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723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723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美等国仁慈下的各种手段,是为了赚取带血的金币。而华夏主要却是为了生存。

后世华夏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生存空间却远远不足,最后只能自宫式的自我压缩人口。

即使在落后的原始部落,为了生存,削减的都是老弱病残,而后世华夏却需要削减一个民族的希望。

“南方前线的军队不能减少,相反我们还需要增加,争取为华夏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孟享强硬道,“生存空间都是打出来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909章 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那些土着有些还是可以争取,万不可一色视之。”周白不是傻瓜,即使孟享说得简单,但听那坚决的口气,也明白了一点什么,几次张口却最终没有多说什么,最后只提醒了一句。

这些年来,耳渲目染下,周白也早已经不是那个满脑子西方教化下的书呆子了。

最初先锋军对待日本人的手段,周白的神经已经洗礼了一番。后来在对待北方的苏俄方面,更是让体会颇深。

不说先锋军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他们对待华夏平民的种种也早已经让周白对待敌人的概念有了另一番认识,早就不会死梗着脖子一个劲的喊人权了。

见孟享缓缓的点了点头,周白也并没有多言,他知道孟享也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屠夫,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华夏国内诸多民族,孟享虽然对过去的一些残杀汉人事件进行了清算,但总体却是一碗水端平的,并没有无理由的屠杀。

国内的一些民族一开始还在有些人的鼓动下,曾经叫嚣动荡过,但在同样惠及到自身的低保措施下以及后来条款法规不是只针对外族,整个国人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情况下,也渐渐的平息了下来,也逐渐的接受和认可先锋军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以华夏复兴为基础的民族政策。

在南洋虽然也传出一些过激的屠杀事件,但华夏军队还是中规中矩,有众多的土着人甘为先驱,自然没有涉入过多的丑闻。

周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多做理会,心中也相信孟享不会乱来。

孟享确实不会对非华夏的诸多外族乱来,而是有针对性的处理。

有些土着,不用周白说,他也是需要争取的。

不过争取过来后,有些转手就当作刀砍出去。有些则是继续为华夏开拓南洋的事业服务。

不得不说,这些生活了时间更长的土着对当地更为熟悉。也更为适应。

有时候,廉价的劳动力也是一种资源。

在建设过程中,也适当的吸取部分土着同化和谐成为华夏大家庭的一员。

在整个南洋,应该说主要有三类人种。

一个是棕色人种。这算是东南亚诸岛上最早的土着人,创造了东南亚的最早文明。

期间也有过黑色人种到此一游落了种,但他们不久后就被外来的两类人种给挤得只能呆在偏远之地。

一类是从印度来的杂色的白人谱系,一类是从华夏来的黄色人种谱系,各自带着各自的文明谱系中的高等文明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

应该说,棕色人种在印度也曾经建立过不错的文明,但最终这一切都被地中海高加索人和雅利安人这两支白人给最终统治了印度。

当然。在印度的雅利安人不是德国纳粹一直崇尚最优秀的金发碧眼的那种,但两支却是同宗,只是后来各自有了变异。

但无论怎样说,印度谱系也好,棕色谱系也罢。这两类都不是孟享要争取的对象。

这两类跨着人种的人,一看就和华夏人模样迥异,说得再天花乱坠的和谐理由,也有些牵强。

孟享一开始就把和谐目标定在了那些以华夏血脉为主的黄色人种上。

在华夏数千年的发展史中。曾经对南洋早有过渗透。

后世所说的南洋华人一般是指在明清时期到南洋的华夏人,却不知道在秦汉时期,早就有华夏人驻留南洋。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开辟了海路的宋朝,那些心慕天朝的南洋诸族已经被汉化了不少。

