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604部分

调教大明-第604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得随时修补,但为了物资和人员调配的方便,这样的浮桥在几条重要的江河上还是搭建了很多。

这便是辽阳现在的实力和底气,这般的做法,浪费的人力和资源,在朝廷那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整个千总部一千五百余战兵分成十几个行军队列,彼此间保持一定的预警距离,中间有军官来回驰骋戒备,装备与行粮等物资被很远之后的辅兵队伍携带着,因为是要冲入女真部落,并且跨入长山山脉和茂密的森林区域,辅兵们放弃了所有的马车,所有装备一律以轻装放在骡马上的形式跟随,包括行粮在内也是一样。

进入女真区后,只能用打猎和购买补充的办法维持补给线,这对向来后勤工作被做的无微不至的辽阳军人们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屯堡外已经有一些人群在外迎接,道路两边的农田里更是有不少人影在忙碌着。

这时候已经有不少作物到了收获季,同时也有不少地要翻地,预备种下小麦种。

来年的收成,就是看此时的劳作,当然不可能不投入全部的精力。

和靠天吃饭的小农户们不同,辽阳的屯堡讲究的是精耕细作。

每月最少一两八的收入已经普遍超过屯民们原本收入的三倍甚至四倍以上,加上吃食和居住上的便给,最少在入堡的前一两年内,这些新屯民的干劲很足。

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一些弊病,堡民之间彼此的矛盾,和堡中官员的冲突,惰性增加,人都是这样,原本吃苦挨饿的时候,但求一顿饱饭就可以替人卖命,时间久了,则必然百病从生。

好在辽阳法纪森严,关禁闭,抽皮鞭,下苦役队,都是治人的好法子。

真正犯不能原谅的过错,也就开革出堡,这是最重的处罚,在辽南有几个例子,开革出堡之初,被革人家还能硬气着出堡,毕竟现在辽阳各地都富裕,为民也能挣得一口饱饭吃。但时间久了,不论是交通还是邮传,医疗,教育,治安,被革人员都被排斥在外,最终导致犯事人员在堡门前自杀求家人重被收容……当然最终还是没有收容。

犯错就得付出代价,这是惟功的治理理念,就个人来说他的心肠并不硬,就一个统治者来说,则是法律凌驾一切,规定好的事,犯了事就得承受最严酷的后果。

这样的理念之下,老屯堡的人才能维持着干劲,当然在收入高的区域,屯堡的各种福利也相应好一些。

管理加上福利刺激,才是屯堡一直保持高产量的原因所在,不然的话,做多做少一个收入,或是旱涝保收,人皆有惰性,本性再好也变的混日子,大锅饭的弊端,惟功心里可是清楚的很。

眼前这十七堡应该还没有太多的福利,不过就算如此,两边劳作的人群也是干劲十足,这里全部是新移民,只有管理和技术人员是老屯堡过来的,不需要太多的福利刺激就能使这些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充足的干劲。

看到猎骑兵的队伍过来,农田里劳作的人们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反应,毕竟这里距离海西女真近,道路修通后,开原那边经常派兵过来,长春军区也是,在盛夏时,两个军区和几个野战营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合演,动员了两万多人,那段时间屯堡前天天过兵,开始各人还跑出去看,后来就没有什么兴趣看了,再怎样还是自己手中的活计要紧,通不过堡中屯田官的考核,那可是要扣薪饷和相关福利的。

这些新移民在家中忙农活时,一般辛苦,夏日时伏在农田中,浑身如在蒸笼之中,收获时常累的直不起腰身,在这屯堡虽然活也多,但农具好,耕牛和挽马都有,车也多,虽然精耕细作,其实反是比在家时轻松。吃的亦好,在郭宇等人眼中,四周农田里的人们多半面色红润,身上也有了肉,不象刚到辽阳这边时,人人枯瘦,男子身上只有皮肤和肌肉,一看就是熬出来的,这般打熬的身体虽能干活,却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故而很难得长寿,在辽阳这边,却是人人身上都有了肉,每日劳作虽是辛苦,却在身体允许的范围之内了。

在军队四周,只有一群还不够年纪上学的孩子跟着跑动,有一些军官身上带着有零食,不住有人下马来,分些给这些小娃子,惹的这些小孩欢声雀跃起来。

“在下是堡长金福,这边是民政官,屯田官,文教官,财务官……”

屯堡前欢迎的人并不多,人们多半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功夫出来搞这些虚文,只有堡中的官员和相关人员出来了,这一次军队从这里出发,需要做一些补给,上头指定由屯堡这边配合,除了屯堡本身的官员外,福余军区民政负责人还负责提调诸司协同补给。

“堡长不必客气了。”郭宇下马来,与诸多随同军官一起站在堡中官员的对面,这个屯堡是核心堡,人员多,而且发展的十分快速,对附近的军堡军台火路墩等防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物资和人员支持,所以金福很有可能提为福余区的副民政总管,在辽阳民政体系内算是副司官级别,等同于副营官,也算是发展的很不错的民政官员了。

“见过郭千总。”

一个穿军服的军官也上来打了个敬礼,这是一个局百总级别的武官,应该是轮流抽调到各屯堡负责农兵事务的军训官了。

“嗯,你做的不错。”郭宇还了一个军礼,堡门前站着一队轮值的农兵,军姿很不错,能把新移民组织起来,并且训练成这般模样,确实还是下了功夫的。

他的目光扫了一圈,皱眉道:“本次出击,不是说本堡公安巡长随同配合,怎不见人呢?”

