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

第334部分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334部分

小说: 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也都知道肥料的重要。俗语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农村中各地的牛粪、马粪都被百姓拾得一干二净了。即使人的大小便也是收集起来肥田。各家收集各家的,这也是宝贝。

但即便如此,华夏的耕地经过千百年对人类的供养,养分缺失很大。精细耕作肥田养息的田地并不算很多,很多百姓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只是使一把苦力气。地里肥料不多,种出的庄稼又全部收走了。这个时代很多地方连烧火做饭的柴火都需要四处搜罗,更不用提麦秸还田了。

长时间重用轻养,地力已经贫瘠。要想改善,要么种其他作物轮种修养,要么直接荒弃修养。

到了后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受到工业“三废”的影响,耕地质量下降更快。华北和西北的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不足1,全国平均含量也不过1。5,而欧美国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了2。54。要想根治的办法,土地的休养是一方面,合理补充肥料也是一方面。

就华夏的基本情况来看,现有耕地以缺少氮、磷、钾三者为最。

孟享记忆中,那些冒着刺鼻味道的化肥厂就是以氮肥为最。这是因为氮肥容易流失,全世界的土地都是容易缺氮。同时补充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

这个时代,华夏的氮肥发展的比较晚,35年的时候才建成了两座氮肥厂,一座在大连,日本人插手,一座则是在南京,都是生产硫酸铵。每年的产量不过两三万多吨。最高年份不过4。1万吨,还不如后世的一个县级的需要关停的化肥厂。

孟享自从与范旭东签好了合作协议后,引进了德国人的设备,也建立了一座年产三万吨的氮肥厂。

当年范旭东和吴蕴初签订了一个长江以北一个长江以南的协定,但到了孟享这里,被孟享直接忽略了,他直接在初期就掐去了这些垄断寡头的萌芽。他又和吴蕴初合作建造起了一座三万吨的氮肥厂。

同时为了有制约,孟享还建起了一座五万吨的氮肥厂,交给了羊11来打理。

随着战区工商业的兴隆,资本的势力开始抬头。有时候经常出现一些被动的局面,却不能仅靠着政府和军队来处理。所以孟享选择了部分克隆人暗地里来控制各个行业,以带头羊的身份来调控一些方面。不止是化工,其他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孟享推出了近百名克隆人来控制那些他直接投资建设的资产。

随着先锋军越来越庞大,孟享再把先锋军当做私产是不行了。那太惹人非议,这就需要有个过渡的台阶。于是那些军火买卖的资产就转入了这些新兴起的工商业。

羊11等人就是表面上的这些资产的拥有者了。但实际的操控者还是只有孟享一个人。

如此,战区内的氮肥生产一下子就超过了11万吨。除了部分动力系统,这基本都是从德国人那里弄来的。但这个依旧比不上国外的那些企业,比起后世上千万吨的产量更是没法比。后世那些大的氮肥厂,一个就有30万吨的合成氨产量。

不过,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羊11投资的也是化工厂,不仅仅有氮肥厂,其他肥料也有生产。

华夏一半的土地缺少磷肥,尤其是南方的红壤,缺失的格外厉害。但华夏的磷肥资源却是相对匮乏。

华夏的基础总量是不低,可以排在世界前三位,但大多数是平均品味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低品质磷矿,可供低成本开采的数量太少了,后世大量的磷矿资源还需要进口。当然后世里也有些只看重眼前利益的,在疯狂的开挖了不多的资源出口赚钱后,又不得不花更高的价格来进口。

同样此时的许多矿产是极端廉价的,磷肥的价格此时也不高。关键的是,在西班牙的内战结束后,孟享拿到了西撒哈拉的部分磷酸盐矿的开采权。

世界上最丰富的磷矿资源聚集地应该是北非。

它的阿特拉斯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矿盐蕴藏区,占了世界总量的一半。西撒哈拉就在其中。

而世界上磷矿资源最多的国家就是它临近的摩洛哥,开采量占了非洲的三分之二,主产地就是胡里卜盖。

摩洛哥胡里卜盖的磷矿3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采了,但那里是法国人的地盘。不过,相对它四五百亿吨的储量来说,前景广阔,为了以后的长期利益,孟享正在等待着最好的时机进入。

