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婿 >

第296部分

帝婿-第296部分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传说,先秦之前举行过封禅的帝王共有十二位,分别是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但由于之前史料记载缺失,所以这十二帝封禅也只是流于传说。

其后秦并天下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大唐贞观之世,真正经过封禅的只有两位君主,那就是声明显赫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秦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的委命,便在第三年带了齐鲁的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而西汉中叶汉武帝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外北击匈奴,南灭南越,凭此文治武功也曾前往泰山封禅,而那次封禅也是至今为此的最后一次。

就此也可以看出帝王封禅的条件,一是统一中原国力强盛,二是文治武功四夷臣服,虽然只有单单两点,但这两点却是很少有帝王能够做到的。

如今杨世道在这大殿提出举行封禅仪式,不仅是对大唐盛世的自信,更是对李世民文治武功的歌颂,所以一经提出,立即在群臣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余长宁作为现代人,对这封禅的重要性却是浑然不觉,在他看来,不过是举行祭天仪式而已,何必弄得如此麻烦,不如就在大兴宫摆设祭坛,何必要跑到泰山那么远?

李世民手指紧紧地捏了捏御座扶手,脸上露出了一丝激动的红色,对于杨世道的提议不禁怦然心动了。

秦朝乃是华夏第一个统一九州的朝代,而汉朝却是古代最为强大的盛世,他李世民若能紧随秦皇汉武进行封禅,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肯定了李世民自己作为大唐天子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消散他以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逊位的恶名。

心念及此,李世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环顾群臣问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话音刚刚落点,长孙无忌出列禀告道:“按照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的说法,封禅需要凤凰来仪,麒麟现身,方才算得祥瑞之兆,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但圣德之君必有上天护佑,微臣听闻上月流星坠于凉州,红色凤凰鸣于九天,乃是大吉之兆,而本月青州渔民出海误入蓬莱仙岛,曾见麒麟圣兽飞翔于云端之上,这些无比表明着上天对我大唐的认可,所以微臣认为封禅正当其所。”

当先便得到了长孙无忌的认可,李世民不由大是振奋,又继续问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奏?”

大臣们都是精通察言观色,眼见李世民如此表情,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况且目前大唐贞观盛世的确堪比秦皇汉武所取得的功绩,所以大家也是乐于顺水推舟,都纷纷出言赞同。

余长宁听见殿内全都一片赞同之声,顿时摇头失笑,看来皇帝老丈人还是免不了搞些面子工程,只怕这泰山是去定了。

便在此时,一个低声的嗓音突然响了起来:“殿下,老臣反对泰山封禅。”

此言一出,全殿皆惊,大臣们探头探脑地打量着那出声之人,都想看看是谁如此不识抬举打破了这欢庆喜悦的气氛,但当看清那人,不少大臣又露出了无奈之色。

李世民略一愣怔,望着魏征苦笑道:“魏卿家为何反对?难道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

魏征沉着脸拱手道:“陛下即位以来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

“那难道是朕德行不够?”

“非也,陛下堪称千古明君。”

“莫非魏卿家觉得四海未定?“

“目前九州平定,四海升平。”

“难道觉得百姓钱谷不够丰厚?”

“非也,大唐百姓还算安居乐业。”

这一问一答话到这里,李世民顿时露出了不悦之色,冷哼出言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你却要反对朕前往泰山封禅?”

魏征虽然个子矮小,脸黑犹如包公,但口气却是犹如沉雷划过,震得大殿嗡嗡作响:“陛下,古之帝王名声的大小,在于他道德水平的高下,而不在于是否到泰山封禅。从隋代大乱以来,天下干戈不止,浩劫不断,我大唐虽然统一天下平定九州,但也连连用兵烽火不休,如今虽然灭东土厥,平吐谷浑,扫高昌国,在外取得赫赫战功,但就是实而论,国内百姓也只堪堪温饱过了几年好日子而已,如今皇帝要去封禅泰山,必定会劳役百姓,多用粮饷,举国又大起波澜,所以老臣反对。”

余长宁暗暗偷笑道:这魏征当真也算一个老实人,竟连这些话都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若非皇帝老丈人天纵英明,仁爱之国,遇到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说不定立即便被拖出去砍头了。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心平气和地开口道:“魏卿家,封禅并非朕喜好沽名钓誉,而是向天下彰显我大唐取得的文治武功,既要有盛世之实,也要有盛世之名,况且即便是车架万骑前去泰山,朕也会体贴万民不会铺排浪费,难道这你也要反对?”

