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733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733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怎么会让美军那么难啃?

日军的精锐部队在经过了那么多年的鏖战后,经过了华夏的削弱,精锐部队已经不多了。那些新兵根本不凑手,即使是那些狂热的脑残小学生们,也只是有激情。没有作战的经验,只会多一些炮灰而已。

为了给美国人厉害尝尝,日本人在岛链上投放了很多的精锐。

但日本人的精锐部队就这么多,本土防护需要留一点,避免华夏人真的来一个空降本土。

印缅边境也需要留一些,避免华夏的大军冲垮阿三们的防线。那些阿三真的不靠谱。若是没有日本精锐在其中起骨干支撑作用,恐怕那些防线真要垮了。

即使华夏现在没有进攻印度的意思,只忙着在南洋清理整顿,建立新秩序,但日本人哪里敢掉以轻心?

印度的富饶不是吹的,哪怕日本人只占据了一半,也足够让日本越来越糟糕的经济苟延残喘。

如此一分配,日本的精锐部队已经不够用的了。随着华夏的谋略重心在南方,库页岛的防御也就自然放松了。

“整个桦太岛需要彻底站住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桦太岛距离大陆那么近,支那人或许会海渡吧?”即使有了华夏远距离空降澳洲和乌拉尔的经历,日本还是有些人心存侥幸,“那么华夏人至少也要等到天气暖和了,才有可能登岛吧!”

他们也知道华夏人绝对不会放过库页岛的,只是实力不济,当观察到库页岛对岸的华夏曾经驻扎的军队陆续减少了很多,日本人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况且日本人一边抽调精锐,一边填充上众多的新兵,甚至为了加强在库页岛的防御力量,日本人又陆续运送过去了十多万青壮侨民。和原来的三十万一起,平时可以当劳工和耳目,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组织起来当炮灰。

可正当日本人估计华夏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库页岛有所行动的时候,华夏再一次闪电出击了。

没有了以前的汉奸耳目,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对岸军队的虚实。这两年来已经在分基地的帮助下,已经秘密修起来多处机场。根本不需要动驻扎在最前沿的华夏军队,只靠后方的铺天盖地的运输机,华夏就足够再次上演了一场闪电突击战。

鞑靼海峡最窄的地方才只有7。3公里,最宽的地方也不过才三百多公里,即使c47、容克大娘都可以轻松跨过。

华夏军队再次出手800多架运输机,在三百多架轰炸机和12艘飞艇的提前清场下,在五百多架战斗机护卫下,从南到北空降了一圈,甚至为了避开日军重兵把守的西岸,大力神运输机直接绕了个圈,直接从防御薄弱的东边空降。

孟享早已经安排在库页岛各地的战车工厂和兵营中,也纷纷涌出了灰熊和犀牛坦克。

在孟享打游戏一样的控制下,直接为那一朵朵伞花们开辟出安全的通道。

在库页岛上的三处机场也去掉了伪装,直接引导运输机机降。

从奥哈到科尔哈科夫,库页岛从4月1日凌晨开始,就到处响起了枪炮声。

即使日本人的驻军人数还维持在15万左右,即使还有大量的日侨民兵帮忙,但军队从来就不是仅仅按人数来对比实力。

1号一整天,华夏空降了2万多人。但仅仅这装备上了装甲坦克半机械化的2万,就横扫无敌,打下了库页岛四分之一的地盘。

即使库页岛上俄国人和日本修筑的堡垒成群,但新兵蛋子就是新兵蛋子,被华夏打了措手不及下,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等到日本人回过神来,华夏军队已经在各地建起了安全空降区,一边建起了防御阵线,一边武装起基地提供的重武器,步步推进的扩大占领区。

现在库页岛沿岸还是处在漫长的冰冻期,根本无法指望日本舰队的大规模支援。

华夏以海参崴发展起了北海舰队,巡游鲸海和鄂霍次克海后,华夏的潜艇和航母到处乱窜,日本人也无法保证一点半点的援军能安然到达。况且在华夏装甲坦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援军去了也不一定管用。

而且华夏空降直接攻到了科尔萨科夫附近,1号当天就占领了日本人可能通过宗谷海峡支援的几处登陆点。更是绝了日本人援军的念头。

“不用跟他们耗了,趁早绝了小鬼子的念头,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先跟美国人决斗吧!”范种曾经提出过放开这个海峡,把库页岛当做磨盘,把日本本土的部队来一点点的消耗了去,但孟享考虑一阵后,还是否决了。

