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 >

第25部分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第25部分

小说: 盛唐(太子李建成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忧大哥并不曾真正属于自己。

因为他发觉,大哥心中所想,自己并不曾真正了解,一丝一毫也无。这种念头腾起在脑海,便好比是一种折磨。

此时此刻,在酒意的刺激下,李世民恍然地只是不断地冲撞着身下的人,狠狠地进入和退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结合和分离的过程。

只有这种感觉是真实的,真实到任是谁,也无法否认。

李建成被他的双臂固定在怀中,随着剧烈的冲撞,一下一下地颤抖着。五指扣着身下的被衾,克制地低声喘息,弓着背脊,只感到身后那紧贴的躯体滚烫异常。

那温度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便仿若一场烈火,将温度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传递过来。快感被生生地从四肢百骸中逼了出来,攀上顶峰,然后燃烧殆尽。

不知第几次发泄出来之后,李世民终是彻底退离了李建成的身体。他在床边摸索着拉起被衾,将二人紧紧裹住。仍是在对方身后落下细细碎碎的亲吻,从后颈,到背脊,到腰际,来回往复,不愿分开。

末了,不知是过于疲惫,还是醉意太盛,吻着吻着,终是抵不过倦意,就着这从背后环抱着的姿势,慢慢陷入沉睡。

感到对方的动作徐徐停了下来,喷薄在后颈处的呼吸,亦是渐渐变得沉稳。李建成低着头,慢慢地吐出一口热气,想要伸手拭去额前的汗水,然而对方的双臂牢牢束缚着自己,竟是不容半分动作。

正此时,身后却响起李世民含糊的声音,不知是虚是实,是梦是醒:“大哥……你心中所想……可否让世民知晓一二……”

挑嘴笑了笑,说不清是无奈还是自嘲,却终是放弃动作。不久之后,亦是精疲力竭地睡去。

*****

接下来的二日里,李世民奔走于营中,做着出征的最后准备。每日从白天忙到深夜,几乎未有闲暇,甚至直至临行前夜整理行装时,才从营中返回,得以再一次回到房中。

房内一角堆着许多什物,乃是这些时日朝中官员陆续送来的生辰贺礼,李世民心知无非是些金银俗物,并不挂心,加之近日繁忙,便看也未曾看上一眼。

然而今夜,他才忽然发现,那什物之中,有一个长长的锦匣打横摆放着。虽并不华美,却分外惹人注目。

鬼使神差地便走了过去,双手捧起放在桌上打开。

匣子里面是一卷画,徐徐展开,昏黄的烛光之下,但见纸上墨色徜徉肆恣,一笔一划无不是惊若翩鸿、矫若游龙。

指尖蓦地抖了抖。他一眼便看出,此物……竟是那稀世珍宝,《兰亭集序》。

此物,这世上唯一人才有。

李世民早便有所耳闻,李建成用此物引诱卫玄,从而对长安城中三股势力施以离间之策,长安城破之后,此画落至杨侑手中,他更是亲自讨要回来。

想来,应是极端挚爱之物。

可今日……此物竟不声不响地,这般静静躺在自己手中。

李世民低头定定地看着,忽然挑起嘴角,径自笑了起来。

也许一切便如这画一般,自己分明已然拥有,却因一时疏忽不曾注意。反而,倒平添了多余的忧虑。

——大哥,你的心意,可是如我所想?

——然而答案如何,已然不重要了。无论事实是否如此,我却也已然信了。

李世民不觉间,指尖已是徐徐用力,握紧了字画的边缘。然而下一刻,惊觉之后,又蓦地松开手来,生怕在其上弄出一分一毫的皱纹。

随后,他怀着满心满身的暖意,小心翼翼地将画重新卷好,重新放回匣子里。正此时,却见匣子里竟还有一张并不起眼的纸页。

李世民一怔,伸手轻轻拿起,放在眼前,却再一次轻轻笑了。

其上不过四个字,于他而言,却堪比千钧之重。

“世民,凯旋。” 

作者有话要说:大爷们~赏朵花吧~看在俺X尽人亡的份上~别到最后一章才做个陈词总结嘛~

来嘛来嘛~o(* ̄▽ ̄*)ブ


P。S。这章神马都没有 




25

25、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五章】

大军出征的当日,地面的残雪已然化尽。是日天色晴冷,却也阳光明媚。李建成跟随着李渊,连同朝中百官,照例出城十里,为之送行。

李世民一身甲衣遒劲,意气风发地高坐于马上,饮罢践行酒后,豪气万丈地将碗摔碎,随即对众人一拱手道:“且待世民凯旋!”

