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413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413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现在有多少硬通货和外汇,不然的话人家问起来我们也不好回答不是。最主要的是,我想让老罗你向中央请示一下能不能将陈云同志调到我们军区来工作。”

“陈云同志现在在延安也是分管政治和经济工作,调他到塞北恐怕主席不会放人,不过我们先试一试,要是能说动主席支持我们搞金融改革,到时候恐怕也只能让陈云同志到我们军区了。”罗荣桓毕竟在这方面要比韩云华有经验的多。

“那好,陈云同志的事情就『交』给老罗你了,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搬迁到张家口了,到了那里又将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我们和日军正面对抗的时候已经不多了,所以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发展,不但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军事以及部队干部的培养,此外军工业也要尽快改革,我们要尽快得到苏联的支持,将塞北建成我们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在下一**战爆发之前我们最起码枪炮子弹『药』完成自给。经过两三年的修养,塞北地区的老百姓差不多已经恢复了生气,据统计我们军区原本的根据地所有的农村都要比37年扩大了两倍以上,这是一个好现象。我打算从今年开始向塞北地区的农民以及工商业生产者征收赋税,至于具体怎么一个征收法我们再商量商量,毕竟现在我们有这么多部队和机关人员要供养,一直不收税可不行。”韩云华道。

“是啊,这么大的一块地盘竟然不收税确实不合适,也容易和其他部队起冲突不是。这件事我会和老杨他们谈一谈的,不过苏联那边还要司令员你自己派人去联系,我们派人去效果恐怕不行。”

“没问题,最多两个月苏联支援我们的第一批武器弹『药』就能到位,到时候我再和伊兰诺娃谈一谈,另外老沈那边也要督促他们加紧训练,虽然大规模战事暂时还打不起来,但是小规模的战斗还是会经常发生的。”

“呵呵呵,放心吧,你给各个军分区分派部队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你的意图了,你这个司令员可是所图非小啊,老实『交』代你到底想要干什么?”罗政委笑着问道。

韩云华笑道:“我给个各二级军分区分派部队的时候都是做出了充分的考虑,塞北军分区属于后方看家的部队,同时肩负着支援东北军分区和延安的重任,但是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拱卫和留守,而不是进攻,所以他们军分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是却没有多少『精』锐。我们军区的部队编制你也不是不知道,番号越往后战斗力越弱,而且55——60这几个师还不满员,恐怕老谭对我这个分配方案有意见了,把军区所有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都分到了他们塞北军分区。但是我必须这样做,『精』锐部队必须要放到前线,一直要保持这种锐气。而战斗力较弱的部队也不能懈怠,他们都塞北军分区是我们整个军区的根基所在,所有重工业以及军校都在塞北,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持要是老谭还带不出一支『精』锐,那他就不是谭震林了。”

“再说老沈的东北军分区,东北军分区的部队是所有军分区中人数最少的,而且步兵只有区区六个师,剩下的都是骑兵部队。但是老罗你看看东北军分区的那六个骑兵师可都是军区的『精』锐部队,稍后组建的部队也只有28师,但是28师师长是谁,那可是曹里怀,配上其他『精』悍的干部,整个28师的战斗力也不弱。东北军分区控制的是整个大草原,监视的是东北的关东军,所以他们不但需要大量的骑兵,同时也需要『精』锐的步兵,所以他们的部队分派方案就是以骑兵为主,『精』锐步兵为辅。和东北军分区分兵方案差不多的还有冀东军分区,冀东军分区和东北军分区整整五十万大军将日本关东军一半以上的『精』锐牵制在辽宁、沈阳一带,大大减轻了抗联的压力,我们的小部队在东北地区活动更加的如鱼得水,再加上李定国那小子的第16师原本就化整为零在东北,到时候能起大作用,收复东北的时候恐怕没有蒋介石什么事情了。”

“还有就是冀南军分区,冀南军分区应对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和豫北的顽军,所以我将经验丰富的杨成武和宋时轮(之前打错了,上一章写的是粟裕,见谅)派了过去,冀南军分区虽然要应对华北方面军,但是却是最不可能发生战事的地方,因为和我们一样,冈村宁次也必须要稳定之后才会再图发展。所以冀南军分区部队不少,但是新兵也不少。”

“最后一个北平军分区是粟裕管的,人数不算多,新兵也不少。但是北平军分区却是这几个军分区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因为北平军分区的辖区包括京津地区以及保定、张家口等市县,连我们军区司令部也在人家的地盘上,所以一旦有个风催草动的,我们军区司令部的那些部队还不得第一时间支援,甚至于我们这些军区领导也得到北平参加作战去。所以综合下来属北平军分区战斗力最强,况且北平军分区的武器装备也是最好的,单单天津口岸数百『门』岸防重炮就足以震慑宵小,一般人岂敢招惹他们。”

听完韩云华这番话,罗荣桓颇为震惊,感叹地说道:“确实如此,不管干什么事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只有充分了解了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充分地使用自己手中的筹码,然后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这一点司令员颇得主席的『精』髓啊。”

正文第五百零四章:潜心发展之别离

更新时间:20126129:35:23本章字数:6690

正文'第五百零四章:潜心发展之别离



第五百零四章:潜心发展之别离

党中央对于内『门』g古军区金融改革也很重视,在接到韩云华和罗政委联合发来的电报后,中央在主席的的主持下立即召开了会议,讨论内『门』g古军区发行边币的可行『性』。

因为现在公国双方还处于合作期间,发行货币必将引得国民党方面对**愈加的不满。内『门』g古军区发行边币和边区政fǔ发行边币的效果简直是两回事,边区政fǔ发行的边币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对国民政fǔ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冲击并不算太大。但是看看内『门』g古军区现在的地盘和控制力,内『门』g古军区发行的边币必将会对整个中国北方的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不亚于从蒋介石身上直接割『肉』,是国民政fǔ无法容忍的。

