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雪耻 >

第124部分

抗日之雪耻-第124部分

小说: 抗日之雪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路军总部在我部的展一点作用都没起。反而党在我部的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部队的思想和精神层面。我们**领导的部队是所以能屡败屡战,一息尚存便战斗不息,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再往下说便涉及到了政治层面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说了,还有什么问题请赶快问?”

隶属国民政府的这位美女记者对于被范云抢了头次提问的机会很不满意,不过何佳对这位年轻的将军也是很感兴趣,她大胆地问道:“韩将军,贵军在塞北会战的时候曾以一旅之师硬抗日军华北方面军数十万大军,而且还把日军打的溃不成军,将少将折损了一大批,这是不是说贵部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越了日军?”

第一卷:内蒙古风云第一百六十七章(一百六十八章):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二、三合章)

更新时间:20118183:38:54本章字数:8774

第一百六十七章(一百六十八章):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二、三合章)

何佳的问题很刁专,不过韩云华还是做出了很合适的回答:“怎样说有失偏颇,塞北会战的时候我军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但是并不能说我军的战斗力完全越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精锐,相反就单纯的战斗力而言,我军还是远远比不上日军主力精锐的。”

何佳的双胞胎妹妹何雅奇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的战斗力比不上人家,怎么又把那么多的日本军队打败了呢?”

韩云华看了看问的何雅,这个何雅给他的感觉很奇怪,韩云华可以十分肯定何雅绝对不是一个记者,虽然她提出的问题没什么破绽,但是提问的方式却不像是一个专业记者提出来的,反而更像是一个邻家***向大哥哥撒娇。

韩云华笑着答道:“这就是战术和战略层面的区别了,在战术也就是每一场战斗的层面来说,日军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主动权,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来说,塞北会战时的日军完全被我军牵着鼻子走,这也是决定日军胜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日军兵败并不是说日军的战斗力比不上我军,而是因为日军上层高级将领战略眼光狭窄,战术呆板所至。塞北会战我军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收复了归绥、包头、集宁等城市。但是我军的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这种伤亡是伤筋动骨的,没有党央以及八路军总部的鼎力支持,我军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恢复元气的。”

接下来,何佳又问道:“不知韩将军对抗战的前景有何看法?”

韩云华想了想说道:“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过我,但是我的回答每一次都是一样的,日军能虽然在各方面的实力都要比我们强,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作为一个军人,我们要对胜利存满渴望,热血才是一个军人真正的动力。抗日那是必须坚持的,那不是我们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绝不能在我们这一带断绝了。而且我们也要对未来存满希望,日军虽然现在猖獗,但是岛国的现实环境限制了他向外扩张的力度,就凭日本国内产的那些物质能承担多少场大战,而日本国内急下降的经济又能支撑日本和国对战对少年。所以为了生存、为了展、为了身后千千万万老百姓,我们必须挺直了身躯勇敢地去战斗。”

韩云华的一番慷慨陈词赢得了三位美女记者的热烈掌声,正当何家姐妹以及范云继续提问时,魏鹏跑进来大声说道:“报告长官,前线侦察兵送来紧急军情。”

韩云华向三位记者说了声抱歉,然后带着魏鹏向着会议室走去。

进了会议室,韩云华便急声问道:“日军又有什么动作?”

王元化道:“刚才,侦察兵利用电台传来紧急情报,说日军两个主力师团以及零散的一支部队,总兵力大约五万八千人到达了马当要塞。侦察兵从番号上认出了有第十六师团、第九师团、以及波田支队等四个支队。”

韩云华盯着地图看了看说道:“命令湖口的李大勇和万国权立即集合,将防区交给川军第二十六师,我军主力立即赶往彭泽一线待命。但是不允许李大勇和万国权进城,让他们隐蔽在彭泽县外围的山区里,随时等待命令。”

