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669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669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炮弹也是不断的落下。可以说,华夏和苏俄交接的边境,全面展开了一场炮击。

即使华夏军队一步都没有迈过边界,但声势浩大的对苏炮击,还是让老希比较满意

不过,英美却不满了。

本来忽悠的苏俄拼了命的要拖住德国陆军主力,减轻西线的压力,华夏的这一举动却准备要一往无前的苏俄人开始畏手畏脚了。

华夏一个以打促和的理由让他们很无语。

毕竟双方还没有签订正式协约,毕竟华夏的军队也没有跨前一步,只是炮击。

而华夏紧接着在朝韩半岛边界线、中南半岛华日对峙线,甚至在藏边地区和印度的边界线上,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对日方的大规模炮击,这让美英打算要指责的言辞也咽到了肚子里。

“看到没,我还是很支持你们滴!”不管华夏和德国人的关系如何,华夏对日大规模炮击无疑表明了在亚洲是和美英站在一个战壕中。

即使他们知道华夏依旧在摇摆不定,但却不会在华夏正出大力的时候,来挑毛病。

若是说之前华夏的冷枪战还有保存实力,坐当渔翁的行为,但如此大规模的炮击却做不了假。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样的话是一点不假。

在抗战前,德国人卖给华夏的75毫米炮的一发炮弹都要20到30美元,150毫米的重炮炮弹要到50美元,更大口径的炮弹价格更高。

这个价格不乏较大的水分,但炮弹的成本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一吨的黄金不过一百万美元左右。尤其是当大规模战斗中,大炮连续轰击的时候,如雨般的炮弹砸过去,差不多就是砸得满地黄金。

华夏此时的炮击规模绵延整个边界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不乏众多大口径重炮的三万门大小火炮日日不间断的砸了半个月,按照轰击的烈度,加上炮管的损耗,火炮的折损,上亿美元的耗费都有了。如此卖力的表决心,也让英美或者德国人无法再指责华夏的旁观了。

在外人眼中,这么多的弹药砸下去,也代表着大把钞票和黄金的砸下去,即使华夏主要是外购炮弹,即使山寨公司等关系户价格再便宜,这一次华夏的耗费也不会少。更何况那么多门火炮的折损,也代表着实力的折损。

毕竟谁也会想到,现在会有个妖孽的基地,把基地造的弹药成本廉价到几十分之一,而基地的修理厂会轻松摆平一切损耗,只需要很少的一点费用就可以还旧如新。

从12月4日开始的炮击轰了半个月,一点也没有停止的意思。

整个边境的全线作战似乎把华夏的精力给困住了。

至少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把正在卖苦力的华夏的敌意降低。

不过,孟享数百万美元的真金白银撒下去,也是一阵肉疼。

这个时候,他已经无视了这些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效果,无视了日本人和苏俄人哭丧着脸的表情,无视了先锋军参谋部制定的定点消除边界威胁工事的计划。

随着华夏冷枪战略的执行,无论是和苏俄还是和日本人,都同时发现,和早有准备训练有素的华夏人相比,这种打冷枪,小分队渗透的方式,无疑他们在不断吃亏。平时不起眼的伤亡,积累起来的数据无疑让他们大吃一惊。

他们纷纷采取了更加保守的防御来对付华夏灵活的打冷枪战术。

各种工事堡垒逐步的在双方对峙阵线前筑起,随着对峙时间的推移,各种工事和堡垒已经绞杀和封锁了小规模作战的空间。

不说老毛子用一连串的堡垒群,堆起了漫长的防线。即便是小日本,在丛林之中都建起了大量的隐蔽工事,利用各种地形来卡死华夏小分队的活动路线。

这个时候,就需要重炮的毁灭性打击来负责清理了。

参谋部已经早早的就制定了火炮打击计划,那些前线小分队的任务不再只是打冷枪,锻炼新手,侦查对面的工事和堡垒坐标和具体情况成了最近前线官兵的主要任务。

后方的火炮和弹药不断运送上来,长时间的打冷枪战略也使得库存堆满了生产出来的弹药,足可以大肆的挥霍一把。

目前情况,不适合撕破脸的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这些准备就被孟享顺水推舟的用到了敲竹杠上。

