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婿 >

第180部分

帝婿-第180部分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守那名胡人的卫士立即吓得魂飞魄散,跪倒在地忙不迭地求饶道:“小的一时未觉,请大人饶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涂贵丝毫不为所动,冷冷高声道:“国有国法,犯下之罪岂能轻易饶恕?不必多言!执法甲士行刑!”

两名行刑甲士不再犹豫,将卫士按到在地扬起手中木杖重重打下,沉闷的声音直听得人心头狂跳不止。

“在代州,涂贵便是一方诸侯!”

李勣告诫之言闪电一般从余长宁心海中闪过,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切,看着那冷酷肃杀的代州刺史,余长宁良久无言了。

这段时间他接触的大唐官吏可谓不少,遇人遇事皆是一团春风笑容的房玄龄、冷峻严肃得有些呆板的李道宗、让人琢磨不透恍如深潭的长孙无忌,以及不苟言笑永远都沉着脸的魏征……

这些人全都是朝廷重臣,然而带给余长宁的感觉却没有涂贵这般强烈深刻。

心念纷纭间,余长宁恍然醒悟了过来,对,涂贵身上那种上位者的凌厉霸道实在太强烈了,强烈得让人不禁心生胆颤之情,再加上严酷不留情面的作风,以及冷峻肃杀的表情,让人一望便会敬而远之。

正在他悠悠思忖间,涂贵已坐到了监斩官长案上,抬头一望天空太阳,沉声问一旁的吏员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吏员趋步上前恭敬答道:“回大人,刚至午时。”

涂贵矜持点头,拿起案上竹筒内的令牌,高声喝令道:“刀斧手准备行刑!”

话音落点,一排身着红衣,手拿大刀的刀斧手站在了人犯们身后,人犯们或哭或闹或求饶不止,然而都被甲士们摁得死死得,丝毫不能挣扎动弹。

“午时已到,斩——”

高亢的尾音堪堪落点,刀斧手齐刷刷地扬起了手中大刀,余长宁只觉一片耀眼的白光闪过,一排头颅已是整齐地落在地上,鲜血喷泉般地汹涌而出仿若血雨飞来,人犯们身躯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行刑结束之后,余长宁心情沉重得无以复加,这些胡人奸细该杀么?若是罪名坐实,自然是罪有应得,然而不知为何他的心却如同淤塞一般憋得难受,竟丝毫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正在心念闪烁间,一个横冲直撞的瘦弱身影重重地撞在了他的身上,余长宁凝目打量,却是一个满脸惊恐的胡人小孩。

还未等余长宁说话,胡人小孩已是慌不迭地躬身道:“对不起公子,小的不是故意的,对不起……”

余长宁谦和一笑,拍着他的脑袋道:“撞了便撞了,下次小心一点便是,你走吧。”

胡人小孩唯唯诺诺应了一声,低着头快步离开了。

望着没入人群中的瘦小身影,余长宁摇着头淡淡一笑,举步欲走之际右手一搭腰间,却是空空如也,掉在上面的钱袋已是不翼而飞。

第317章 乞术一家

里面虽只有十余两碎银子,但钱袋却是陈若瑶亲手替他缝制的,正在奇怪当儿,刚才的情形突然闪过了他的脑海,余长宁重重地擦了一声,对着那胡人小孩离去的背影高声道:“你这小偷,快给我站住!”

胡人小孩闻声回头,小脸上布满了惊恐慌张,撒开腿便飞快逃跑。

“晕头了,我这不是提醒他么?”余长宁哭笑不得地暗道一句,急忙朝着那胡人小孩追去。

此刻观刑的人群渐渐疏散,快速奔跑起来也不费劲。

那胡人小孩人小腿短,但跑起来却如泥鳅一般滑溜,余长宁几次都差点抓住他的后背,然而还是被他以毫厘之差逃过。

小孩慌不择路地钻入了一条小巷,没跑几步磕磕碰碰地几个踉跄,已是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余长宁飞步冲了上来,将他从地上抓起,又从他手上抢回了自己的钱袋,冷笑道:“哼,居然连我的钱袋也敢偷,这么小便不学好,走!跟我前去见官。”

胡人小孩吓得魂飞魄散,单薄的身板也是颤抖不停,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他脸上本就黑乎乎脏兮兮一团,此刻被眼泪滚过,顿时落了个大花脸,余长宁顿觉忍俊不禁,叹息问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小孩抽泣求饶道:“公子,若是前去官衙,那些狗官非杀了我不可,你放过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余长宁心头一动,问道:“小孩,你父母呢?”

