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99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99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半年内搞到油料就不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钱壮飞那里一直都没有消息,韩云华也曾电问过,情报部门的同志说钱壮飞亲自到了镶黄旗去了,和钱壮飞一起去的还有一个队的特战队员和一个连的情报部门的精锐。

韩云华心里对李雨涵的担心已经表现到了脸上,作为一个军区的司令员,韩云华一向喜怒不假颜面,在战士们眼韩云华就是一个从容不迫极其有魄力的人,不管是日军大军压境还是数十万灾民像蝗虫一样涌入根据地,韩云华从来都没有变过脸色。

战士们几乎产生了这样的幻觉,世界时似乎就没有司令员办不了的事情。多大的困难在司令员严重都不是问题,多少鬼子在司令员眼里都是土鸡瓦狗。虽然不至于不堪一击,但是所向披靡还是很形象的。

但是自从司令员从冀东回来后,战士们现司令员很容易怒,面对鬼子俘虏时更是这样,要不是沈玉泉政委拦着,那一千多鬼子俘虏都被司令员拉出去“突突”了。

8月7日,钱壮飞从镶黄旗来电报说找到了追杀李雨涵的那批日本特战队,但是由于准备的不够周详,激战一番还是被鬼子特战队逃了,人数大约在三十人左右,他们正在追捕之。但是却没有现李雨涵的踪迹,钱壮飞等人估计李雨涵等人应该就在这一带,很可能躲进了牧区,希望韩云华能多派一些人帮助寻找,毕竟进入牧区寻找一个人那无疑是大海捞针,人数少了根本不行。况且现在还有日军特战队在一边虎视眈眈,力量分散很可能会被各个击破。

正好眼下无事,部队正在休整和训练之,能用得着他的还真不多,韩云华和沈玉泉商量了一下,决定率领部队北上,一方面是为了开辟内蒙古军区北方的辖区。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李雨涵。

沈玉泉深知李雨涵对于韩云华的重要性,从李雨涵到达内蒙古军区的时候,延安方面和八路军总部都曾经给他过秘密电报,命令他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小女孩。长们怕韩云华疏忽大意导致李雨涵受到什么伤害,到那时不止是韩云华那里很可能出现什么意外,就连李雨涵母亲那里也不好交代。

所以当韩云华提出北上寻找李雨涵时,沈玉泉并没有阻拦,虽然说寻找一个人还真轮不到他这个大司令出马,但是沈玉泉却知道在日本特战队面前谁最有言权,无疑是韩云华本人了。可以这么说,韩云华就是内蒙古军区特战大队的缔造者,是所有特战队员的老师。在特种作战上面的造诣,八路军唯有韩云华这么一个专家。

经过韩云华以及沈玉泉等人的一致协商决定,韩云华将率领骑兵旅一团、二团和火力支援团北上镶黄旗。而突击一旅将主力一部北移至康保一线,随时做好支援准备。

为了确保彻底消灭日军的特战队,韩云华特意将剩下的雏凤特战队的65名队员全部带上,同时还将还在训练的876名去年选拨出来的特战队员也全部带上,让这些队员也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特种作战。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韩云华带着部队从包头出,乘坐火车赶往集宁,然后再从集宁赶往镶黄旗。不过在这之前,韩云倩却从张北提前一步赶到集宁,她要随同韩云华一起北上寻找李雨涵。对于韩云倩,韩云华这个哥哥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理智上讲云倩是他的下属,但是从情感上讲韩云华却一点也不愿意责骂这个唯一的亲人。

第一卷:内蒙古风云第一百三十七章:北上寻亲(二)

更新时间:20118183:38:48本章字数:6565

第一百三十七章:北上寻亲(二)

镶黄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部、锡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南边缘,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纯牧业旗。

8月6日,韩云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镶黄旗旗政府所在地新宝拉格镇,并且在新宝拉格镇见到了钱壮飞。

镶黄旗虽然说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但是比起冀东的一个镇也是远远不如的,和蒙古高原上的其他城镇一样,镶黄旗最繁荣的新宝拉格镇也没有城墙,远远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村子。

