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反贼 >

第167部分

反贼-第167部分

小说: 反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安定县。

知县李玉李大人在得到刘应遇兵败的消息的时候,反应跟王复也差不了多少。

这对儿难兄难弟,在几个月前还在白洛城被刘应遇逼得割肉,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要反咬上一口的。

李大人意气风发,当场写了一道折子——刘应遇是兵备商洛道,朝廷正三品的大员,能治他罪的,也就只有皇上他老人家了。

………………

西安府。

陕西巡抚胡廷晏最近很心烦,自从他上任以来,好像老天也跟他作对一般,连年大旱,粮食歉收,导致他的各项税收都收不上来,政绩在各巡抚中已经是垫底的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自从新皇登基之后,陕西各地民变不断,就连圣上都极为关注。

本来,胡大人并不认为这是民变,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义军”其实都是饥民,只要来年夏收有了粮食之后自然就散去了。

但不知道哪个多事的,竟然认为这是造反的反贼。这么一来,事情可就闹大了,皇上亲下旨意,让兵备商洛道刘应遇出兵剿匪。

这简直是在胡大人心头添堵啊!

刘应遇剿匪,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反正胡大人“治下不绥”这个罪名总是担定了的。

这不,前线刚传来消息,刘应遇竟然战败了,他带领的一万大军被流匪们杀了个片甲不留。

“看吧!看吧!我都说了,这流匪是征剿不得的。如果王嘉胤一伙要是算流匪的话,那全省所有饥民都是他的兵,你能杀的光吗?那些流匪们之所以闹事,就是因为没有饭吃。但凡有口饭吃,谁肯跟着他们胡闹啊!非得要费事派出军队征剿,这下可好,一万大军,白白牺牲啊!”

胡廷晏连连叹息,又在说着他的那套理论。

“大人,现在各地的官员对刘应遇都有怨言,他这一败,直接向皇上上奏章参他的人可不在少数啊!”旁边师爷见机说道。

胡廷晏闻言两眼一瞪:

“参!参死他!别说各地官员了,就是本官,也要上道奏折,把这件事情好好说道说道。想本官治下,哪有什么反贼了?都是一些吃不上饭的可怜老百姓,在各地流浪,只是要口饭吃而已。那刘应遇却不分青红皂白,逼反百姓……”

胡大人洋洋洒洒地开始说他的理论,师爷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一副受益匪多、敬佩不已的模样,其实心里早就对这种说了几百遍、几千遍的话反感不已……

…………

北京城,皇宫。

几位大臣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上,崇祯帝咆哮着在屋子中走来走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嗯?朕自登基以来勤勤恳恳,可曾懈怠过一日?陕西大旱,朕记得几天食不甘味,召集众位爱卿连日议事,减免其赋税……”

“……那些敢于玩忽职守的大臣,朕该杀的杀,该撤的撤。为了百姓的安宁,朕连内阁的首辅都换了六个。短短一年的时间啊!朕换了六个内阁首辅,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宁?”

崇祯满脸委屈的表情,躬身伸出手指来在几人面前摇摆着,吓得几个大臣赶紧俯低身子,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生怕这个皇帝迁怒于自己。

“一年换六个首辅大臣啊!这可是我朝自开国以来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可见朕是多么的勤政。”

崇祯这句话让下面几个大臣心里咯噔一下,同时一阵苦笑,难道自家皇帝勤政的表现就是把手底下的股肱之臣换着玩儿吗?

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已经使得手底下众臣人心惶惶,大家人人没有安全感,都在思虑着自保吗?

“……首先是黄立极,他是万历朝的老臣子了,但没有什么气节,在魏老太监的淫、威下竟然不知道挺身抗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得首辅?”

崇祯开始历数他换过的六个内阁首辅。

“……然后是施鳯来,也是一样的毛病……”

“……朕本对李国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也负了朕,让他落个致仕的下场,已是朕的恩惠……”

听到这句话,众臣赶紧叩头歌颂道:

“皇上仁慈!皇上英明!”