二战风云已起,法国佬即将一败涂地,。那时候强势进入,相对简单多了。

西撒哈拉就是另一个磷矿储量富聚地,仅仅著名的布克拉磷酸盐岩矿床储量就达17亿吨。孟享虽然不很清楚,但知道大体位置,靠海比较近,又暂时没人开发。所以直接画了一个大圈,价格低廉的就被山寨公司拿到手了。为了保险起见,山寨公司又转给了先锋军。

当然非洲其他著名磷矿床,比如突尼斯的加夫萨,塞内加尔的泰巴和帕洛,埃及红海区域的萨法加和库塞尔等,但孟享了解的却不多,基地车又过不去,根本无从找起。

同样的还有钾肥。

华夏一直缺钾,钾资源很有限。后世的盐湖钾肥都成了抢手股。正因为如此,钾肥一直是国内进口的重点。

后世本来就是大量进口,促使了世界钾肥价格的提高,而到了国内经过几个众多周知的原因哄抬后,即使是走私货也是抬升了好几倍。这个让孟享印象特别深刻。加上那句广告中的加拿大钾肥,孟享也就记住了加拿大的钾盐资源是世界第一位的。

当然这个排名稍有些偏差,此时苏俄在二三十年代已经发现的上卡姆含钾盆地和中亚钾盐盆地,仅仅中亚的钾盐盆地,后世的远景储量就达300多亿吨,而加拿大的钾盐主要产自萨斯喀彻温省,那个萨斯喀彻温盆地钾盐矿是在40年代才被发现的,钾盐储量也达到了180亿吨,而且是富矿资源。

采矿本来不是谁的总储量算的,有些不利于开采的贫矿,没有开采价值,即使储量再大也没用。就像华夏的铁储量曾报道过居于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是贫矿,只能无奈的每年大量进口,还被人卡脖子。

加拿大的钾矿资源是易于开采的富矿。此时那里土地又是廉价的让人难以置信。在那里孟享的划圈圈是一次比一次大。

那里是英美法等国的后花园,没法直接插手,但影子公司却是可以直接在那里筹划,开采生产。经过简单处理后,半成品可以直接运抵华夏。

当然中亚的钾盐资源,孟享也不会放过的。不止是钾盐资源,中亚的许多资源都是很丰富的,曾经汉唐的痕迹还没有被历史磨平,孟享也希望再去找回那里华夏曾经的文明痕迹,并在此发扬光大。

肥料就是土地的粮食,这三样肥料解决了,再加上农村的土肥绿肥,以及农民们的精心护理,土地的丰产可以预期。

不过,有一点孟享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注意,华夏的土地不仅仅是需要肥料,还需要休养。后世年年施肥,以及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土地的板结,昆虫的大量灭绝,使得土地本身的生态系统失衡,地力丧失。长此下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所以,肥料需要合理搭配,也不能滥用。该休耕就休耕,该轮种就轮种。只有给土地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才可以长久维持。

当然,眼下孟享只能先顾眼前,毕竟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华夏需要的是粮食数量,先解决温饱问题。

“至于以后,开疆扩土了,耕地也就自然不缺了。”孟享暗自道。

第二卷扬帆,38到39 第419章 先锋一号突击步枪

第419章 先锋一号突击步枪

“先锋一号突击步枪造出来了”电话的另一头谢承瑞激动的口气都震动的孟享的耳朵发痒。

他是兵工专业出身,因为前一段时间兵工系统缺人,他就调去了帮忙。一直在那里组织协调新武器的生产。

基地中的武器虽然便宜实惠,但如果发生了意外,没有自己军工体系的先锋军必然会很快的垮掉。系统的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军工体系,是孟享此时忙碌的第二件事情。

“这就是先锋一号突击步枪?”孟享等人快速的赶到了在齐都附近的那所轻武器研究所。经过了重重哨卡后,他们在一个宽大的回忆中,见到了那三支先锋一号的样品。

“样子有些像冲锋枪?”旁边的范种看了看道。

“它吸取了不少冲锋枪的理念,和冲锋枪又有很大的不同。”旁边的谢承瑞解释道,“还是让我们的设计师伍德生来解释一下吧”