说话间,目光却是有意无意地望向李建成。

李建成笑容淡淡的,面色不变,看着他带着大军返身远去,消失在山峦之间,这才收回目光,随着李渊一道而返。

“建成,待会儿来相府一趟。”李渊一手提着马缰,看着面前的路,口中道,“为父这几日常在琢磨,世民带兵东征西讨,而你,也到了该着手处理政事的时候了。”

李建成闻言心中一动,当即明白了李渊的言下之意。

纵然因了当初打出的“尊隋”大旗,李氏一族纵然占据长安,一时间仍需尊杨侑为帝。然而实则人人心中再明白不过,李渊废了这傀儡皇帝,亲登大位只不过是时日问题。

李渊所需要的,不过一个契机而已。

及至那时,他便是大唐的皇帝,而自己,便将是大唐太子。

这一日,也不过近在眼前。

念及此,李建成心中忽然腾起些许兴奋之意,这种感觉,同前日那歇斯底里的欢爱,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他等待了蛰伏了这么多时日,为的便是这一日的到来。那属于自己的太子之位,唐皇之尊,在这一日之后,将变得触手可及。

第二次……这位置,他绝不会再失去。

念及此,李建成面上陡然绽出一抹不易觉察的笑来,拱手对李渊道:“全凭父亲吩咐。”

*****

一日后,李世民率军驻军扶风。全军安顿下来之后,他独自走上附近一处高地,抬眼眺望薛仁果驻军的营地。深知对方虽号称三十万,实则不过十万人而已。况零散招纳的流寇之辈,又怎敌得过自己手中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沉吟许久,李世民当即召集偏将,商讨作战事宜。此番于公于私,他仍是想要速战速决。

于公,长安周遭势力无数,在任何一股上耗费过多时日,都将给余者趁虚而入之机。于私……则到底,是不愿离开大哥太久罢。

闭上眼,脑中回想起昨夜肌肤相贴的火热,倾尽所有的缠绵,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吐出,极力地平复着周身再一次腾起的热度。

大概……已经无法自拔了罢。无奈地笑了笑,听闻属下唤他入帐,这才扶着腰间佩剑,转身而去。

是夜,天边刮着刮着凛冽的东北风。纵是在南方,今年的冬天似乎也格外寒冷。薛仁果的营地里,几名守卫正围坐在柴火旁搓手取暖,忽然一人抬眼望向天幕,惊讶道:“那、那是什么?”

余者循声望去,但见夜空之中,几点灯火自北面徐徐飘来。渐渐地,数量渐多,竟是成片而来,密密麻麻地,几近照亮半个天幕。

待到火光飘得近些了,只听闻一人忽然吓得坐到在地,指着那大片火光道:“那火是绿、绿色的!莫非是鬼火?!”

此言一出,众人俱是吓得不轻。然而抬眼望去,却见那火光不仅凭空漂浮着,而且,竟当真是那般荧绿的色泽。

众人大惊,赶紧通报薛仁果。薛仁果走出大帐,抬眼望了望,却也着实未曾见过此等物事。而且细看之间,那绿色的荧光……倒当真有些诡异。

“将军,这、这如何是好啊?”他一时不知所措地立在原处,任旁人换了数声,也给不出回答。

将军已是如此,底下人当即乱了套。不少士兵仰头看着逐渐逼近的“鬼火”,已是哭爹喊娘地直往后爬。

而待到那火光飘至大营正上方时,周遭出其不意地,忽然响起大片箭簇之声。只见箭簇声方起,头顶的火光倏然而落,如火雨一般打落在营地之上。

营帐之上,瞬间便腾起了扑天的火光。底下士兵见状,生怕“鬼火”追赶自己,愈发骇得落荒而逃。

顷刻间,营中大乱。那薛仁果自己,亦是吓得手忙脚乱。

而与此同时,躲在暗处的李世民见了这情状,不由徐徐挑起嘴角。朝身后看了一眼,随即抽出佩剑来,扬声道:“出击!”