华夏收复库页岛的举动,肯定会刺激日本人和美国人,但已经失去了历史金光照耀的孟享也拿不准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反应会如何。

他唯有快刀斩乱麻,先在库页岛这个华夏固有国土上边站稳脚跟,再考虑其他。库页岛是华夏不可分割的领土,容不得半点犹豫的强攻也表明华夏的强硬态度和态势。

况且库页岛上的15万日军和40万日侨,以及5万残余苏军志愿者和十来万苏俄侨民,这也足够华夏军队再一次练手拖延时间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925章 库页岛上的新兵训练

“勾!”一发三八大盖的6。5毫米子弹擦着林星平的k43头盔飞了出去,吓出了他一身冷汗。

刚从新兵营出来不久的他,依然还记得教官强调了很多次的话,“绝不要指望头顶上的钢盔能挡住步枪子弹!”

即使他不知道k43头盔是以后世的东德m56系列钢盔为模板,并依照正在研制b和bii型钢盔德国帝国国防科技学院的钢铁材料配方,由华夏自己大规模生产的国产货,但他却知道从去年开始列装华夏国防军的k43头盔一向以防护性能强著称。

有人曾以白朗宁大威力手枪15米处直射,竟然无穿透、无裂痕。

但钢盔就是钢盔,它能够挡住部分飞溅的炮弹弹片,能够挡住手枪子弹的中距离的突袭,也或许能够挡住步枪远距离的流弹,但却从来就不是为了直接挡住步枪子弹中短距离攻击而设计的。

“即使步枪子弹穿不透你的头盔,它也能把你的脖子给瞬间折断!”新兵营的教官给他们实弹演示只能折断假人的脖子,但昨天林星平的一个战友却是在他二十米远的地方,被一发莫辛纳干步枪的7。62毫米步枪子弹击中头部。

虽然他的头盔救了他一命,让那颗子弹夹在了钢盔上,没有再穿破他的头盖骨,但瞬间的巨大冲击力还是让他的脑袋软软的耷拉了下来。

若不是跟着的老兵及时喊来了医护兵,恐怕光是那折断的脖子,就能让他窒息死亡。

他们这些新兵是不会直接派到第一线的,最多跟在老兵身后清理战场,并体验一下战场的残酷。

即使没有南方丛林那么危险,但只要是激战后的战场,就肯定会有危险潜伏。

虽然库页岛上的日本兵多数是新兵,但依旧夹杂着一些老兵。

旁边停靠的一辆多功能步兵车快速的调转了12。7毫米的机枪,一道火链打得枯干的荆棘灌木枝四处飞溅,但后边传来的异响很快让机枪停止了射击。

“后边是混凝土,有敌人工事!”李大志向后比划了几个手势道。

不等林星平仔细琢磨那几个手势什么意思,机枪声再次响起。而几个老兵趁势翻过了一侧的壕沟,接着土堆和弹坑的掩护,匍匐着向那边摸过去。

这显然也不是主攻手段,接着逐渐靠过去的多功能战车的掩护,两名背着三个罐子的老兵在逐渐的靠近。

“火焰喷射器?”自从13岁那年第一次看到电影后,林星平对于那些图片特别感兴趣。在新兵训练营中,他对于各种武器的性能对照着图片背得滚瓜烂熟,这是他能够评上优秀新兵的绝招,所以他一眼就认出了老兵身上背着的是火焰喷射器。只是不确定的是型号而已。

新兵训练营中,也有火焰喷射器供新兵们训练,有德国人的三四式、美国人的m1式和m2式等,就连日本人的九二式和美国人新服役的m22式也有。但这一款很像m2,却又有些不同,让林星平有些迟疑。

他自然不知道,这款基于m2上的改型m2a12是要在朝韩半岛战争中才会出现,这种因为数量少费用算不上高太多,而性能要更好一点的武器,孟享从来不会小气,况且这些武器也需要实战的考验。

