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763部分

大明海寇-第763部分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海军在大沽口码头,不断的从各船上拆下一些火炮,转运到天津卫,这些舰炮因为炮架结构原因,不适合进行野战使用,但是用来守御固定的据点堡垒抑或是城池,却再合适不过了。

在吴襄率军来攻天津卫的时候,单单是天津卫城上面的舰炮,这个时候已经安置了四十余门,而且让吴襄头大如斗的是这些火炮,全部都是红夷大炮,而且还是重炮,最小的也是十二磅舰炮,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二十四磅舰炮。

这还不算,于孝天这次北上,还携来了一个攻城重炮营,全部装备的是二十四磅攻城重炮,这时候这个重炮营也在天津卫,拥有十几门二十四磅攻城重炮。

这些大炮口径大,射程远,威力足,火力猛,吴襄对此完全不知情,率军抵达天津卫开始发动攻城之后,才尝到了于家军这些大炮的威力。

第一天攻城战下来,天津卫的于家军守军方面便足足发射了数百枚炮弹,打的关宁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吴襄这才知道了厉害,第二天换了战术,继续猛攻,但是却还是毫无建树,守军也不图有功,但求无过,关宁军在远处就用大炮轰,攻至城下就开始排枪射击。

虽然海军方面步枪装备没有陆军好,现在有些水兵还拿的是第一代的南日式滑膛枪,即便是换装的线膛枪,也是短管的狼牙步枪,射程比陆军方面使用的狼牙步枪要近一些。

可是即便如此,水兵们手中的火枪,依旧威力相当足,集火齐射的时候,照样把攻城的关宁军打的是屁滚尿流。

关宁军虽然战斗力较强,但是这些关宁军可都是被娇惯出来的骄兵悍将,和大明其他军队一样,都是标准的旧式军队,军将们贪生怕死,当兵的自然也不会卖命,连续激战两日之后,关宁军损失惨重,顿时便失去了所有的锐气。

就连负责攻打运河浮桥渡口的那些关宁军也一样,在于家军守军的拼死阻击之下,被打死打伤了一大帮人,但是却寸功未立,连渡口的边都没有摸到。

甚至连率军进攻的关宁大将祖宽,也被铳弹打伤,要不是亲兵拼死将其救下,连他也要当场折与阵前。

所以两天激战的结果,是吴襄所部损失惨重,却未得寸进,整个大军士气随之便迅速跌落。

第三天吴襄想要歇兵一天,调整调整再说,但是第九旅的旅长李同却不想歇着,仅带了一个营的步兵居然跑去找关宁军挑战。

吴襄气不过,令儿子吴三桂亲自率五千官军出战,但是双方在渡口一带拉开阵仗一通猛打,吴三桂所率官军,居然被打的当场崩溃,要不是因为吴襄还领了重兵在后面观战的话,李同说不定就能把吴三桂给干掉了。

吴襄这一下知道了于家军的厉害,虽然他兵力多,但是在战力上和于家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而且于家军固守防线,他空有不少骑兵,却无法发挥出优势,在于家军猛烈的炮火面前,他麾下的关宁军几乎只有挨揍的份,却根本无法给敌人造成多少杀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宁军上下都产生了惧意,不敢再死拼了,于是吴襄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改猛攻为围困,向朝廷请援,请朝廷发来更多的兵马,来攻打天津卫。

可是于家军方面却没打算给他机会,在安排好了静海县那边的事情之后,又接到了孟飞在大清河渡口击败了陈新甲所部的消息,于孝天立即将第一旅抽调出来令其全速赶回天津卫。

就在吴襄率军抵达天津卫的第六天清晨,第一旅全军赶回了天津卫,稍微休整一天,第七天早晨,便和第九旅一部一起杀出了天津卫,朝着吴襄的大营攻去。

结果就不用说了,关宁军空负天下第一雄兵的名头,在第一旅的猛击之下,从进攻者,变成了防御者,出营接战的祖大弼也被于家军冷枪击伤,随即兵败退回了他们的大营。

吃了这一场败仗之后,关宁军的士气已经跌至谷底,吴襄再也不敢和于家军正面交手了,只能据营死守不出,像一个缩头乌龟一般,把脑袋和四肢都缩入龟壳之中,任凭于家军敲打,说什么都不肯出战了。

