女儿念博士生,唐宁倒抽了一口凉气,按说法拉第的推荐是靠谱的,可是那个小魔女不是才……多少岁来着?15岁!大哥,这正是上中学或者踢足球的黄金岁月,你的宝贝女儿不是立志当足球裁判吗?怎么又改志向了?

法拉第可能是老糊涂了吧,其实,从58年起唐宁就感觉法拉第的思维变慢,唉,他今年正好六十岁,在科研方面已经比较吃力,大清列车局的法拉第团队只是借用他的名字,事实上“法老”是半退休状态。

唐宁反对无效,法老还是坚持认为他的宝贝女儿有资格读博士生,好吧,这个时候,对林菲尔的学业从来没关注过的唐宁被迫去研究小女孩过往的成绩,惊讶地发现15岁的小姑娘真的已经把国际学园大学部的学分都学够了!这表明她起码理论上有资格做研究生。

唐宁对麦克斯韦这个大天才真是又爱又儿恨啊,爱的是才,恨的是他今年发表的《论物理力线》已经将当时的电与磁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为由二十个方程组成的微分方程组,意味着无线电波的奥秘被全世界科学家所认识与破解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再加上温莎财团与北约四强国对垒使四国的工程师玩儿命地研究事关生死的无线电报技术,很可能他们已经处在突破的边缘。普鲁士、法国、美国都不是省油的灯,俄国在科学方面当然差点。

美国国防部已经率先发布了无线电技术的悬赏,声称“只要有一点靠谱就行,军用技术不追求量产,也不追求成本”。这事儿以前法国就搞过一次,可惜没成功,这一次拿破仑三世心灰意冷,没重视这方面的东西,而俾斯麦则认为法*队创新的“八百里加急式”短程电报衔接已经够用了,甚至海上也可以用电报船串联起来嘛。现在时局不一样了,不仅有了麦克斯韦方程,还有了唐宁自断财路的公布了“电子”,美国人比法国人幸运。

俾斯麦倒是相当看重无烟发射药,军事工程师正全力以赴在搞研究,随着fn1855步枪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的运用,间谍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枪械和子弹的样品。

军事对抗的一大好处就是国家级研究机构再也不会顾及什么专利,只要能搞得出来就成,生死存亡之际,谁还讲什么公平、正义、法律?

法国人吃尽了温莎军医院“治疗输出”的苦头,他们的军事研发机构则向全法最优秀的科学家征集山寨抗细菌药的方案。法兰西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小批量地试制出了青霉素,接到皇帝命令之后,他们发扬了法国式的激情,没日没夜地与细菌做斗争。

总而言之,美国、法国、普鲁士都在温莎大财阀的巨大压力下各有侧重点地拼搏,这才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

179。第179章意大利

教皇再也无法拖延下去了,只能对外宣布与意大利政府和解,接受仅保留梵蒂冈领地的条件。保护教皇的法国禁卫军在飞艇的监视之下沿着指定的路线从罗马返回法国。不过,这帮人在抵达法国境内之后立即被派遣与正在跟意大利军队作战的法军会合,法国人没有停战的意思,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与此同时,意大利临时联邦政府开始针对未来的国体组织全国公投,并且采用的是ibm开发的机械计算机自动计票系统,为了取得意大利公民对这个系统的信任,这个系统采用的是史无前例的“半匿名方式”。投票完之后,每个选区都会公布结果,并附有详细的身份串号,这个串号只有投票人本人知道,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票是被放在正确的选项当中。当所有的人都能够确认自己的投票没有被歪曲时,整个系统就得到了完美的信誉。同时又达到了匿名的效果,除非你不在乎自己的观点被别人知道,告诉了别人自己的串号。

当天投完票,次日就能看到结果,不愧是神级工业家领导的国家,前卫且令人信服。直接民主制度每年都有那么几次全国公投的瑞士一看到这个系统,顿时大喜,这个玩意儿好啊,以后不会被公投统计弄得焦头烂额、费时费力费钱了。日本联邦表示“同喜”。两国的负责选举的部门很快就行动起来去问ibm这种系统是否出售?负责日本联邦总务省的委员桂小五郎更是行动迅速。他们得到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生意哪有不做的道理?

意大利人对于国家政体的争论倒也不是你死我活,反正就算是帝制也会像英国那样王在法下、王在议会,所以他们都以轻松的心态参与投票。任谁也没想到决定这一次投票结果的竟然是一个小小的新闻——唐宁曾经在上海表示过,如果当选为意大利国王,会买下圆明园。

这意味着在这个大殖民时代,意大利的国王一下子迎头赶上,买下了大清国的万园之园,要是大清不服,咱们意大利就搞定它,貌似这还是有可能的,这岂不是比英法联军还风光?因为英法到北京去转了一圈也只不过是买了100件圆明园的文物而已。

唐宁对于这样的心态真是始料未及,当这种论调传开的时候,他后悔也来不及了,糟糕,莫非要被意大利人强迫去买圆明园?现在大清形势大好,可能正是因为皇家尊严恢复得不错,唉……

他对马志尼拼命宣传的共和制本来是有信心的,可是当米兰选区的结果出来之后,马上就丢掉了这种信心,帝制竟然占了上风!

