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励精图治 >

第1部分

励精图治-第1部分

小说: 励精图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励精图治 作者:程树榛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年底,在名闻中外的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传出一个使得全厂职工十分惊讶的消息,要调来一位新厂长!   
  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   
  〃这事能是真的?〃   
  〃谁有这份胆量来接这个摊子?〃   
  〃一定是从北京调来的大干部吧?〃   
  ……   
  亲爱的读者,休怪人们会作如此议论,因为很久以来,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系统,在黑龙江省和齐齐哈尔市,都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一重如山重,谁都推不动!〃   
  这位新来的厂长能推得动吗?〃国宝〃变成了〃老大难〃   
  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党中央便决定要建立一座支撑共和国工业大厦的柱石之一重型机器厂。勘探员们在北国草原的嫩江之滨,为这个机械工业的天之骄子,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富拉尔基在地图上的位置被放大了。   
  多少年来,这儿一直是块空旷的荒原,听不见人的声音,看不到人的踪迹,在大自然粗野的鞭挞下,凄苦地度过了数不清的岁月。直到达斡尔族的渔民和猎人来到这里,她才第一次听到人的笑语。不过,在那黑雾弥天的旧中国,达斡尔人的生活,也是苦难压倒了欢乐。但是,人们并未对未来失去信心,他们把自己的家乡取名为〃富拉尔基〃。富拉尔基是达语〃红色之岸〃的意思。我们的达族同胞用这美丽的名字,表明渴盼过渡到幸福彼岸去的希望。   
  这个美好的理想在五星红旗插在这块多难的土地之后,实现了。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建设者们用激情和汗水建设了五十年代世界第一流的重型机器厂。不夜的灯光,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嫩江的河床,富拉尔基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之岸〃。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我们的很多建设事业是从零开始的。好多工矿企业,都冠以〃第一〃的美称。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也得天独厚地获得了这个荣誉国家命名它为第一重型机器厂,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一重〃。   
  〃一重〃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它的期望。即使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给我国带来严重困难的那些严峻的年月,也从它的怀抱里走出一个个〃钢铁巨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套大型轧钢机,第一台大型模锻锤,以及占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大型电站的转子、大轴……从这些〃争气机〃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全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重型机器厂造〃。在北京,在上海,在云南,在四川……在我们祖国许多工业基地上,人们看到了这个标志;在平壤,在卡拉奇,在布加勒斯特,在坦桑尼亚……人们也看到了这个标志。但是,使得一重职工最为幸福和自豪的是:在一九六二年六月的一个艳阳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了富拉尔基。他老人家在视察了一重之后,给这座草原上的钢铁大厦以极高的评价。总理说:〃你们这个厂可是'国宝'啊!为了建设它,我们六亿人民每人投资一元人民币,它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最后和一重职工依依告别时,总理又勉励大家:要发奋图强,使〃国宝〃为社会主义建设大放光芒!   
  只有懂得周总理这些话的份量有多重,才会懂得第一重型机器厂在全国工业建设中的份量有多重!   
  人们还记得吗?当报纸上登载了〃我国自造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胜利出厂〃的消息以后,引起了全国人民多么大的欢欣之情!   
  但是,凡是人民和周总理所宝贵的,林彪、〃四人帮〃就要毁灭它!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全国性的大灾难,也降落到〃国宝〃的头上来了!一万七千名职工队伍被整得伤残溃散了,机床停止了运转,熔炉停止了冒烟,设计室停止了设计……到〃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一九六八年,一重的工业总产值不到一九六六年的三分之一!   
  国家每年要拿出多少钱来养工厂,养职工!   
  国宝几乎变成了废物堆!   