第一旅旅长闫福成攻了几次,因为官军闭门不出,只是拼命的放箭放铳,使得他数次攻击失利,未能攻破官军大营。

于是闫福成和李同商议了一下之后,决定给吴襄来狠得,下令派人回去把攻城重炮营给调到两军阵前,直接把大炮摆在官军大营外面,炮口直接对准官军大营开揍。

十几门二十四磅攻城重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官军大营,随着一声令下,这些重炮火力全开,仅仅是两轮齐射,就把官军大营的营栅开了一个大口子,打的防守的官军死伤陈籍。

可是闫福成还是觉得不过瘾,下令继续开火,火力朝大营之中延伸,用大炮先把官军大营给梳一遍再说。

(求几张月票!)

第五十二章吴襄之死

这一下关宁军算是倒了霉了,十几门攻城炮交替开火,炮弹纷纷落在他们的大营之中,直打的营中官军是残肢乱飞,营帐一座接着一座被大炮摧毁,最后连他们储放草料的地方,也被炙热的炮弹击中,随即燃起了大火。

大火一起,营中战马开始大批受惊,在营中狂躁了起来,到处乱窜乱蹦,一批战马冲倒了马栏,在营中开始四处乱撞,结果还踩死踩伤了不少官军。

吴襄眼看坚持不下去了,下令全军撤退逃回通州。

正在这个时候,一颗炮弹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吴襄面前,土尘飞溅,烟尘滚滚,等尘埃落定之后,众人却已经找不到吴襄了。

最后好不容易吴三桂和亲兵们才收拾起了吴襄的一些零碎尸身,装了一袋,一边嚎啕大哭,一边撒丫子开始逃走。

这时候整个关宁军已经被打散了,兵将各顾各,争先恐后的逃离大营,逃出这地狱一般的地方。

闫福成看到官军已经大溃,于是这才下令停火,率军开始了追击,结果吴襄所部,历经七天,未能攻下天津卫,反倒是被于家军险些全歼,两万关宁军,全军大溃,部分随着吴三桂逃往了通州,部分随着祖大弼和祖宽逃往了蓟州,而还有部分剩下的则直接就地星散,有大概三千多关宁军兵将最终当了于家军的俘虏,另外七天之中,两万关宁军还有近四千人被于家军歼灭。

整个入关的关宁军在这一战下来之后,也就此宣告彻底失去了战斗力,不再成为于家军的威胁。

这个时候,于家军整体上超强悍的战斗力才算是彻底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其中既有于家军兵将悍勇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还是于家军在技术上所展现出的超时代的优势。

通过于孝天十几年如一日,不断的不遗余力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开发,使得现在于家军手头上拥有的武器质量,已经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太多,技术上的优势已经彻底改变了战场作战的方式甚至是原则,使得无论是建奴军,还是大明的军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于家军的这种战术,这才使得原本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于家军却轻松的做到了。

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吧,于孝天通过十几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打造出了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一支军队,在于家军超强的火力输出面前,他们几乎可以轻松碾压这个时代世界上任何一支正规的军队。

当吴襄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到京师,崇祯这次真真是知道,什么叫做怕了,他根本无法想象出,于孝天是怎么做到的。

于孝天仅仅是率领了三万多兵马北上,登陆天津卫之后,先是和十万建奴大军激战半个月时间,最终以寡胜多,击败了十万建奴大军,甚至阵斩了奴酋多尔衮,他怎么可能还拥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于家军肯定已经虚弱到极点的时候,但是于家军却又再一次给所有人了一个超级“惊喜”,他们完全不像所有人想的那样虚弱,反倒是依旧保持着巨大的战力。

陈新甲所部,和吴襄所部,这两支大明的官军,总兵力高达近五万人,虽然没有建奴大军多,但是也都是大明目前可以拿出手的精兵了,可是在于家军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

陈新甲所部,仅仅是被于家军迎头痛击了一下,三万大军就直接崩溃,而吴襄所部趁虚而入,攻打天津卫,非但没有能克复天津卫,反倒同样也落得了一个被于家军打的大败亏输的下场,甚至于连吴襄本人,都当场阵亡。

崇祯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什么时候这世上出了于家军这么一支雄兵?就算是数年前,他调于孝天北上平定登莱之乱的时候,也不知道,于家军居然如此凶悍,只知道于孝天的麾下兵将,比较能打,但是也没听说能打的到了如此地步。

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括建奴大军和大明军队,已经前前后后十几万大军,栽在了这区区三万多于家军的手中,难不成他的手下,都是天兵天将不成?这世上还有什么军队可以挡得住他们的兵锋?

