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672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672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从德国美国进口了大量的发电机组和相关配套设施,从欧洲各地还淘来了不少二手货,又建起了220千伏的中远距离的电网,配合着基地众多发电厂的支援,使得带给华夏各地光明的遂人计划的第二步——乡乡通电已经提前完成。正在向更广范围波及,向村村通电的目标进发。

华夏去年靠着充足的人力资源,产煤数量超过2。4亿,是发电量大幅提升的主要保障。

孟享对水力发电的慎用,使得华夏还是以火力为主。

除了为基地提供能源外,基地发电厂也为缺少电力的地区来解决部分电力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建造电站困难,而且电力设备紧缺,难以短时间布置,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基地发电厂就可以解决这些麻烦。

也正是有了基地发电厂的扶持,使得华夏的铝、铜的电解等耗电多的产业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华夏的战机可以直接基地造,虽然不需要自己造飞机,但铝的民用需求也很大,靠着齐都、孝义、修文、平果等地,甚至西伯利亚地区的铝矿石,去年华夏电解铝的产量突破了6万吨,超过了受到战争影响的英国和苏俄,但比起日本人稍差了些。

日本人靠着从帕劳、印尼民丹、印度支那和马来亚等地的铝矿石,去年电解铝的产量突破了10万吨。虽然比起德国人本土26万吨和美国人47万吨的产量差了点,但也算是有了战机生产的底气。

而华夏首先要保障电力先解决全国范围内的照明和动力,不过即使如此,超过9万吨的精炼铜的产量也还是超过了日本。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31章 可以一战的底气(中)

第831章 可以一战的底气(中)

“这下我们的子弹国产化,就不缺铜了!”一旁的猪一点了点头应和道。

跟在孟享身边最早的那一批克隆人都已经进入了联合政府最高层。

虽然这个强权时代,军政总是很难剥离,但孟享为了消除军人干政的隐患,也顺应着众多民主人士的呼应进行了一番限制。

牛一、虎一等军人杀出来的战绩,更适合掌控军队,克隆人的性格也无法过多的去和那些老狐狸拼计谋。

不过,为了控制政府的运转,从很早的时候,众多克隆人就已经军转民了。

他们或许不是很好的决策者,却是最好的执行者,依照各自的天赋,掌控了政府的各个方面。

猪一是掌控军工产业的大头,也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级人物。他轻易不言,但身为国家最高层的人物,他们需要发言。除了通过他们的口舌,重复孟享的意志,以及诵读秘书们的发言稿外,同样有智慧的他们也适当的说几句。

克隆人不是机器人,他们同样有感情。虽然基地灌输给他们的只有专业知识和一些基本知识,但随着这些年来的积累,尤其是在社会上厮混了几年后,他们的情商也在逐步的提高。

最早的那批克隆人随着军功的积累,他们的一些限制解除,被分基地赋予更多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一字号的克隆人升为英雄级人物后,处理人际关系虽然无法像谭雅等特殊英雄那样,但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普通人了。

“虽然精铜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铜的工业需求很大,军用消耗不宜太多!” 翁文灏皱着眉头措辞道。

这个老蒋的前经济部长在眼看着重庆政府工业发展经济困顿后,黯然辞职,成为稷下学宫的教授。去年成立联合政府之前,才被请出山。

谨慎的他说的比较委婉。

世人皆知先锋军的弹雨战略,子弹消耗的数量总是以天文数字来计算。这一块铜的消耗自然少不了,而9万吨的铜看上去不少,甚至超过了日本,但无奈用铜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仅仅一个乡乡通电的工程,所构建的输电网络,就能把自产的铜耗尽。多亏了这两年从欧洲收来的二手货和廉价货,以及从美国那里买来的各种铜质电力线路和设备,才使得工程顺利实施。

而随着战事的发展,就连美国人也减少了向外输出铜这种战略物资,趁乱从欧洲搜刮也越来越难了,使得进口减少,但社会上无论是导电的还是导热的工业消耗,还是各种建筑线路消耗,或是那一把把的铜圆的金融消耗都是需要大把的铜金属来支撑。

