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反贼 >

第54部分

反贼-第54部分

小说: 反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一喊,王嘉胤身后的几个汉字也立刻就要跳出来。

两支义军自从会师之后,就开始出现各种摩擦,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和洽。想想也是正常,一伙没有经过训练、没有严格的纪律,就靠着一时的激情聚在一起的饥民,你还能指望他们有多强的纪律性吗?

“种光道,还不退下!怎可对王首领如此无礼!”王二一声厉喝。

“哼!”那个被称作种光道的汉子这才冷哼一声,极不情愿的退了回去。

“呵呵,王二兄弟不用责怪!种兄弟可能是误会了,在下得到贵军一千石粮食的帮助,已经非常感谢了,哪还敢奢求什么?刚才的问话,只是纯属好奇而已。”王嘉胤脸色稍稍一变,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也伸手将身后几个青壮拦回去,说道。

“哎!”王二先叹了口气,才接着说道,“不瞒嘉胤兄弟说,我们这表面上看着风光,其实内里也是苦不堪言啊!不错,前些日子我们是攻破了两个镇子,可得到的粮食,在当场就拿出大半分发给了饥民。剩下的,本来是带了走的。可一路上遭到朝廷军队的围剿,在突围中数次被迫放弃辎重,一直到现在,我们总共剩余的粮草还不够半月之用,否则的话,我也就不必这么着急着攻打宜君县城了!”

“哦,那看来是在下误会王二兄弟了!”王嘉胤拱拱手。

“王二首领,在下有个担心,我们现在虽然聚起了数万人,可咱们心里都应该知道,这些人可根本就称不上军队,都只是聚在一起的流民而已。对付小股的朝廷军队还可以,真要是攻打宜君县这样的大县城,恐怕不行吧?”说话的人跟王嘉胤的相貌略有些相像,正是他的同族兄弟王国忠。

“是啊,王兄弟!宜君县城墙高大,可不是那些镇子所能比得了的。而且,宜君县光是驻军就有近千人,再加上一旦咱们围城的话,县里的豪强富户们一定会自愿帮忙守城,到时候他们的家丁民壮加起来的数量恐怕会是官军的好几倍。他们凭借城墙死守的话,咱们如何攻的进去?”王嘉胤似乎也不太赞同王二的提议。

“呵呵呵,如果没有几分把握的话,兄弟我又岂会提这个建议。那宜君县城墙高大是不错,一旦咱们围城,县里的豪强富户们为了保护自家财产性命,也一定会帮着守城。不过,嘉胤兄弟不要忘了,宜君县城上万户人家,豪强富户可占不了几户啊!”

王二笑着凑到王嘉胤的耳边,嘀嘀咕咕地说了几句,后者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

张斗耀寒窗苦读十几年,终于博得个同进士出身;可惜的是朝中无人,全靠着自己的精明,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又过了十几年,才补了个宜君县知县的缺。

宜君县位于匪乱、灾荒较多的陕北,从万历末起,这里就收不上多少赋税来;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更是变本加厉,连一粒粮米都收不上来,甚至还需要朝廷不时拨些赈灾粮款。

这样的知县可算不上什么肥差,而是大家躲都躲不及的位子。可张斗耀并不这么认为。

当官的目的不同,有的是为了名,有的是为了财,而张斗耀,则是为了官——更高职位的官。

当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宜君知县的时候,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来了。

张斗耀上任的当天,就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主动提出,以后宜君县不再需要朝廷的一粒赈灾粮;不但如此,以后宜君县还要像其他郡县一样,正常的缴纳赋税。

按照张斗耀的话来说,“赋税乃国之根本,宜君虽遭天灾,但有赖圣天子在朝,百姓亦能温饱。所为抗缴赋税者,皆乡里奸猾之辈也。更有甚者,为一己之私而置朝廷危难于不顾,编造灾荒。”只要“严惩其魁首,则赋税自然如数上缴。”

据说,大明当朝天子崇祯览后大悦,在朝会上对张斗耀大肆夸奖。一个知县,在朝会上得到皇帝的嘉奖,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三年任期满之后,那肯定就是考核优秀,升上一级那是最起码的了。

张斗耀其后果然不负众望,在到任不到三个月,就将秋季的赋税按时交了上来。

崇祯更是对这样的“能员干吏”赞赏到了极点。

现在朝廷最困难、最缺少的是什么?就是钱粮啊!像宜君县这样的重灾区,本来是需要朝廷拨些赈灾粮的,可张斗耀到任后不但没要赈济,反而将赋税收上来了!这简直就是奇迹!