崇祯这个时候已经乱了手脚了,盘点一下现如今他手头上可调用的兵力,虽然大明现如今各地还有百万大军,可是这些大军都远在千里之外甚至万里之外,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也仅剩下了京畿一带的官军了。

可是现如今京畿周边,陈新甲所部和吴襄所部兵败之后,成建制有较强战斗力的明军已经屈指可数,名义上的京营,现如今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分驻在京畿周边,这些年来建奴连番入关大掠之下,这些京营的官军,损失很大。

许多京营的官军根本就不堪一战,这些在京师一带镇守的官军,都是一些老爷兵,吃喝玩乐估计比谁都强,但是却极少操演,战斗力之低下,让人不忍卒读,数次建奴入关,京营官军碰上建奴,皆大败,甚至于闻声既溃,完全没有一点战力。

这也是每每建奴入关,崇祯都总是要调山西兵和关宁军以及山东兵马入卫京畿的原因,正是因为京师这一带的京营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现在陈新甲手头上的山西精锐已经败了,仅剩下的一部分兵将,逃到了霸州,呆在霸州不敢再动,陈新甲被逮问,那些兵将现如今也战意全无,被于家军吓尿了,所以根本指望不上,要是强自让他们上阵的话,估计于家军一露面,他们就能立即哄堂大散。

而好不容易日夜兼程从山海关调入关内的关宁军,则也几乎全军覆没在了天津卫,很显然暂时也指望不上了,就算是关宁一带还有一些关宁军,可是现在关外建奴未灭,奴酋皇太极还引兵虎视眈眈的盯着锦州和山海关一带,这些兵马已经动不得了。

所以整个京畿一带,目前的形势只恶劣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根本找不出一支像样的兵马,来顶住于家军的攻势了。

而且于孝天这一次正儿八经的发出了讨明檄文,虽然没有明确说他要造反,但是却也打出了要入京清君侧的旗号,等于是彻底撕去了他最后的伪装,要和大明决裂,和朝廷摊牌。

崇祯想到这些事情,忍不住感觉心中哇凉哇凉的,彻底失去了主意。

崇祯没辙,那些朝臣们更是没辙,这会儿不少大臣开始放起了马后炮,上奏疏弹劾当初力主要对于孝天落井下石,趁于家军初历大战,认为于家军虚弱,想要趁势将于家军讨灭的那些大臣,说他们乃是误国,当初这事儿就不该这么做。

马后炮谁都会放,不少当初没资格参与到密议这件事的大臣,这会儿反倒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人,一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的都有,总而言之,绝大部分人这会儿不骂于孝天乃是逆贼,反倒是各个都弹劾那些力主征讨于家军的大臣,说他们的不是,要不是他们的话,何以会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

崇祯看着这些大臣所上的奏折,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杀人的**,早点都干什么去了?这会儿都跳出来落井下石,这不是明摆着都是马后炮吗?这会儿说这个又有何用?倒是都想想办法,怎么御敌才是正事!这会儿于家军已经连败明军两场,眼瞅着就要兵发京师城下了,这帮人却在干这些事情,崇祯如何不生气。

但是崇祯生气也没有办法,这会儿他也没空处理这些吃饱了不干正事的家伙,于是他赶紧命曹化淳提督京营,总理京师的守御之事,向各地求援,并且下令京师再次戒严,号令天下兵马立即北上勤王。

曹化淳本是一个太监,又有多少军事才能?但是这会儿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勉力而为,下令集结京畿各地的兵马,赶往京师勤王,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增强京师的守备力量。

另外崇祯下旨,着时下的首辅刘宇亮总督天下援军,坐镇通州,负责在京师东面,阻挡于家军进攻京师。

刘宇亮接旨之后,心中惴惴不安,可以说是吓得够呛,但是这次要派兵进剿于孝天的主意也是他拿的,现如今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