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矛盾文学奖提名 红柯:西去的骑手 >

第12部分

矛盾文学奖提名 红柯:西去的骑手-第12部分

小说: 矛盾文学奖提名 红柯:西去的骑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变一次;还没等他们动手,盛世才突然从前线返回,将三人枪毙在督办公署的院子里。

  在场的官员全吓瘫了,其中包括南京政府派来接收整个新疆政权的干部班子。房顶架着机枪,中央大员仓皇而逃。南京很快公布盛世才担任新疆边防督办的任命。

  这几个月太重要了,政权抓到手,截击马仲英派往塔城的联络分队,盛世才如法炮制,亲自与苏联领事会谈。他在日本留学时翻阅的社会主义书籍有了用场,他很快就跟领事成了同志。红军从伊犁抄张培元的老窝,张培元的主力在迪化途中。另一路红军从塔城入境直扑迪化。

  1934年正月,红色骑兵军的一个师在迪化郊外头屯河与马仲英交战,全军覆没。苏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和空军开过来,炸弹跟雨点一样落到36师阵地上。36师溃败了。



第三部(1)  
红柯  
 

  1934年春天,遭到惨败的马仲英和他的36师在塔里木大漠又奇迹般复活。盛世才的部队和苏联红军分两路包抄过来。

  辽阔的南疆自清朝末年一直是英俄角逐的势力范围,两国在喀什葛尔设有领事馆,沙俄垮台,英国势力大增。当盛世才的迪化新政府倾向苏俄时,英国人急了,英国驻喀什葛尔总领事倾全力支持新疆的各种分裂势力发动叛乱,成立“东土耳其伊斯兰共和国”,完全是十   
九世纪末阿古柏叛乱的翻版;那也是英国人策划的结果,阿古柏割据新疆达十余年,后来被左宗棠的大军消灭。英国人的打算很周密,马仲英所部大多数官兵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就像当年陕西回民义军白彦虎一样,在左宗棠的追击下,远逃新疆,与阿古柏合作,阿古柏被消灭,白彦虎率五千陕西回民越过国界避难俄罗斯。白彦虎临终前对部属说:“有机会跟公家和解,回到老家去吧,拍拍西安城的门环,那就是我的口唤①了。”英国人很自信,马仲英一定会跟他们合作,英国总领事主动派人到库车来迎接马仲英。

  “这确实是一次机会,”马仲英在军官会议上说,“可咱是新编36师,是堂堂民国军人,英国人是什么东西?从鸦片战争就欺负咱中国,咱老先人在北京打过八国联军,咱对得起先人,咱打了苏联打英国,打英国人的走狗。”这话是冲着英国领事的秘书说的。库车的老辈回民也劝尕司令不要胡来,新疆这地方,咱回民起先跟着人家造反打公家,赶走公家人家接着收拾咱。

  ①口唤:即遗嘱。

  36师后有追兵前有强敌,马仲英亲自指挥主力部队猛攻喀什葛尔,激战四天四夜,“东土耳其伊斯兰国”覆灭。可笑的是这个短命的国家其国旗以星月为标志,星月之上是中华民国国徽。36师官兵无不惊叹马仲英判断的准确,幸亏没有上英国人的当。

  36师政治部的蔡雪村是中共党员,留苏学生,他向马仲英建议,尽快与喀什葛尔苏联领事馆取得联系,与苏联合作,为36师谋求新的前途,“现在是分秒必争,追兵马上就到,最想消灭我们的不是苏联人是盛世才。”马仲英对官兵们说:“大家看到了,英国人是骗人的,苏联人帮盛世才,盛世才才有力量打败我们,我们跟苏联人合作,才能在新疆打开新局面。”蔡雪村的联络工作很顺利,苏联红军在库车与喀什葛尔之间停下来,接着后撤。

  盛世才接到前线指挥官刘斌的报告,都快气疯了,“不要理苏联人,飞速前进,拿下喀什葛尔,一定要拿下喀什葛尔!”

