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

第64部分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第64部分

小说: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的他们,大约从来就没奢望过这种情。事能有什么长久,没有长久,谈什么以后?

此念稳固巍然,不动如山,一直一直,到他遇见温彦之。

齐昱止步在书房门前,抬头看着蹲在书房屋顶上的李庚年,叫了他一声。

“皇上何事?”李庚年从屋顶上跳下来,一双眼眶有些泛乌,看着竟像彻夜未眠。

齐昱瞥了眼他干白的脸色,也并没问什么,只道:“朕屋内檀木箱子里,有两个桢楠木的匣子,你去取了,替朕办出来。”

李庚年应了是,同手下暗卫换了职便走了。

齐昱回头看了看他背影,叹口气,抬手推门入了书房。



温彦之起来时并不晚,听馆役说齐昱才过去书房,便也没再打扰,只自行去问了太医安神茶可有为皇上备下,得了准信,也就放心,可转而去想测量河道之事,谭庆年的一张老脸浮在眼前,登时又叫他如吃糠咽菜,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

——若不能尽快测量河道开始治水,那他另一件要做的事情,便要一拖再拖了。想到此处,他抬手胡乱吃了早膳,只迅速收拾了一干图纸用素布口袋装了背上,叫两个暗卫一道,匆匆赶往萦泽口去。

天色很早,三人骑马,脚程尚算快当,到了河口时却见谭庆年居然已立在了那处,正指挥一干河道府役备舟,场面很是热闹。这架势,竟似温彦之来晚一步就要被撇下似的,连等都不会等,仿若朝中派来温彦之治河,在谭庆年眼里,只如个好看的摆设。

像个笑话。

两个暗卫看得有些气,想着温彦之惯常斯文木讷,从不生事,故依照李庚年平日里的叮嘱,此时正要壮起胆子,秉着圣意,要上前去帮温彦之教训谭庆年两句。

可他们脚步都没迈出去,身边那惯常斯文呆愣的温员外,竟破天荒冷了一张脸看着谭总督,之前忍让、恭敬再没有了,此时浑身立着股莫名严峻的威压,只沉了声音徐徐地问道:“谭总督,你这般,可是还嫌昨日被温某教得不够?”

☆、第83章 【温员外有所不知】

江边晨风冷得刮脸,之前由谭庆年令下出发测水深的一船役夫竟已测完回了。谭庆年披着大氅站在当中指挥换绳索测江宽,听了这话,当即回过脸来怒视着温彦之,老迈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似是想要发怒的形容,却又没说出来一句话。

虽然河道总督一职官在地方,可论起品级,却是正二品。别说温彦之盖不过他去,就连温彦之的父亲温久龄都尚要算起诰封一品公的虚名,才能真正盖他一头。落到平日,温彦之此言一出,告去御史台便是以下犯上、出言无状,可现下,谭庆年却是一个哑巴亏吃在了明处——

毕竟温彦之是今上钦派来总领治水的,虽温彦之职位低于他,可开国以来,历代皇帝皆是强调,朝中百官职行分化、不可堦越,才能各行其责、以致无错,而如今治水新法的督管本是今上派给温彦之的事情,他今日撇开温彦之而自行测量之事,往小说是越殂代疱,可若往大了说——

他这便是将今上的分派不放在眼里,岂非是大不敬?

于是谭庆年只好忍着口气:“温员外昨日为谭某解惑受累,今日原该休整,区区测河小事,谭某不过为温员外分忧先行安排罢了,温员外这不是来了么,那我们就开始罢?”

竟是一副“来啊我看你这娇养长大的小公子要怎么测”的模样。

温彦之微微虚起眼看着他,目光泛凉。

——开始?我看你都做了一半了。

——还做得如此劳神费力,事倍功半。

“谭总督,温某测量江宽自有方法,无需如此多人,大动干戈。”温彦之平静道。

谭庆年闻言,心里在冷笑,面色却还一如既往很是知礼的模样:“温员外有所不知,测宽自来须舟船横跨两岸拉索,以测精准,水深亦当由多名役夫投巨石引绳落水,方可得一大概。人手多一些,自然妥当一些。”

“哦……”温彦之漠然地勾了勾唇角,然后学着谭庆年这句话道:“那谭总督有所不知,测量水深水宽实则甚是简单,就算只用一人一尺,亦可测量,且尺数精准,误差极小。”

谭庆年止不住地摇头:“温员外年少有才,却不能尽信那奇巧钻营之法。河道府的索石之法沿用历朝,最为稳妥,谭某劝温员外切莫耽搁了治水日程,以致惹怒今上,与谭某两相为难啊。”

但温彦之并不让步,且还往谭庆年面前顿顿走近些许,认真道:“那备了舟船,往两岸牵索投石,尚需一两个时辰方可完工,而从此处到下游,需测之处数百,若皆如谭总督这般测,那束水攻沙之法到了明年亦无法实行,淮南再来涝灾又如何是好?温某以为,谭总督此举才是耽搁日程。”

谭庆年吊着眉梢十分客气地问:“一两个时辰如斯快当,已是最好法子,莫非温员外的法子还能更快?”