一个脸上都篆刻着沉默的中年人站了起来,也没有那些客套话,直接开口道:

“它就是先锋一号甲式突击步枪。空枪重量削减到了4。2公斤,全枪长度是863公厘,使用的是新开发7*4。1公厘子弹。弹匣30发。有效距离在400米以内。……”伍德生一边摆弄着其中一支样枪,脱口而出了一大堆的数据,顿时木讷的脸上神采飞扬,与刚才那个沉默寡言的样子判若两人。

他此时心中也是激动万分。老家是上海青浦的他自小就随着在江南制造局内枪械修理所当技工的父亲,摆弄那些枪械。可以说,从小那些就是他的玩具。长大后,他自己跑到了德国系统学习了兵器工业制造,处于小时候培养起的兴趣,他主要钻研了步枪枪械研究。

回国后,凭着扎实的学识,担任了原巩县兵工厂生产部技术处一级技术员,并参与了对毛瑟1924年式步枪复制工作,中正步枪的出现也有他多一份功劳。但因为他的孤僻和不合群,十余年了依旧是个技术员而已。

随着日本人的逼进,巩县兵工厂整体搬迁湖北汉阳。半路上运送的队伍遭遇鬼子战机轰炸,他被炸成了重伤。他自小伴随着冷冰冰的枪支机械长大的,孤僻没有几个朋友,同事间的感情也是很淡漠,受伤后没有人留下来照顾他,只是被安置在一民户家中疗养。

不久后,当地也被日本人占领。那个姚姓民户在鬼子劫掠中家破人亡,只逃出了一个半大小子,在先锋军占领新乡后,带着他投奔了过去。

在新乡遇到了先锋军的医疗队后,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才被救活了下来。伤好后,也就留在了先锋军中。

先锋军需要大量的有技术的人,他的技术在那里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周围一批克隆人比他还要沉默孤僻,他的性格反而显不出奇怪来了。这里也不需要投上级的所好,拍马溜须,只需要有真本事,就能积攒军功升职。

此时他已经是技术少校军衔了。这是先锋军为了区分那些战场厮杀将士的军功和文职一类军官军功而划定的军衔,诸如军医、兵工人员等的功劳大多数是以此而定。当然,孟享绝对不允许先锋军内部出现艺术家将军。军队就是军队,最重要的就是杀敌作战,暴力机器上的暴戾气息才是它最主要的体现。

就连那些宣传队,也逐渐调整到了政府机构中去了。适当的分开,让军政慢慢的脱离,也为以后的政局稳定提前做好准备。

如论是哪一种,先锋军中都有战功记录方式。伍德生的少校军衔即使凭借着军功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正是他的脱颖而出,才担负了先锋一号突击步枪的研制工作。

“这种瞄准系统,是柱状准星,U型缺口照门。闭锁采用的是枪机回转闭锁。……”伍德生不断解释着,旁边孟享含笑不语。这些东西他早就知道了,其中一些理念是他提供的。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

孟享知道只要后勤能跟上,以后绝对是自动突击步枪的天下。而恰恰借助着基地的他最不缺弹药,所以索米冲锋枪成了先锋军的标准武器。但冲锋枪用于战场作战,即使索米的精度再高,射程上的短脚也是有些无奈。虽然有机枪和狙击手的配合研制远距离,但灵活性和活力猛的兼顾却是做不到。

而基地生产的那些二战突击步枪价格又比折价后的索米高不少,不合算。加上他内心深处一直想要摆脱基地的过度影响。所以他一上来就开始研制自动步枪。参照的对象就是AK47。

AK—47太有名,即使孟享他这个伪军迷也翻看过一些相关记录。作为一个伪军迷,他虽然不知道原理,但那些名词还能蹦出几个,这些都给了那些研究人员以启发。他更是通过脑海中的印象,大致画出了AK47的样子,虽然详细部位不能描述,但大致的样子还都勾画了出来。

为了能把脑海中的那些物体描绘的更加详细,最近孟享在空闲的时候,联系一下绘画,唐明月中西画技皆通,比孟享的半瓶醋要强多了。不需要请教那些大师,暂时和这个唐秘书一起写写画画,美人陪伴,精神也是一种放松。

AK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