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婿 >

第91部分

帝婿-第91部分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

张乐进顿时涨得脸膛通红,愤怒的目光盯着禄东赞不放,好像一头噬人欲扑的雄师,他深知以自己的实力此刻绝对不能开罪就连大唐也甚为忌惮的吐蕃,只得深深地一个鼻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刚才藐视余长宁一般,又在心底将禄东赞深深地藐视了。

余长宁见他们还未上场便开始唇枪舌战,顿时察觉到了比试选手之间摩擦出的激烈火花,暗暗一笑,余光不经意地一瞥,却见那高句丽王子高尧正一脸愤然地看着自己,握着折扇的右手也在微微发抖。

“这小子怎么一脸深仇大恨的样子,莫非是在嫉妒我长得比他英俊?”余长宁疑惑不解地摸着下巴暗道一句,突然对着高尧眨了眨眼,又是诡异一笑。

高尧俊脸一红,随着一声不屑冷哼便将视线转到了其他地方,一双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

不消片刻,偏门“吱呀”一声细响被人从外面打开,一身紫色官服的李道宗大步跨入,环顾一周沉声道:“诸位选手,第四轮比试将在弘文馆内举行,本王奉旨前来替各位做个指引,请你们跟随我来。”

众人拱手谢过,余长宁正欲举步,却见李道宗严肃地看着自己,气度威严地开口道:“你就是迟到三天的余长宁?”

听出了他话中的不满,余长宁拱手笑道:“迟到总比不到好,王爷以为如何?”

见这小子竟敢出言反驳自己,李道宗黑脸的同时一甩大袖,转身出门领路去了。

弘文馆位于皇宫广场东侧,红墙绿瓦掩映在一片松柏林中,松林森森,绿茵连片,平添了几分肃穆幽静。

李道宗带领他们大步匆匆入内,穿过前院一片婆娑竹林后,眼前却是一排六开间大屋。

大屋门前早已侍立着两名红衣吏员,眼见他们到来,轻步上前推开了厚重古色的红木大门,宽阔敞亮的大厅霍然入眼。

走进厅中,一名红衣官袍的中年男子正肃然端坐在案前,清癯黝黑须发间白,稀疏的胡须挂在尖尖下颌上,一顶颇大的官帽几乎完全遮盖了小小头颅,使他模样看起来不由平添了几分滑稽之色。

眼见众人进来,红袍官员起身绕过长案,走上前来微微拱手道:“褚遂良参见王爷,各位贵客。”

“不必多礼。”李道宗伸手一个虚扶,古板严肃的脸膛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今日第四轮书法比试,有劳褚大人充当评判,本王代为监督,若没有异议咱们现在就开始。”

褚遂良轻轻颔首,目光一扫六位神色各异的选手,沉声出言道:“今日比试规矩很简单,一炷香时限之内各位写出一幅书法交给本官便可,书体、体裁不限,书法末尾不留名号,已示本官评判公允。( )”

余长宁等人点头拱手,分别在两旁长案前肃然落座。

不消片刻,便有红衣吏员进来为每一案送上笔墨纸砚,余长宁眼光一瞄,狼毫笔、澄泥砚、桐烟墨、陈宣纸,样样都是书房精品。

坐于正厅首案的李道宗对着褚遂良目光示意,后者立即轻轻颔首,点燃了香炉内一根细长的黄香,沉声下令道:“第四轮比试正式开始,请各位选手磨墨铺纸。”

余长宁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将一块冒着黑光的桐烟墨放入了砚台之中,银线般的清水缓缓注入,桐烟墨立即脱落了斑斑黑色,再提起磨石轻轻研磨,不消片刻,一汪浓稠的墨汁已是静静地躺在了砚台之内。

余长宁用镇纸压住宣纸一角,单手轻抚铺开,拿起狼毫毛笔却又有些犹豫,心中正为写什么书体而犯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书写优美多变,至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文字,发展到唐朝,光是书体风格便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

篆书分大篆、小篆,流行春秋战国以及秦朝,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均匀,体式圆浑,给人以刚柔相济、爽朗俊健之感。

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盛行于两汉,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龙蛇飞舞,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楷书是大唐最为流行的书体,笔法古拙劲正,风格质朴方严,若飞鸿戏海,若游龙戏凤。

而行书则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放纵错落,挥洒飘逸,代表人物便是“书圣”王羲之,一篇《兰亭序》冠绝古今,无出其右。