但很早留下来的那些人,在上千年的大变动中,最后基本上已经和当地的土着同化了。

同化,虽然高级文明的能同化低级文明的,但在人口数量的质变下,也经常是人多同化人少的。那些华夏人的后裔有些甚至连华夏的文字和语言都丢了。

但不否认,这些人身上还带着华夏的部分血脉,甚至在和土着人的交流中,渗透很广。

而且在华夏文明一直影响亚洲数千年的过程中。有些土着高层娶妻华夏人甚至以拥有华人血统为荣,更有甚者,一些土着人的高层大族本身就是华夏人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泰国王族就是华夏人血统占了大多数的,在华夏文明渗透了上千年的漫漫历程中,华夏的影响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以这个时候还叫做暹罗的泰国而论,有规定出生地在暹罗的人口都属于暹罗人。

这个时候泰国人口1400万人左右。纯正的华人有300万,而中泰混血的就达到了800万。

虽然抗战前泰国的华侨统计数量是500万,但隐形的却与之相当,甚至更多。

这些黄色人种都是孟享要拉拢同化的对象。即使他们不一定对先锋军政权感冒,但毕竟属于可争取对象,他们的子孙后代会逐渐认同华夏大家庭的。

孟享此举也是无奈,整个南洋的人口太多了。如果早上一百多年,很容易用屠杀的问题解决,但现在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在不断苏醒的过程中,任何粗暴的手段都可能导致反作用,引来列强的过早插手。

而且,普通人出身的孟享毕竟不是真正的冷酷无情或者心砺成钢,视近亿的人口为无物,他还做不到,始终难以成为极端民族主义的一份子。

当然,孟享也不会一概的把黄色人种都当成需要同化的对象,那些敌视华夏的,孟享会毫不犹豫的清理。

纯正的华夏汉奸,孟享都不会手软,更何况这些土着文明气味浓厚的人。

到目前为止,向中南半岛的移民人口不过才二百多万,若是保留土着人太多,对同化渗透绝对是个大阻碍。

纳粹的兴起绝对不是偶然,民族主义和国家意识在二战前就已经到处蔓延,随着二战后各老牌帝国的衰落才大规模爆发出来。南洋这边更是暗流潜动,一不小心华夏就会陷入泥潭中。这也是一开始孟享就直接排除200万军队来弹压的主要原因,趁着这些思潮还没有泛滥,及早稳定住南洋的局势。

“再增兵100万,可以用建设兵团的名义!”为了加快南洋的稳定步伐,抽出精力向更广阔的外围发展,孟享大笔一挥,再次增兵南洋。

与之一起南下的将还会有七百万华夏人,加上在华夏联合政府的最新统计中的1200万南洋华人的势力,在三百多万军队的支持下将彻底稳固住南洋的局面。

以前,华夏积弱,一些华人也不承认华人的身份。随着华夏的崛起,统计的华人人口更多,远不止中央党曾经统计出的八百多万。

这还是华夏军队没有彻底统治南洋的时候,或许未来这个数字会增加更多,成为华夏安定南洋的一份子。

而有了这些措施稳固局势后,孟享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清理计划。

除了帅选那些华夏遗脉外,孟享还要对那些印度谱系和棕色人种来一次相对全面的清理。

若是说那些人数已经极少,快成珍惜动物的棕色人种,孟享或许还会手下留情,为华夏大家庭再添上一个族系,偶尔用那些保留下来的原始风情调剂一下现代风格。但对于印度谱系的土着人,孟享绝不敢放松,唯恐再演变出一场养不熟的狼的戏码。

“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孟享向鼠二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后,最后不由轻笑道。

加上南洋的华人,孟享最后能保留的南洋人数也只会到三千万,甚至还要进一步清减到理想的两千万。

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但这个时代东南亚的人口却是在一亿左右。

战争和一系列因为内斗和疾病等清减人口,最多能削减三千万。这其中有日本人的一部分功劳。

日本人也有一个针对东南亚的人口清减计划,到目前因为他们的影响,也有一千多万的收效。不过他们主要是长期的针对措施,而孟享却需要更短的时间来解决当地土着的隐忧,避免未来英美的插手,并为华夏移民让道。