如果林星平去了南方战场,就会发现华夏军队也经常用到这种武器,远比刚刚觉悟过来的美国人要熟练的多。

美国人是在瓜岛和斐济岛上吃了日本人的亏以后才开始把m1和m2火焰喷射器普及起来,而华夏军队在去南方之前的训练营中就已经学会了使用这种武器来应对日本人的工事堡垒了。

林星平也会用,但显然不如那些老兵们老练。

在距离灌木丛45米远的地方,一条火龙就冲了过去。

不需要火焰喷射器继续喷射,那一大丛灌木就燃起了大火。

“小鬼子真笨,挑了这么一个地方!”李大志呸了一声,嗤笑道。

日本人刻意弄上冰雪的灌木丛,来掩饰这个隐蔽半地下工事,或许一般的炮火无法引燃,但在凝固汽油的引燃下,连水都浇不灭。

刚才机枪扫射下还没有动静的灌木丛中,传来了数声惨叫,但很快就被火烧灌木的噼啪声湮灭。在这样的大火下,即使里边的鬼子能扛过熏烤的高温和烟尘,急剧燃烧下的缺氧也足以让他们全部窒息而亡。

新兵们看着老兵们麻利的就解决了这一处敌人,尚自有些发怔,过了半响,才郑重的掏出本本和笔记下了一些要点和感受。

清理战场的主力还是那些老兵,那些在新兵营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而提前来到战场上的新兵蛋子只是跟在后边观摩体验的。

战场是新兵成熟最快的地方,一切的言传身教都不如人类在死亡阴影下迸发的潜能带给人印象深刻。

新兵营的初级和中级训练营都在后方,而高级训练营却是在战场。

目前,华夏军队中有堪称世界上最好的新兵训练营。

即使训练严格的德国人和奢侈大手的美国人都暗地里承认华夏训练营很棒,除了兵源的文化程度他们要比华夏高的优势之外,其他方面显然已经被比了下去。

当然这也有德国人新兵训练已经没有战争前那样优越的条件了。前线的武器弹药尚且不足,新兵训练的物资现在更是供应不上。

而美国人即使有大把的物资堆积,但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比起华夏士兵们差远了。

统一把征兵条件卡在18岁到30岁之间,还能征兵过千万的华夏兵源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很羡慕。

华夏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让国防军精挑细选。

在华夏裁去300万战兵转行去做屯田后,华夏去年却又招收了一批新兵,数目超过了一百万。

这批经过低保等一系列福利措施改善了生活条件的华夏适龄新兵们,身体素质要比他们的兄长父辈们要好多了。

绝大多数享受了一半的义务教育,至少是小学学历的最近一批新兵们也比以前的士兵更多了一番见识,可以更快的适应和掌握机械化武器。

而少年时候吃的苦头依旧在他们脑海中和现在的生活做着深刻的对比,对先锋军甚至对孟享的忠诚方面,只需要一点点宣传的推动就足够了。

华夏军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200万,曾惹来周白的牢骚。

“总不能让新兵营都空着?”孟享开玩笑的回答,更是引来他更多的牢骚。

同样单位的华夏军队只要不打仗,费钱程度绝对不如新兵营多。

去年年底,统计出来的先锋军以及后来的国防军已经突破了50万的牺牲人数总数值刺伤了孟享。

唯恐基地福利消失,拼命想先把士兵基础夯实的他更是不计成本的加大了对新兵营训练的投入,敞开了供应那些新兵蛋子们的弹药武器消耗,设置了各种完善科学的演习,甚至连库页岛战役这样的实战都用上了。rq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926章 有人更着急

“我们不着急,着急的是别人!”对于华夏在库页岛雷霆行动后,突然把攻击速度缓和下来,一点点的清剿,甚至派出了一些新兵去培训的事情,有人提出异议,孟享如是解释道。

“每占一块,就要有坚守下去的打算,即使最后守不住,战略放弃,也要给来敌以沉重的打击!”这是孟享的盘算,很显然这是为美国人准备的。

日本人的岛链阻击也是差不多的打算,都是要让美国人知难而退,可惜日本人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美国。

孟享晓得原来的二战还不曾逼出美国人的潜力,寄希望于美国人稍受挫折就走到谈判桌上的想法,过于冒险。这也是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尽量把和美国人撕破脸的时间拖后的原因之一,唯恐自己的草率决定让华夏复兴的希望破灭。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控制了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拥有了丰富资源的华夏,稳打稳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