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566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566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中的怒火,以及地面装甲部队的绞杀。

二级多功能装甲车的20毫米机炮丝毫不弱于空中的强击机,速度也足以追上任何一匹战马。

于是在29日下午,出击的七千苏蒙骑兵全灭。最后的三千红色外蒙骑兵只剩下了一个记忆。

手持冲锋枪甚至是老式步枪的苏俄步兵的冲锋在铁甲怪物面前早就被证实了是一种无奈的结局。当苏俄的骑兵队伍被全歼,空中的战斗陨落了160多架的时候,已经伤亡超过了4万的东线苏俄部队在29号也同样的溃败了。

在克鲁伦附近的铁路线和火车站被先锋军突击而来的装甲部队控制后,他们继续向东逃窜,有的甚至一直利用能抢到的交通工具逃到了华夏东北。

外蒙东部已无可以阻挡先锋军脚步的敌人了。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670章 坦克抓俘虏

第670章 坦克抓俘虏

在北线和东线,苏俄军队都在29日下午开始了溃败。随之而来的夜晚,再次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但多处指挥所可疑地点都被先锋军的轰炸机锁定轰炸,加上战场上对苏俄通讯的干扰,使得苏俄的指挥系统并没有快速的利用这个时机整顿住溃势。

当天晚上,两线共枪毙的官兵破千,但依旧无法失去了信心的士兵止住逃窜的脚步。东线已经完全溃败了,乘着夕阳冲进克鲁伦的先锋军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乔山等一帮外蒙高官在先锋军冲到城外的时候,就已经和苏俄顾问一起退走了。

那里低矮的建筑也组织不起像样的坚固的工事,除了用尸体来堆积防御阵线,别无他法。

为了以后对外蒙的控制,他们明智的选择了战略转进。

此时的先锋军已经空降苏蒙边境县城楚伦浩饶特,掐断了从克鲁伦通往苏俄博尔贾的铁路通道,即使是三架起飞的里2的运输机也被空中拦截的黑寡妇击落一架,迫降两架,但Po2成功夜航的信息让苏俄人直接派出了三十多架这样的双翼机,带着部分高层从偏僻的地带低飞逃了出去。

孟享听闻后并没有太在意,他对抓捕乔山等外蒙高层并不是很热心,反而是苏俄人将之带走后,在方便以后反攻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华夏可以责难的把柄。孟享正想多一些和苏俄争执的借口,所以此次并没有启动混在那些高层中逃脱的克隆间谍,只是放了长线。

两个大国的角斗,多一条两条的计谋,以及多些小鱼小虾的人物并不是主要的,实力才是百年大国恩怨的终究要素。

相对于东线,北线的防线要厚实多了。

两天中,北线苏俄军队虽然伤亡超过了十万,但从莫斯科来的执法官很快用三个将军的脑袋和四十多个校级的军官的尸体让迷茫的军队在30日凌晨的时候清醒了一些。

30日凌晨,当相对谨慎的先锋军只攻入了一半恰克图的时候,留守的苏俄军队很快爆发出了为苏俄联盟效死拼杀的热情,一下子滞缓了先锋军的攻势。

双方在黎明前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步兵近战,一直维持了恰克图河沿岸。

当初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连斯奇条约》也就是苏俄人说的恰克图条约,就是以恰克图河为界,北岸的老城划归了苏俄,南岸重建新的边境重镇买卖城。二百多年的耻辱后,华夏的军队重新站在了恰克图河北岸,在河的北岸,此时送到对面去的也不再是晋商的茶叶,而是炮弹。

苏俄人虽然借助着恰克图河的地利优势暂时阻挡了先锋军战车的脚步,但随着黎明的到来,就被自行火炮的重击打破。

后方的重炮挪移不方便,空中的轰炸机在夜色中发挥不到位,快速突进到恰克图城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因为大战后德械坦克的休整并不是很多,加上在夜间的轰击效果不佳,看似88毫米的炮击已经把北岸整个犁了一遍了,但还是没有阻挡住苏俄人临时爆发出的狂热,直到大口径自行火炮的到来。

24辆灰熊在之前的坦克大战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作为纯火力支援出现的自行火炮,并没有歼击坦克车的功能。没有休整多久的他们是首批到达恰克图河岸的大口径火炮,本身就是为了苏俄巷战而研发出来的它们一起扬起150毫米的StuH43短管榴弹炮,开始了河对岸的一片一片的清理。

