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婿 >

第653部分

帝婿-第653部分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火?”杨万春陡然瞪大了双目,显然不能理解其意,剑眉一拧沉声吩咐,“走,带本官出去看看。”

来到城楼外,唐军所制的孔明灯已经陆续越过城墙,飘飞入城,由于天黑视线模糊无法看清灯罩,杨万春等人看到眼里却是一片飞天之火飞入了城中。

呆立观望了良久,杨万春不能置信地喃喃道:“这,这是怎么回事?火焰为何竟能御空飞行?”

没有人能够告诉杨万春答案,城墙上的惶恐不安还在蔓延继续,对于明刀明枪士卒们不一定会产生胆战心惊,然而面对这天降异象的未知之物,他们由衷地感觉到了恐惧。

城北山峰,余长宁指挥若定。

眼见所有孔明灯已经顺利飘飞进城后,他沉声下令道:“即可传令所有操控孔明灯的军卒,让他们点燃手中麻绳,引燃孔明灯。

军令一下,传令军卒来回奔走相告,军卒们依言而行,点燃了紧紧裹在手中的麻绳。

麻绳上面全部浸了桐油,遇火即燃燃烧飞快,不消片刻便燃烧到了绳子另一端,尽头正是系在孔明灯的灯罩上面。

灯罩本是用竹篦为骨,纸糊做成,火焰一到立即将孔明灯变成了一个滚滚燃烧的火球,向着地面坠落而去,原本放置在灯内的木制容器也是为之倾翻,燃烧着的猛火油倾泻而下,洒向城中所有的建筑屋顶。

城楼上的杨万春看到了自己毕生难忘的场景,那些飞天之火陡然发出了比群星还要闪烁的光芒,霎那间照亮了黑夜长空,耀眼无比的天火如同一片火云般飞速压下,瞬间笼罩整个安市城。

不消片刻,城内火光四起,惊慌喧闹响成了一片,杨万春只觉浑身跌入了三九寒冰之中,莫大的恐惧笼罩着心海,脸色也是陡然雪白。

恍然回身,他又惊又怒地高声吩咐道:“快快,让所有军卒前去救火。”

带剑军吏正欲领命而去,猛然想起一事,哭丧着脸说道:“城守,现在正值冬季井水封结,根本无法取水灭火啊!这火,如何能救?”

闻言,杨万春气急攻心,只感觉到了脑海中一阵眩晕,闷哼一声喷出一口鲜血,颓然倒在地上。

……

城外唐军军营中早就已经升起了一部高高的云车,李世民登上云车遥望火光大起的安市城,用力一拍凭栏感叹大笑道:“真是天火焚城啊!这安市城终于拿下了。”

李绩捋须笑道:“余元帅真是旷世奇才,竟连这样的方法也能想到,陛下,现在我军是否开始攻城?”

李世民沉吟了一番,断然摇手道:“现在安市城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火焰焚烧之下城内的人是坚持不了多久的,除非杨万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否者要不了多久他一定会开城投降。”

李绩想想也对,心里便不着急,与李世民一道静静地欣赏着这场不可思议的火攻。

第1199章 沦为废墟

剧烈的大火还在安市城内肆掠着,接连成片的房屋冒着翻滚黑烟噼里啪啦地燃烧不止,火光照耀在每个人惊恐无比的脸上,人们悲声呼喊拖儿带女,无人前来救火也无人能够救火,场面直如那修罗地狱般惨烈。

烧得大半个时辰,滚滚热浪汹涌不止,城内的气温高得灼人,庶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样惨烈的折磨,全都涌到了城门边敲打厚实的城门,哭嚷着让守军打开城门,毕竟只有逃到城门外,才能避免一死。

见到眼前这一幕,杨万春呆愣良久,猛然一声喟叹,闭上双目仰头向天,两行热泪霎那间夺眶而出,在沟壑纵横的脸上不停奔涌着。

围在他身旁的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有一人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城守,从目前形势来看,如果不及时打开城门,城中百姓全都难逃一死,我们是否……”说到这里,那人嘴唇瑟瑟颤抖着,最后“投降”两个字在喉头徘徊,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杨万春岂能不明白将领后面将要说出的话,他睁开双目发出一阵凄厉之极的长笑,声如夜枭悲鸣直听得人心生寒颤,笑罢之后,他悲声喃喃道:“本官坚守孤城百天,为国尽忠血战不退,没想到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城破人亡之命,杨万春一人死不足惜,然而何忍城中百姓与我一道共赴黄泉?传本官之令,打开城门……投降大唐吧!”