若是被军工产业挪占部分铜资源,恐怕民用铜供给就要闹饥荒了。

前年,先锋军政府就宣布了禁止随意把那些铜质文物毁坏回炉,但金属铜紧缺,恐怕要有不少人打这样的主意了。

他倒是没有担心铜矿砂的问题,身为华夏第一位地质学博士,顶着一系列荣誉的地质学家,他还是不忘老本行,时常关注地质界新动向。

江西德兴、云南新平东川、山西曲恒等地发现的大型铜矿就足以支撑华夏的铜矿需求,更不用说内外蒙交接处发现的特大型铜矿了。此外,东西伯利亚赤塔附近的乌多坎铜矿这个俄罗斯最大的铜矿也是世界级的大铜矿。

远东和中亚地区等地也有一系列的发现。

若不是受制于电力等其他条件的问题,恐怕精铜的产量会更高。

“我们新式步枪的7毫米子弹很难从外面进口,需要大量自产,这部分铜的消耗不能少!”猪一身旁的俞大维和翁文灏也是老相识了,明白他的意思,直接回应道。

无论是9毫米的还是7。92毫米或者更大口径的12。7毫米子弹,都可以通过基地造解决,但tj37式步枪的7*41子弹却是新创,独此一家,只能自己生产。

其他口径的子弹也正建设和改进着生产线,但只有零星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使得进口货成了主流。

而tj37式枪族的各款枪械经过苛刻环境的实战试验和完善后,已经开始列装精锐部队。若不是受限于弹药的问题,恐怕早就大规模替代索米冲锋枪了。

国防军正在扩大这款新式步枪的列装范围,尤其是在南方的丛林中,tj37突击步枪表现的比索米更加出色,一点都不逊色南方一些精锐部队列装的ak47。

孟享为了未来着想,正在加大这款步枪和相应弹药的制造规模。作为今年的军工的核心项目之一,741子弹的大规模生产是免不了的。

“铜金属的供给,你们不用担心!”孟享发话了。

孟享可以通过分基地的精炼车间可以从智利、赞比亚、刚果、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运回精铜。

之前只是通过基地的采矿场运回来一些铜矿砂,但布置在国外的分基地完全可以不惜周边的能源直接提供铜金属。

相对于后世数千万吨的铜金属产量来说,数万吨的铜的能源消耗根本不算多,最多稍稍影响分基地的武器生产规模而已。

若不是为了打造华夏自己的工业基石,孟享完全可以直接用基地精炼车间全面提供精炼金属,更何况还有众多的武器上铜金属拆解回收利用。

仅仅一艘战列舰上的螺旋桨上就有二三十吨铜,加上各种线路、锅炉、管道等的拆解利用,基地完全可以提供。

众人对他的神奇也习以为常,既然孟享发话解决,那么肯定就能解决。

周白继续汇报,一一列举其他战略物资的产量规模。

无论是钨矿还是锡矿、镁矿等,华夏均是富余,这几年通过引进设备和技术,已经掌握了这些金属矿的冶炼、加工利用。

华夏已经用上了自己的钨灯丝,军工产业中也有了自己造的大口径穿甲弹。

铅锌、钴、镍等金属,随着不断的勘探,也足以满足正常的需求。铜镍金属的硬币已经开始替代部分铜币了。

铬矿,华夏一向贫乏。但自从占据了哈萨克斯坦后,世界级的铬矿资源肯皮尔赛矿区就成了华夏自己的了。远东和乌拉尔地区也有不少铬矿资源,而且孟享正通过分基地从印度疯狂的掠夺铬矿资源,精矿砂直接运回华夏。

随着北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部分资源的开采,以及华夏大陆上各种资源的勘探开发,各种各样的金属已经在加固着华夏工业体系的骨架。

“去年我们在南方的战争让日本人加强了对南洋橡胶的封锁,我们的橡胶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去年获得的不足8千吨,今年需要解决。”周白继续说道。

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在华夏的橡胶还是需要进口。南洋的橡胶园大半控制在华人和从日本人和英美荷等人收购的诸多影子公司手中。

以前华夏的橡胶是从这些种植园中走私而来,但现在华日开战,虽然在上供了日本人足够的橡胶后,日本人暂时还没有向华人下手,但却严把了橡胶的买卖和运输关口,使得走私困难。