即便是短管炮的射程短了些,但150毫米的重击绝对不是恰克图的小城镇所能抵御的,当太阳重新照耀这片地方的时候,那里已经是一片废墟中的废墟了。让伴着朝霞而来的轰炸机群只能把目标挪向了其他地方。

面对着先锋军铺天盖地的装甲攻击,苏俄人挤出的最后热情被清晨金属的温度重新冷却了。

北线的溃败也开始了,苏俄士兵逃亡之急迫,就连巡猎在大军背后的那一万多先锋军士兵和二百多辆的装甲坦克都挡不住。

他们只能在这些混乱后撤的苏俄大军中,多捞一把军功。

军功唾手可得,即使他们攻击一支后勤部队,近在咫尺的另一支还全副武装的部队照样视而不见。

“我觉得咱们有些发傻了打后勤部队有什么意思?老毛子对那些后勤物资根本就不管了,只顾着逃命了”眼看着一队队的苏俄军队队形散乱的连停也不停的从附近跑过,夏博耳一拍脑袋悔道。在老家吉林日本人的商业协会里干过财会,所以他对财物比较敏感,这一次任务在苏俄大军背后的行动中,他主要是针对后勤物资而去的。

不过此时望着满地扔的到处都是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物资,他发现苏俄人对那些物资已经弃之若履了。

旁边的一辆黑豹坦克停下来,李铁牛钻出脑袋,望着远处隆隆作响处的硝烟正随着清晨的微风越吹越近,不由耸了耸鼻子,焦虑的喊道:“队长,你说我们该咋办?”

夏博耳也露出了脑袋,望了望南方,低头略一思量,才大手一指乌兰乌德的方向,高声呼喊道:“前方大胜,咱们的队伍就要过来了。后勤物资跑不了,咱们先去前边抓俘虏”

一声呼喝,他中队剩下的八辆黑豹同时放弃了对不远处一支已经失去了马匹的后勤马队的阻击,转身向更北方冲去。

一路上他们还不断地抓俘虏,后来才发现,这样也很傻。只要涂着先锋军标志的坦克往那边一横,就有大批的跑不动的苏俄士兵举手投降,他们的人数根本无法看管这么多的俘虏。

“他们不会看出我们人不多,再爬起来造反吧?”李铁牛从坦克的观察孔中望去,前方黑压压的一大片或跪或蹲的俘虏,有近千人,而他们冲过来的只有三辆坦克和一辆多功能装甲车,就连下去缴械的人员都凑不够。其他的坦克和装甲车还在看守着近千人的俘虏呢。

望着苏俄士兵还带着的手榴弹等武器,夏博耳也有些发憷。坦克抓俘虏,而且是一大堆的俘虏,距离如果靠近了,如果这些士兵突然爆发起来,塞给坦克几个肉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杀一儆百”想了半天,他从嘴角中挤出了四个字。当初日本人在东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小队日本兵就能凭着刺刀上的鲜血顺利的掌控一座几十万人的大城市。

“轰轰”不远处逃走的百十人的一队苏俄士兵很快在75毫米的坦克炮的五连发的高爆弹中所剩无几,剩下的几个也很快倒在了冲上去的一辆黑豹的机枪下。

坦克炮的轰响让蹲在原地俘虏更加的老实,除了有些散乱的一角。

“哒哒哒”二级多功能装甲车上的12。7毫米机枪全开,一下子就抹去了那个突兀的棱角。

“你们为什么要枪杀俘虏?”一个军官忍不住站出来喊道,在他的带动下,他的身边陆续站起了三四个人。

“你们应该遵守日内瓦公约……”军官的话语并没有说完,就被挪向他的机枪打没了影子。一发20毫米机炮炮弹直接把他打爆,血肉散落了一地,修罗场一般的场景一下子止住了被误伤呻吟的十几个苏俄士兵。

“战场上,面对着敌人,即便是空手投降的敌人,也不需要询问引发骚乱的理由,机枪就是最好的审判官。”大学中曾经喜欢过一段时期文学的夏博耳心头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这句写在他后世的回忆录中关于这场曾引起有些国际民主人士非议的杀俘事件的一句不屑的应答。

“不准交头接耳不准随便说话”车载的喇叭响起后,夏博耳才想起观察孔外的那些苏俄人并不能听懂这些话,最后只得无奈的又喊了一句每个先锋军士兵都能说出来的俄语:“举起双手,缴枪不杀”

