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婿 >

第220部分

帝婿-第220部分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又是拉自己入社,余长宁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房玉珠的身影,哈哈笑道:“在下吟诗作赋本是休闲娱乐,从没有想以此为业的打算,小姐的好意在下只能心领了。”

宁静闻言面露失望之色:“公子真的不考虑一下吗?我们琼林诗社乃是江南第二大诗社,只比吴子衡所领军的江南诗社弱了些许而已。( )”

“吴子衡?怎么听起很熟悉?”余长宁挠了挠头皮,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宁静哑然失笑道:“江南第一才子吴子衡名满天下,公子你听过也是不足奇怪。”

余长宁恍然醒悟,想起了中秋诗会之时败给自己的骚包公子,不由讪讪笑道:“江南第一才子也是稀松平常而已,不见得有多么厉害。”

宁静以为他只是呈呈口舌之勇,倒也不以为意地一笑,轻声道:“其实公子今天出的那句楹联,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哦,何等故事?”

“数月前东瀛遣唐使臣来到长安,曾在大殿以一句三星日月光文斗大唐俊杰,此对倒与余公子你出的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东瀛使臣满以为无人能够对上之时,不料一名驸马爷竟是挺身而出,以“四德元亨贞”破对,可惜我不知他的名字,不知余公子你可否听过此事。”

余长宁笑嘻嘻地开口道:“在下那时便在现场,怎会不知道?”

“啊?公子你在现场?”宁静顿时瞪大了美目,满脸都是不可思议之色。

余长宁笑嘻嘻地回答道:“对啊,姑娘口中的那位英勇不凡的驸马爷,便是在下敝人不才小可我了。”

若刚才宁静算是惊讶的话,现在听到余长宁如此说,顿时以为他在故意调侃自己,不由怒声道:“在下好言询问,你不知道就罢了,居然还口出如此孟浪之言?”

见她美人含嗔别有一番风味,余长宁乐呵呵地笑道:“我就知道说了你不会相信,好吧,实话告诉你,其实我只是那位余驸马的朋友而已。”

宁静面色稍霁,但表情依旧有些不相信:“你真的是那位驸马爷的朋友?”

“对啊,他姓余,我姓余,关系亲密的很。”

宁静半信半疑地开口道:“那天究竟是何等情形,你若当真亲眼所言,不如说给我听听如何?”

余长宁笑道:“当然可以,你听好了,那日太子李承乾在宫内设宴宴请东瀛遣唐使臣,谁料尔等弹丸小国竟敢挑战天朝天威,在席间提出了比试,第一场武斗由柴令武驸马出场,却被使臣苏我入鹿打得遍地爪牙,大唐先输一局。”

“第二句比文斗,东瀛时辰中臣镰足眼见武斗获胜更是嚣张,朗声一句三星日月光为上联,问得大唐所有人是哑口无言,太子殿下连连疾呼:哪位英雄能够救大唐于为难?本太子必定重重有赏。但太子殿下连呼十余声,殿中诸多俊杰却哑口无言,丝毫没有应对之策。正在太子殿下失望透顶之后,奇迹突然发生了……”

说到这里,余长宁脸上布满了仰慕之色:“便在这万分危机的时刻,一声贼子安敢猖狂的高呼响彻大殿,俊杰中站起一位白衣少年,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唇若涂抹,生得是高大伟岸,英俊潇洒,折扇轻摇更显风流倜傥,正是天子帝婿余驸马,他斜着眼睛冷冷一望中臣镰足,不屑开口道:区区三星日月光又何难?在下出对四德元亨贞。对你上联!”

“中臣镰足哈哈大笑道:四德乃元亨利贞,你这驸马莫非晕头了?眼见贼子如此猖狂,余驸马却是冷笑道:利谐音李,此乃我大唐皇宫,岂能口出狂言说出天子之姓?阁下当真无礼至极,快不快快磕头认罪!此话立即吓得中臣镰足是屁滚尿流,浑身颤抖,急忙跪地连呼:驸马爷威武,罪臣磕头请扰。余驸马胸襟开阔,虚怀若谷,岂会与这等人一般计较,自然饶了他一命。”

其后,余长宁又给她讲述了才艺比试中余驸马妙笔画风的故事,一席话宇扬顿挫,绘声绘色,直听得宁静满脸都是敬佩之色,连连感叹出声道:“这位驸马爷当真是少年英雄,朝堂之上振大唐声威,实乃我等读书人的楷模,若能与他见上一面那就好了。”

见自己不知不觉竟有了一个美女粉丝,余长宁顿时得意洋洋地开口道:“小姐勿忧,我与余驸马可是拜把子的好兄弟,改天你到长安,我一定替你引荐一番。”

“啊?真的吗?”宁静霎那间露出了无比惊喜之色,抓住余长宁的衣袖喜声道:“余公子,你真是太好了。谢谢!”