崇祯帝的脸上这才露出了一丝丝笑容,但很快就一闪而逝:

“……然后是来宗道,原本看着还可以,没想到一坐上首辅的位子,竟然连连出错,真是老糊涂了。朕一样恩赐他致仕……”

崇祯满脸不耐烦的表情,使劲儿地挥挥手。

“……周道登是仁慈长者,可惜才干不足担任首辅,所以去下面历练一番……”

“……最后,换上了韩爌韩爱卿你。朕对你可是寄予了最大的希望了,韩爱卿一定不要再让朕失望。”

崇祯满脸希冀地看着跪在最前面的一个大臣。那个可怜的老头自然就是韩爌无疑。

“臣惶恐,臣定然竭尽全力,辅助圣上成就千古英明!”老头赶紧表决心。

“嗯!”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又是一转:

“朕宵衣旰食,为国事尽心尽力,自认为所作所为绝对无愧于天地,绝对是对得起子民们的。可那些百姓呢?他们可曾安守本分?只是稍微有些苦难,不说在家等待朝廷的救援,反而出来打家劫舍,甚至揭竿起义!真是刁民!一伙刁民!”

崇祯的咆哮声震得窗棂“嗡嗡”直响,周围几个大臣都是俯伏在地上,谁也不敢出声。

“咳咳咳……”许是咆哮的太厉害伤了嗓子,崇祯帝一阵猛咳。

旁边大太监曹化淳见状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使个眼色。

那小太监自然明白自家公公的意思,浑身一个寒战——在这时候端茶上去,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皇帝脾气喜怒无常,大家都是知道的,自从他登基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二十六个宫女太监因为小错被活活打死了,他可不想成为第二十七个。

但是,大公公的命令,他哪敢不从?

正文第二百六十二章崇祯帝的委屈

小太监名叫小胡子,保定府清苑人氏。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养不起他们弟兄几个,所以,就千方百计找上当时的秉笔太监王安,净身后入宫做了太监。

在当时来说,做太监可是个好去处,尤其是那些孩子多的家庭,也不指望着他们传宗接代。入了宫,能不能养家的先不说,最起码他自己是不用担心被饿死了。万一混好了,一家子可就发达了。

为此,好多人都是先净了身,然后在宫外等着宫内缺额的时候再进去。但宫中太监一般都是满额,即使缺人了,也会先捡着有关系的进,像在外头平白等着的这些人,往往到最后也当不了太监。

既当不了太监,又已经净了身,他们的结局如何悲惨,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于那些人来说,小胡子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他深明这些道理,因而非常知足,平时手脚勤快,为人机灵,入宫之后一向做得很好,没有什么差错,又加上是秉笔太监的人,倒也一路顺风,本来是要看着年记长些就要提拔个好差事的。

可惜后来王安被魏忠贤给害死,身为王系人马的小胡子也就没有了升迁的机会。

亏得小胡子脑子好使,会来事儿,万幸没有受到牵累。而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拜了大太监王承恩做了干爹,靠着这个关系,才混了个给皇上端茶倒水的差事。

别小瞧这端茶倒水的,能天天见到皇上,这该是多大的机缘啊!

没想到,现在机缘还没到,祸端却是先到了。曹公公的命令,他自然是不敢违抗——连违抗的念头都不敢起,否则的话,曹公公捏死他,还不跟捏死个蚂蚁似的?

小胡子战战兢兢地端起一杯茶,头也不敢抬地走上前去。

这世道就是这样,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面对暴怒的圣上,龙威压迫之下,小胡子觉得自己越来越紧张,双手不由自主地开始发抖。

“嘚嘚嘚……”茶碗碰着碗托,发出一阵阵脆响。

暴怒的皇帝刚刚咆哮完,周围众大臣连大气都不敢出,在这寂静地环境中,这声音就愈发响亮了。

小胡子快要哭了。努力地用力想要让双手镇定下来,可是,他越用力,“嘚嘚嘚……”的声音反而越响。

“嗯?”崇祯两眼一瞪——一个小太监也敢挑战皇上的威严?

“啪!”小胡子一惊之下,手一抖,茶杯摔在地上,热茶溅了崇祯满脚都是。

“啊!”小胡子惊吓之下,竟然呆在了当场。

崇祯帝已经窝心一脚踢出:

“你个废物!要你何用!给我拖出去打,打死了事!”