一进城,韩云华就远远看到许多内蒙古军区的士兵在维持秩序。按说这镶黄旗现在应该还属于蒙古王公的领地,按照**八路军的民族政策,韩云华所部是不应该也不能和这些蒙古王公起冲突的,只要他们一天没有投靠日本人,那么韩云华就一天不能北上扩大地盘。

但是,现在内蒙古军区的战士却在维持着城里的秩序,而原本应该出现的蒙古王公的部队却没有出现,韩云华心里没来由的一惊,他还真担心是钱壮飞将原来的蒙古王公的部队打散后占领了镶黄旗。这是政治错误,可不是一个处分就能解决的,韩云华可不想因为雨涵的事把钱壮飞的政治前途也搭进去。

钱壮飞临时搭建的指挥部是在城北,那里原来是镶黄旗旗主的大帐,现在却成了钱壮飞的指挥部了。刚进指挥部,韩云华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老钱,这是怎么回事,城里怎么是我们的战士在维持秩序,镶黄旗原来的旗主呢?”

钱壮飞苦笑道:“镶黄旗的旗主是我们的老冤家,就是那个从归绥城逃走了的德王,现在德王已经逃回了锡林郭勒草原老家去了,他安排在镶黄旗的旗主也在我们到来之前逃跑了,当我们来了之后才现镶黄旗并没有正规的武装力量。但是限于党内关于和少数民族相处的规定,所以我们也没有想过占据这里,毕竟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觊觎的。然而就在前天晚上一股大约八百多人的马匪袭击了镶黄旗,准备占据这个没有正规军保护的小城。迫于自卫和保护城内百姓的原因,我军奋起反击,终于以微小的代价打退了马匪的攻击。所以我们才暂时派出士兵来维护秩序,以防恐慌的民众作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听完钱壮飞的话,韩云华心顿时放下了那吊了半天的大石,说道:“处理的很好,既然是德王的地盘,那我们就不要客气了,收了便是,但是要注意,不要引起牧民朋友的反感。”

“嗯,司令员我想现在只要我们愿意,北边的这几个旗县随时都能拿下,而且那些蒙汉牧民都不会反对的。”钱壮飞考虑了半天说道。

韩云华奇道:“哦,这是为什么?”

钱壮飞急忙说道:“这里的牧民都是受旗主的压榨生活的,几乎没有自己的任何的生活资料,包括草场和牛羊。镶黄旗旗主逃跑的时候把整个旗9o%的牛羊都赶跑了,只留下这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牧民在这里艰苦地度日。在我们来之前,新宝拉格镇大多数的人都是以打猎勉强度日,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甚至还生了人相食的惨剧,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地区马匪这么猖獗的原因,反正在他们看来留在这里也是往死饿,还不如出去拼一条活路。我们来了之后,带来了大批的物资,其食物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考虑到这里并不是我们军区的辖区,粮食筹集不便,所以来的时候就多带了一点。在留了一部分作为日常的口粮后,我们把大部分的粮食分给了这里的居民,比起根据地的老百姓他们要可怜的多,最起码根据地的乡亲们一年到头还有个盼头,而这里的乡亲们却只能期待草原上的猎物多一点。”

韩云华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他们确实是需要我们的帮助,就算草原上的猎物再多也供养不起镶黄旗的六万多人,老钱你现在就给政委报,让他紧急调拨一批粮食和牛羊过来,我有用处。”

“嗯,等一会我再去,现在我说说这段时间我们的进展。自从我们追踪到镶黄旗后,线索就突然被断了,幸好飞龙特战队的战士们足够机警,在一处断崖边找到了一处特战队留下的痕迹,并且顺着这处痕迹搜寻了下去,然而可惜的是找到的并不是李雨涵同志和她的警卫队,而是一伙大约一百多人的鬼子。尽管我们是偷袭,但是那伙鬼子却十分机敏。一番大战下来还是让他们跑了三十多人,我们也损失了几个战士,不过特战队并没有损失。”钱壮飞道。

“那现在有雨涵的消息吗?”韩云华问道。

钱壮飞道:“还没有,不过我们判断李雨涵同志很可能逃进了浑善达克沙地,就算没有进入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至少也进入了沙地的边缘地带。”

韩云华急忙道:“有判断依据吗?这个判断是你们自己判断的还是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雨涵他们进入了沙地?”