  这场灾难直到粉碎〃四人帮〃两年后的一九七八年还没有缓过劲来。就在人们争相传说〃一重要调来新厂长〃的时候,这个厂仍〃荣居〃三个倒数第一:在全国八大重机厂的同行业竞赛评比中倒数第一;在黑龙江省一机部系统十九个大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情况为倒数第一;齐齐哈尔的八大重点企业中又来个倒数第一。   
  更糟心的是人们的思想状况。在那时,〃一重〃流行着这样的口头语:〃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心思动!老干部们奔走于〃天南海北〃〃天南海北〃,即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的简称。,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技术人员四处投亲靠友,希望换个能发挥专长的地方;老工人们唉声叹气,谋划未来的出路。只有新入厂的某些青工感到轻松愉快,因为在一重这个〃养老院〃里,把青年人也当做老年人来养,一天干不到两小时的活儿,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摔扑克、钻桌子、捞鱼摸虾和为新婚准备成套的时髦家具。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上级机关会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吗?不!在〃四人帮〃垮台以前和以后,从中央到省、市一些有责任心的领导同志,一直关怀着一重,曾先后两次,抽调精明强干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到一重帮助工作。他们虽然也是满腔热情、辛苦劳碌,但因问题积累太多,终未解决根本问题,最后却留下个不十分好听的〃雅名〃:〃不省事工作组〃不省事〃乃〃部、省、市〃三字的谐音。〃。   
  派工作组不行,换领导吧!就在七三年,当时的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押阵,为工厂送来一位新书记。其声势之大,在一重也是〃史无前例〃的。那天,工厂的工段长以上干部,全部齐集在职工电影院,聆听省委领导指示,欢迎新书记光临。这位新书记非比寻常,就在省委第一把手宣布原厂党委书记免职的同时,器宇轩昂地上台慷慨陈词,发出〃不搞好重机厂决不罢休〃的豪壮誓言。人们欣慰地相互传告:重机厂总算有了希望。   
  可是,不久这种希望又变成了失望。新书记在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几个不眠之夜的〃独立思考〃之后,感到还是不进一重这个是非之地为好。开始是告病假,后来干脆不来上任了。   
  这一下,厂里工人们的议论可就更热闹了,他们编了个顺口溜:   
  省委书记放一炮,重机厂,乱了套;   
  老书记稀里糊涂丢了〃乌纱帽〃,   
  新书记吓得不敢来报到……   
  笔者无意在此贬责那位受人尊敬的老同志。因为那时〃四害〃逞凶、一重处于那种混乱状态,急流勇退,不失为某种识时达务之举。何况,人家在此后,用行动证明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不过,在那个困难年代,也还有为了革命利益甘愿〃下地狱〃的人。曾经有一位解放后一直战斗在工业战线功勋卓著的老革命,迎着困难来到了一重。可是他流年不利,刚刚来厂便碰上〃批林批孔〃运动。〃反潮流战士〃们在他们的〃旗手〃率领下,又对刚刚稳定的形势,掀起了动乱的狂澜,重机厂又被搅了个翻江倒海。老书记被揪来揪去,几天不知下落。他的老伴不得不冒着刺骨的寒风,强忍高血压的痛苦,到处查询他的去向。最后,老书记从身体到精神又经受一次严重的摧残。此后,他虽然想在逆境中力挽狂澜,但终因积重难返、力不从心而不得不负疚离去。不过,一重职工对老书记有着难得的评价。他们说:〃这是位好老头,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身上没有半点邪气,只是这把好刀被人家敲卷了刃,有劲使不上……〃   
  这位三七年就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并未一走了事,他诚恳地向上级党委表达了自己的困难处境,同时热情地向上级要求道:〃让宫本言同志担负这个重担吧!他年富力强,内行,干劲足,一定会比我干得好!请把我放到我力所能及的岗位上去吧!〃   
  上级党委接受了这位老同志的意见。于是,机械工业部门赫赫有名的〃宫大胆〃,来到了这个全国闻名的〃老大难〃单位。   
  〃宫大胆〃干部中的国宝   
  趁新厂长还没和一重职工见面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身负历史重任的人吧。   
