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苟富贵 >

第1部分

苟富贵-第1部分

小说: 苟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zjw61 

  
  
  
  人生有这样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引起的不是什么激烈的反响,你甚至可能找不到很
恰当的词来表达,只是会心一笑。但它却是内在而深沉的,因为它在瞬间调动起了你许许
多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你一下子大彻大悟。仿佛你在黑暗中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行走
于崎岖山路,很久很久,突然间一道光芒,照亮了你的前后左右。这时,环顾四周,你会
油然而生一种沧桑感,从内心深处叹息一声:“啊——!”然后,惟有沉默而已。
  这样的感受,不常有,留下的记忆就很深了。看完《雍正王朝》,君王的圣明,奴才的
嘴脸,宫帏的龌龊狰狞,战场的血光剑影,都如云烟过眼,随着那深沉的结束曲而散尽。
而剧中的一个配角邬先生邬思道,却让我产生了砰然心动的共鸣,如丝如缕,挥之不去。
想当初,那邬先生揣着一肚子智谋,以家庭教师的身分来到四王爷府上的时候,很难说没
有一点投机、押宝的私念,尽管那时的雍正虽然在百姓眼里尊为王爷,在复杂险恶的朝廷,
却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有遭贬、被杀的危险。而后来的风风雨雨中,四
王爷对邬先生言听计从,二人台前幕后,配合默契,却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志同道合的基
础之上的。虽然变不了主、仆关系,却也称得上是肝胆相照。试想,假若在邬先生初到雍
王府时,即向雍王提出帮他夺得皇位的条件,雍王一定会十分慷慨。事实上,当雍正终于
在邬思道的鼎力相助下得到传位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回府见邬先生。主、仆相见,心潮澎
湃,千言万语无从说起。那是高度紧张之后的不知所措。这时候,只要邬先生开口,官位、
财宝、美女,还不都是皇上一句话?这本来都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邬思道却激流勇退,
来了个“半隐”,飘然而去。
  雍正问及邬思道执意不留的原因,他说自己的一点小智谋已经用尽,而治理国家需要
的是经天纬地的大智谋云云,这大概是找借口。自古国、家一理,就邬先生的才能,做个
尚书应是满可以胜任的吧!何况他还是皇上的心腹之人。在雍正后来艰难的改革进程中,
不是也常常想起邬先生?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挥而释然?还是为日后的“伴君如伴虎”而担忧?大概各种因素都有。邬思道的悲凉,是
谋士的悲凉,是文人的悲凉,也是世情的悲凉。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都反复告诫我们:
人是不可信的。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人必定会随着环境地位的迁移而变化。这种变化,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要说对旁人,就是对自己都常常难以逆料。“苟富贵,毋相忘”
——那样的豪言壮语,是在穷困潦倒、无产无业的时候说出的大话,当然也多数是真话。
但纵观古今,富贵以后真能不忘穷朋友的,有几人可数?可以同患难,不能共享乐,因为
患难中需要相互的支持和照料,而享乐中却最烦别人来打扰,即便是曾经为你两肋插过刀
的朋友。皇帝如此,常人也是这样。什么不变的诺言,什么铿锵的誓词,姑妄言之,姑妄
听之,过于当真,往往会大失所望。雍正还算仗义,没有一得志便猖狂,当下就忘了师爷,
他甚至为邬先生的走一抛热泪。他的情是真的。但假设邬思道留在朝廷,弄个什么“研究
室主任”之类的职务,继续发挥作用,他与主子的关系,还能同于以往吗?每天在眼前晃
来晃去,保不住皇上会有烦他的时候,因为皇上已不是过去殚精竭虑保全自己的雍亲王了,
对邬先生的感觉已大不相同。更堪忧的是,邬思道对皇上了解得太多、太深了,这是为臣
之大忌,尤其是作为皇上身边的近臣,这简直就是祸根!区区一个谋士的吉凶祸福,还不
是玩于皇上主子的股掌之中?即便是拿一份丰厚的俸银,吃香喝辣,养尊处优,还能找到
那种患难之中的默契相融吗?就邬先生身上还存留着的一点文人气,恐怕他是不会舒服的。
留,是常人常理;不留,就高人一筹。留与不留,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智者的
聪明,表现出来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高出常人那么一点点。
  常有朋友抱怨:某某人不得志的时候,与自己称兄道弟,狗皮袜子不分反正。两杯烧
酒下肚,豪气冲天,说什么“咱哥们将来发了,那还有什么说的,我的就是你的”。现在人
家真的发了,可电话上哼哼哈哈,见面也不过三言两语,就一个劲地埋怨“忙忙忙”,让你
自觉没趣,赶紧告退。真是人一阔,脸就变。
  我想,这没什么可抱怨的。不论是发了财还是升了官的,忙是真的,而且也都有了自
己新的朋友圈子,新的处世哲学。试想,过去和你一起在小摊上稀溜稀溜喝老豆腐,现在
却成天在飞机上办公,在高尔夫球场议事,和省长共进晚餐,怎么能要求他再听你工资太
低、老婆下岗、房子太小的唠叨?理解万岁,可有时候,小人物想理解大人物,实在不易,
因为小人物无福体验大人物的生活。
  再说,我们又能奢望别人什么?更不能把自己的前程寄托于“贵人相助”,不能要求别
人为自己负责。朋友之间,无需承诺,没有契约。今天是朋友,就真诚地交往。明天变心
了,挥手说再见,或者什么也不说。不要期待什么,就没有那么多的失望。离子在运动,
星球在旋转,人生也多变,朋友的圈子不会一成不变。进了什么圈子,就说什么话,恪守
其特定的游戏规则,这是很正常的事。帮别人的时候,凭自己的良心去做。至于别人会不
会记住,那是他的事了。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