能员干吏,当得大用!这就是崇祯皇帝给张斗耀的评价。

虽然也有人提出,说张斗耀在宜君县刮地三尺,害的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崇祯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反而认为进言的人是妒忌英才,将其贬官处置。

现在的大明国,表里都已经乱作了一团。关外鞑子不断寇边,甚至经常越过边界公然在北地掳掠人口和财富;陕西、南赣一带流民起义不断;各地官军兵变连连。

要想平定这些动乱,没有强大的军队是不行的。

…………

周郎羡:

感谢书友“70生人”的打赏。

另外说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今天恐怕又要欠一章了!对不住大家!

可怜的周郎,昨天刚刚补上欠章,今天竟然又有了债务,杯具啊……

第一卷第一百章黄龙山王二(二)

养军队就需要粮草银两。京营、边军、卫军、民壮……一个个都是吃钱的大户。

国家需要钱粮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黄河泛滥了需要修缮,陕北一带大旱了需要赈济……

用钱的地方是越来越多,国库的收入却是一年不如一年。连年灾害,各地粮赋的收缴极为困难,就连江南向来富裕之地也不例外。现在支撑着大明国库大半的,就是两淮一带的盐税而已。

崇祯帝想不明白,自己上位以来,可说是非常的勤政,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最近更是刚刚搬倒了魏老太监,将魏阉势力几乎连根拔起,全国上下欢呼声一片。这让他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可飘飘然的感觉也不能让他忘记眼前的窘境啊!

魏阉势力被废除了,按照他原来的想法,国家的各项政策都会步入正规,能臣干吏将不再受排挤打压,大家都能为朝廷尽力,这将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啊!

可是……可是……

崇祯觉得只有自己更努力才行!他努力想办法为朝廷增加税收,甚至皇宫的各项开支都被一减再减,百姓头上的各种税收名目也是一加再加!

结果,现在的赋税还是不及天启年间的一半!崇祯自己反倒落了个骂名。

崇祯心头那个怒就别提了!他觉得,这都是手底下的人干活不利导致的。本来挺好的主意,那些大臣们执行不好,才让自己即失了民心,又没有得到实利。

为此,震怒的崇祯接连杀了数个“误国庸臣”。

现在可好,好不容易除了个张斗耀能够替君分忧,那就当然要好好赞扬一番了。至于他的赋税是怎么收上来的,那就不用多管了。

再说张斗耀,前半辈子窝窝囊囊地混到现在,不曾想一朝抓住机会,竟然能够得到皇上的赞赏,激动地不能自已,一把老骨头都觉得轻了几分。

“本官之所以能够得到皇上他老人家的褒奖,就是凭的赋税这一项。在本官任期之内,只要这宜君县的税收能够收上来,就不用担心圣眷减少。等本官升了官,难道还能少得了你们的一份前程?鸡犬升天的故事你总是懂得的吧?”

这是张斗耀经常对他的手下说的话。

张知县上任以来,不审讼狱,不顾民生,就是一心扑在赋税的收缴上。

这天,张知县照常升堂,将几个抗税不交得刁民带上了公堂。

“大胆,你们几个刁民,种田就要为朝廷交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你们竟然抗税不交,这可是跟朝廷对抗,明不明白?”张大老爷惊堂木一拍,官威十足。

“老爷您明鉴啊!”堂下几个“刁民”破衣烂衫,与其说是农民,倒像是乞丐更多一些。自从来到大堂上之后,就跪伏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老爷明鉴,实在不是小的们不交赋税,而是今年天气大旱,田地的收成不及往年的一半啊!小的们实在是交不出来!希望大老爷开恩,减免一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伏地诉说道。

“减免?笑话!这可是朝廷定下的规矩,又岂能随便减免?你当朝廷法度是儿戏吗?王老头,你也不要给我诉苦。哼!你们鱼上村可是周围有名的富裕村落了,村旁边那渠子里的水一直就没有断过吧?你们可以汲水灌溉,还敢说天旱?哼!凡是旱了的,那都是懒惰导致,赖的老天什么关系!再说了,人家鱼下村连渠子都没有,那赋税不照样交齐了?你们如果再敢以天旱为借口抗税不交的话,小心我将那条小沟渠判给鱼下村,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天旱!”张知县在各方面可是做足了功夫的,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同进士,又岂能是庸才?