一席话落点,将领们全都鸦雀无声垂头不语,难堪悲伤的气氛久久蔓延。

杨万春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巡睃了一圈,突然“呛啷”一声抽出腰间长剑,众将还未来及上前阻止,他已是抬起持剑之手,锋利的剑身用力掠过脖颈,血雾犹如喷泉般飞溅而出,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如同大山一般栽下城头,滚落在了冰冷厚重的地上。

五更时分,在城中司马的带领下,安市城终于打开紧闭数月的城门,百姓们乱哄哄地涌出城池,来到白茫茫的原野上。

数万大唐军士早就已经列阵待命,眼见乱民涌出,李绩立即传达将令,吩咐属下带领骑队先将安市城百姓包围看守起来,待到天明再做妥善安置。

对于安市城城池,李绩并不着急接手,因为目前城内热浪滔天,即便进去也坚持不了多久,而救火那就更加不要想了,在满城陷入火海的情况下,单靠人力根本不可能挽救安士。

城中大火足足燃烧一天一夜这才渐渐小了下来,昔日雄峻的安市城变成了一堆断壁残垣,旧貌不复存在。

打马行至城池边缘,李世民驻马而立观望良久,兴奋大笑道:“安市呵安市,你胆敢阻拦朕之脚步,自然只有自取灭亡之途,传朕之令,待到大火熄灭后夷平安市,让之永远沦为黄土。”

李绩亢声应命道:“臣遵旨。”

听到李世民这一席话,余长宁心里面却是颇有感触,的确,在大唐天子面前,小小的一座城市又算得了什么了?

正在余长宁思绪纷乱间,李世民突然高声开口道:“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余长宁何在?”

见所有同僚的目光朝着自己望来,余长宁恍然醒悟,急忙翻下马背大步行至李世民马前,深深一躬开口道:“臣余长宁在此。”

李世民轻轻颔首,含笑说道:“这次能够攻破安市城,余卿当记首功,传朕旨意,加余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望卿以后继续砥砺奋发,再为大唐建立新功。”

话音刚落,众人全都惊讶呆愣了,均没有想到李世民的封赏竟是如此丰厚,直接加余长宁同中书门下三品,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啊!

贞观时期,李世民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天子如果想指定其他官员参予政务的,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资历不及三品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是事实上的宰相。

如今余长宁以从三品国子监祭酒之身,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同于直接成为大唐宰相,尽管资历德望尚浅,然而古往今来年仅二十些许成为宰相者,除了秦国时期的甘罗,似乎就只有余长宁一人,如此少年英锐国之重臣,相信假以时日,他必定能够成为大唐的中坚力量。

而面对余长宁,所有人都生不出一丝一毫的嫉妒心,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功劳成绩的取得,全是这位天子帝婿依靠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并没有仰仗丝毫的裙带关系,而且这次若没有他的献计,唐军岂能轻易攻破安士?有此封赏似乎也算理所当然。

余长宁自然明白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意义,看到同僚们惊羡的目光,他却没有多少高兴之情,这并非是他嫌弃李世民封赏太低,而是成为宰相以为就须得扛起举国政务,如房玄龄等人一般整日忙碌不停,彻底与悠闲舒坦的日子告别,对余长宁来讲,那当真比杀了他还难受。

感觉到李世民满含期待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余长宁再也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陛下,这个,微臣能否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啊?”

轻轻的话音如沉雷般响彻在众人耳边,众大臣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全都面面相觑露出疑惑不解之色。

李世民离他极近,自然听得清清楚楚,略显不悦地问道:“余卿此言为何?难道嫌朕封赏不够?”