钱壮飞严肃地说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李雨涵同志等人进入了浑善达克沙地,但是根据鬼子特战队徘徊在镶黄旗不走,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李雨涵等人就在镶黄旗境内,而镶黄旗辖下的三个苏木(乡)和一个镇我们都仔细查过了,但是却没有任何收获。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浑善达克沙地没有搜索了。况且我们找到鬼子特战队的时候,他们正在讨论作战计划,战后我们在一个少佐的手里缴获了一份地图,而这份地图上清楚地表明了此次鬼子的作战计划,他们的目标正是浑善达克沙地。”

韩云华想了想说道:“你们的判断很有道理,这样吧,老钱你现在就带着骑兵一团赶往浑善达克沙地边缘,但是不要随意往里走,只要防止鬼子进入即可,随后我给政委说明情况后便会率领大部队和你会合,然后我们再做打算。”

韩云华并没有让部队立即赶往浑善达克沙地搜寻,因为他知道如果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进入沙地,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一个不太强的龙卷风就能给部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就算一个优秀的特种兵也不能随意进入沙漠地带,因为进入沙地后你所面对的敌人就不只是有血有肉的敌人了,最多的时候你所面对的都是大自然的力量,饥饿、缺水、烈日、寒冷、沙尘暴、龙卷风、沙漠狼群等,都会威胁到你的生命。相比较而言和人斗我们无所畏惧,但是和天斗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韩云华绝不能以一己之私拿成百上千战士们的性命开玩笑,和沈玉泉通完电报后,韩云华便开始着手整理镶黄旗的政务,为德王收拾烂摊子。

当天下午,韩云华在特战队的保护下拜访了新宝拉格镇上百户牧民。韩云华想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彻底了解一下牧民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心里的想法,后世在内蒙古当过三年边防兵指挥官的韩云华可是知道,内蒙古的一些纯蒙族对汉族人还是很反感,虽然不能称之为敌意,但是不喜欢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韩云华可不想一番好心给党和军队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民族问题在那个时候都是一个十分难缠的问题,韩云华不得不谨慎对待。

来到老牧民德音宝来住的帐篷,刚掀开门帘,映入眼前的一幕使的韩云华差一点落了泪,只见破旧的小帐篷里只有两个看起来有六十多岁的老人,除了一块破烂的草席和一张小矮桌外,帐篷里再也找不到任何家具了。

而牧民老太太蹲在灶台旁正烧着菜,韩云华一眼就看得出来锅里煮的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草原上特有的一种山鼠和一些野菜,在那个小小的铁锅里韩云华还看到了一些嫩草。

牧民老阿爸则是躺在一张破羊皮上,一动不动,时不时出一两声痛苦地呻吟声。见有人进来,老太太急忙迎了过来,用苍老的声调说道:“原来的客人,德音宝来家欢迎你(蒙语)”

韩云华在内蒙古边境地区呆了三年,蒙语说的还不错,急忙用蒙语回答道:“大娘,您座,我们是**领导的八路军,听说北边的牧民朋友正在遭受灾荒,所以受我们****的委托来看看你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帮助牧民朋友们渡过难关。”

牧人老阿妈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远方来的客人,你们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吗?”

韩云华认真地说道:“虽然我不是长生天的子孙,但是我和所有的牧民朋友一样流的都是华民族的血液,我们都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民族,本就应该患难与共。请大娘放心,你们的困难我们会尽全力解决的,用不了几天我们的大部队就会为大家送来紧缺的粮食和生产用的牛羊的。”

牧民老阿妈顿了一顿,突然说道:“求求你们救救老德音吧,他被长生天的使者伤到了……。。”说着眼泪便掉了下来。

韩云华急忙上前扶着老阿妈。安慰道:“会没事的,我们会把德音老阿玛(老爹)治好的。”

韩云华示意一个特战队员赶紧找个军医过来,自己则和牧民老阿妈聊了起来,通过交谈韩云华知道德音宝来家一直都是为旗主老爷家放牧的,一年到头旗主老爷会给他们十头母羊和一头公羊。原本德音宝来为旗主老爷放了大半辈子牧,也攒了一百多头羊了,前年旗主老爷还给他家划分了一小块草地,日子还算过得去。可是自从日本人来后,原来的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