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4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4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在韩云华的动下,一万多帮忙的青壮劳力最后愿意参加八路军的竟然有一千四百多人,新一团自第一次得到了人员补充。

加上原来的几百老兵,韩云华现在手里一共有了将近9oo多人而且武器弹药也十分充足,这部队壮大了,韩云华以及新一团的其他军事干部也显得有底气了,刚到兴和县的那种颓废的士气一扫而光。

韩云华这边是志得意满了,但是察哈尔兵团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9师师部以及86旅旅部都乱成一锅粥了。新一团撤走两天后,觉到不对的日军察哈尔兵团司令部才派了一个加强队的援兵到兴和县,可惜那个时候韩云华早已上了数十里外的大青山,正在那里忙在建立根据地呢。

兴和县守军成建制的被消灭在察哈尔兵团司令部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绝大多数的日军将领要求察哈尔兵团司令东条英机派兵剿灭那支胆大妄为的支那军队,并对境内所有的**队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攻击。

由于通信断,八路军总部以及9师师部、86旅旅部都不知道新一团干下了如此大事,半个月以前,日军第五师团布公开战报宣布全歼八路军9师的一个整编团,并把这个团的番号以及阵亡将领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而此时86旅旅部又确实是联系不到新一团的任何一个人,所以八路军总部以及9师师部、86旅旅部所有的军政长官都已经接受了新一团被全歼这一事实,并报准延安方面撤消了新一团的番号。

因为新一团的全军覆没,9师师长刘伯承86旅旅长陈赓都受到了八路军总部以及延安方面的点名批评,这也让外界对八路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怀疑,受到了国内舆论的一直批评,给八路军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但是新一团这种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死战精神也受到了各界的一致赞誉。

外界如何纷乱都影响不了新一团,现在躲在大青山深处的韩云华正在进行自己扩军整编的练兵计划。无论是日军察哈尔兵团还是八路军各部都彻底失去了新一团的消息。

自回到大青山后,韩云华一方面派人进行寻找八路军主力,另一方面着手开始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先韩云华计划对全团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编,他计划把所有的人整编为个47o人的加强营,外加警卫连、团属重机枪连、骑兵连、侦察连、通信排、迫击炮排各一个。每个营有个加强战斗连,每个连装备三个步枪排一个机枪排,每个步枪排都装备一个机枪班外加一具掷弹筒,也就是说一个连的作战单位就装备了挺轻机枪挺重机枪以及支步枪4具掷弹筒,就算财大气粗的日军、国民党央军都没这个待遇,而且准备将原本就不多的三八式步枪全部装备给一营。

其实,韩云华对抗日战争大放异彩的三八大盖早已心仪已久了,该枪为明治o年式步枪的改进型,明治8年式步枪与明治o年式步枪的外观区别是,明治o年式步枪没有防尘盖,所以大多数**人称这种枪为三八大盖。韩云华对《亮剑》八路军人手一支三八大盖可是很眼热。三八大盖的优点是所用的6。5mm子弹穿透力大,射程远,射时无烟无焰比较隐蔽,而且可感后坐力不明显,便于射手挥水平,实战射击精度极高,对新一团这种补充新兵较多的部队而言,没有那种枪比三八大盖更适合了。不过这种枪射的6。5mm子弹弹头长径比大,击人体后不会生翻转造成附带伤害,在没命人体重要部位的情况下,对人体的伤害比其他子弹小的多,所以才有了《亮剑》张大彪那“让三八大盖钻了个眼”的豪言壮语。让韩云华遗憾的是,尽管这次就缴获的枪支无数,但三八大盖却只缴获了二百多支,实在是可惜了。

但接下来的问题却让韩云华差点头疼死,这次战斗缴获的武器弹药数量之大远远出来韩云华的预料,但是缴获的武器的型号之多也远远出了韩云华的预计,单步枪就有正式、三八式、辽十三年式步枪、汉阳造、巩造九八式步枪、莫辛-纳干m89o步枪7个型号,机枪这种国内产量级低的自动火力更是五花八门,德、日、苏、意、英、美、法、捷克、比利时等产地一应俱全,到底给部队装备哪一种枪械成了困扰韩云华的一大问题。