温彦之木然伸出两指:“温某之法,用时最多两刻。”

“两刻?怎生可能!”谭庆年正一声哂笑,要说话驳斥温彦之,这时候,他儿子谭一秋却从一干河道府役夫当中走出来,同温彦之见过了,对谭庆年道:“父亲,温员外是朝廷指派,一言一行乃是今上的意思,你如此阻拦,若是有心人报到御前,又岂是小罪过?不如就让温员外一试,左右两刻罢了,若是不成,你再坚持索石之法也可。”

自家儿子这胳膊肘往外拐得离奇,坑得谭庆年血都要吐一口,只拿眼睛恨恨瞪着谭一秋,状似在说你不改口回家就得挨板子。可谭一秋却腰板挺直了,一副全然在理的模样,温润的脸上此刻都是倔强。

谭庆年又是止不住摇头,心里大叹这年头的年轻人,一个不如一个实在,非要为了省时省力,去做那钻营取巧的事情!竟连自己的儿子都是屡教不改!

也罢,便叫你们一个个败个彻底,方能知祖宗之法才是玄妙稳妥!

谭庆年大头一点,招手道:“那温员外请罢,谭某受教。”一边却给役夫们使眼色,要叫他们暗地里依旧准备着过会儿下水,毕竟他料定温彦之那什么破法,定是靠不住的。

——能量出来,老夫这河道总督让给你!谭庆年一脸讥诮地给温彦之挪开地方。

温彦之早不关心谭庆年是个什么神容,此时也不多事,只看了看附近江岸,几乎呈一道直线。他暗自点点头,又往江对岸望去,寻了正对面一株高大枯树做准,随手从地上捡了个石子瞄对那枯树放在这岸的岸边,接着沿着江岸往右走开了二十来步远,又捡了第二枚石子放下,再由这枚石子处,背对对岸那株枯树,斜行离岸走了二十来步,再次随手捡了第三枚石子放下,接着便从自己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一卷绳尺。

谭庆年看得是谑笑连连,只觉这温彦之好是摆谱装神,江都不过,何能丈量江宽?岂非滑稽!待会儿一众人前丢人现眼,怕是能将这温家小公子给急哭出来。实则他河道府惯常都是定期测量江宽的,此处江宽上月里才测过,足有两百来丈远,因进冬季,几乎不会变换,故他心里早有谱子,只着掌簿拿着河道统录的册子,想等着温彦之作茧自缚。

可谭一秋却和他老爹不同,当即就被温彦之这怪模怪样的法子给吸引了过去,叠声问:“温员外,这是什么法子?为何要放石子?有什么用处?你量什么?我能帮你么?”

温彦之闻言,还真把绳尺交到他手中道:“一秋,你可听闻过重差术?《海岛算经》载曰,‘今有望松生山上,不知高下……’”

“听过听过。”谭一秋果然是爱钻研数工造册,此时闻言,眼睛一亮:“那重差术,是用表尺重复从不同位置测望,取测量所得的差数来算山高或谷深的啊,同测这江宽有什么关系?”

温彦之笑了笑,点他道:“你将山高谷深想做江宽,将此时所立之处当做山尖,岂非平地高山,都是同种情状?可那双碑测位之法,因高山之下不可入地测量,故不可变通,可测量江河之宽,平地左右皆可延展,如此我将此法演变做铺平,可得江面之宽,与我所放置的最后一枚石子同岸边的间距之比,应与我第一、第二枚石子之间距,同第二、第三枚石子间距之比,是相同的。”

谭一秋如蒙醍醐灌顶:“故此时只要测量最后一枚石子与江岸的距离,再测量第一、第二枚石子,和第二、第三枚石子的间距,就可用比数乘除,即算出江面宽度!”说到此处他已懂了,不由赞道:“温员外果真才思智敏,一秋佩服!”

