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难得岁月静好 >

第126部分

难得岁月静好-第126部分

小说: 难得岁月静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王文静也知道,袁恭在京里,就不可能让张静安出什么事儿。

打听了才知道,张静安竟然是被袁恭给送回了家。

可她此刻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就连她自己人生也是不自由的,她因为另外一个朋友的事情,如今也算是身陷囹圄了。

三天之后,王文静没能去找张静安?反倒是袁恭,带着张静安的那只猫找到了王文静,

确切的说,是找到了靖江王在京城落脚的那一处大宅,

袁恭是偷偷来的,也偷偷的约了靖江王出去,并不知道这两个男人背地里商议了什么,总归第二天,有人带了王文静去张家看张静安。

时隔两个多月之后,张静安又一次的见到了好朋友王文静,王文静也给她带来了张静安意想不到的程瑶的最新消息。

程瑶居然也在京城。

张静安终于知道,在三个月之前,靖江王见到她的时候,为什么表情那样的奇怪,她就算是死也想不到。看着道貌岸然的靖江王叔,竟然会干出这样禽兽不如的事情。

半年前,程瑶终于清醒了过来,对靖江王死心了,打算接受家里的安排,相亲成婚。

可靖江王趁着天下大乱带兵北上勤王的机会,从程家将程瑶半偷半抢的弄了出来,还一路遮遮掩掩的带到了京城。

现如今程瑶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正在靖江王的宅子里养胎。

张静安惊骇莫名,连忙问程瑶如今怎么样了?王文静又能说什么呢!靖江王不敢动张静安,对她可是全无顾忌的。她也不过是靖江王的阶下囚,被靖江王抓去专门开解程瑶的。

可这种事情外人怎么能开解得了?被心上人这样对待,程瑶又是那样一个刚烈的性子,如果不是肚子里还有着孩子,大约和靖江王同归于尽的心都是有的。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呢!张静安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王文静身上,还指望着王文静帮她将孩子带给程瑶,这样哪怕是她和袁恭夫妻两个都没有好下场,好歹孩子有了更好的去处,可没有想到,王文静和程瑶居然都是如今这样一个境况。

一时之间。张静安心神俱碎,竟然是有些恍惚了。

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时,就在张家不远的福熙楼里,袁恭,靖江王刘协,蔡凯,以及姜文姜武兄弟正在进行着与他们命运相关的讨论。

靖江王的参与,又给袁恭他们那条本来艰难无比的路,奠定了一条坚实的路基。

第二天。许久不见的袁恭,居然在深夜里偷偷来了张家,而且带给了张静安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消息。

袁恭抱着两个酣睡的孩子,亲了又亲,然后交代张静安,“……你做好准备,带上孩子,先跟王小姐一起到天津去,程瑶也会在天津等你,你们一起先回福建……”

张静安拽住他的袖子,“那你怎么办?”

袁恭笑笑,“我走不了,等安定了,我再去找你们。”

张静安张了张嘴,可最后却是什么都没说。

她知道的那些事情,是无法让袁恭相信的。

她也压根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袁恭独自避开。

上一世袁恭死了,她也就跟着死了。她觉得这一世也会是一样。既然孩子都有了安排,她又怎么会离开袁恭而独活呢?

她安然地看着袁恭,偎依到他的怀里,什么都没说。

正因为她什么都没说,且这样的温顺,却让袁恭有些惶然不安了起来。

他捧起张静安的脸,反复的看,看不够的看,当真是怕再见不着了,也是怕她不肯听自己的安排,再做出什么冒险的事情来。

可分别就再眼前啊。

再纠结,也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

这一晚,袁恭和张静安就犹如就别重逢的夫妻一样,久久缠绵不休。

因为他们都知道,有可能这会是他们最后的一晚。

他们彼此都隐藏着心头的秘密,都在尽力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最殷切的爱意展现给对方。

在之后的数日里,风平浪静,仿佛一切都和往常一样。

就在某一天,张家的新姑爷,湖北来的土包子举子梁孝乾要带着新婚的妻子去天津拜访一个朋友,这就青衣简从地带了三五个从人,并两辆青帷小车晃晃悠悠地到了通州码头上了艘小客船,又晃晃悠悠的到了天津,住到了他那个朋友罗汉平的家里。

罗汉平那是天津卫的名人,就锦衣卫在天津那边的探子传话过来,来人确实是张家的新姑爷和二姑奶奶。一共也就带了那么几个人,并没有什么可疑的。

也就在当天晚上,锦衣卫一匹骏马连夜将一个消息送到了之前的都指挥使韩毅的私宅里。

信里就简短的一段话,锦衣卫的人暗中将恩武侯夫人明珠郡主送到了天津,可是在从天津往靖江王私宅送的过程中出了岔子,明珠郡主只身失踪了……

姜武大惊,“这事要不要告诉袁二?”