而且各处分基地的布局,可以无视远距离的后勤调动,最适合这种全面开花的低烈度敲打。

青藏高原上的印度边界线上,都架起了巨炮开火,甚至咸海上也建起了一个造船工厂,生产出来的炮艇都在向咸海西岸的苏俄驻军轰击。

这种全方位的攻击,规模之大不可谓没有诚意。

而边界上的那些苏俄或者日本人堡垒和工事在重炮的连续轰击和精准打击下,不断的被摧毁,前线上的这些历历可见的战绩不可谓没有诚意。

既然表达了华夏的诚意,就需要来看对方身为一个朋友的诚意了。

“如此卖力的帮你们解决了不少难题,不会一点意思都不表示吧?”孟享毫不客气的开始向德国人和美国人要条件了,狮子大开口的来打通之前的那些限制框框。

不再是原历史中的二分站队原则,游离在轴心之外的日本和红色的苏俄这两个特殊的国家,使得华夏的得以继续投机。

华夏的交易向来都是真金白银的出,或者用硬通货物来贸易,有利可图,又不算是资敌,无论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一些受限的门槛就开始向华夏放开了。

尤其是美国人,更注重真金白银的硬通效果,也是孟享的算计重点。

趁着这段时间双方的关系密切,孟享把军火贸易鼓起来的钱口袋都掏空,只为在双方撕破脸前,多从美国人那里多获得一份支援。大把的金元砸下去,双方又再次进入了一个蜜月期。

而对于德国人,有山寨公司的间接贸易和牵线,有着更多需求的德国人也不得不出手一些华夏需要的机器和技术,换来更多的武器和军事物资。

因为他们确实更需要支援。

华夏的全面开战,纯粹是干打雷。

除了借此机会,清理边界的威胁,清理出更多活动空间,顺便大规模锻炼一下炮兵外,大军驻留在边界并没有大幅度进攻行动。最主要的还是类似后世的那场炮击金门,醉翁之意不在酒。

打了半个月,除了平衡了一下东亚的局势外,对世界其他的战场,影响并不算大。

临近圣诞和新年,但世界各地的硝烟却是越来越浓烈。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827章 攻陷莫斯科

第827章 攻陷莫斯科

华夏军队在那边炮声轰轰,其他地方也是厮杀阵阵。

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坚挺了半个月。

只要物资不匮乏,德国人的钢铁意志就不会垮掉。

虽然不少精锐飞行员远调西线去缠斗英吉利鹰和美国白头鹰,但德国人在东线的空军依旧能和苏俄人抗衡,这使得运输机可以直接空运物资支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再加上有了分基地在附近的物资支援,德国人伤亡了近半的兵力后,奇迹般的把苏俄的猛烈攻击扛了下来。

不过,也仅限于此。

在探查到华夏并没有出兵继续向前的意思后,犹豫了一下的苏俄大军不顾40多万的战损继续扑上去。

德国人已经从到了收尾阶段的莫斯科附近抽调了30万援军南下。另有新组成的30万联盟军队正在连夜向斯大林格勒赶来,就连南下的那支要去攻克高加索油田的部队也调出了3万人返回支援。

如果不趁着援军赶来前,消除保卢斯剩下了不足十万军队的这块心头刺,恐怕苏俄人要一直采取被动了。

“我不需要这根手杖,我需要的是援军,哪怕是一个师,甚至一个旅!若是在圣诞节前,没有援军来,恐怕苏俄人会直接冲到这里,把我俘虏!”保卢斯敲了敲老希送来的元帅手杖,疲惫的低吼道。

他手下那不足十万兵力已经差不多半数带伤,若不是西边不远处还有曼施泰因的近20万左右的援军离得他们不远,有了生存的希望,恐怕他们绝对坚持不下去。

老希已经命令双方会合了,但苏俄人的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虽然没有会师成功,但也死死的阻挡在卡拉奇附近,用20万苏俄军队的血肉挡住了曼斯坦因会师保卢斯的通道。

卡拉奇已经成为了另一块四战之地的绞肉磨盘。这里没有人能占领,只有满地的死尸。

若是当初不会抽调那15万军队编入南下的a集团军群,曼斯坦因还能冲击一把,但现在零下45度的低温似乎已经把德国战车的车轮也都冻住了,在苏俄人不断地疯狂反扑下,难进一步,甚至连防线都摇摇欲坠。