  一九二七年,是我们苦难的祖国最黑暗的年月。当蒋介石用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尸体为他的法西斯王朝奠基时,在山东省文登县一个贫农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这位五十三年后第一重型机器厂的新厂长来到人间时,他的父母和家族没有对他呈现出欢乐的笑影。当他刚满七岁时,母亲便因贫病交加与世长辞。不到十岁,父亲也不堪旧社会的苦难,告别了不平的人间。于是弟弟被卖给人家,宫本言和闯关东的穷苦人一道,在一个漆黑之夜,爬在一艘开往大连的外国货船底舱里,来到被帝国主义蹂躏的海港。靠一位好心同乡的怜悯,他被介绍到一家铁工厂当了翻砂工。   
  十来岁的孩子每天在尘砂弥漫的炉火旁,用发颤的小手去捣砂造型。有一天,他的住处翻砂间的吊铺意外地被火星燃着了,使他不仅失去了全部破衣烂被,还遭到了老板的一顿毒打。   
  不过,命运之神只欺负逆来顺受的弱者,宫本言可不是它的奴隶。一怒之下,他又从大连返回山东,毅然投身到革命的熔炉进了解放区的兵工厂。从此他便生活在自由的天地里了。   
  在此后悠长的岁月中,宫本言的生命史上不乏光荣的记录:一九四三年,也就是他刚参加革命的当年年底,便被评为劳动模范;一九四四年又成为少年有为的劳动英雄;一九四五年,十八岁的宫本言以工人代表身份被选派去延安参加人民代表会议;一九四九年,他作为山东省的四个青年代表之一,出席了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在会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九五二年,宫本言来到刚刚兴建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以下简称〃一厂〃),担任了铸造车间的主任。次年,二十六岁的宫本言被提升为副厂长,主管基建工作。   
  新中国锻炼新人才,新人才创造新事业。宫本言不甘处于那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地位,决心变外行为内行。不管是总工程师和学徒工,不管是党委书记和公务员都是他的老师。这个一天学校门没进的铸工,就这样变成了熟谙工厂各种业务的企业家。以后,他在担任生产副厂长、经营副厂长乃至厂长的工作中,跟全厂职工一起,把这所在日本兵营废墟上白手起家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职工八千人、产值七千万的重型机床厂。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宫本言的才智和胆略,在〃文化大革命〃中才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这场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狂飙猝然卷来时,宫本言首当其冲被〃打翻在地〃,他有这样几条〃过得硬〃的〃罪行〃:   
  一、重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让他们〃把持〃工厂的生产技术大权;他自己也甘拜他们为师,深钻苦学,终于〃滑〃进精通工厂各种管理业务专家的行列。这是明目张胆的〃阶级背叛〃的行为。   
  二、有一天,宫本言在检查动力车间时发现这样一条标语:〃思想革命化,什么都不怕!〃他立即找到了车间负责人,严肃地质问他:〃怎么能写这样的口号呢?我问你,什么都不怕,锅炉炸了你怕不怕?〃这件事不知被哪位有心人记在小本子上了。〃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便给他楔上了:宫本言猖狂反对思想革命化!   
  第三个〃罪名〃就更大了。在〃林副统帅〃红得发紫的那个年月,什么〃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现代迷信也达到了顶峰。可宫本言居然对此产生了怀疑,曾在一次学习会上提问过:〃我们的话一句顶几句?〃这不是〃公然反对〃〃林副统帅〃吗?   
  有这几条现行罪状,再加上历史上一贯搞〃物质刺激〃、〃利润挂帅〃、〃专家治厂〃,强调〃领导必须内行〃……等老账,宫本言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他充分享受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滋味,备尝人间最残酷的从精神到肉体的折磨。   
  直到一九七一年,林贼〃折戟沉沙〃,人民开始觉醒,一厂广大职工强烈要求宫本言出来工作。在一机部负责同志的关怀下,在〃支左〃解放军中有远见的同志的支持下,宫本言才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   
  复职后的宫本言接受了反面教训还是正面教训?不用怀疑:他的骨头比过去更硬了!他的心肠比过去更热了!他依然像从前那样敢作敢为,在一厂干出了当时在全国工矿企业中极为少见的几件事情:   
  头一件,他反对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恢复了奖金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