胡人小孩沉默了一下,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死了!”

“哦,那这么说你是孤儿?”

“不,我与我阿祖(奶奶)生活,阿祖病了无钱看病,所以我才会出来偷钱。”

余长宁见他情真意切不像说谎,微微沉吟了一下,开口道:“你家住在何处?带我去看看。”

胡人小孩点头道:“就在前面,公子若要前去,我给你带路。”

余长宁轻轻颔首:“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胡人小孩用衣袖胡乱一擦抹掉了眼泪,对着他露齿一笑:“我叫乞术,敢问公子贵姓?”

见这胡人小孩学着中原士子一般文绉绉一句,余长宁展颜笑道:“在下余长宁,乞术小弟见教了。”

乞术笑着一点头,走在前面领路去了。

顺着小巷曲曲折折地走了半响,余长宁只觉空气中的羊膻味愈来愈浓,他天生对此过敏,一时间心头不由有些难受。

乞术却没注意到他微微皱起的眉头,边走边解释道:“公子,此地乃我们突厥胡人聚集之地,呵,你看,那座小门便是我的家。”

余长宁循声望去,低矮的石墙上嵌着一扇破旧的木门,门前堆积着许多杂物,一派脏乱萧瑟的模样。

“公子请跟我来。”乞术上前推开了房门,将余长宁领了进去。

跨入门槛,却是一间有着天井的小院,正中房子土墙土瓦破败不堪,真担心一阵风吹过便会摇摇欲坠。

余长宁正在驻步慢慢打量之时,房子内走出一个光着脚丫的胡人小女孩,她大概五六岁模样,那乱糟糟的头发,脏兮兮的脸蛋与乞术如出一辙,张口便欣喜嚷嚷:“哥哥,你回来了?”

乞术点点头,沉着脸道:“我没找到吃的,今晚咱们又得饿肚子。”

小女孩嗯了一声,瞪着扑闪扑闪的大眼脆声问道:“这个叔叔是谁?”

余长宁走上前来,蹲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脑袋道:“小妹妹,你很饿么?”

小女孩怯生生地看了他半天,也不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余长宁起身对乞术道:“你不是还有阿祖么?她在哪里?”

“阿祖身染重病,在屋里躺着。( )”

余长宁轻轻点头,举步走入了屋中。

屋子里潮湿阴暗还有一股浓浓的恶臭,丝丝阳光从屋顶缝隙中射了下来,罩在了角落处的一张床榻上。

一个胡人老妪身盖棉被正躺在榻上,听到脚步声响,有气无力地问道:“乞术……你回来了?”

“哎,阿祖。”乞术应了一声扑到榻前,“阿祖,对不起,我……”

一言未了,老妪艰难地抬起手来摇晃道:“没事,阿祖知道,没吃的咱们挨过去便是,啊?”

乞术含泪点头,又抹掉眼泪,起身指着余长宁恍然道:“阿祖,这是余公子,刚才我在外面不小心招惹了别人,是余公子帮助才得以脱身。”

听到乞术对老妪善意地谎言,余长宁岂会忍心拆穿,上前淡淡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对了,这位老婆婆你莫非身染重病?”

胡人老妪借着朦胧的眼光看了他半响,长叹一声道:“唉,老毛病了,昨年便不能下榻,多亏乞术懂事,一直照顾家里。”

余长宁沉重点头,终于忍不住问道:“他的父母是如何过世的?”

“前年官府征发徭役修缮官道,他的父母应征去了,谁料却遇到了大山崩塌,一行几百人全部遇难,连尸身都没找回来……”

“因公死亡,难道官府都不管么?”

“公子……我见你的模样便知你是大唐人……在这代州我们胡人的性命就如同牛羊牲口一般,谁会关心我们的死活?”

“在你们中原人看来……我们……我们突厥人乃是战败者,理应仆役一般伺候主人,然而这也罢了,大唐官府,还有那刺史涂贵可从来没把我们当人看啊?”

老妪断断续续的话犹如钉子一般狠狠地钉在了余长宁心里,最后他几乎忘了是如何离开这间破败的小屋。

余长宁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但这一次他将自己钱袋里那十余两银子都给了这可怜的祖孙三人,虽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但他心头终于好过了一些。

脚步缓缓地走在小巷内,一种难言的滋味弥漫在余长宁心头。

同样是人,为何这些胡人在代州竟是如此的悲惨,当真如同老妪所说性命如同牲口一般微不足道么?若是如此,这是否便是胡人们叛乱的原因?

