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

第6部分

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医生告诉我,其实这种病很常见,它属于物理性疾病,没什么大问题,打一针抽出来就好了。但是,必须住院观察,时间大概一个星期。末了,杨医生还来一句:〃千万不准跑啊,马上办入院手续!〃看样子,她老人家还怕我〃越狱〃。

第二部分 第23节:第五章别无选择(2)

从小到大,我医院都很少进,住院?更是没有过。

想到这些,想到我将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我心里郁闷至极,万念俱灰。但是没办法,医生要求住院,也得住哇。

要住院,就意味着要〃旷工〃了,这样一来,一个人扛不住了,因为手里的工作,总得有人来顶替。况且,张主任知道我来医院的事,于情于理也该把诊断结果告诉他。我拨通了张主任的号码,几乎是带着哭腔说:〃张主任,医生要求我住院……〃

张主任那头似乎也慌了阵脚,以为是多大的病:〃小柳,你,你,你莫着急哈!我和刘副主任马上过来!〃

十分钟不到,张主任开着车,和副主任一起来到医院。向杨医生询问了病情,随即来到病房:〃小柳,工作我已经让老强接过去了,你就安心养病,莫得好大个事儿的。你要记得,千万别跟小企说哟!〃我想说什么,张主任却示意我不要说,〃你想嘛,你们两个隔这么远,她又不可能过来照顾你!你跟她说了,她也不过是干着急呀,你一定要听我的话,不能给她说!〃

就这样,我又一次听了话,硬是没敢向企企说这件事。

张主任和副主任走了,又安排了与我关系最好的经济民警小军来照顾我。小军是厂里的子弟,也是我在工厂最好的兄弟之一,这娃喝酒十分厉害,厂里从未有人见他醉过。他练过武术,据说工厂没搬到成都,还在深山的时候,与人发生矛盾,曾创造一个人单挑5个人的纪录。最后,这5个人的亲戚全部跑到厂门口来闹事,搞得惊天动地。不过此人生性耿直,十分重义气,我们在厂办的聚会上一见如故。

小军的工作被张主任交给了其他人,他负责照顾我,每天给我送饭(住院的费用全部被张主任安排过了,这也让我万分感激),陪我聊天。

我们俩在病房下棋、打跑得快,不亦乐乎。晚上,我睡了,他才离开医院。我至今十分感激他,患难见真情,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一大乐事!

企企每天会打电话来〃查岗〃,每次,我均以〃我在看书〃搪塞过去。

话说这年轻人的身体,恢复起来就是快。我住院一直到星期五下午,共四天,计96个小时。这四天里,我被那个参加过长江漂流的杨医生,拿着长长的针管,从我光滑圆润的胸部刺进去,一直刺入肺部,连续两天,抽了两次,最后X光片显示好了!

按杨医生的要求,由于我的肺部被刺,伤了些元气,必须在医院静养半个月。

但坚持住院到了星期五,我觉得因为自己生病,小军天天照顾我,他还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小;再则,为单位增加了太多的麻烦,我也觉得很过意不去;更为紧迫的原因是,企企下班就会从虎钥市来成都,她要如约跟我一起去龙泉驿看桃花!要是她知道我生病而没有告诉她,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呢!

第二部分 第24节:第五章别无选择(3)

我硬是扭住杨医生:——

〃杨医生,你看嘛,我没得问题了!好了哈!〃——

〃年轻人嘛,恢复得快,杨医生,您就放我走了吧!〃——

〃有什么问题,我会马上回医院。杨医生,您放心!我有一点点问题,有一点点不适,我会立即返回医院的!〃

杨医生拗不过我,只得放我出了院。

我把出院的事儿告诉了张主任,张主任特地要求我:〃小柳,你今晚千万要稳住,不能让小企看出你住过院哦!〃张主任还派车,和我一起到长途车站接到了企企,同时,安排我们住在了工厂招待所。