按道理说来,余长宁自然该选择楷书,因为它不仅是唐朝惯用的字体,最重要的原因是眼前的褚遂良与太宗皇帝都是楷法大家,楷书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偷偷一瞄左右两案,果见禄东赞与张乐进都在使用楷书作字,特别是张乐进,看似颇有书**底,下笔行云流水毫不停顿,转眼之间身前宣纸便被一排排的大字铺满,极是利落干脆。

正在兀自沉吟间,他抬头一望,却见对案的高尧正咬牙切齿地看着自己,墨未磨,笔未起,连宣纸也未铺开,白皙的俊脸竟有几分莫名绯红。

余长宁微觉奇怪,暗暗道:“这膏药王子是怎么一回事,为何总是盯着我看个不停?莫非他见到本大爷英俊潇洒,出类拔萃便心生羡慕,所以一时之间不能自己?天!他该不会有那种嗜好吧?!”

想到这个可能,余长宁心头掠过一阵恶寒,周身上下顿时汗毛倒竖,静下心来一看,那只计时的黄香已快燃烧一半,他心知不能过多犹豫,便想心思投身到了眼前的书法上来。

一时之间,余长宁运笔如飞,手中的狼毫大笔在宣纸上酣畅淋漓地翩翩起舞,一个个大字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待到最后一丝黄香泛白脱落之时,他终于长吁一口气放下毛笔,仔细一看宣纸上几行漂亮的字迹,不禁满意地轻轻点头。

眼见时间结束,褚遂良霍然站起大袖一甩:“时间到,请各位选手搁笔。”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红衣吏员大步走入将几人案前的宣纸全部收拢为一叠,转身交到了褚遂良手中。

张乐进起身拱手道:“褚大人,敢问比试如何排列名次,我等是否需要回避?”

褚遂良躬身作揖道:“回禀白子王,本官立即评判并进行打分,孰优孰劣当殿说明,以示公心。”

张乐进淡淡一笑:“那好,孤王就聆听大人高论。”

褚遂良微微点头,吏员已将第一幅书法作品挂在了正厅屏风之上,静静地等在褚遂良的点评。

褚遂良朝着大厅选手环拱一周,方才回身定眼望去,第一幅书法不知是何人所做,字迹潦草犹如猪拱狗刨,一个个大字歪歪倒倒好似战场上归来的伤兵残将,布局混乱得让人望之便心生痛苦。

霎那间,褚遂良脸色铁青嘴角微微抽搐,强忍作呕之感字斟句酌,方才开口道:“这幅作品很有创意,不像中原文字,本官不予评判,请换下一幅作品。”

听到他口气中的揶揄嘲讽,余长宁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悄悄环顾一圈,却见曳莽一张黑脸已如红布,矗在原地身躯微微发抖,显然气得不轻,不用问,此书法必定是出至他的手笔。

第二幅书法铺开,上面的字体规范了许多,不过褚遂良依旧大摇其头,叹息道:“落笔轻浮,行字粗糙,堪列下乘,换下一幅!”

转眼之间,第三幅作品展开,正是一幅漂亮的楷书,褚遂良赞许点头道:“布局合理,字迹优美,除了稍欠功底,还算差强人意,请取下来放至一边。”

红衣吏员闻声点头,快步上前将第三幅书法放到了旁边的长案上,显然待到看完所有作品,褚遂良便会从尚且满意的作品中挑选第一名。

再看第四幅,褚遂良已是忍不住连声赞叹:“好字!好字!炉火纯青,巧匠天工,一手楷书苍劲非凡,字里行间隐隐有大家之风,好!好!好!”

三声高亢的“好”字落点结尾,他已是止不住的满意之色,吩咐吏员取下作品放到了长案之上。

当展开第五幅作品时,众人全都睁大眼睛膛目结舌了。

第157章 书法比试〔三〕

第157章书法比试(三)

一张空白的宣纸孤零零地挂在屏风上,上面连一个大字也没有,洁白干净得令人脸红,毫无疑问这是一张白卷。

余长宁恍然醒悟,向那高句丽王子高尧望去,他正无比从容地坐在案前,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余长宁略一沉吟,心头不禁暗暗洒笑,怪不得高尧时才一副咬牙切齿,憋出内伤的模样,原来根本就不会写字,所以只能交了白卷。

见状,褚遂良轻轻一叹,一声不吭地连连挥手吩咐取下宣纸,根本不做任何点评。

当最后一副书法展现在众人眼前时,如刚才那副白卷一般,又是激起了一片惊叹之声。

霎那间,褚遂良仿佛看见了妖魔鬼怪一般神色大变,疾步上前瞪大老眼细细端详,好半响才转身惊讶询问:“这,这是何等书体?为何本官竟是从未见过?”