他说罢,连忙就摆着绳尺去量了这三样长度,一一报给温彦之,自己正要拿纸笔来算,却连身都没来得及转,就听温彦之已经扭头出声向谭庆年道:“谭总督,江面宽度是二百四十八丈。河道府每月都应有测量江宽之录,此时不妨查上一查,瞧瞧温某算的,对是不对。”

谭一秋:“……”温员外你算得真快。

——简直,是个,行走的算盘。

谭庆年也是还没回过神来——怎么,就算出来了?从温彦之怪怪地在江边开走,到现在,怕是一刻也没有耗到,竟然就得了如此精准的数值!

他连忙从掌簿手中接过河道统录一翻阅,竟真见那统录之上,赫然写着此处“二百四十八丈宽”几个字,一时之间,他只觉一阵头重脚轻目生晕眩,几乎开始怀疑起人生——

回想起过去几十年来,他每月风雨无阻测量河道,赶上江面浩瀚时,更要好几个时辰往来江面,才能测好一处江宽,可可可,如今这温彦之,竟就用了一刻不到,就将那江宽给算出来了?

谭庆年心中对祖宗之法的奉若神明,在此时瞬间崩塌,双眼愣愣看向温彦之,那脸上装出的知礼再绷不住,口中官话也再打不圆乎。方才他恃法自傲,根本没留心听温彦之和自己儿子的话,此时只颤声震惊问道:“你方才怎么算的?你你你,你再说一遍?!”

谭一秋在老爹旁边捂着嘴偷乐,正待开口笑上两句,却听温彦之身后突然传来个清朗的声音道:“彦之算数之学更胜当年,叫人羡慕啊!”

这声音好似空溪流水,透着泠然,温彦之惊喜地回过头去,见了来者便笑出来:“知桐!你来了!”

来人竟正是之前因操持兄长丧礼,而与众人在千叶县分别的方知桐。

方知桐正背着个行囊站在不远外江边,原本就清瘦,此时身形竟比量分别前更清减了,可清俊的脸上,一双眼睛却有神许多。他正望着这边,显然是从方才就在瞧了,目光掠了江面,落回温彦之身上,满脸都是欣慰与平和:“彦之,我瞧你是出师了,淮南水事真有望了。”

温彦之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连忙几步走过去,正想关切问上几句方家事宜,可却还没来得及说话,竟被一道松绿色人影猛地挤开了!

谭一秋撞开温彦之也并不作停,只发疯了一般冲上前,一把逮住方知桐的手肘磕巴道:“你你你!你记得我吗!我,我找你找了两年多!”

“……?!”方知桐被他此举下了老大一跳,定眼看着比他壮了一整圈的谭一秋,感觉清瘦手肘被他十指抓得死疼,只有些心虚地讷讷道:“这位公子是……?”

——莫非我曾经作假画时害过他?上来寻仇的?!

谭一秋一双眼睛几乎要闪出光来,生怕方知桐不记得一般,扯着他手臂朗声笑道:“是我呀!你在汉林山道上教过我治水的啊!你怎么能忘了呢!”

☆、第84章 【都长这么高了】

方知桐一脸懵地愣看着谭一秋,神色复杂地回忆了老一会儿,终于薄眉一松,展颜笑道:“啊!是你啊!那个——小监生?”

“……小……?”顿时,谭一秋抓着方知桐的手都僵了。

什么叫,小、监、生?……两年前谭一秋因父职恩荫去国子监念学,年中归省萦州,在汉林山道偶遇独到萦州视察地势的方知桐时,他已十九岁了,虽是个未冠的监生不假,可他自幼好动康健,真讲道理估摸自己的身量,何得一个“小”字?

他义愤填膺要说话为自己正名,方知桐却已很热心地反握住他手臂,双眼清亮看着他道:“都长这么高了?”

轰。谭一秋全血贯脑,胸口发闷,顿时青了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知桐,你们认识?”温彦之笑起来,“这倒赶巧了,谭公子对我尚有救命之恩。”

这时候谭庆年也转来,瞧了瞧自己那一脸吃瘪的儿子,目色探寻道:“一秋,这位是……?”

这一问落到谭一秋耳中,倒叫他狠狠一顿。因为他忽然发现,一别两年之后,除却听见温彦之方才叫出“知桐”,除却知道方知桐十分懂治水,除却记得方知桐这气度身姿,其他姓甚住哪作何营生,他竟一概不知。

身形颀长的青年扯扯自己已经非常平整的松色袍子,在老爹探寻的目光下,挠着后脑勺,一双眼睛染着尴尬,求助似的望向温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