  刘斌率领东北骑兵团和新疆最精锐的装甲分队配合苏军,连连获胜,盛世才把新疆军队几乎全交给他了,他很激动。他接到盛世才的电报,不顾苏联顾问的反对,率部大胆进击。骑兵抄近路绕喀什葛尔南边向北进攻,装甲分队由北而南,正面突击。盛世才的学生军也开往前线增援,航空队的十几架飞机配合装甲分队。

  盛世才带着精干的参谋班子与苏联方面讨价还价,南疆的战斗直接影响新疆未来的格局。

  喀什葛尔的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打成了拉锯战,打了整整一个礼拜。迪化的谈判有了眉目,在苏联的调解下,马仲英就任南疆司令,划和田绿洲为36师防区。

  南疆重镇喀什最终交给盛世才,这是谈判的焦点,盛世才绝不让出喀什。马仲英得到了一个南疆司令的空号衔,刘斌为盛世才立下汗马功劳,担任喀什警备司令。

  马仲英对飞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坦克装甲车不怎么感兴趣,36师的好汉炸毁了多少坦克装甲车,就是对付不了飞机,飞机日他妈太厉害了,老子非学会飞机不可。这是马仲英跟苏联谈判的主要条件,让我开飞机,其他都好说。蔡雪村等一帮子中共幕僚一再提醒他要分盛世才的权力,要苏联先装备36师。苏联领事瞧着这个可爱的大孩子,耸耸肩,“蔡雪村,你不要劝了,司令官喜欢飞机,就让他开吧,我们苏联有的是飞机,不过开飞机要受专门训练。”“那就训练我吧。”尕司令已经等不及了,总领事拍他的肩膀,“你得出国,到苏联到基辅到莫斯科去。”“我以为到天上去呢,飞机上天,飞行员肯定住在天上,跟孙悟空一样。”

  谈判很顺利,36师万余官兵集中起来,尕司令亲自挑选二百四十名精壮的小伙子。孕司令站在昆仑山下和田的大地上,仰望无比辽阔的蓝天,他在想象他未来的空军部队,二百四十个河州好汉,每人一架战机,二百四十架庞大的机群;有战斗机、有轰炸机,跟鸟群一样欢叫着飞翔着。蔡雪村笑着说:“司令,还有侦察机呢。”“不用侦察机,这么厉害的家伙跟老鹰一样,老鹰翅膀一扬就能抓兔抓老狐狸,把狼都能抓住,根本不需要侦察。谁见过一只老鹰偷偷摸摸搞侦察,另一只老鹰去捕抓。”蔡雪村被训得一愣一愣的。

  36师由马仲英的姐夫马虎山代理师长,马仲英带着一大帮青年去苏联学开飞机。

  新疆终于迎来了和平。盛世才亲自制定六大政策,清除卖淫嫖娼赌博和鸦片,整顿吏治,对贪污腐败决不手软,处决了一批专员县长。同时给公务人员建立专门的服务社,保障他们生活无虞,公务人员只能兢兢业业认真工作。干部选拔更是别具一格,一个小学教员只要能干就可以直接当局长当厅长。新疆一片兴旺景象,与内地的腐败低效率形成极大的反差。盛世才访问苏联归来,自信心大增,因为苏联只对少数高级干部实行特别供应,绝大多数中层干部生活就比较紧张,老百姓更差。新疆的公家服务社面对所有公勤人员。

  从南疆撤退的苏军坦克部队在哈密留下一个坦克团,余部撤回。这个坦克团跟钉子一样扎在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上。协助盛世才的是苏联顾问和联共党员,联共党员都是中国留学生,可他们听莫斯科的,不受中共领导。出于自身的利益,盛世才邀请延安中共派干部来新疆工作,但苏联只准中共党员在新疆工作不许发展组织。当时的中国,除延安以外迪化是最进步的地方,吸引着全国的有为青年和进步人士。

  借鉴苏联大清洗的经验,新疆的大清洗也开始了,首当其冲的是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派来的特务、封建王公。金树仁时代的旧官吏,全被一网打尽。这也是盛世才发动的唯一一次大快人心的清洗工作。盛世才的威望空前高涨。他的敌人马仲英还在苏联,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36师还在和田绿洲。

  他的敌人太多了,根本不敢细想,越想心里越发毛。

 
第三部(2)  
红柯  
 

  青年军官尹清波,1929年投奔马仲英抗击冯玉祥的国民军。那时,甘青宁一带的进步青年都向往尕司令的队伍。北塬的汉人,撒拉人,东乡人纷纷投奔尕司令。

  后来,尹清波作为36师的幕僚随马仲英来到新疆,最先在马明石的先头部队作战,奇台战役中,他投奔盛世才。

  
  他认为盛世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盛世才欣赏他的才干,让他指挥军队保卫迪化。迪化解围后,他升任团长,率部追击马仲英至喀什,成为盛世才最信任的高级军事干部。