余长宁笑嘻嘻地摇手道:“小事一桩而已,何须言谢!”

“那好,请问余公子你住在长安何处?可否告诉我一个地址?”

“在下家住长安尚商坊余府,你直接报我名字便可。”

宁静用力点点头,美目笑得变成了月牙弯儿。

随后几天,宁静再也没来找余长宁,大感无聊之下,他也呆在船舱不出去,难得去见王公子等人的臭脸。

十月初九到了武昌,官船刚刚停泊在了青石码头旁边,余长宁已是背着包袱跳下甲板,大摇大摆地走入了繁华如织的城市中。

……

“吱呀”一声门响,打断了房玉珠的思绪,她蓦然转头,却见陈若瑶正摇曳着莲步走了进来,不由起身迎上悠然笑道:“夤夜深深,不知陈姐姐找我何事呢?”

闻言,陈若瑶却是沉重一声叹息,蹙眉询问道:“社长,明天比赛快开始了,现在还没有余驸马的消息么?”

房玉珠此际正在为此事而犯愁,闻言顿是叹息道:“听爹爹说陛下派余驸马去河北道公干,临行时我曾让爹爹带信给他,让他不要忘记十月初十的比赛,不过既然现在他都没有出现,想必应该是不会来了。”

陈若瑶听到余长宁可能不会前来,心里不由大是失望,叹息出声道:“他这人整天嬉皮笑脸,没个正经,说不定早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真是可恶。”

“不,余驸马不是这样的人。”房玉珠嗓音高拔了些许,正色开口道:“他外表虽然放荡不羁,下流可耻,不过暗地里却是一个十分讲信用的人,爹爹拜托他许多事情,如慈善拍卖、洛阳购粮等等,余驸马都是信守陈诺按时完成,从来都没有推诿拖延,这次必定是因为身负帝命,所以实在难以分身乏术。”

见她情绪似乎有些激动,陈若瑶有些惊奇地微笑道:“我不过说了余驸马一句,你也用不着这么生气吧?”

房玉珠闻言骤然一愣,俏脸飞上了两朵红霞,低声嗫嚅道:“我只不过是就事论事,何有生气之说?姐姐笑谈。”

看她此等模样,陈若瑶愣怔了一下,已是明白了几分,叹息道:“余驸马英俊风|流,气度不凡,而且重情重义,的确是一个好男儿,怪不得社长你会帮他说话,身为女子若能嫁给此等男儿,倒是不错。”

听到她言中所指,房玉珠俏脸却是更红了,慌里慌张地低声道:“陈姐姐,余驸马乃是有妻室的人,说这些话可是犯了忌讳!况且我与他乃是很普通的朋友关系,姐姐说这话实在有些轻率。”

陈若瑶知道余长宁与长乐公主成亲的内幕,脸上却是苦笑不已,心里暗暗叹息道:余郎呵,你已经有我和瑶瑶了,却还在四处招惹别家小姐,连房社长对你也是……

心念正在闪烁间,房玉珠转移话题地叹息道:“明日就我们四人参赛,势力逊色了不少,只要今日能进前三甲,我便心满意足了。”

陈若瑶察觉到她神色有些惆怅,不由柔声安慰道:“放心吧,咱们不是还有何长志公子,与李艺贞妹妹两人么?一定不会给关内道丢人的,说不定还能拿到第一名哩。”

“唉!姐姐有所不知,”房玉珠秀眉蹙得却是更紧了,“参加诗词大会的皆是各地才子才女,其中不乏卧虎藏龙的诗词高人,况且还有去年取得首名的河北道第一才子孟悠,那次我便是因一字之差而输给了他,今年黄鹤楼再战,恐怕也没有赢他的胜算。”

陈若瑶握着她的手劝慰道“社长何须气馁,今年赢不了我们明年又来便是。”

“姐姐,你我同为女子,都知道呆在家中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最终宿命,过了今年我便双十年华,只怕难逃此等命运,以后这样的机会说不定少之又少了。”

陈若瑶轻轻一叹,却是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安慰她才好了。

……

黄鹤楼坐落于武昌黄鹄矶上,毗江而建,本名“黄鹄楼”,原为三国东吴时期夏口城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黄鹤楼”之称。