韩云华早在国防科大学习时就研究过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力弱的原因,除了国力差距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的武器装备口径大小不一,后勤压力大,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二战时期**的武器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这是由于民国成立之初,政出多门,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各地军阀各有武器采购来源,自制武器更是无个制式标准,工业加工能力也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型号的枪械,各地生产出来的也是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各地军阀根据自身情况对所产枪械做的改造,导致即使同一型号的枪械,各地生产的在零配件与弹药方面也不能通用的局面,如果进行细分的话,仅步枪一项**就有上百个品种,一种型号的步枪就可能有o几个不能通用的变种,这样的情况导致,国民政府自身都无法准确统计出,当时国各地到底装备有多少种枪械火炮,最终在9o年**开始了军备整顿,提倡用统一制式武器取代各种杂乱武器,但限于国力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军备的统一,在军备整编后,**仍装备杂乱,光步枪就有4个不同口径,而且即使口径相同的步枪,弹药也未必能通用,这就在后勤保障方面成了噩梦,军队整体协同战力异常低下。

就像战后李宗仁在《李宗仁回忆录》敌我优劣之检讨(4)所说的那样:抗战开始时,全**队不下数百万人,但是五花八门,杂乱不堪。就历史系统来说,有所谓央军、东北军、西北军、山西军、粤军、桂军、川军、滇军及其他各省地方军。就训练方面来说,各军训练方法极不一致。就装备来说,**队可说是全世界各种武器的陈列所,德、日、苏、意、英、美、法、捷克等一应俱全,国内的汉阳、金陵、巩县、沈阳、太原等兵工厂出品也各不同,故军队的配备,因军而异。我先不去论什么一个班装备几支步枪几挺机枪,也不去论这些枪的质量好坏,就后勤这个最简单的问题而言:“这样五花八门的武器其后勤供应怎么办”当时的状态是桂系主要装备的是英国装备,滇军是法式装备,央军少部分德式装备,东北军是日式装备,西北军的大刀片为主,川军更是自己都没有个统一的装备。就是我们吹得最多的正式也存在7。9和7。7两种口径,(两广部队用英国的步枪是7。7的口径),东北部队的步枪口径是6。5,而捷克ZB式轻机枪也是两种口径共存(7。9和7。7;英式的是7。7)这就出现了,你的部队子弹打光了,我在你的边上可是我的你用不了的现象。

到底给如何装备部队费了韩云华很大的一番思量,假如将这些武器只挑性能好的而不管口径的大小就装备给部队,那么部队的战斗力并不能有多大的提升。经过多次对比之后韩云华在步枪方面让部队装备了日军现役部队使用的制式步枪三八式大盖和**现役部队的制式步枪正式,轻机枪方面韩云华只为部队装备了捷克式轻机枪。重机枪属于单兵种武器,这次战斗一共缴获了7种型号9挺,韩云华把数量最多的马克沁重机枪装备到了部队,剩下的大量的杂牌武器都被韩云华扔到了仓库里了,准备有机会送到八路军总部,让总部领导们统一调派去吧。

具体的部队装备是:李大勇的一营为步枪全日械营,共装备了三八式步枪97支、捷克式轻机枪65挺、马克沁重机枪挺。王剑的二营和陈尚明的三营为步枪全国械营,每个营各装备了正式步枪97支、捷克式轻机枪65挺、马克沁重机枪挺。警卫连和侦察连作为全团的尖兵部队各装备了正式步枪支、捷克式轻机枪4挺、马克沁重机枪挺。团属重机枪连共装备了马克沁重机枪4挺、骑兵连因为人员和马匹有限只装备了马枪8支、马刀8把、捷克式轻机枪挺、通信排则是清一色的正式步枪、迫击炮排是全团唯一的炮兵部队,共装备了6omm迫击炮4门。为了加强各营的火力,韩云华又为每个营增添了挺重机枪,相对与日军一个74人的机枪队(4人的连部和个机枪排,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挺(有的连只有8挺)的重机枪而言,新一团的火力配置无疑是豪华的。

在枪械里面,韩云华最看重的还是轻机枪,因为这种火力猛、质量轻、易携带、单兵即可操作的突击武器,既可以当做压制性的装备,也可以当做冲锋枪等高自动武器用,简直是打仗行军的必备武器。这次战斗缴获的轻机枪性能最好的要属法国产的m9轻机枪,但韩云华最终还是选择了捷克产的ZB6型轻机枪,也就是**队最为著名的捷克式。