  那是他最辉煌的日子。他独挡一面,在遥远的南疆重镇喀什与36师对峙。36师官兵对他刮目相看。当初他在36师时很一般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才干。他告诉那些前来看望他的36师老朋友:我的才干是盛督办发现的,盛督办是真正的革命军人,制订六大政策,八大宣言,成立反帝军。我们的军歌就是督办本人写的。督办手下的将领都是从下边直接提拔的,拿破仑当年就是从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直接提拔元帅。盛督办是古今少有的革命领袖。

  36师不乏渴望进步、倾心革命的分子,他们当初跟马仲英起事就是打军阀救百姓,他们一下子喜欢上盛世才了。

  那时,新疆的阳光很灿烂。盛督办被埋没太久了,刚刚从洼地里升起来,与战尘累累的马仲英相比较,盛世才光彩照人,魅力无穷。

  新疆反帝军团长尹清波,每天天不亮起床,指挥全团官兵操练。

  太阳出来时,他们已经操练完毕。一千多名官兵在团长的口令声中挺胸收腹,气守丹田,双拳紧握,眼瞳潮湿,凝视那颗在昆仑山顶奔驰的太阳。

  在这庄严的时刻,尹团长向官兵们讲述自己在督办身边工作的情景,“督办每天天不亮起床,天很黑了还不吃饭。奇台战役,我们打败了和加尼牙孜,截获了和加尼牙孜装在羊肠子里的黄金。督办把这些金子,当场分给大家,每人一份。”

  尹清波出身贫寒,现有文化是在困苦的生活中自学而来的,他有一个信念:人人都应平等,互不剥削,互不利用。那是个充满理想和信念的年代,人们向往进步,渴望革命,并身体力行。

  尹团长讲完话时,太阳正好离开茫茫的山谷,在蔚蓝的天空驰骋。

  官兵们列队去吃早饭,尹团长还要独自呆一阵。太阳从昆仑山起飞后,徐徐上升,天空开始展现它的辽阔与深邃。那最深处是一片清纯的蓝色,太阳就落入那片蓝色,太阳在那里放光,就像眼瞳在眼睛里放光一样。尹团长每看到一次太阳的瞳孔,他的灵魂都要得到一次升华。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天上的雷电穿胸而过,那种痉挛与颤栗超过任何形式的战争。尹团长不是一般的军人,他告诉官兵们:“真正的军人,不但要经受炮火的洗礼,还要经受伟大人格的洗礼。”尹团长用低沉的嗓音告诉大家:“跟随盛督办征战的日子里,我就像拿破仑手下戴熊皮高帽的近卫兵,那是军人最辉煌的时刻。”

  官兵们经常听尹团长讲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像古典音乐,每一次弹奏,大家的感受都是全新的。尹团长每天都要看南疆的太阳。这地方一年四季很少有阴天,尹团长很喜欢这地方。这里延绵的群山和无垠的戈壁沙漠全是给军人准备的,尤其是烁亮的太阳。勤务兵说:“报告团长,你为什么不把那段经历写成文章呢?蒋总司令当年就写过《孙大总统蒙难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登永丰舰避难,蒋介石一直跟随左右。后来蒋把这段经历写成一本小册子《孙大总统蒙难记》,由孙中山亲自作序出版。达坂城战役时,盛世才全军覆没,仅有几个卫兵跟随盛世才逃回迪化。尹团长就在其中。那几位卫兵先后战死,尹团长便成了唯一的生存者。经勤务兵点拨,尹团长很快写了一篇《盛督办东疆历险记》,迪化《反帝战线》头版头条发表此文。盛督办很高兴,视察南疆时接见了尹团长,并且合影留念。这样,尹团长对太阳的感受又深了一层。

  盛督办离开喀什的第二天,正值盛夏季节,尹团长指挥官兵操练完毕,凝神屏息,遥望昆仑山顶。太阳从山谷中飞驰而来,光华四射,尹团长的眼睛一下子黑了。他看见太阳深处有一块黑斑,黑斑逐渐扩大,大得无边无际。尹团长魂飞魄散。他大叫一声之后,睁不开眼睛,视线模糊,瞳光散淡,太阳苍老不堪。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都说他有眼病,需要治疗。请示迪化督办公署后,尹团长回迪化城治疗眼疾。

  那时迪化人才济济,汇集着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医生全是德国留学生。

  医生告诉尹团长:“不能长时间看太阳,太阳固然明亮,看久了就会走向明亮的反面,出现黑暗。”

  尹团长问:“这是为什么?”

  医生说:“新疆日照时间长,空气清净,透明度好,阳光对人的刺激强度大,特别是夏天,呆在戈壁滩上,没有眼镜根本不行,烈日烘烤下,眼睛就像草叶上的露珠,一晒就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