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难得岁月静好 >

第105部分

难得岁月静好-第105部分

小说: 难得岁月静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易不管问多少人,都是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的。

他突然觉得这些臣下非常的可恶,他们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他的恐惧,却一个一个道貌岸然的,用那样奇怪的表情看着他,仿佛每一个人都能看穿,他的怯懦和惊惶。

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鄙夷着他。

就连他贴身的大伴安平都劝他,“殿下不必恐惧,天威浩荡,鞑靼人不过是些跳梁小丑,只要天兵压境,自然土崩瓦解……”

可刘易这个时候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他的态度日渐疯狂,安平都不敢让他外臣接触了。

刘易可以不见外臣,可他身边也有贴身的护卫。

有一天,一个天生的大内护卫说了一句实话。他说,“若是先太子没有死就好了,现如今太子的节操尚不如一个太监……”

这话传到刘易的耳朵里,刘易自然勃然大怒,疯狂的下令,让东厂对这个侍卫千刀万剐,挫骨扬灰。

不说千刀万剐,挫骨扬灰,都是些技术活儿,离开了东厂的炼狱,厂公们还未必能做得来这样的活计。

就现如今东厂的太监也就只敢打些小报告了,他们可不比锦衣卫。锦衣卫除了诏狱,还有提缉天下,探寻情报的职责。

更不用说,锦衣卫自成体系,也算军中一派。

而他们这些太监,离开了京城,就变得百无一用,别说刑杀侍卫。

不被人暗地里捅刀子就算是好的了。

安平只能与袁兆商量之后,让人偷偷给那侍卫的饮食里下了些不知不觉的药物,让他死的跟肠绞砂一般就算了。

回头还骗那刘易,人已经挫骨扬灰扔在野地里了。

反正这个时候个人顾个人,刘易大约也不会去查他到底是怎么办的。

随行的大臣们不管是文武,都在奉劝刘易,下定决心打起精神,鞑靼有十几万的骑兵,虽然攻下了悬浮,但是在大同城下吃了大亏,前进京畿,也并没有捞到十足的好处。

如今集中的天兵30万,那是大清朝精锐中的精锐,面对鞑靼人的疲惫之师,八九成的胜算是妥妥的,

可他们谁都不比安平了解刘易。

刘易这个人不仅暴躁自负,他还非常的固执,哪怕是宽慰他的话,他也听不进去,

他被那些死人吓坏了,

现如今一门心思就是想回京去,哪怕是为了鼓舞他的斗志,大军在经过张家口的时候,特意停留了3日阅兵,他依旧是一副面无人色的样子。

以至于安平再也不想让他在众人面前露面了

他想宣称刘易重病,不能再前进

可是只要是精明的大臣都猜的出来,刘易是装病的,现如今大秦的命运,大秦的脸面,大秦国家的稳定,都压在刘易的勇气上。

他就算死,也得死在进军的路上,决不能后退一步。

因此过了张家口,又因为刘易的病,在遂平停留了六天,大军才重新开拔,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而且一路走的极慢,安平,袁兆,以及刘易身边的所有人,都期望着鞑靼人看到天兵将至望风而逃。所以宁可走得越慢越好。

原本预计着10月底出发,他们将在腊月初,到达宣府城下,而实际上,他们消耗的时间,预计的足足多了二十天。

这二十多天内,盘踞在宣城的鞑靼人中,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自古以来,中原民族因为礼教和王权双重统治而形成大一统局面,相反,北方游牧民族,曾一直处于散乱。而相互残杀掠夺的局面。

所以,一旦北方的游牧民族,出了个可以一统北方的铁腕人物,恰恰中原王朝又遭遇疲弱或无能的政权,那么中原王朝的噩梦就来了。

在这二十天内,鞑靼人召开了一次草原大会。杜杜尔汗杀了想要回草原过冬的温都尔汗,收服了想要避开京畿再往内陆劫掠的阿兹尔目赤,再一次统一了鞑靼大军的意志。

十几万鞑靼大军枕戈待旦,就在宣府城下,打算和大秦大军决死一战了。

而且,杜杜尔汗不仅是个有雄心的霸主,他还很有谋略心计。他知道鞑靼与大秦的军队相比,冲击力是鞑靼的强项,而大秦地军队则因为步兵和骑兵综合配备,加上严格的训练以及火器的精良,而具有综合性的优势。