韩云华现在开始有些担心了,由于所部士兵连续向日军出击,一路上连克日军大小据点7个,现在更是连彭泽县城都占了,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是也导致韩云华所部有一点孤军深入,现在韩云华所部侧翼有第6师。虽然看起来似乎无后顾之忧,但是实际上这两支部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防御任务,一旦有事,不一定能抽调兵力救援韩云华所部。

韩云华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他调兵遣将的同时又给陈诚了一封电报,向他汇报了一下前线的情况,同时希望国民政府能将独立77旅调下去休整一番。

陈诚也考虑到韩云华所部连续同日军打了十多天,部队伤亡肯定很严重,所以就答应了韩云华的请求。同时薛岳的第一兵团主力一部也到达了湖口要塞,所以陈诚命令韩云华所部将防区交给薛岳所部,所部兵马撤到九江休整,而国民政府答应韩云华所部的补给也将在九江停站,同时国民政府将一个营的步兵拨给韩云华所部。

韩云华知道彭泽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大战的主战场,到时候以国民政府一贯的用兵策略,韩云华不知道大战结束后所部兵马还能剩下几人。况且韩云华一贯就不主张部队守着某一个城市或战略要地等着人家来打,这样被动挨打不是他韩云华的作风。

前来交接阵地的是薛岳本人,这次薛岳率领四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前来接手韩云华所部的阵地。薛岳现在的心情谈不上紧张,更谈不上兴奋,只有淡淡的失望与郁闷。一个月前带着战场的征尘和郁积心头难以排解的愤懑,薛岳从硝烟弥漫的兰封战场,率领所部的一部分主力匆匆赶到了战时都武汉。

薛岳此行,是奉蒋介石电令,前来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署武汉会战的最高军事会议。然而一下子从炮火连天的前线,骤然置身于繁华的大都市武汉,薛岳竟感觉一时难以适应。他的思绪,还飘忽在千里之外血光冲天的兰封战场。

这些日子,兰封战场那刻骨铭心的一幕,梦魇般回旋在他的脑际。只要一闭上眼睛,土肥原古怪的狞笑,便挥之不去地晃动在他的眼前,兰封战场以及土肥原贤二和他的第十四师团成了薛岳心一根永远拔不掉的刺。

台儿庄大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第五战区数十万杂牌军英勇的牺牲和战斗让蒋介石从一连串失败的懊丧昂起了头颅。台儿庄大捷之后,战术水平一般、战略水平更是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的蒋介石,突然头脑热,决计一鼓作气在山东战场多打几个类似台儿庄那样的大捷。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蒋介石调集5o个师6o万精锐部队云集徐州,这几乎是**队的全部精锐的步兵,大有与日军决一雌雄的气概。

而事实上,**队的顽强抵抗,让日本大本营损兵折将,恼羞成怒,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台儿庄惨败,他们出于面子,便兴师动众动了徐州会战。日军为雪台儿庄之耻,集结了个半师团约o万人,配备各种精良的重武器,采用南北夹击的战术,兵分五路对徐州实施包围,企图一举歼灭**队的主力,彻底摧毁蒋介石的抗日意志。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却突然间想起了天才军事家蒋百里曾经和他讲过的一段关于国土防御的话:“**队的武器和兵员素质不如日本,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我们要力图避免在无险可依的北方平原上与敌决战,想方设法迫使日军主力改变进攻路线,将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华南的南北路线吸引到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消解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日本兵力虽强,但它有致命的弱势:日本人口少,兵员不足;国土小,资源奇缺;国力弱,不利于长期作战。而国人口众多,兵员充足;领土广大,资源丰富。基于此,日本对国的战争,只能采取战决的战略方针。我们则应反其道而行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以空间换时间,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的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当蒋介石意识到自己将6o万大军置于无险可依的平原地带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决战,无异于送肉上砧、引火自残,他急出了一身冷汗,便火突围,将徐州这座空城扔给了日军。

然而就在徐州突围的紧要关头,身为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的薛岳异常惊喜地现,在合围徐州的五路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两万余人竟脱离主力,渡过黄河孤军南下,欲切断陇海路,阻止郑州、开封一线东进增援的国民党军队。