“老爷开恩,大老爷开恩!”张知县这一句话,那几个“贱民”果然都恐惧地开始磕头如捣蒜。

“大老爷,小的还有一事不明,咱们的课税每亩九厘钱,不是在秋收的时候就已经交上去了吗?怎么现在……”刚才那个老汉鼓起勇气嗫嚅着刚说到一半,只听到惊堂木一声震响,

“咣!”王老汉被吓得一个哆嗦,立马住了口。

“好啊,王老头!我就知道你是一根搅屎棍子,典型的刁民!如果不是你在这儿搅来搅去、到处蛊惑民心的话,那些贱民们又岂会有胆子抗税?我先告诉你个明白,然后再治你个蔑视朝廷之罪!好叫你知道,你们秋收后交的课税不假,现在交的却是‘辽饷’,每亩地要加收九厘。辽饷啊!知道干什么的吗?用来给辽东将士们发军饷、做军衣的,那些将士们百战生死,才将鞑子挡在关外,让你们能够安居乐业,吃你们些、喝你们些,难道不应该吗?哼,如果没有他们的话,鞑子早进来杀你们的家人,淫你们的妻女,抢你们的粮食了。现在哪还有交些赋税了事儿这么便宜?”张知县怒声咆哮着,为王老汉这种贱民的不开窍而痛心疾首。

“是!是!老汉愚钝,也晓得这个道理,可是,这每亩加收九厘钱,小的们实在是拿不出来啊……”王老汉俯伏地上,知县老爷震怒,让他内心恐惧,可知道现在如果不出声辩护的话,这九厘的摊派下来,不知道村子里又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了。

“呵呵!露出狐狸尾巴了吧?你个刁民!真是不打不老实的贱骨头!来人”张知县一声令下。

“在!”两班衙役同时大吼。

“将这个老东西给我拖下去,重打六十……啊,不!重打八十大板!”张知县犹觉得不解恨的样子。

“是!”两班衙役毫不犹豫,拖了那个老汉,摁倒就打。

“啊——”板子下去,立马就是凄厉的叫声。

“大老爷!大老爷开恩啊!”其他几个同伴跪伏着上前求情。

“反了!反了你们的!都给我拿下了!每人杖打二十!跟着王老头一块儿过来的,又能有什么好人了?”

大老爷一发威,几个“贱民”全被摁倒在地,大堂上的惨叫声立刻此起彼伏。

“哼!一群不打不知悔改的贱民!这次打了你们,回去后赶紧把赋税如数交上来,如若这样,还则罢了。再敢迟疑,将小沟渠判给鱼下村,还要治你们不敬朝廷之罪,一个个都少不得被下大狱!”

张大老爷是个“很仁慈”的人,似乎受不了这些人的惨呼声,皱着眉头就要退回到后堂去。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个民壮大喊着从外面跑了进来: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儿不能慢慢说?没得失了体统!”张知县是个读书人,当然要重身份。

“流匪……有流匪!往咱们宜君县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城外四五里地处,不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要……就要到城下了!”那个民壮气喘吁吁的报告道。

“什么?流匪?流匪不是一直在蒲城、韩城一带活动吗?怎么会突然到了这里?”张知县脸上失了颜色。

“这个,小的不知!”

“可恨!蒲城和韩城的地方官真是废物,不将流匪就地消灭,竟然让他们来祸害邻县,这还像什么话!对了,那些流匪总共有多少人?”张知县急切地问道。

“具体人数不知道,但看漫山遍野的,总不会少于几万人!”

“砰!”张知县脸色大变,一下坐倒在地!

…………

周郎羡:

十分抱歉地说,要再欠一章!

周郎是个高中老师,昨天学校月考,今天判卷,所以……说这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更新不及时,并不是周郎懒惰,而是有原因的。呵呵……

望各位读者大大见谅!现在周郎总共欠两章了,会抓紧时间补上的!

第一卷第一百零一章黄龙山王二(三)

“咣!咣!咣……”

宜君县城大街上,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