李道宗心头虽也惊奇,但却没有忘记自身职责,沉声出言提醒道:“褚大人,点评未完何能询问作者?不要坏了规矩。”

褚遂良脸膛一红,拱手歉意道:“本官字痴诗痴,见到佳作忍不住有所失态,请各位见谅。”

说罢,回身捋须赞叹道:“这幅作品匠心独出犹如暗夜点灯,使人双目不由为之一亮,字里行间停顿少而无折笔,下笔细如纤丝,笔锋在外独树一格;收笔时若轻若重,变化丰富,端的是酣畅淋漓,美态毕现,与五大书体讲究的入笔盘钩如金,收笔出锋如剑大相径庭……”

话到此处,褚遂良的声音又是戛然而止,呆呆地愣怔良久,猛然惊声道:“咦?好有意境的诗句,与这书体搭配竟是天衣无缝,好气魄,好风骨!”

众人这才注意到了这幅书法并非如起先那几幅抄的是论语或者诗经,而是一首韵律优美,气势逼人的诗歌,题目《将进酒》三个大字豁然入眼。

以李道宗的沉稳,此刻也忍不住变了脸色,霍然站起转过长案,也如褚遂良一般凑在屏风前惊奇观看,轻声念诵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轻轻地朗读声中,李道宗的心久久震撼着,竟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绝妙的诗篇,诗句行间一股飞扬洒脱,玩世不恭的名士气度扑面而来,莫使金樽空对月!说得好!千金散尽还复来!绝妙!是何等人才竟能写出如此诗篇?

心念及此,他与褚遂良默然相对,良久无话。

座案之前,余长宁却是心怀忐忑,这次为了能够取胜,他无奈写出了诗仙的《将进酒》,挥挥洒洒百余字,书法也是采用唐代没有的燕体,为的便是独树一格,别出机杼。

褚遂良乃是唐代书法大家,名垂千古的书法名人,无论是用篆、隶、草、楷、行哪一种书体在他眼前肯定都是班门弄斧,稍有缺失不足,都会被他轻易发现发觉。

如此之下,余长宁只能另辟蹊径,将心思放到了燕体之上。

燕体乃是由现代书法家马大师所创,运用了篆书草书的笔法,顺势运笔,流畅自然,余长宁在穿越之前也曾买过字帖临摹,所以还算精通。

一幅绝妙非凡的燕体配上气势不凡的《将进酒》,竟是相得益彰,绝妙融合,一字一诗都让李道宗和褚遂良移不开眼睛来。

良久沉默中,褚遂良捋须思忖,终于打定了主意,对着李道宗耳畔悄声一句,后者也是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轻咳一声,褚遂良细长的双目一扫大厅,沉声开口道:“诸位选手,经过本官与王爷商议,第四轮书比试由最后这一幅作品获得第一名,敢问这幅书法是出至哪位的手笔?是何字体?”

众选手正在面面相觑间,余长宁举起手来欣喜笑道:“回禀褚大人,此乃燕体,正是在下的手笔。”

“是你,余长宁?”李道宗惊讶得一对眉头挑的老高,膛目结舌地看了他半天,心头皆是被不可思议所填满。

具体所知,这余长宁只是长安宾满楼的一名厨师,虽有殿中省封赐的“天下第一厨”之名号,但是厨子就是厨子,岂会有舞墨作诗的名士才华?他原先以为那幅白卷便是这个不学无术的厨子交的。

如今评出结果,第一名的书法竟是出至这名庖厨,当真是匪夷所思,惊煞世人。

正在惊愣间,只闻猛然“啪”地一声,白子国国王张乐进已是满脸怒容地拍案而起,怒声道:“如此乖张怪僻,离经叛道的字体,竟能获得第一名,孤王不服,大大地不服!说罢,又是一声沉重拍案。

李道宗乃皇亲国戚,又是武将出身,性格本是霹雳雷火,将他如斯无礼顿时黑了脸,倒是褚遂良毫不在意地笑道:“白子王可否听本人一言?”

张乐进咝咝喘息着,脸色却是变幻不停,他本是懦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