马志尼大为光火,不会是有猫腻吧?他马上派上去调查选票,抽查了上千人的串号,都表示自己的选票没被篡改,唉,老马顿时不幸福起来。

马志尼经过研究,才发现很多人希望意大利国王代表国家买下圆明园以便让新生的意大利大出风头,他还把调查结果告诉了唐宁。路透社的民调早就发现了这个端倪,经过马志尼的再次提醒,唐宁不禁哑然失笑,本来他都准备接受意大利共和国“第一公民”的称号了。

公爵夫人也很关心公投,得知初步结果之后,兴奋得像小鸟一般叫喳喳,虚荣的美丽女人啊,莫非还真是当皇后的命?她老爹老妈可就风光了,一门出了两个大国皇后,一个是奥地利,一个是意大利,真是显赫的外戚家族。

被征服的教皇国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特地位,罗马选区是唯一一个联邦制占上风的地方,两西西里王国的国王虽然鼓吹联邦制,可是以前那不勒斯大地震时受到当时跟意大利还没有任何关系的国际自然灾害救援组织大量的帮助,使得唐宁在当地的声望极高,所以在两西西里地区仍然是帝制占了大多数。而在西西里岛,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解放者加里波第在战败后也没有受到惩罚,甚至还被邀请参加抗法战争,只是加里波第心灰意冷没接受而已,所以西西里岛的人民对唐宁感官也不错,认为此人义气,当个皇帝也未尝不可。

马志尼鼓吹的共和制得票落后于帝制一大截,长叹大势已去,感到很丢脸,在考虑是不是要辞职。唐宁诚恳邀请他留任,告诉他可以在随后的制宪会议上将帝制也弄得像共和制一般,并且会得到他的支持。这个理由不错,马志尼又鼓起勇气继续当首相。身为首相,马志尼有责任帮皇帝的登基弄得风光点,于是致电邀请教皇主持新皇的登基仪式。

教皇虽然是老大不情愿,但也不得不答应,否则以后被包围在罗马城里别人也不给面子给你,那日子就更憋屈了。两次受辱不如一次来个痛快,庇护九世建议皇帝大婚和登基在同一天完成。唐宁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诏告天下他将接受意大利皇帝的任命。国王还是皇帝,这是有讲究的。皇帝的传统地位还在国王之上,只有经过教皇认可的才能叫皇帝,比如拿破仑大帝,虽然他在仪式时动手把皇冠抢过来自己戴上,那也是接受了这个仪式嘛。在基督教的世界,目前只有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拥有正式的皇帝称号,英国的君主都只称为国王、女王。

这个时候,唐宁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一个无神论者居然成了罗马的主人,意大利这个天主教大本营的主人,实在太颠覆了。加富尔在都灵都感受到了意大利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新皇帝的认可,并且对于之前的各邦国的君主新皇帝都能友善相待,虽然免去了他们的王室特权,但没有动他们的财产,也不看新皇帝的钱袋子有多充足,他犯得着吗?

终于,这个自由主义者也认可了新皇帝的权威,和法国皇帝保持着友谊的他主动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写信,表示与教皇之战已经尘埃落定,希望两国停战,和平相处。

意大利人前所未有的团结,继续留在意大利打仗恐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本来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的拿破仑三世终于有了无力感,要不乘着双方还未有惨烈战斗的时候退出吧。现在退出面子还在,因为教皇保留了梵蒂冈,也算是意大利的退让。这个时候,马志尼指挥各地训练多时的意大利军队向意法边境集结,一副要反击的姿态,再不撤恐怕就来不及了。终于,拿破仑三世给林肯发电,称“兄弟,看你的了,我先撤,以后再找机会,法国将在背后默默地支持贵国的事业。”

法军这一次小规模入侵伤亡是意大利人的十倍,不过也没死多少人,因为法军学乖了,伤员一律第一时间送到后方的温莎医院,民用医院成了他们的军医院,法国的温莎医院也没有接到上面指示说不能接受法军士兵,于是这些伤员经历了奇特的战争,被对方的军队在前线打伤,满怀愤恨结果又得靠敌方势力的民用医院才保住小命,真可谓又恨又爱,缠绵悱恻。

欧洲局势稳定下来了,唐宁要到米兰去主持制宪会议,这一次将乘坐东印度公司“空军一号”飞艇前往,阿尔伯特亲王隔一天没见到他就感觉自己大限将至,表示同往,顺便参加他的登基大典和婚礼。亲王去了,可能没有多少剩余时间陪伴丈夫的女王当然也无心朝政,同去。结果女王一家子都去了。

经过数年的货运试运营,飞艇的可靠性得到了证明,一些小点毛病也得到纠正,失控的极限风速什么的都进行了测试。就在这个时候,空中巴士公司宣布开始飞艇的客运服务,首期航线主要是几个国际大城市:伦敦、布鲁塞尔、卢森堡、苏黎世、慕尼黑、米兰、温莎港,远的则是印度孟买、加尔各答,还要远的则从加各答到新加坡,最远则是新加坡到上海、东京。

随着氢燃料电池的不断成熟,飞艇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公里巡航,从伦敦到温莎港仅需要40个小时,直接越过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将为旅行节约大量时间,而从温莎港到孟买则是48个小时,横越阿拉伯半岛的大沙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