他如果冲不垮大秦军队的营垒,反而被大秦军队用火炮和骑兵进行了反冲击,那么战争的结局就会和上百年来鞑靼与大秦的战争结局并不二致。

那就是他的骑兵的锋锐被中原人的火炮即弩轻松粉碎,一旦开始后退,就变成中原人击杀的对象,只留下一片的杀戮。

因此他唯一的胜算,就只有打乱大秦兵马的阵列,才有可能获胜。

也就是说,只有在大秦军队行进的过程中,让他们乱了阵脚,才有可能机变取胜。

他就好像一只伺机而动的猛兽,就等着强大的对手犯下致命的错误。

无端的休息了数日之后,刘易的大军终于离开了张家口,继续向宣城方向前进,鞑靼人开始不断的向北边撤退,不断的有消息传到刘易的大军中,让畏惧瑟缩的刘易,陡然之间振奋了起来。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天威赫赫这样的事情。

原来真的只要他这样的真龙天子亲临前线,敌人就会不战而溃!

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不断下令,前军骑兵快速追击鞑靼人的溃兵。

可如果鞑靼人真的是在退却,他这样的命令也不能说是错,因为千百年来便是如此,鞑靼人只擅长进攻,一旦溃败,稍加冲击,就可能建制全乱,变成一群乌合之众,流散于草原深处。

而实际上,杜杜尔汗的撤退是一个假象,他这样做,不过就是为了引诱大秦军队的追击,从而让它的建制产生混乱而已。

不是没有人怀疑过鞑靼人的用意,但是他们要不是不敢表露。要么就是觉得说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除了刘易,还有很多人也都将命运赌博在这一场胜利上,他们宁可相信天威赫赫,也要赌这一场的荣华富贵。

只可惜,他们都赌输了。,

在刘易的指挥下,前军都督云鹤独自带领骑兵追击鞑靼人,在恩宁遭到鞑靼人的伏击,五万精锐骑兵,一战尽没。

后军增援上去,但见遍地尸首,一片狼藉。

刘易瞬间慌了,立刻命令大军调转方向,往大同方向靠近,可却因为跑得太快,将辎重和神机营留在了身后。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杜杜尔汗的计谋成功了,大秦精兵自己将自己的特长彻底抛弃,一支庞大而分崩离析的军队,在经过一个叫做九龙山的地方,陷入了鞑靼军队的重围。

这地方选得极其巧妙,九龙山固然山势陡峭,并不十分适合骑兵进攻,大秦军队虽然建制不整。但是毕竟人数庞大,死守也未必不能一战。

只可惜偌大的九龙山,居然没有一处水源。

人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天,可人不喝水,却一天也坚持不了。

唯一的一处水源,却被鞑靼人用重兵固守,在四处高地全部布置了重兵弓箭,所有来抢水的大秦官兵,一律遭到凶残的射杀。

一拨拨抢水的兵士被射杀,鲜血将那处不大的水洼染得鲜红。鞑靼人继续他们的恐吓伎俩,还在滴血的尸首被拖到谷口,堆叠成一座长长京观,就陈列在水源附近。

就仿佛一道尸体筑造的城墙,死死堵住了外人来山谷中抢水的通道。

再想获得水源,就要从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尸体上踏过去。

最终,这支号称帝国最强大的军队,不过三天,就彻底崩溃了。

鞑靼的骑兵,像凶残越过草原的一股戾风,把他们像屠鸡杀羊一样砍杀殆尽,一片片的尸首,从山的这一边一直铺到山的那边,兵部尚书郭平战死。户部尚书李汾战死,接班韩毅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吴江战死,随行官员四十六人自尽……

可太子刘易,代天子亲征的太子,却做了鞑靼人的俘虏。

帝国最精锐的三十五万大军,除了行动不便的辎重部队和神机营,全军覆没在九龙山,逃回来的少数人,裹挟了毫无抵抗的辎重部队和神机营,一路疯狂西撤,在途中遇上了前来接应的大同总兵韩毅这才飞鸽传书,用锦衣卫的密使将大败的消息传入了京城。

举朝哗然,朝野巨震。

皇帝一听到消息,就吐血昏迷了。

同样,袁家的天也塌了。

国公爷一听到消息,就赶了回来,大约到了明天,这个消息就会被传开,想也不用想,这天下就要大乱了,

太子虽然已经二十八岁了,却只有两个女儿,

皇帝这一年来身体急转直下,虽然还在位。但是也不过是风中之烛,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灭了。

各地前来勤王的兵马,倒是陆陆续续都在路上,可是太子被俘啊,谁知道鞑靼人会用太子来做什么样的事情?