巴西等南美国家的橡胶已经很少,生产规模只有两三万吨,被美国人都控制了。

非洲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的橡胶产量不过才2万来吨,加上印度没有被日军占领的近万吨橡胶,被英国人控制。

苏俄人虽然缺乏,但可以和日本交易,又有英美支持。

德国人大力生产人造橡胶,寻找各种橡胶的替代品,为了节省橡胶,连诸多鞋底都改用皮革。

华夏能靠着之前的潜艇走私获得近8千吨已经不错了,况且这主要还是民用。

各种轮胎和其他橡胶军用材料,基地可以提供,甚至还通过山寨公司等扶持德国人一把,换来了合成橡胶的技术和设备。

现在在兰州、吉林、天津等化工产业基地已经利用周边的油气资源开始建设起了合成橡胶的工厂。

不过随着橡胶需求的增大,这点橡胶即使民用也不够用。

“不用着急,我们很快就会解决这个问题。”孟享微笑道。

虽然印尼和沙捞越等地的橡胶园暂时解决不了,但世界的橡胶中心一半在马来亚,产量曾超过61万吨的马来亚就足够华夏的消耗了。

“只有向南打过去,那里的橡胶都是属于我们的了!”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32章 可以一战的底气(下)

“如果我们南下和英美牵扯到利益纠纷,开战会怎么样?”孟享之前就这个问题曾和范种等人多次讨论过。

范种等人并不吃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把已有的威胁和未知的威胁编列应对计划。

就连美国人早早就有针对苏俄、华夏、德国,甚至英国的各类颜色的战争计划。即使孟享不说,参谋部们也在推演和各个国家的战争计划。更何况,情报部门针对美国搜集到的各种情报,已经让范种早就嗅到了双方战争的阴霾。

华夏军队南下的时候,参谋部已经在做出长远考虑。

虽然双方都有曰本这同一个敌人,但如果曰本人被打败后,涉及东南亚的利益的时候,英美不甘心退让,会怎么样?

华夏需要南洋的利益,不仅仅是为了橡胶。

无论是香料、奎宁、木材、甘蔗、油棕、可可、咖啡,还是曾占据了世界稻米交易市场60%的南洋稻米,或者是椰子、香蕉、菠萝等各种水果,亦或是南洋著名的芳香原油、锡矿等,那里的很多亚热带和热带植物和其他种种特产都是华夏需要的。

若是一点点的来购买,未来将支付出天文的数字,远不如彻底拿在自己手中来的便捷。

过去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华夏文明的辐射地,曾是华夏的属国甚至有些地方本是华夏的一部分领土。后来的沉沦使得这些地方掌控在了西方国家手中,华夏可以理直气壮的再拿回来。

当然,一切道理都无法辩证的时候,需要用拳头来说话。

战争是原罪。

用南洋已发现和尚未发现的众多资源和财富奠基华夏文明复兴的殿堂,用南洋的广阔土地为后世扩展生存空间,控制马六甲海峡等咽喉之地,进一步解开阻挡华夏向外扩展的锁链,这一切远远大于一场对英美作战的战争成本。

总参谋部的年轻精英们更乐意把自己的野心向全世界绽放,早早就有了对英美作战的推演计划,尤其是在南洋的对决。

英法等衰落的老牌帝国还好说,但面对强大的美国人,无论是哪个人,都是十分谨慎的。

“若是不算后勤保障体系的话,他们的陆军只能属于二流水平,在陆地上我们可以轻松打败他们!”这是孙立人对美国陆军的评价。

曾经留学美国的他了解美国人对战争的重视和那些军校的底蕴,已经有些拔高了美国人的陆军水平,但他更见识到了先锋军的军威,对比的还有德'***'队和苏俄军队,于是美国陆军只能是排在二流水准,和曰本人一个档次。

如果他们远距离来南洋作战,恐怕他们的后勤保障体系的优势也将大打折扣,远不如近距离作战的华夏。

至少孙立人在缅甸的征战过程中,华夏国防军的后勤体系运作从没有让他发愁过。

“如果战场是在中南半岛,我们必胜!除非美国人疯狂起来,举国来一场生死战。到那个时候,战场就不限于南洋了!”范种也断然道。

“美国人不会为了南洋的利益和我们打个你死我活,彻底把老本都压上,举国战斗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