韩毅烧了信,“再等三天!”

韩毅预计的很准。

陈兵在河南数月的刘璞终于按捺不住了。

刘易想重新当回太子的心思已然昭然若揭,而皇帝的态度也很倾向于刘易。

这让刘璞怎么能忍?

他一直在等着朝野群起而攻之,把无耻之徒刘易的野心给扑灭。

他背地里也是了不少手段煽风点火,就等着刘易倒行逆施,自取灭亡。

果不其然的,朝野为了是不是要复位刘易闹得不可开交,就差没有每次朝会都闹一回全武行了。

可刘璞怎么也没有想到,朝野斗来斗去,最后居然是刘易一派占了上风。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天理昭昭,总归还要人力去捍卫,你指望老天,基本都是指望不上的。你道理再堂皇,手里没有权没有兵,那也是枉然。

如果有的人又不要命又不要脸,手里还有权有钱,那么他强天理一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眼看着渐渐地,反对刘易重得储君之位的一派就要完蛋。

这个时候刘璞就不得不站出来,赤膊上阵了。

刘璞慨然上书,刘易人品太差,应是待罪之身,根本不配做储君。

刘易的人就等着他发难呢。他们都憋了好几个月了,毕竟刘梁这样小傻子一个把柄都不好抓,刘璞可就不同了。

他沉不住气跳出来当靶子,真是再好不过了。

他这是在将全天下人当傻子看呢?

当初为什么宣称会丢?韩毅一直盯着何家的那几个人呢,为什么突然间人就没了?随即鞑靼就南下,就有人内应,宣府那样坚固的城防一下子就被攻破?你敢说刘璞没有借着何家人在里头作耗?

后来天下勤王,各地兵马都动,就连靖江王远在福建,五千兵马都入京了,为什么蜀军将近十万人,早早出发,京城危殆两次都盘桓在安徽河南一带不动?

后来襄王刘易逃回圣京,居然在据老关一带遇袭数次,那可已经是大秦的境内了,那些用毒箭杀人的死士又是谁的?

在皇位的争夺战中,比什么,也不能比人品!

相对于刘璞来说,刘易的人品简直太好了有没有?

刘璞留在京里的那些明桩暗桩也一一反击,他刘璞卖国,你们有证据吗?拿不出证据,平白诬陷,你们才是国贼!

你们没有我刘璞卖国的证据,可刘易卖国的证据,可是天下千万人的眼睛都看到的。

不说他乱指挥枉死在宣府的那几十万英灵,就说圣京城下北大营。

两万多山东子弟,数千京城义士是怎么死的?

他刘易能不能说清楚?

刘易他自然是说不清楚的。

他分辩他一直坚贞不屈,是鞑靼人假冒他名行事诳开的北大营。

可头一个不信的就是金显。

第96章 局变

金显如今在朝中地位超凡,毕竟他是死守圣京捍卫大秦基业的头一人了。他之前一直在宣府前线和鞑靼对垒,所以虽然表现过对刘易复辟的不满,但是他人不在圣京,所以刘易一派一直刻意无视他的存在。

可现如今宣府一线已经稳定,他回到了圣京,那么那些反对刘易的人就有了主心骨。

更重要的是,那个已经被两派人完全忽略掉的,几乎毫无存在感的刘梁获得了一个极其强有力的后援。

刘梁是金显扶持上去的。

而且金显一回京,就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现任太子刘梁的背后。

因为他看得明白,刘璞刘易都不是好东西。

刘梁虽然是个小孩子,不能当家理政,可小孩子好歹还会长,总不能比就将江山社稷交给两个禽兽不如的来得好些。

他回京就力主否议复立太子之事。

当初废太子有因,立太子有理。还折腾干什么?折腾的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是坑害社稷的人!

他不仅人厉害,还十分老辣。

他这边打压刘易的势力,那边又写信质问刘璞在此番靖难当中的不当举措,当然刘璞是不会理睬他的质问的。可有一句话却是他不得不回答的,金显问他,你说刘易不能做储君,谁能做储君?

