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第二帝国 >

第192部分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92部分

小说: 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型突击炮战斗全重10。5吨,较之前的初代坦克有了些许的上升;但其吨位的提升绝对是物超所值,其在攻防领域都达到了相当优越的数据。它拥有一门德国海军鱼雷艇上所普遍列装50毫米l37火炮,发射1。75kg的高爆弹,威力几乎是初代坦克上37毫米火炮的3倍;而得益于炮塔取消和使用柴油机所带来的重量节约,新型突击炮的正面装甲提升到了30毫米。当年冬季,突击炮也得到了陆军部大量稳定的采购。

ps:感谢书友儿子我爱你、pt猫和sdkfz182的月票支持~~~

第284章列车炮和青霉素

除了实战型坦克和突击炮的诞生之外,德国陆军还加快了列车炮的建造。

在这一位面,尽管德国在空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飞跃,大型齐柏林飞艇和轰炸机都能对前线实施有效的火力支援;然而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一战时期的空军部队却靡费甚巨。一艘大型齐柏林轰炸飞艇的造价接近10万英镑,其比空气轻的特性也决定了它在空中将会左右摇晃,难以保证投弹精确性;小型轰炸机虽然在造价和投弹精度上都较飞艇有着不小的提升,然而其极低载弹量和航程也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它们的发挥。因此,最廉价有效的仍旧是前线火炮的直接支援。

而在炮兵领域,德国几乎有着整个欧洲最为悠久的历史和最为强大的兵器。

随着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得性能精良的克虏伯大炮的名声迅速走向了全世界,而在德国本土,克虏伯火炮更是成为了陆军的不二首选。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无论是加农还是榴弹、无论是粗壮还是纤细,其火炮炮身上几乎都被喷涂上了krupp的字样标语。德国军方的海量订购,使得克虏伯从最初的7人小作坊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军火巨头;除了奥匈斯柯达和英国维克斯之外,再无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在技术或规模上与之一较长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德国陆军却在为重炮火力而发愁,这倒不是因为克虏伯造不出合格的产品,而是由于大口径火炮的前线运输的原因。

由于时代的前进。使得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大口径火炮在陆战中所拥有的卓绝远程打击能力。然而伴随着火炮口径的越来越大和身管倍径越做越长。其相应的运输能力却远远跟不上火炮的发展速率。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泥泞崎岖的战地。重炮的运输转移登时就成为了交战双方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凭借以马匹畜力来进行拖拽的能力,德国军一级编制所装备的最大型火炮便是210毫米的榴弹炮。而即便是这个级别的火炮,其机动起来也是格外艰难,需要大量伺服人员各司其职不说,它的移动速度还慢得令人无法直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8英寸级别的榴弹炮和6英寸级别的长管加农炮都无法跟上步兵的推进速度,以致于造价高昂的重型火炮在需要它的时候往往不能抵达前线,其巨额的靡费也就因无法发挥作用而失去了它的意义。

有鉴于此。历史上的法俄两国陆军在战争初期都放弃了大口径火炮的列装和制造,一心专攻能够伴随部队快速机动进攻的小口径步兵炮。腐朽残暴的沙俄政府财力有限且工业薄弱,在开战前夕仅有一些少量的152毫米和122毫米的火炮;而深受进攻思潮毒害的法国陆军更是完全放弃了大口径火炮,就连105毫米火炮都被认为是“完全不需要”的无用废物。而这么做的灾难性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75小姐们面对德军随意构筑的防线就如同挠痒痒般毫无任何用处,在边境战役中被推进的德军打得落花流水;而从东面仓促进攻的俄军在大量装备重炮的德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德军碾压性的火力优势成就了坦能堡战役的辉煌大捷。

与法俄两国走火入魔式的畸形发展截然不同的是,德国总参谋部一直极为重视重炮部队的作用;而几年前的那场防御演习,则更使得德国陆军对大口径火炮有了更加明显的需求。无论是在对攻战中打败敌人。还是在堑壕战中突破地方防线,战争之神火炮永远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105毫米、150毫米、170毫米和210毫米重炮陆续大量服役的同时,德国陆军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拥有更大威力的重炮;面对这一主观需求和客观运输相矛盾的情形。德国陆军部决定发展列车炮来弥补当前运输的缺陷。