剩下的那部分人靠杀戮是不解决问题的,即使要采取白人想的隔离手段,也是一个麻烦事,而且很少有那么大的土地可以安置。

南洋诸岛都有众多的资源,即使现在贫瘠的土地上,日后也有不少的矿产所处。为了避免日后的麻烦,哪一块土地,孟享都不舍得。

最终孟享想到了,哪里来的麻烦就回哪里去。

既然他们和印度那边干系密切,那么就组织起他们来,让他们打回老家去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910章 包围印度

“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啊!”孟享的新主意在送到参谋部细化推敲的时候,范种不由感叹道。

华夏军队南征北战之余,总参谋部在孟享的指示下,早就有了一屋子西进印度的计划安排了。

只是最后绝大多数军事行动都被孟享搁置了。

“印度人太多了!”这是孟享搁置的主要原因。

战争最终追逐的还是利益。

老牌的英法帝国,在资本的驱动下把殖民的旗帜插遍全球,首要是为资本工业机器掠夺最廉价的生产资料,从中赚取暴利。

而华夏无论是北战西伯利亚、远东还是南征南洋和澳洲,抑或西取中亚,首要的目的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

其次才是图谋那些资源。

所以华夏军队过后,就是移民大潮把华夏新开辟的土地淹没。

这样远交近攻,逐步的向外扩张,才能把地盘打得越来越大,越战越强。

这种连肉带汤全部吞并的方式可谓是最为彻底,但也是英美法苏俄等国学不来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需要一个易消化的好胃口。他们少了华夏祖先遗留给后人的庞大人口基数。

这也是苏俄在西伯利亚一直不稳,日本人侵略华夏时一直无奈的重要原因。

人口,很多时候也是国力的一种象征。

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虽然其他方面实力不强而且简直说弱爆,但人口这一项却足以让孟享挠头。

50年的印度人口的统计就超过了3。58亿,此时的印度还没有分裂,加上印度的一些低等种姓和贱民的人口统计一直不详,远超书面的统计数据,此时的人口规模达到4亿还是有的。

这么多的人口,杀都杀不尽。即使把华夏的5亿多人都搬过去,也谈不上同化。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靠移民的方式来彻底征服。

一个一亿人口左右的南洋,还有华夏先祖们上千年的渗透和上千万华人华侨的接应,都需要消耗华夏十几年的精力来认真消化,一个4亿人口的印度吞下去。肯定要吃撑了。

孟享等人讨论了半天,最终只能学英美那样,把主意打在印度丰富的资源上面。

这样的话,根本不需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个时代已经是传统的武力殖民的落日期,很难再靠武力来维持一个殖民地的延续,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时代,要想直接武力统治印度这样一个庞大的民族太难了。

还不如学美国人那样。经济和政治入侵。

武力殖民时代已经过去,随后而来的是冷战时期的政治殖民,和掺杂其中的经济殖民,以及其衍生物金融殖民,乃至文化殖民开路的文明入侵。

印度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锐而复杂的矛盾,这也使得英国人在其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一直游刃有余。

孟享有克隆间谍神器在手,即使克隆间谍情商过低。但从中联系,也很容易就扶植起几个傀儡来,甚至可以把持印度的政权。

目前。在十几个克隆间谍的操控下,已经获得了一些资源大区的政治主控权,可以轻松的得到一些资源的廉价开采权。

而更为隐蔽的经济入侵,靠着经济的杠杆就让大多数的印度人来为主动当牛做马。

进出口上的一来一去,就足以刮下印度的一层地皮。

说不定孟享也可以提前耍出几手金融风暴,把印度人几十年的奋斗成果席卷一空,让其一朝回到解放前。

至于文化殖民,印度数千年的传承不是那么容易撬动的,有西方世界的开路,华夏趁机在后边徐徐图之就足够了。

甚至还可以把计划生育政策引入印度。经过几代人后,就可以彻底消除华夏西南的威胁。

当然,美国人向来都是一手拿糖果,一手拿大棒的。

华夏也同样不会放弃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