魏征依旧正色拱手道:“老臣反对。”

话音落点,李世民鼻子都差点气歪了,虽说魏征不是第一次给他如此难看,但李世民还是觉得在群臣都赞同的情况下,魏征如此反对实在有些太过分了。

此刻,吴王李恪突然出班奏道:“父皇,前往泰山封禅不仅是天心所向,更是民心所向,儿臣经常与齐王书信往来,齐王多次在信中说齐州的百姓仰慕圣天子久矣,曾上万民表请求天子前来泰山,魏大人如此固执己见反对封禅,不知有何不能告人的目的?”

李恪口中所指的齐王名为李佑,乃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领齐、兖两州,而泰山便在兖州境内,听见连齐王都如此说了,不少大臣又是纷纷出言附和李恪之话,使得魏征更显孤立。

面对李恪的指责,魏公却没一丝动怒,拱了拱手便退回了班内。

见状,李世民暗暗松了一口气,一拍御案定策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明年开春之时前往泰山封禅,彰显我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请尚书省以及齐州都督府做好封禅筹备,届时朕将率领群臣前往兖州泰山。”

“微臣遵旨。”大殿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允诺之声。

下得早朝,群臣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宫殿,口中还兴奋地议论这前去封禅的事情。

余长宁眼见魏征一人踽踽独行离开殿门,连廊下食都没吃便准备离开,不由顿升好奇,疾步迎上拱手笑问道:“魏大人,难道宾满楼做的廊下食不和你的胃口吗?怎么现在就走了?”

魏征眼见是余长宁,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淡淡笑道:“非也,只是今天心情有些憋闷而已。”

余长宁第一次与这个千古盛名的谏臣单独在一起,心里不由有些激动,笑道:“其实魏大人你也用不着如此多虑,千古帝王有哪个不想留下一笔功绩刻在史书?陛下为之意动从而决定封禅也是常事。”

魏征却是苦笑摇头,突然止住脚步正色道:“余驸马,你乃新晋之臣,却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铺张浪费若是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本官也是在提醒陛下不要好大喜功,浪费钱粮啊!”

言罢,他轻轻一叹走了。

望着魏征颇显孤单的背影,余长宁久久回不过神来,半响才叹息道:“这个老头儿的确有些大题小做了。”

来到鸿胪寺衙门,杨贤文立即前来向余长宁禀告要务。

他拱手笑着低声道:“大人,下官已经按照你的吩咐收买了一批出名的风水师,现在他们都在大肆造谣说南山以北乃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不少庶民已是开始议论,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

余长宁满意地点头道:“三人成虎,看来过不了几天南山风水宝地一事便会得到贵胄们的认可,到时候我们再顺势修建陵园,一定会狠狠地赚一笔。”

听少卿大人将司仪署的生意做的如此之大,杨贤文不由露出了敬佩之色,但还是有些犹豫地开口道:“不过大人,建造陵园可是需要一笔不小的金钱,司仪署目前也只是略有节余而已,根本无法**建造。”

余长宁微笑开口道:“关于此事我正要找你商议,常言道合作才能双赢,本官觉得不如也将典客署一道拉进陵园的建造,你看如何?”

杨贤文闻言一愣,随即露出了不悦之色,开口道:“大人的主意虽是不错,但典客署那帮家伙以前多对我们轻慢侮辱,若是合作修建,难保不会生出事端,加之两署吏员向来不和,下官觉得还是再做考虑为妥。”

第五二三章 醉酒归来

余长宁淡淡一笑语重心长地开口:“老大人呵常言冤家宜解不宜结们与典客署本在一个衙门里办事也算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因为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本官希望能够看见们和睦相处银子大家一起赚岂不更好?”

杨贤面露犹豫之色依旧**地开口:“大人不下官不同意此事若邀约典客署一兴建陵园司仪署吏员们肯定会意见。”

余长宁手一摊无奈:“但建造陵园需要大笔金钱目前司仪署银两却所欠缺若如此那只能将这件事暂时搁置了。”

眼看煮熟鸭子就快要飞了杨贤不由大焦急疾声:“这怎么行?大人难就不能再想想办法吗?”