一方面是因为这次缴获的战利品ZB6型轻机的数量最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法国产的m9轻机枪的子弹难搞。法国产的m9轻机枪除了央军装备了不少以外各地军阀也有不少,在94年以后**武器开始走制式化路线,正规军步枪由个口径缩减到了4个口径,本来法式口径步枪数量不小,并没有被裁掉,但这个m9轻机枪竟有射4种不同弹药的型号同时在**服役,而且也没有哪型是绝对多数,都是差不多的数量,最要命的是这个机枪的枪管自制困难,而且射不同子弹的m9轻机枪内部零件尺寸是不一样的,不能互换,因此无法修改成射同种子弹的机枪,不但如此,这种武器的子弹统统是用无烟火棉做射药,而这m9轻机枪也就只合适射无烟火棉做射药的子弹,而当时国的无烟火棉产量小而且质量不稳定,所以这机枪的子弹基本全靠进口。

而且子弹还自产困难,有些部队除了几挺m9轻机枪外再没使用这些子弹的枪械,因此这枪在战前就让人觉得用起来麻烦,应该裁掉,到了战争爆以后,这枪一上战场,自然成了弹药供应最麻烦的枪,为了装备这枪部队的子弹问题,后勤供应部门忙的鸡飞狗跳,勉强撑到战争期,**再也忍受不了了,这些机枪损失的损失撤换的撤换,不养这大爷了。

而捷克式就不一样了,亮剑的李云龙对捷克式轻机枪一直是赞不绝口。由于价格较低因此国民党进口捷克式轻机枪数量较大,加上结构简单仿制要求不高,国内各地也均有仿制生产,仅在国内战争时期国内就有4oooo多挺的产量,加上战时战前的进口量以及战前的仿制数量,总装备量达ooooo挺之多,绝对是国当时当之无愧的主力机枪,由于数量巨大无论是正规军还是地方军与乡勇民团都有装备,黄河南北大江上下所有的战场上都有ZB6轻机枪的嚎叫,ZB6轻机枪自然成了**队的标志性武器。

最主要的是韩云华看上了捷克式轻机枪优秀的性能,捷克式轻机枪枪管长6omm,全长65mm,重9kg,使用o直弹匣供弹,射57mm重尖弹,必要时也可射57mm轻尖弹。优点是枪械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很少出故障,行军作战携行方便,作战反应度快,很合适战场使用。

倒不是说捷克式轻机枪就没有缺点了,韩云华知道其优秀性能的同时对捷克式的缺点也是心知肚明,它存在着进行长连射时,难以控制,精度低的缺陷,此外捷克式轻机枪的散热性能有缺陷,进行长连射扫射,打不了几匣子弹枪管就会过热,枪管过热后所射的子弹将失去稳定性,毫无准头的四处乱飞,并且飞不了多远就会落地,对敌几乎毫无威胁,虽然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可以迅更换,但战场上频繁更换枪管是很令人恼火的事情,而且**可没那么多备用枪管给机枪手用于在战地频繁的更换,所以训练有素的机枪手在操作捷克式轻机枪作战时都很注意这点,沉着瞄准,只对敌进行单点射或短点射,这样枪管不会过热,并且打的准,杀伤效果好也节约子弹,这也成了日军在战场上判断当面敌人是否为训练有素部队的依据,如果日军见对面敌人机枪手,一有风吹草动就用捷克式轻机枪进行长连射扫射,即可判断当面国部队为充满缺乏训练,没有战斗经验新兵的部队,可以轻易取胜,反之则要小心对付。

总体来看捷克式轻机枪绝不是**性能最好的轻机枪,更没什么突出的高性能,只是因价格低廉,取得容易,才使得缺乏资金,工业能力落后的国选择它做为主力轻机枪,一句话不是因捷克式轻机枪性能最好,而是当时国别无选择。

同时韩云华和其他人的盲目高兴还有所不同,他看到部队虽然武器装备都快武装到牙齿了,但战斗力提升的并没有想象的大,因为战士们大多数是新兵根本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农夫,让这样一群人上战场简直就是在犯罪,所以他将根据地的房屋军营仓库等建设交给了伤势还未痊愈的参谋长叶保国,而他自己则是专心进行部队的训练。

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