这一次的效果出奇的好,那群苏俄士兵不管是受伤的,还是独臂,都把空着的手臂举了起来。手臂如林,让夏博耳放下了心来,不由舒气牢骚道:“快和上边联系,要求赶紧派兵过来接收俘虏,最起码有个懂俄语的过来也行”

要求接收俘虏的不仅仅是他们这里,指挥部的通讯炒成了一团,都是要求接受俘虏的派兵申请。苏俄人再归心似箭,也跑不过大马力的装甲部队。唯一可惜的是坦克部队人员太少,不得不停下脚步看管俘虏。

这种遗憾并没有持续多长,更多乘坐着卡车和装甲车的步兵很快冲了上来,替代了滞步不前的铁甲部队。

华夏的铁甲洪流继续滚滚向前,更多的苏俄俘虏在他们的履带前跪地求饶。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671章 争功

第671章 争功

“快一点前边的乌兰乌德是我们的”这样的声音在30日的贝加尔湖附近此起彼落,在四大进攻军团的士兵耳边持续回响。

在北方的苏蒙最前线的20万军队,是四个军团一起出动的,各出一军。然后再轮换出击,毕竟苏蒙的道路只有这么几条,根本不够50多万大军挤的。

苏俄人为了逃命,很多已经不再走大道,跑入草原沼泽里再无声息的也不少。先锋军也是一路追击,犹如水银泻地般,五十万大军一起压了上去。不过,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抢占乌兰乌德,担任主力的装甲部队沿着大路,一天行进一百多公里,甚至直接越过了众多逃窜的苏俄军队,前锋直抵乌兰乌德城下。

临近黄昏,守卫在乌兰乌德的苏俄军队并没有贸然出击,20多万大军都顶在前线,在前两天最激烈的时候,甚至连五万的预备役也投入了进去,此时乌兰乌德城附近不足五万,其中还有部分伤员以及众多的后勤部队。

前方溃败的消息已经传来。虽然大军还没有退下来,通往乌兰乌德的大道又先锋军的轰炸机的翅翼阴影下,但还是有零散的军官乘坐着便捷的交通工具,以最快的速度一刻不歇的逃了回来。

在城中已经乱作一团,很多人急着赶赴火车站的时候, 剩下的军队连防守都不安心,更不用说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出击了。

而先锋军前锋到达城外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这个时候想要趁夜攻取这座有重兵防御的城市,根本是不可能的。苏俄人的前线司令部还在这里,就连总指挥科瓦廖夫也在此坐镇,岂是说攻就能攻的?

先锋军指挥部也不贪心,参谋部的计划一环扣一环,把什么都算计了一遍,并不强求冒险。背后有强大的实力支撑,苏俄又面临着西线的压力,着急的只有他们,先锋军根本就不着急,稳打稳扎就能轻松赢得最后的胜利。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不需要多么光辉伟大的命运转折战,只需要平推,就足以获得最大的胜利。冒进求功下只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那些将军们可不想稳稳当当的只等摘果子,战火把他们血液中暴力分子都蒸发了出来。当打败了苏俄的边境守备大军,整个西伯利亚暴露在了他们面前的时候,剩下的就需要大军去抢占了。而四大军团都参与追杀。

军队中可没有让功的习惯,各凭本事争得头功,才是军队中的风气。

傅作义的第七军团已经是功成名就,但其他军团至今还只有一场战果不显的功劳。孙楚、孙连仲、卫立煌等人又岂能甘居人后?眼前的乌兰乌德就成了此时最让人瞩目的战果。只有攻下了乌兰乌德,才能借助西伯利亚大铁路,东征西战。

各军团暗自较劲,虽然夹杂着各军团的前锋小队不会盲目的直接攻城,选择了观察准备,但后方的大部队中却有快速突进的命令频频在催促。

……

“你们若是再磨蹭,功劳可就被人抢去了”此时孙桐萱的第5军团中,也是时有类似的声音响起。

东线苏军溃逃的更快,29日已经逃得遍地都是了。第五军团剩下的只是追击接收果子而已。

不过他们既需要应对苏俄,又要处理日苏的对峙边境线,有些力不从心。所以黄华民的第十一军团也在28日进入了外蒙,开始向外蒙东南的苏军进攻。他们的进军速度很快,一边向东,一边向北扩大战果。隐约的,两支军团也有了争功的影子。

这些先锋军内部的良性竞争并不影响大局,每支军队内都有这样一定限度内的竞争。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外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