张主任之所以这样体察我的心情,是因为他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996~2004年,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张主任一直在迁厂办工作,负责新厂建设以及新厂建成后的设备搬迁。当时,上级的要求是,〃厂要迁,生产线不能停〃,要以〃搬一部分停一部分,搬多少停产多少〃为原则,而张主任的爱人是最后一批搬到成都的工人。在这九年时间里,张主任和爱人一直分居两地,一个在成都,一个在Y市,要知道,这是一个上有老(双方父母都年近七十),下有小(迁厂开始时,女儿还没上小学)的家庭。很多事情,张主任都没让爱人知道,包括他自己得了一场大病,病得留下后遗症,都没让远在Y市的爱人知道。这些事情,在我生病住院前,他就向我讲过。

张主任是一个硬汉子,我佩服他这一点,也很能理解他的苦心。于是,我打算对企企继续瞒下去。

可以想象,对于一个不会撒谎的人来说,要依靠胡说八道稳住自己的企企,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就是这样了不起的人,那天晚上,我顾左右而言他,硬是生生地把这件事给瞒了下来。

周六一早,厂办的所有人员共四十多人,浩浩荡荡地集合在停车场,准备上车前往龙泉驿。事先,我已经与小军说好,他提前到停车场,向同事们吹风,千万不能提起我住院的事情。

就在我和企企与大家一起在停车场等车的时候,负责小车调度的李阿姨进来了,一看到我,她很惊讶:〃小柳,你好啦?〃我一个劲地向她使眼色,她硬是没感觉到,〃你这么快就出院了?完全好了没得?〃李阿姨后面这句话,把我苦心经营的谎言彻底击碎了。

企企十二分惊讶地看着我,没办法,露馅儿了,我只有和盘托出。

企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在车上,我把事情经过,把向她隐瞒的原因一一解释清楚,经过张主任的斡旋,才算有个交代。

在龙泉驿,利用独处的机会,企企把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我一句没听进去,就听见她歇斯底里地〃叽哩哇啦〃,大体意思是不该瞒着她。

第二部分 第25节:第五章别无选择(4)

其实我也很郁闷,很委屈。

企企所负责的工作,手里的事情总是那么多,一个〃忙〃字都难以形容。两口子隔得这么远,我住院了,她能放弃工作过来照顾我吗?至少,我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她的工作。同时,如果知道了,她还能安心工作吗?不可能,只怕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这件事情给我的体会太深刻了。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地分居的痛苦,连生病都不敢互相知会,我作为男人还可以挺住;可万一她生病了,又该怎么办呢?一个柔弱女子,身在异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在自己最孤独、最落寞、最伤心、最脆弱的时候,另一半却身在异地。也许他并不知情,就算知情了,也只能打个电话,安慰几句。

更进一步,将来有了孩子,是不是也要孩子每周才能见到一次父亲?做父亲的,是不是每次回家,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许多?

在孩子嚷着要〃爸爸〃,在照顾、教育孩子需要一个帮手的时候,就得让一个柔弱的小女子独自去承受吗?

在这种时候,有什么能代替一个坚强的肩膀、一个宽厚的臂膀、一个宽阔的胸膛呢?

可是,在孩子最需要父亲的时候,在爱人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我很可能不在身边。

难道,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人生吗?

那么,我的奋斗,我的工作,我的理想,我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请原谅,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自私〃。

但此时的我,已经深深迷茫了。

一个多月后,我上网看到的一句话,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我日后人生的转轨找到了理论依据。

依稀记得,那是一篇对某位成功人士的访谈录。该人士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大意是:——

一个人要成功,首先是家庭的成功,只有照顾好家庭、家庭和睦前提下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如果家庭失败,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获取再高的爵位,其人生都注定失败,其晚年则必将凄凉。

事到如今,这位人士的事迹、经历、名字我统统抛到了脑后,唯独这句话,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铭刻在了我的心上。

看到这句话,我心里为之一振,仿佛于大海中看到了灯塔,于迷茫中发现了路标,用〃醍醐灌顶〃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那么,是不是可以换句话说——如果合家团圆,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呢?