精于战术指挥的薛岳知道,这是日军惯用的孤军突破的“锥形战术”。全面抗战爆后,骄狂的日军并不把**队放在眼里,他们的铁蹄在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已没有了任何兵家之忌。看来,台儿庄惨败,并没有让他们学乖多少。可以说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旋即出现在薛岳面前这意外的现让薛岳兴奋不已,薛岳决计抓住良机,吃掉土肥原。

年方4岁的粤籍将领薛岳,胆识过人,用兵素以机敏果敢著称,时人称之为“老虎崽”。薛岳指挥作战的风格大胆泼辣,他长于在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战场上,紧紧扼住对手偶尔露出的破绽,大胆捕捉战机,匠心独运地创造决战环境,于敌猝不及防一口吃掉对方。这个胆敢孤军冒进的土肥原,薛岳对他了如指掌。

土肥原是侵华日军臭名昭著的大间谍,他的斑斑劣迹令人指:“九一八”事变,他是主谋;伪满洲国成立,他是元凶;挟持溥仪做傀儡皇帝,是他一手策划;华北独立,是他幕后操纵……如今土肥原又以军人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西方人甚至把他同那个闻名西方的大间谍劳伦斯相提并论,称他为“东方劳伦斯”。薛岳想,管你是土肥原还是劳伦斯,只要你胆敢明火执仗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就敢把你吃掉

而可悲的是,此时的土肥原,尽管人皆称之为“国通”,他对眼下这个叫薛岳的对手却知之甚少。在他那个硕大脑袋的信息库里,关于薛岳这个后起的脾气暴躁的矮个子国南方将领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薛岳围歼土肥原的计划,旋即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

蒋介石很欣赏薛岳的胆识和眼光,此时的他,心里还在盘算着一个小九九,薛岳的计划,正合了他的心意。蒋介石不想让李宗仁过于风光功高震主,他要让他的心腹爱将薛岳独享这份美食。于是,蒋介石一面电令李宗仁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突围;一面亲自飞到郑州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指挥部,指手画脚地唱起了主角。

蒋介石喜欢插手前方将领指挥的事由来已久,每当仗打到关键处,他们敬爱的委员长总是喜欢指手画脚,忙添乱。作为最高统帅,他一辈子都喜欢越级指挥。事无巨细,他总要一竿子插到底,有时具体到一个师的调动,他也要亲自过问,这让前方指挥打仗的高级将领们感到碍手碍脚,伤透了脑筋。在包括薛岳在内的所有国民政府的高级将领看来,委员长若是不插手前线指挥,战略部署下达之后,就放手让将领们去指挥,那该多好啊战略上,委员长无疑是伟大的战略家,不说别的,全面抗战爆后,他大胆接受蒋百里的建议,想方设法迫使日军主力改变进攻路线,将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华南的南北路线吸引到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单就这一点来说,委员长的决策就堪称高明。但是越级指挥战斗却不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所干的事情,这会给前方指挥官带来很多不便的。

兰封战场上薛岳算是交上了好运,蒋介石不仅完全同意他的围歼计划,还慷慨地将桂永清第二十七军和黄杰第八军这两支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交给薛岳指挥。这样一来,连同李汉魂第六十四军、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商震第三十二军、宋希濂第七十一军和奉命从西安赶来的胡宗南第十七集团军,薛岳手里竟有了o万大军。

薛岳调动第十四师团万余人牢牢实实地包围在豫东的兰封一带。8月o日拂晓围歼土肥原的战斗总算是按照预计时间打响了,薛岳指挥十万大军朝土肥原第十四师团起猛攻,激烈的战斗一连打了几天。

就在各路大军频传捷报,土肥原行将覆灭之际,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就是桂永清第二十七军和黄杰第八军这两支嫡系部队出了问题。先是桂永清抵挡不住困兽犹斗的土肥原的疯狂反扑,第二十七军阵地被突破,桂永清将一纸手令交到第八十六师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