刘璞虽然想了一辈子,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好说,我来做储君。他是已经就藩了的亲王,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明说出来了,这不是要造反是什么?

事情便是这样,你在心里想可以,哪怕你做了也没有关系,但是你说出来就大逆不道了。

只要敢堂而皇之的说出来,就必须面对千夫所指,万世骂名。

他憋闷了足足有三天,他才回信,昭告天下,他并没有不臣之心。他为江山社稷论,要拥立他的弟弟,现太子刘梁继续做储君。

这样以来,攻守之势逆转,以金显为首的正直之士守护刘梁的太子之位隐隐又占了上风。

就连刘璞这个时候,都有些困兽犹斗,变得行迹不堪了起来。大有要被金显骂回蜀地的迹象。

刘易何堪?刘璞何堪?

徐氏劝刘易忍耐,现如今京城的众臣怕的不是别的,就是刘璞那十万大军打到京城。

等金显带人将刘璞收拾完了,他们再来收拾金显。

可刘易等不及了,因为金显可并不是个当真只晓得满嘴之乎者也仁义道德的酸儒,他不仅刚直。他还老辣。

他这边用天下之势压制刘璞,这边也在清算他刘易的?历史。

而金显老儿太厉害了,他刘易根本经不住他这样清算,更何况北大营的督统是金显最得意的弟子,死后脑袋被鞑靼人挂在枪尖上四处炫耀。

金显这一派,不仅和他不谐,简直是有仇。

金显不仅有手段,还是个狠辣的人。他不将刘易彻底打翻誓不罢休。

他根本等不到金显骂退刘璞,更得天下名望的那一天。

他自己立身不正,能倚仗的不过是父王的宠爱,还有袁恭镇守京城的那几万兵马,他怕刘璞,难道就不怕金显吗?金显在宣府那边募集的兵也有超过10万人了,金显固然可以用那10万人对抗刘璞,也能回京将他踩个稀巴烂。

说句实在话,别人都怕刘璞,可是他更怕金显。

他与幕僚私下商议,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必须要提前动手了。

他们动手的底气,就是袁恭如今掌握着京城的兵权,而廖贵妃和徐氏,在厂卫中也有大量的心腹。

于是乎,就在这个盛夏的晚上,京城的上空。陡然出现了一片?云,随着一阵急风里,大雨磅礴而下,几声巨雷劈得整个京城都震动不已。

当天夜里,锦衣卫提骑四出,东厂西厂如同?云四散,宫里宫外一起动手……

在宫里小太子刘梁和老皇帝一起,被控制在玉阳宫。

宫外,金显为首的保现太子党呼啦啦滴的一下被抓了几十人,尤其是金显,竟然是全家被抓,连一只老鼠也不曾放过。

第二天一早。朝堂上风云变色,竟然突然出现了几十份折子弹劾金显。

有的说他擅权,有的说他跋扈,有的说他指挥失当,甚至还有说有人说他强抢民女,贪污敛财的。

莫须有的罪名,只要你昧着良心往上堆,就没有对不上去的。

那些支持金显的官员,要么被抓,要么受了恐吓,但是依旧有不少人敢于仗义执言的,双方就在朝堂上吵成了一团粥,一切都以东厂大都督安化出面让人廷杖那些敢于为金显说话的官员截止。

自古当庭脱去下衣被廷杖,都是文官最怕的,因为不仅要命还丢脸。文人的脸皮再厚,也受不了被人拔了裤子当众打屁股。

安化的本意,是要用凶残和羞辱上这些官员退去。廷杖这一招基本上是屡试屡灵,却没有想到,在这一次,文官骨头硬起来并不比武将软弱,杀他们可以,你去羞辱他们,只能让他们更加群情激昂。

打伤了一个卫嘹,又上来一个徐刚,打杀了徐刚,又上来了白季饶,这廷杖从午后一直打到日晨西边,打人的锦衣卫都挥不动杆子了,这才匆匆结束。被打的大臣们则像英雄一样,被群臣抬了回去,大有第二天再来赴死的慷慨激昂。

刘易被这个情况,气得三尸暴跳,当晚就让人,把金显勒死在诏狱中,可是韩毅拒绝了,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多少要给人家留一点余地,将来才好说话,除非你能将天下人都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