列车炮,这是一件传统的兵器。作为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的存在流传至今。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口径重炮的战场机动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在蒸汽列车头的牵引下于阻力较少的光滑铁轨上快速通行。铁道列车部队都会配备专门的铁轨铺设技术大队,让列车炮从现成的铁路线上快速驶往自己所想要去的出发阵地;在此之后,列车炮便会在一个由技术部队搭建好的圆形封闭轨道上调节射击角度和水平俯仰,将目标纳入自己的瞄准准心。而由于欧洲铁路线密如蛛网、呈四通八达的交织态势,列车炮的机动显然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只要铺设很短一段的铁路线,它们就能快速抵达事先预想的炮击阵地!

面对西欧地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密集铁路环境,德国陆军不发展列车炮都对不起自己了。随着小毛奇签发的研制手令,德国陆军开始将列车炮提升到一个极高的重视程度上来;而在这些陆地战神的型号选择上,小毛奇首先将搜刮的目光瞄准了不属于陆军管辖的海军。

1909年中叶,两艘服役了十五年之久的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相继退役,小毛奇随即看上了其舰上所装备的283毫米火炮。由于时代的发展,使得它所装备的283毫米l37和l32(德标为l40和l35)主炮即便是拆下来当岸炮也没什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将其改造成列车炮显然是能让它发挥余热的最明智的决定。随着提尔皮茨将这批海军遗产划归陆军名下,小毛奇那张永远都是沮丧苦涩的悲伤脸上也流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不花一分钱就从海军那里白捡了12门重炮,这显然是一笔极其划算的无本买卖,而这种火炮的陆地支援能力也是毋庸置疑!

从提尔皮茨那里尝到了甜头的小毛奇,随即开始将魔手伸向了其他的海军退役舰艇;如果能从海军手中索得足够多的大口径舰炮,宝贵的陆军经费就能投入到其他的领域中去!8艘西德弗里格级海防舰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这级于1889到1892年开工的3900吨级海防舰,装备了3门238毫米l32主炮,在这种战五渣舰艇退役之后,其主炮便也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小毛奇的索要下,提尔皮茨只得再次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这批封存在仓库中已有数年之久的火炮贴上了陆军的标签。尽管德国238毫米舰炮由于其轻弹低速的特点而在海军领域被广为诟病,但对于陆军而言,该型发射140kg炮弹的武器却完全称得上是陆地战争中的神兵利器。

除了这批由海军舰炮直接改装而来的36门重型列车炮之外,克虏伯军工还在现有210毫米重型榴弹炮的基础上发展了身管长度为37倍径的同口径标准列车炮。十余年前,克虏伯就准备研发210毫米l37火炮用于装备装甲巡洋舰,只是由于清英弄出了更好的决战装巡而宣告作罢;此时再度重操旧业,更是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由于陆地战争主要是火力支援,不用像海战一样需要穿透敌方战舰的坚厚装甲,使得大口径火炮完全可以通过削减出膛速度的方式来增加炮弹重量。在相同口径的前提下,列车炮的单发爆炸威力要远胜于海军舰艇的火力。新型210毫米列车炮的弹重达到138kg,威力直逼旧式的240毫米舰炮;目前在克虏伯的军工厂中,已经有一批该型火炮处于生产中了。

眼见德国陆军火力在列车炮的加入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提升空间,清英随即将工作重点投入到了间接提升德军战力的后勤领域。

由于一战时期的技术有限,使得陆战主旋律几乎不可能跳出堑壕绞肉的时代怪圈,而身处堑壕战中的军队要想保持战斗力,最重要的无疑是要拥有克服各种疾病和伤痛的药品。而在药品这一领域,青霉素则是拯救生命的神器。

作为细菌的一种,青霉素的最大作用便是破坏其他细菌的细胞壁,并抑制其他细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杀死病菌的目的。而由于人和动物的正常细胞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在杀死病菌的时候却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历史上青霉素在1928年被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所发现,并在二战期间实现提纯量产,迄今已经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美国二战期间之所以只死亡了30万人,除了其强大的空军之外,青霉素对伤员的救助也绝对起到了巨大作用!