而这不足30万伤残德军面对着的是陆续填补上来的110万苏军,而被冻得厚厚的伏尔加河河面以东,还有60万苏军正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若是没有什么意外,恐怕苏俄人将继续谱写历史的经典,完成对德国的战略逆转。

但这个时代,有了金手指,就有了奇迹。

12月24日,老希得到了他的圣诞礼物。

莫斯科被彻底攻陷了。

这一次是真正的被德国完全占领,而不是两个月前闹得那场笑话。

当时戈林在红场对着镜头宣布莫斯科已经被德军占领时,在莫斯科某一角落轰来的炮弹让他狼狈不堪。随后莫斯科城内依旧坚守的莫斯科军队向外界发出的明电,让德国人颜面大损。

而这一次,德国人的军靴已经踏在了莫斯科的每一寸土地上,完全可以说彻底占领了红色心脏。

这除了天寒地冻,失去了补给的苏俄人再难以支撑有关,也不乏孟享在其中的推手。

自从新的分基地直辖范围扩充到了莫斯科后,莫斯科的废墟上就建起了红警建筑。

三级基地的红警建筑,已经不仅仅是在伪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还是可以潜伏在地下,这使得他们隐身众多的废墟堆中,难以被发现。

当初考虑到德国人势头太猛,利索的把苏俄人干翻后,容易把准备不足的美国人吓住,所以在孟享的指示下,这里的分基地建筑也同样给予了坚守莫斯科的苏俄人不少的帮助,才使得他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也正是有了这些帮助,才使得牵线的间谍们功勋卓著,把线布置到了苏俄政权更高更远的层面,也得以顺利的完成解救部分被限制在苏俄的华夏人的任务,消除了内部的一些隐患。

除此之外,对苏俄人的帮助获得的利益远不止这些。

虽然莫斯科撤离的时候,苏俄人就来了一次大搬家。但情况紧急,匆匆之下,莫斯科遗留下的财富依旧是惊人的。甚至一些秘密的宝藏被直接就地隐藏。苏俄人还指望着能打回来。

而孟享的支援从来就不是免费的。

即使各种物资的售价翻倍甚至翻几十倍,但在这种情况下,苏俄人依旧乐意。被德军封锁的严严实实的情况下,能有物资就算不错了。

于是这些地头蛇们把他们知道的财富都出售给了那些间谍奸商,换来了他们武器、弹药和医药,甚至部分酒精兑换的烈酒和营养餐改制的食物。

没有了那些金银硬通货,无论是公共建筑中还是私人家庭中,遗留下来的艺术品、古董和各类书籍也可以兑换,甚至到了最后,即使工厂的机器,破铜烂铁、有点价值的旧家具都能偶尔换到一点救命的物资。

直到孟享下达了撤销扶持苏俄人的命令。

“油田还暂时不能让德国人拥有,不过莫斯科吗,这个可以有了!”孟享的一句话,把分基地支持的对象全面倾斜向了德国人,也改变了莫斯科这座被毁坏了三分之二的城市的命运。

当德国人到处搜索的时候,不由遗憾的发现,莫斯科被苏俄人搬得真干净,翻不出一点让他们欣慰的财富。他们接收了一座已经快成为废墟的空城。

战争是为了什么?

虽然世人可以轻松找出至少一百种不同的答案,但在士兵们的眼中,没有足够的利益诱惑,光靠着头脑的一时发热是支撑不下去的。

攻下了莫斯科,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但德军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很多德国官兵口袋里抢来财富转换成了香烟、咖啡、茶叶、酒等等各种印着华夏制造标签的物资,流进了紧跟着德军做生意的华夏商人的口袋里,甚至连德军高层也因为冬季运输困难,就近高价购买山寨公司提供的武器弹药上门服务,而致使接收的苏俄财富也印上了华夏的标签。

财富流向华夏,他们只得到了一片废墟和空荡荡的口袋。

就连戈胖子转悠了一圈,没有找到一件满意的艺术品,而大发雷霆。

“我们已经捏爆了苏俄人的心脏,剩下的就是彻底征服苏俄,拿回我们应得的胜利品!”老希很懂得蛊惑人心,传来的祝贺词中,除了一长串带着神圣和荣耀字眼的话外,其中的这一句话让士兵们激动。

当德国官兵举起上手支持继续向东进攻,去夺回那些转移走的沙俄财宝的时候,浑然不知其中一部分莫斯科财富就埋在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