余长宁正色道:“陛下圣意厚重,臣怎会不知满足?然而臣毕竟资历尚浅德望不彰,如果冒然进入政事堂治国安民,出错丟自己的脸倒是小事,然若为陛下抹黑,臣就难持其咎了。”

李世民捋须沉吟了一阵,坚持道:“无妨,有房爱卿等人虚心栽培,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差池,你安心领命便可。”

“陛下……”

余长宁急声一句,还欲出言推辞,不料李世民已经断然挥手道:“此事,朕圣意已决,余卿毋须再说。

望着余驸马略显苦闷的神色,众大臣对他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毕竟现在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谦虚谨慎的年轻大臣已是不多,而且余驸马视将相王侯如粪土,当真太难得了。

第1200章 突发情况

跟随李世民视察一番后,余长宁怏怏不乐地返回帐篷,刚行至帐门,便看见一个新罗女官正在那里矗立等待。

眼见余长宁回来,女官立即上前盈盈一礼,柔声禀告道:“元帅,敝国王上邀请元帅前往王帐一叙。”

“好,有劳贵官稍等。”

余长宁点点头,返回帐内脱下官袍换得一身寻常衣物,这才跟随女官去了。

金德曼贵为新罗女王身份尊崇,自然单**有一片营地,到得王帐之时,金德曼正跪坐在长案前慢悠悠地煮着酽茶,俏脸上说不出的认真之色。

看到余长宁笑吟吟入内,金德曼起身挥退了帐内伺候的侍女,走上前来亲自替他解开了风雪斗篷,盈盈一礼轻笑道:“恭喜元帅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宰相,德曼以你为荣。”

余长宁一愣,抖落衣袖上的落雪,惊讶笑道:“女王耳目着实灵通,今天上午陛下才进行加封,没想到你现在就已经知道了。”

金德曼轻叹摇头,目光满是柔情:“并非德曼耳目灵通,而是德曼仔细留意关于元帅你的每一件事。”

佳人深情一语,余长宁心里大觉感动,微笑落座捧起案上的一盏热茶,嘴唇微微一啜,清香甘苦立即弥漫口中,使得他忍不住连连点头道:“唔,茶香人也美,到得女王这里,才是我的温柔乡啊。”

金德曼微笑落座在他对案,歪了歪螓首有些好奇地问道:“但是德曼听说,陛下今日加封元帅同中书省门下三品的时候,元帅却拒绝了。( ”

余长宁轻叹一声放下了茶盏,郁闷地抚了抚额头,闷闷不乐地说道:“官职加身那就意味责任更重,回去之后,只怕我就会如房相那般忙得不可开交了,其实我所想的的生活,是希望能够琴棋为伴,佳人相随,快意林泉山水啊。”

金德曼嫣然一笑,伸出洁白如玉的纤手轻轻地抚在余长宁的手背上,柔声安慰道:“元帅担心事务压身忙忙碌碌,其实德曼有时候也有元帅这样的感觉,但是男儿生于当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元帅乃大唐最年轻的权臣,今朝又官拜丞相,自当为万民造福,为大唐尽忠,岂能妄想独善其身作那山林野士?”

余长宁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很是不切合实际,不由苦笑点头,然而没料到此番话却勾起了金德曼一番惆怅感概,黯然道:“不过在德曼心里,权利带给我的只是冷冰冰的感觉,如果可以,德曼真想放弃女王之位,陪伴在元帅你的左右。”

余长宁笑道:“如果女王愿意,长安城襄国郡公府随时会为你敞开。”

闻言,金德曼黛眉猛然一抖,美目中流淌着挣扎犹豫之色,半响坚定开口道:“德曼相信,以后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

执手相握,说不尽的温情在两人心里慢慢流淌。

正在郎情妾意之时,门外突然响起了一个清朗的女声:“启禀女王,大唐天子传令,让余元帅即刻前往中军大帐。”

余长宁露出了一个郁闷之色,苦笑道:“这才刚回来不久,不知又有什么急务,女王,我得告辞了,这茶等我回来再饮亦是不迟。”

“好,德曼等你。”金德曼轻轻一笑,亲自将余长宁送到了帐门,目送他的背影渐渐远去。

到得中军大帐,大臣们都已在帐内等待,李世民更是早就坐在了御案之前,神色有些阴沉铁青。

看到余长宁匆匆走内站入队列,李世民微不可觉地点点头,对着旁边的李绩吩咐道:“将刚受到的密报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李绩抱拳一躬,上前一步行至御案之侧,转身环顾群臣沉声道:“各位同僚,接平壤探子密报,一个月前渊盖苏文派遣渊男建为特使,前去突厥汗国求援,不用问,一定是想请求突厥发兵夹击我军,现在情况着实堪忧也!”

李绩话音刚落,李世民已是铁青着脸说道:“如果突厥汗国干涉此次征伐,出兵包抄我们后路,那么辽东军局势将会变得特别不妙,故此,朕决定派一能说会道的大臣前去突厥汗国,粉碎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