不过内『门』g古军区的干部们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偌大一个根据地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是不行的,细数一下整个塞北地区的货币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归绥包头一带使用的是延安发行的边币、冀中一带使用的是晋察冀军区发行的边币、北平天津一带使用的日元美元、冀南地区使用的是法币,除了银元金条可以充当硬通货,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之外,其他货币都走不出本地区,这给内『门』g古军区的工商业以及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带了巨大的隐患。

经过一致协商,党中央还是将发行边币的权力直接下放到了内『门』g古军区,命令内『门』g古军区组建塞北银行。同时应韩云华的要求,调陈云到内『门』g古军区工作,此外还直接将时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的曹菊如调到了内『门』g古军区,依然担任银行行长的职务,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一职由朱理治担任。

电报发到归绥之后韩云华大喜,先不说陈云这个经济专家,单单曹菊如的到来就让韩云华兴奋不已。曹菊如是党内的老资格了,当然了这只是相对于韩云华等人来说的,1930年加入中国**,参加过长征,后投身抗日战争。是**金融的奠基人,主抓**中央的金融事业和经济发展,1930年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曹菊如任会计科科长。1932年初,曹菊如调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任业务处长,就是用的闽西工农银行的这套制度。闽西工农银行是苏区成立较早的银行之一,后来又成为国家银行的分行,所以说闽西工农银行为国家银行做了准备。中式账簿旧的记账方法,是**根据地银行会计的始祖,曹菊如则当之无愧地成为**金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韩云华更清楚这位曹厅长可是建国后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物,其金融水平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了的,为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建立独立的、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和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所做出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我国金融战线上富有实践经验的、具有求实『精』神的优秀领导干部。党中央能把这位专家级的人物调到内『门』g古军区来,足以说明中央是认可韩云华的这个提议的。

对于那两位党中央决定让他们一个月后到任,说是有些工作需要『交』接,但是韩云华可等不及,他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让陈云以及曹菊如同志立即将手头的工作『交』代一下,内『门』g古军区的接送部队已经从归绥出发,最多三天就能赶到延安。

韩云华的心情延安的那些大领导也都能理解,毕竟整个内『门』g古军区现在都忙着发展,军事上倒还好说,毕竟这么多年了,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任何人只要不擅自做主张都应该没事的。但是经济建设可不是一大群大老粗能『摸』索出来的,那是需要专业型人才的,就算是韩云华这个全能将军也不行。

先不说军区这边忙着迎接陈云和曹菊如同志,而韩云华这边却要准备送雨涵到八路军385旅上任去了,八路军总部那边已经催了几次了,但是都被韩云华给压了,说实话韩云华真不想让雨涵到385旅担任那个政治委员,虽然说385旅的政治委员搁到建国之后哪一个都是上将军衔,但是韩云华却不稀罕,一个家里出几个将军也不见的都是好事。最重要的是家里的孩子就没人管了,两个儿子还好说,最起码还有姥姥管着,但是小思涵现在才不过4岁,丢给韩云华一个人管也不算个事情不是。

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就算韩云华再不愿意还是的执行中央的命令,军令如山反抗不得。

想了好几天韩云华最终还是想通了,不就是去个385旅吗,自己至于这么纠结吗,主席等人的意思韩云华也清楚,只要自己这边干的好,八路军那边也不会更不敢为难雨涵。自己要是反不过弯来很可能会给中央留下一个桀骜不驯的影响,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狠狠心咬咬牙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送老婆上任。

既然拗不过中央的这个命令,那么韩云华寻思着怎么也不能让自己的老婆上任时显得寒碜不是,于是和罗荣桓商量了一下,决定从韩云华的警卫团里面『抽』调一部分『精』锐,然后再从特战队里面『抽』调一部分『精』锐组建一个两千人的警卫团,充当雨涵的警卫部队,另外也算是给385旅一点支援。

崎岖的冀北山路上,一支庞大的部队在前进,这支部队是内『门』g古军区迁往张家口的第二批部队,除了整整一个步兵师的部队之外还有大批的机关人员,包括后方总院的一万余医生护士以及保卫人员,另外韩云华以及李雨涵也在其中。

“云华,不知道我们的那个旅长好不好相处,听说我军中的一些老干部最难和政委相处了,你说我行不行啊?”雨涵对自己很缺乏信心,旅政委在八路军中已经是首长一级的干部了,她这样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担此重任确实很勉强。

韩云华安慰道:“别担心,你们358旅的旅长叫王宏坤,是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人,是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的堂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土地**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十一军排长,三十团团长,第十师师长,第四军军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是一个老**了,比我们几个的资历都要老,我想这位老同志是不会欺负你一个新兵蛋子的。”

“你就胡说,人家怎么也是参军三年多的老兵了,你见过3年军龄的新兵蛋子,哼”雨涵不满地说道。

韩云华轻轻拍了拍爱妻的小脑袋,说道:“是啊,3年军龄的新兵确实不常见,但是我家的雨涵绝对算一个,参军三年没上过战场,参军三年当旅政委,那个新兵蛋子有我家雨涵有本事。”

“坏蛋,你就欺负我”雨涵一脸甜蜜地说道。

“冤枉啊,青天大老爷小的哪敢欺负伟大的雨涵同志啊,六月飞雪。”韩云华“苦”笑道。

“呵呵呵,行了行了,不和你闹了,那我们这个王大旅长的『性』格怎么样?”雨涵又问道。

韩云华想了想说道:“王宏坤同志是一个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更是一个有担当的领导,我相信他不会可以针对你的,况且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