但是,我现在的家庭幸福美满吗?合家团圆了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我和爱人因为分居两地,都处于时浓时淡的痛苦之中,郁郁不可终,凄凄惨惨戚戚。

难道,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显然不是!

第二部分 第26节:第五章别无选择(5)

我要回家!我要回虎钥市!

从这天开始,我便踏上一心回到虎钥市的征途,我一有机会就搜索虎钥市的岗位,大公司、小公司,一切机会均不放过。

回到虎钥市,是我的目标和动力。

7月初,在搜索虎钥市岗位时,我发现虎钥市一家中专学校——机工校正在招聘校长秘书。看到〃中专〃二字,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末期的我并不陌生,还在我上小学时,每年六七月,大街小巷都在传诵哪所初中考上了几名中专、几名中师,那拿着中专录取通知书奔走相告的情景,我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想既然是中专学校,怎么说也不会太差,于是热情迅速上升。

对照条件,该职位需要有工作经验,我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应该符合条件。于是,我致电咨询,并将简历发送到该公司电子邮箱。

没有意外。随后,该校热校长两次约见我之后,当即决定录用我,并许诺我为校办秘书科科长,同时兼任校长秘书,工资待遇与亚华厂差不多。未经世事的我,没有打听福利待遇方面的情况,想到既然是有个〃小官〃可做,福利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看过前文就知道,此时的我正处在一心想回虎钥市的状态中,实在无暇核实机工校的实际情况。与热校长会面时,他让我参观了该校的两幢大楼,所圈的一大片地和规划图,看了富丽堂皇的宣传品。后来才知道,这些宣传挤掉水分,基本没干的了。

但那时的我,不由得不心动,想到有一家虎钥市的单位能要我就不错了,更何况,还是这么一家所谓的〃事业单位〃,实则就是一所民办学校。

对于这一切,除了企企,没有一个人知道,张主任、副主任毫不知情。我不敢让他们知道,是因为我不知从何说起,更是没有颜面去说。

如此大的变故,不与家人商量不行。辞掉一家垄断国企厂办的岗位,转到一家民办学校任职,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从虎钥市赶回成都,回到工厂的当天晚上,我来到工厂附近的一所大学校园里,选了一个人少、僻静的角落,向我认为应该征求意见的重要长辈——父母、岳父母、大舅,一个个地打电话。

接通电话,简单问候之后,我开始陈述,主要意思是:我要辞职回到虎钥市,接收我的虽是一家民办学校,但当个小官,应该不错;两口子永久分居不是办法,总得要想办法聚在一起,我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其实,我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之所以征求长辈的看法,一则希望再次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再则希望能得到支持,为自己这次冒险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三是进行礼节性的知会,以免落下〃话头〃,将来责怪我这做晚辈的没有打招呼。

第二部分 第27节:第五章别无选择(6)

事实上,这种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答案只有一个——回到虎钥市。这无异于之后进行公考复习时,书上所说的〃集体冒险〃。有时候,集体讨论并不一定能增加决议的安全砝码,甚至反而会走向极端。因为,讨论的过程中,会议主持人的意见主导着会议的进程,而参会者无非是顺着主持人的意愿说下去,为主持人增加冒险的理由而已。这也是日常工作中一些〃委办公会议〃、〃听证会〃、〃办公会议〃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长辈们听我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也不便阻拦,他们了解我的实际情况,也能体会做儿子、做女婿、做外甥的柳池云的苦楚。

很显然,结果是:几位长辈均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

翌日一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此刻的我知道,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以厂办秘书的身份来到这里。

没有像往常一样沏茶,而是首先打开电脑,我还是对经手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建立分类文件夹,所有文件全部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总,以利于新同志更快上手。对于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工厂,对于一个让人留恋的办公室,对于一位父兄般的张主任,我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