尽管历史上青霉素的发现时间相对较晚,实现大量培育也花了十余年的时间,但对于身为穿越者的清英而言,这完全不是什么棘手的问题。他现在已经开始恶补微生物方面的有关知识,准备以一个相对不惊世骇俗的姿态提出青霉素的发现。

ps:感谢书友海因茨、新来的小弟和明坚的月票支持~~~

作者出差事务繁多,这几天更新时间都晚了些,还望大家见谅。。。。。

第285章无本生意

1910年初,正当提尔皮茨为了应对英国年前开工的新型猎户座级战列舰和狮级战列巡洋舰,而准备进一步提升当年海军预算的时候,德国各大造船厂却忽然迎来了一批意料之外的客户。

这批不速之客与之前德国海军经常打交道的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士所不同。他们虽然如同伦敦绅士一般打着领带西装革履,但却操着一口叽里呱啦的岛国鸟语;而其一副亚洲人的黄色面容和只有150厘米出头的身高,其所属的国籍便已是呼之欲出。而最让威廉和提尔皮茨惊讶的是,这帮人竟然是来德国购买战舰的!

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远在柏林的清英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源和经过。此番日本人之所以会主动找上德国做生意,完全是由于自己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历史上,为了取得对俄战争的胜利、以及独霸西太平洋海域,日本从1904年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军扩充行为。截止到1911年,日本通过外购和自建的方式共添置了6艘战列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将联合舰队一举提升到世界第四的位置,仅次于英德美三大顶尖列强。而在这一位面,情况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1898年夏,为了制衡俄国的远东扩张战略、让北极熊在东顾的过程中被揍得头破血流,清英对其发放了一笔高达3亿马克的高利贷款。这笔贷款在为日本充实了联合舰队的阵容的同时,也给日本的财政套上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在7。5厘贷款年息便已经是丧心病狂的情况下,高达1分的恐怖高利足够让任何一个政府为之抓狂破产;而较历史上更加旷日持久的日俄战争。则更是将日本的经济拖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鉴于这一情况。日本则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从1904年起就开始大量扩充海军舰队了。在憋足全力买下了2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之后。日本便再没有新开工任何一艘主力舰,而是将国库中的最后一分钱都用在了战争支出和贷款还债上。1906年初,英德两国的无畏型战列舰相继下水,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军国政府对这种全新的战争兵器为之垂涎欲滴;然而持续的战争和背负的沉重债务,使得他们根本不能去追求这些烧钱的昂贵奢侈品。日本所能做的只有迅速结束战争,并竭尽全力归还那宛如滚雪球一般摩云疯长的众多高利贷款!

1906年5月,随着日俄双方停战的《朴茨茅斯合约》在英国人的调停下签订,疲惫之极的日本总算长喘了一口大气。而经过三年多勒紧裤腰带的艰苦打拼。日本终于艰难走出了日俄战争之后的经济阴影,并还完了德国当年发放的这笔最不给人活路的超高利贷款。当日本财政有了一些余钱之后,野心勃勃的他们便立即迫不及待的开始扩充自己的海军舰队。由于日本目前的工业还很难独立建造这种象征着国家最高武力的无畏型战列舰,日本政府遂决定通过对外购入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野望;在美国人已经开工了6艘无畏舰的情况下,大洋另一端的日本已经受到了芒刺在背般的巨大压力!

按理说作为英国人的盟友,日本应该找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威克斯下订单,然而日本海军这一次却选择了德国船厂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这一有悖于国际关系的现象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被遏制,英日之间的关系也由相互依存的可靠盟友变成了暗自提防的竞争对手;如果日本选择在英国订购战舰,英国人将很有可能不对这个主掌了西太平洋海域的国度全力相助。除此之外。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德制战舰在历次海战中的表现也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