与此同时,天空应声腾起一支号火。顷刻间,伏于周遭的人马如潮水一般倾泻而下,顷刻将薛仁果大营围在其中。

李世民横剑冲在最前,实则发出号令的那一刻,他心下已知:此战必胜。

*****

一战过后,薛仁果率众溃逃,李世民也不再追击,只带着纳降的三千人,班师回朝。此间算来,一共也不过十余日的功夫。而如此速战速决的大胜,却教朝中上下无不是一片赞叹之声。

而李世民回府之后,匆匆换了身衣服,便去往李建成处。然而李建成并不在府邸,据下人说乃是身在相府。李世民只得依言前往,果然见府中李建成正同李渊商讨政务。

见了李世民,李渊笑道:“世民回来了。”

李世民拱手拜道:“方一回朝,不敢耽搁,便来拜见父亲。”顿了顿,望向李建成,有意做出惊讶之态,“不想大哥竟也在此。”

李建成对他微微颔首,眼底藏笑。

李渊示意他坐下,笑道:“为父已听闻你一战打败薛仁果之事,方才还同建成说起你用的那‘鬼火之策’。”

“以孔明灯火烧大营……”李建成笑得温润,接口道,“世民此策,当真是事半功倍。”

李世民看着他,顿了顿才回过神来,谦道:“不过是用了染色的纸,做了百盏孔明灯。若非薛仁果手下尽是无知的流寇之辈,只怕也不能蒙混过关。当真……瞒不过大哥。”

李建成笑道:“行军用计,便好比对症下药。世民能用此奇策,在你父亲和大哥面前,又何必太过谦虚。”

李世民闻言亦是笑了笑,见二人几句之后,仍继续商讨治国之策。也不便打扰,便寻了个由头,退了出去,心道稍后再寻大哥不迟。

*****

回到府中一觉睡到黄昏,用过晚膳,方步入院中散心,便听闻下人道李靖将军求见。

李靖乃是李世民帐下一员猛将,攻取长安之战中功不可没,故素来可称李世民心腹。见他求见,李世民点点头,示意让人进来,然而及至李靖步入后院中,却见他身边竟还带着一人。

“大将军,”李靖对他一拱手,看了身旁小兵模样的人一眼,神色里难得有些犹疑,“有一事……末将难辨虚实,便不敢声张,特地先来告知将军。”

“何事?”李世民一挑眉道,“罗将军但讲无妨。”

“此人乃是薛仁果营中降兵一名,”李靖示意身旁那小兵站起身来,道,“你将今日对我说过的话,再同大将军说一遍,不必有顾虑。”

“是,是。”那小兵哆哆嗦嗦,迟疑了许久,终是开口道,“小的今日在营中看见、看见突厥的王爷了。”

“你说什么?!”李世民大惊,一拍案站了起来。

那小兵吓得坐倒在地,又很快爬起来跪下,口中颤声道:“小、小的岂敢有所欺瞒?”

李世民略略平复了神色,再度坐回身后石凳上,道:“你且细细讲来。”

那小兵道:“小的乃是马邑人氏,十几岁时在刘武周帐下从军,后几经辗转,才跟了薛仁果。刘武周同突厥人多有往来,故突厥王爷的长相如何,小人记得可是一清二楚。今日小人在营中所见的,便是那始毕可汗的三弟……王爷咄苾。”

李世民听闻此言不由沉吟,实则见这小兵生性胆小,谅也不敢撒下弥天大谎,由是心中很快已有了计较。暗惊之下,他面上却神色不改,仍是平静问道:“你所指何人?”

那小兵不敢回答。李靖看了他一眼,叹气道:“回大将军,他话中所指……乃是那柱国,康鞘利。今日柱国路过营中,必是一时为他所见,故而才有此一说。”

及至听闻这个答案时,李世民已然不再惊讶,他默然片刻,只对那小兵平静道:“此事不得声张,若再有人第四人知晓,定教你人头落地。”

最后四个字说的轻描淡写,却分明是容不得半分忤逆。那小兵闻言抖了抖,连忙伏倒在地,叩首称是。

遣走小兵之后,李世民以手支着下颚倚靠在石桌边,双目定定地看着桌上茶杯,神情异常严肃。李靖立在一旁,留也不是,退也不是,过了许久,终是按捺不住试探着问道:“依大将军看,此事却要如何是好?”

李世民收回定在石桌上的目光,转向他道:“此事事关重大,区区一个小兵之言,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此事你且暗中替我查一查,若有结果,速速来报。”

“是。”李靖领命,当即退了下去。

李靖离去之后,李世民独坐在院中,伸手徐徐握住桌上的茶杯。抬眼望着枝头零落的枯叶,脑中诸多回忆纷至沓来。

柱国初来乍到,便同大哥走得颇近;

大哥为屈突通算计,重伤退于山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