天下要大乱了呀!

鞑靼的兵马在冬天的时候,险些围困了京城,难道他们就此卷土重来了吗?

这些还只是一般人担忧的事情,袁家更担心的是,袁兆如何了。

死了,还是跟着太子被俘了?

死了,天算塌了一半,毕竟袁家不止他一个儿子。他为国捐躯了,好歹还能给个恩荣,袁家再熬个十年,袁毅长大了,就还能顶上。

可要是被俘了,可要是做出什么有辱门风的事情来,那么袁家……这天可算是全塌下来了。

袁老太爷坚信,他的孙子不会怂,男人大丈夫,不就是一死么?都这个时候了,死有那么为难吗?

他就看不惯儿子媳妇那一副怂包的样子。如丧考妣,他还没死,他们还有儿子,他们还有一整个家要撑着呢,怂包样子给谁看?

三老爷四老爷五老爷都陪着老太爷,可他们谁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是好。

一屋子的男人沉?以对,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房门突然一下子被推开了。

披头散发的小关氏几乎是摔进了屋子。

她茫然地看了一屋子的长辈一眼,突然就扑倒了老太爷的膝前,嘶声地喊道,“祖父,救救大爷吧!”

听到袁兆失踪的消息,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她很清楚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没有了袁兆,或者袁兆不是世子了,那么她就什么都不是了。

她自从嫁到了袁家,一直都是温和以示人,在谁跟前连高声说话都没有过的。

可在这个时候,居然一头就撞倒了在老太爷的脚下,拼命给老太爷磕头,求老太爷想办法,把袁兆给找回来。

三叔一个男人,不好伸手去拽侄儿媳妇,只能指挥那些仆妇将她扶起来,“大郎媳妇。你不要乱,这不是都在想办法呢么……”

可小关氏就死死抓住老太爷的衣摆不放手,“祖父,救命,救救大爷的命……,大爷不回来,我还活着干什么,不如死了去……”竟然打算一头撞在老太爷跟前的炕几上。

众人都惊呆了,不知道她突然发了什么疯。

好在她身后还有两个麻利的婆子,立刻就给拽住了。

可她如今有三个多月的身孕,虽然还没有显怀,可最是危险的时候。她怀相又不好,这么一闹腾,立时就见了红。

老太爷怒极攻心,加上哪里又是真的不担忧长孙的命运,这一急,就真的躺倒了。

他几次晕厥,都是气血攻心。

可是这一回,他是真的没能再爬起来,当天下午撅过去的,请了太医又是扎针又是吃药,第二天凌晨才醒了过来,可醒过来人已经不能动了。顶多就是右手抬抬手,说话都漏风。

原本总是红光满面的脸一下子枯?萎败了。

跟着一同枯败的还有一向慈眉善目又胖又滋润的老太太,自分家之后,她就廋了,而这一回,她是跟着垮了。

三太太抱着新生的孩子给她看,她都打不起精神来了。

按她自己的话说,她是真的老了。年轻的时候,男人没了,都能带着三个儿子支撑起一个家,可现如今男人倒下了,她连喘气都觉得累的慌。

她唯一精神起来的一回,就是不肯安心养胎的小关氏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让丫头婆子抬了她到老太爷病榻前哭,求老太爷帮着袁兆想想办法。

连太子都被俘虏了,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老太爷能有什么办法?

就是派人去找,也没有这样快的。

国公爷夫妻两个哪能纵容儿媳妇这样闹病中的老爷子?亲自过来劝她,偏生她疯了一样的不肯回去,居然还说出了,你们有三个儿子,可我就一个丈夫的话来……

老太爷当场又晕厥了过去。

国公爷只得吩咐人将小关氏锁在自己的院子里不许出门。

小关氏是老太太亲自从老家聘回来的,向来也多有回护,可是这一回,老人家颤颤巍巍地亲自追到小关氏的屋里,就抽了小关氏一个嘴巴子。

然后什么都没说,就又回去守着老太爷了。

总归,家里是一切都不好的。

旁的事情不说,袁兆的下落成了悬在所有人心上的一把刀。

而对于袁兆,他的命运关乎袁家所有人的未来,而所有的人却都对此无能为力。

张静安在蝴蝶巷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