此时的黄鹤楼虽没有后世那般声明远播,但也因地处繁华大江要道,山下便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前来游玩的客商旅人也是极多,畅游黄鹤楼,中午再食一顿鲜香可口的武昌鱼,当真是人间天堂。

作为天下十道诗词大会的举办之地,黄鹤楼今日大见热闹。

五层的高楼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见喜庆,江风呼啸而过,吹得飞檐下悬着的灯笼不停晃悠,黄瓦绿楼掩映在森森松柏林中漂亮得恍若托塔李天王的玲珑宝塔。

然而最让人惊奇的是,黄鹤楼旁边的一块草地上用几百面屏风排列成了一个八卦大阵,将高耸的黄鹤楼围在了阵中,游客们评头论足,纷纷指点,皆不知这些屏风排列在这里究竟是来作甚。

第386章 第一轮角逐

正在旁观众人好奇地指点议论时,全国十道的参赛选手已是分为十队而列,有轻摇折扇的翩翩公子,有明目皓齿的漂亮丽人,更有白眉白须的老者,还有稚气未脱的少年,端的是形形色色。

正午方过,一声响亮的铜锣在黄鹤楼顶端响起,众人抬头一看,一个红衣官吏正站在五楼凭栏前,络腮胡须,身材伟岸,也未让众人噤声,清亮的声音已是响彻开来:“诸位参赛选手,各位父老乡亲,本官名为上官仪,目前忝为弘文馆馆长,奉帝命主持此次的诗词大会,现在本官将情况说明一下。”

清朗的嗓音尚在余音回荡,上官仪清清嗓门继续开口道:“本次诗词大赛共有九十九人参加,其中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各五人,关内道四人,本次比赛共分为六场赛程,比赛场地分别是黄鹤楼外,以及黄鹤楼一、二、三、四、五楼,每一场比试都由弘文馆直学士负责,且规矩各不相同,其中第五楼由本官亲自坐镇,按照比赛淘汰程序,能够登上第五楼的只有区区五人,望各位选手好好发挥,本官在这里等你们到来。”

说罢,上官仪大袖一甩,昂昂进入了楼内。

闻言,房玉珠秀眉蹙了蹙,心里也是一声轻轻叹息。

便在此时,一个红袍高冠面白如玉的长身男子摇着折扇走了过来,对着房玉珠拱手笑道:“房社长,在下孟悠,有礼了,不知社长可否还记得在下?”

房玉珠微笑回答道:“去年玉珠以一字之失败于孟公子,时常卧薪尝胆念念不忘,怎会忘记公子这般磐磐大才?这次玉珠来此,誓必要向公子再讨教一二。”

“哈哈,房社长你实在太客气了。”孟悠一阵爽朗大笑,神秘兮兮地眨了眨眼睛道:“不过今年我们河北道的整体势力更胜往年,房社长若想取胜,只怕要更费一番功夫才行。”

听他口气如此张狂,房玉珠顿时不悦,正欲开口之时,孟悠朝着身后笑嘻嘻地招手道:“宾王,你过来见见长安天渊诗社的房社长。”

随着一句应答,一个红衣青年飘然而至,面如冠玉清秀得同若少女,眉宇冷峻镇定,目光澄澈犀利,向着房玉珠微微拱手,沉稳的嗓音已是响起:“在下骆宾王,见过房社长。”

房玉珠娇躯微微一震,有些惊奇地询问道:“你便是作《咏鹅》那首诗的骆宾王,玉珠早闻阁下大名,并神交久矣。”说罢,已是盈盈一礼。

谁料骆宾王却是毫不在意地挥手道:“《咏鹅》乃在下七岁那年观鹅所作,堪堪算得差强人意,实在上不了台面,社长过奖了。”

孟悠笑着开口道:“宾王今年刚刚加入我们诗社,乃是河北道文采最强的选手,势力更在我之上,此次的头筹看来非宾王莫属了。”

房玉珠不置可否地一笑,心里却是直往下沉,一个孟悠已是极难对付,现在又出现一个骆宾王,而且还有江南道的吴子衡,看来今年进入三甲都有点难了。

不消片刻,黄鹤楼内走出一名矍铄老者,站在三尺台阶上朗声开口道:“各位选手,本官乃弘文馆直学士杨翰,负责第一轮的比试。”

说罢,他一抬右手指着围在黄鹤楼周围的屏风道:“第一轮比试规矩如下:每一道选手前面共有十面屏风,屏风上各有画卷各不相同,现要求诸位依次揭开屏风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