“本官已经想好了办法只杨大人不肯接受。”

闻言杨贤犹豫良久终极不情愿地点头:“好下官这就召集吏员们请大人稍等。”

过了一个时辰杨贤折回长吁一口气:“下官已将大人原告诉吏员们知晓大家虽然些意见但总算还能够接受。”

余长宁满意点头:“只要这样就可以了钱能够一起赚这样才做生意王。”

“不过大人典客署那里下官要如何联络才?”

余长宁沉吟了一下笑:“既然老大人已经同意那本官就将柳元请到这里来什么竟可打开天窗亮看如何?”

杨贤与柳元长期不和但此刻心知不知意气用事时候只得紧绷脸点了点头。

不消片刻柳元迈罗圈腿喜滋滋地走了进来一听到余长宁讲解立即忙不迭拱手:“大人典客署自然会全力支持英明决定配合司仪署做好陵墓建造工作。”

音刚刚落点杨贤不由鄙夷地看了一眼嘴中也为之一声不屑冷哼。

见状柳元不由尴尬一笑对杨贤拱手:“老大人以前很多事小弟确做得不对还请大人不计小人过多多谅解。”

见余长宁正笑吟吟地看自己杨贤讥讽已到嘴边却又硬生生地忍住淡淡:“们都在为鸿胪寺办事柳大人言重了。”

柳元心知杨贤乃一个臭脾气能得到这样表态已特别不容易不由振奋出言:“少卿大人老大人起来典客署与司仪署都在一个衙门里办事但从来还坐在一起好好地聚一聚下官觉得要不这样今晚就由典客署做东们选家酒肆喝点小酒如何?”

常言伸手不打笑脸人杨贤虽然还些气不过但还点头:“只要少卿大人同意本官便意见。( )”

见余长宁也含笑点头柳元不由大振奋亢声:“那事情就这么定了大人不如们就在宾满楼设宴如何?”

柳元早知余长宁乃宾满楼二公子本讨好上官心思才会如此提议。

谁料余长宁思忖了一下突然摇手:“算了就不去宾满楼了宾满楼旁边宾朋楼还算不错宴会地点就订在那里。”

柳元闻言一愣不知余长宁为何会如此决定但上官便命令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鸿胪寺两署吏员共两百多人夜晚浩浩荡荡地朝宾朋楼而去顿时占据了整个二楼满当当地围了二十多桌当真热闹非凡。

陈若瑶早就得到了余长宁通知此刻美酒佳肴已流水般地端了上来余长宁作为宴席主角自然免不了频频举杯共饮与所吏员一庆祝典客署与司仪署难得聚会。

大家酒酣耳热嬉笑劝酒顿时闹哄哄地一片连绵不断喧嚣传了很远。

对面宾满楼自然也听见了宾朋楼今晚热闹喧嚣余长致大奇怪地开口:“今夜宾朋楼生意怎会如此之好宾客满座竟连们都比了下去阿武去探听探听消息?”

阿武立即应命急忙一溜碎步去了。

不消片刻阿武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禀告:“大公子听宾满楼王掌柜今夜乃鸿胪寺衙门在宾朋楼内设宴聚会坐了好像二十多桌。”

余长致闻言双目一瞪疑惑:“鸿胪寺人?二弟们?”

“对二公子也在宾朋楼内。”

闻言余长致又疑惑又惊奇还一丝隐隐不悦皱眉头嘀咕:“人家都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二弟也不知怎么回事?生意竟不带到宾满楼来反倒要去别人酒肆。”

嘀咕虽嘀咕但两兄弟感情深厚这点小事余长致自然不会往心里面去因为明日罗凝还要出发前去江都所以便早早回去了。

一顿宴席吃到亥时方才结束余长宁由于第一次与衙门里吏员在一起吃饭所以喝酒也来者不拒不知喝了多少杯当回到公主府时候脚步已飘飘然神智也不清。

府中侍女们早就睡去自然没人前来伺候就寝。

余长宁浑浑噩噩地走进栖凤楼内重重地一个酒嗝还未打完脚步一个虚浮已摔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