一个小太监,在众臣面前做出这样的错事来,这要是不打死了,那皇帝的威严又将何在?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小胡子这时候早就已经失去了理智,只知道磕头如捣蒜,使劲儿地求饶。

旁边两个太监哪管他的求饶,上前拖了就要下去。

皇上廷杖士大夫,自有锦衣卫的校尉出手,可对着小太监,就有太监自己动手了。

“皇上饶命!干爹救命!”小胡子情急之下,望向旁边的干爹王承恩大喊道。

王承恩心里一惊,赶紧跪了下来。心中暗道,这小胡子平时看着也挺机灵的啊,今天怎么连连出错。他要是不喊着一句话的话,自己还有可能择机帮他一帮,现在他这么一喊,那是断了后路了。不要说帮他了,自己不要被皇上牵连那才好啊!

崇祯帝脸色不渝地转头看向王承恩,王承恩心中一紧,难道还是逃不过这一劫吗?

曹化淳见状赶紧冲着小胡子喝道:

“小猴崽子呼喊什么,皇上的命令,你难道还想逃过这一劫么!快快动手,赶紧拉下去!”

几个太监早就拉着小胡子下去了。

“哼!”崇祯帝也许是觉得杀一个小太监就够立威了,冷哼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王承恩长舒了口气,心中对曹化淳暗暗感激,知道对方这是帮了自己的忙。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崇祯心情平静了些,挥了挥手说道:

“众位爱卿都起来吧!你们也是老臣了,这么跪着也不像话。倒好像是朕不知道心疼你们一般。”

他这一句话,众臣又赶紧拜倒:

“臣等不敢,臣等惶恐!皇上怜悯下臣,臣等感恩在心。”

崇祯又摆了摆手:“起来吧,起来吧!”

众人这才努力地站起来。跪了半天,膝盖酸麻,而且这些大臣们都是上了岁数,哪经得起这些?

但在皇帝面前,大家也都不敢叫苦,甚至连痛苦状都不敢露出。可怜这些平时养尊处优的家伙们,还要装作满脸感激的表情,坐在了搬来的小凳子上。

“流匪可恶,该杀!可刘应遇也太没用了。带领着我朝廷堂堂一万大军,不能顺利剿灭流匪也就罢了,竟然还大败,手下兵力十损其七八,手中至于两三千人,真是丧尽我朝威风,丢尽朝廷颜面!这种行为,更是该杀!”崇祯想起这事儿心里就堵得慌。

看到众人都是低下头不说话,崇祯询问道:

“众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难道你们认为这刘应遇不该杀吗?”

众人稍微一阵沉默,信任内阁首辅韩爌首先发言了:

“皇上英明!这刘应遇确实该杀。现在光是弹劾他的奏章,就有两百多份,内阁几位臣工整理之后,正要呈送圣上御批。”

“哦?快快呈上来!”崇祯一听,立马来了精神。

一大堆奏折,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几个太监报了上来。

崇祯随手拿起一份翻阅,越看脸色越怒:

“好!好啊!好这个刘应遇,朕本来念你这么多年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想要留你一条性命的,没想到,你竟然做这些天怒人怨的事情。”

“是啊,皇上!山西各地,尤其是延安府的大小官员,几乎全都上了奏折,那刘应遇仗着皇上的信任和手中的兵权,对各地士绅肆意欺压。他的大军所到之处,所有粮食和各种物资都是强买强卖;良善士绅们稍有不从的,动辄就是灭族。他的大军所过之处,有多所村寨毁于兵患,他嫁祸于流匪,但很多士绅却说,那明明就是刘应遇大军所为。”韩爌看准崇祯的脸色,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这可是他做首辅以来在皇上面前说话最多的一次了。

看看皇上和众位同僚认真倾听的样子,韩爌不由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当下,稍微停顿一下,整理了整理思路,接着说道:

“刘应遇,挂着兵备商洛道之名,是我朝三品大员,上不孚圣恩,中压榨士绅,下残害百姓。他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致使百姓对我朝廷大军失去信心,败坏了我朝廷的名声。像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请圣上一定要严惩此嫪!”

仿佛是呼应韩爌一般,旁边一个五十来岁的大臣,满脸正义的表情向着皇上秉道:

“对啊,皇上!本来陕西大旱,天灾使然,起来作恶的,只是极少数穷凶极恶之徒。在圣天子教化之下,我朝大多都是良善百姓,哪来的那么多流民?但那刘应遇,为了表现自己的战功,竟然杀良冒功,对行军途中的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