不,若是如此简单,身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李勣岂会不觉?肯定其中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因素,想起离开太原时,李勣提及的那百鬼夜行,余长宁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公子,你跑到哪里去了?害得我们找了半天。”

一句焦急的女声打断了余长宁的思绪,抬头一看见是画眉时,余长宁嘴角扯出了一丝笑意:“不小心迷路了而已,到让你们担心了。”

薛仁贵淡淡笑道:“我早就告诉画眉不要心急,余兄弟你一定无恙,但她还是急得不轻。”

“对呵,若你在不回来,画眉姑娘说不定便要到处找你去了。”罗瑜也上前笑着揶揄了一句。

画眉白了罗瑜一眼,长吁了一口气道:“公子,那咱们现在到哪里去?找间客栈休息么?”

闻言,余长宁内心突然涌出了一股冲动,想着乞术祖孙三人悲惨的境遇,以及今日被官府处决的那些胡人,他断然开口道:“不,我们现在便出发去岱海草原,查明叛乱的缘由。”

见他一改昔日懒散的作风,变得如此正色,画眉顿时大感奇怪,问道:“公子,连日旅途劳累,咱们不休息一晚再走么?”

“我们劳累可以强撑,但岱海草原万千胡人性命却不能久等,在下身负帝命,岂能为一己之私而有所懈怠?”

余长宁的话音落点,画眉、薛仁贵、罗瑜三人心头皆是一震,看向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敬佩之色,特别是画眉,竟觉得公子今天如同变了一个人般,哪里还像是以前无所事事的余长宁。

简单地吃过午饭,余长宁四人兼程北上,骏马飞驰毫不停歇,一行四骑飞入了茫茫山塬之中。

深秋时节山林草木大见枯黄萧瑟,一线河谷穿行于群山峻岭,山势分外险峻,沿着河谷小道缓缓走马,快到黄昏之时,余长宁双目不由一亮。

只见远处两座青山遥遥对持,各有孤峰插天而上,在苍茫山势中凸显巍峨霸气,仿若一扇擎天之门。

漫天的晚霞中,排成“人”字行的雁阵从两峰中向南飞去,雁叫长空山鸣谷应,如此迷人的自然景观看得人不禁啧啧称赞不止。

“雁门雁门,当真是诚然所谓啊!”余长宁喟然一声长叹,终于明白了雁门名称的由来。

罗瑜左手抓着马缰,右手向前指点道:“过了这道山口便有一条狭窄的山路,雁门关便建在山路尽头,出关便是岱海草原了,关隘守军天黑就会闭关,咱们得快一点才是。”

余长宁轻轻颔首,马鞭一甩脚跟一磕马腹,胯下黑马旋风般抢先飞出,恍若一朵黑云般向着雁门而去。

当西方天际仅残留着一丝鱼肚色时,古朴雄峻的的雁门关已跃入眼帘。

雁门关乃天下九塞之首,是中原王朝抵御胡人飞骑入侵的重要关隘,目前虽然北方强敌东土厥已被大唐消灭,但关城中还是保留了一个千人队,特别是近日岱海草原胡人叛乱,雁门关防守更是严密,未及山道便有甲士前来盘查过路行人的身份。

余长宁四人到得关下已是天色昏暗,悠长的第一通闭关号角悠悠响起划破了宁静,在茫茫群山间久久回荡。

第318章 第三二〇章 夜晚叙谈

作为并州北上胡地的必经之路,雁门关下来往的商旅络绎不绝,牛车马队挤满了狭长的山道,此刻人人举起火把点亮山道,宛如一条在崇山峻岭中盘旋的火龙。

余长宁眼见过关人群如此之长,闭门号已是吹响,心里不由大是焦急,若今夜不能过关,那就只能在关下等待一宿了。

正在焦急当儿,雄阔的关楼突然点亮了一片火把,有人高声大喝道:“信使快马过关,所有车队下道避让——”

所谓的信使快马便是指朝廷传递紧急信息的八百里加骑,通常都是马歇人不歇,并拥有夜晚过关进城的资格,任何人皆是不能阻拦。

闻言,旅客商人们骂咧咧地将货物马车牛车赶到了山道一旁,给信使腾出了路面来。

余长宁眼见机不可失,对着薛仁贵三人大手一挥,抖动马缰向前飞奔而去,不消片刻便到得关门城门洞之前。

城门洞口甲士林立,火把耀眼,把守的卫士稍加勘验照身便放余长宁几人出关。

策马走出城门口,余长宁暗暗松了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