“来了一批耕牛,因怕有闪失,李巡长亲自带人去接了。听说还有新上任的福余区民政总管一起前来,所以还要随行护卫。”

福余等区的民政总管与军区总管一样,都是民政和军政事务的总负责人,位高权重,和民政司下的各等民政官不是一个概念,福余区总管一直没有定下来,看来这一次是终于确定了人选,并且派驻过来了。

“福余城修在哪儿?”

“就在十五堡附近,周长五里,地势正处中间,几条官道在这里交集,用来做政务中心和物流商业中心正好。”

这堡长看来也没耽搁过学习,话语里新词很多,自己说着自然,郭宇等人听的也是十分自然,并不感觉突兀和别扭。

十五堡其实是后世伊通县治所在地方,北是长春,西是四平,南是东辽和辽源市所在,也就是现在的海西女真驻地,地方确实险要,用来筑城并不是惟功的决断,倒是军方的参谋司和军需司,加上建筑司自己商量出来的结果。

“知道民政总管是谁吗?”

郭宇下令全军休整,这会正好到了饭点,屯堡的堡民们停了手中的活计,按小队编制聚集在一起。

所有十五到六十的男丁都是强制性的接受军事训练,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民兵,只在其中挑一些出来给补贴加入正式的农兵部队,再优秀者才有资格报名加入野战部队。

眼前的屯民如一支有组织的军队一样,列队在田头等候用餐,在他们身后是刚挖出来的引水沟渠,每个人头顶还在冒着热气。

看到这样的情形,郭宇用赞赏的眼光瞟了军训官一眼,这种训练成绩是实打实的,糊弄不出来的。

第八百六十五章 暂休

山娃子纵马策骑在队伍的最前列,在他身边有十几个公安司的巡兵,穿着灰色的公安司巡兵制服,胸口和领章上分别是公安司的标识和职位名称等标识,除了负责的任务是治安之外,他们和普通的辽阳军人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各级军官全部都是退伍军人担当,普通的巡兵是从屯堡农兵和学堂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同时也有公安学校的毕业生充实进来,公安司毕竟要负责户籍管理,地方治安管制,案件侦破,除了刑事案子,还有小规模的治安战争和经济案子,专业性越来越强,山娃子在夏天时也到长春的公安学校进修过两个月,学习了不少律法知识和刑侦的常识。

这个年代大明的刑侦业务几乎没有丝毫进步,不论是法司官的设立还是刑侦业务都相比前朝没有任何的突破,地方官除了人命案子,一般的斗殴,抢劫几乎很少理会,只有绑票,强x一类的恶性案件,涉及人伦名教,才会按案子侦破。

这还算有良心的地方官,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案件都会在当地宗族和士绅的干预下内部消化,地方官真正有兴趣的是大户人家分家产一类的案件,油水很大,可以借着断案的借口狠捞一把。就算有心将地方刑名管起来的,也多半碍于自身的常识缺乏,经常性的搞出冤假错案。

刑讯逼供是破案的最佳手段,诸如奇计破案一类的东西多在话本之上,现实里是见不到几回的。

相比前宋的提刑官断案制度,由地方亲民官充任法司官是一个严重的倒退,宋代还会有《洗冤录》放入书架这样刑名专业的书籍诞生,在大明就是不可想象了。

山娃子学习的当然已经不是洗冤录了,而是专业性更强大的多的专业书籍,包括验尸和现场勘察在内的很多专业知识都包含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就算山娃子早就通过了初级学识考试,在学习刑侦专业时还是头大如斗,好悬就毕不了业。

象他这种转业军官任职的巡长,每年都必须进行一到两次的强制性的学习,迟早要把刑侦的课给补了,不然的话,用公安司教习的话来说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厮是以前辽阳都司负责刑名的一个老手,这几年一直在补文化课,用自己的实际经验配合书本知识,现在摇身一变倒是成了山娃子等人的教习了。

回到屯堡不久,山娃子就接到命令,叫他带几个经常出入女真部落的公安司巡兵,配合猎骑兵千总部前往女真区域,时间不定,在他离开的时间里,由其余几个巡官配合屯堡的堡长和官员们维持治安,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会调来一个新的屯堡巡长。

山娃子原本的巡长早就调走,任一路副巡长,山娃子因为上次表现优异接了原巡长的位子,十七堡是中心堡,他这个巡长等于局百总,如果是某路巡长就等于千总了,再往上就是分司副司长,司长,那么高的位子他倒也没怎么敢想,只是在十七堡刚上任,他一心想把这里治理好,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一个扎实的基础。

除了仕途上的想法,他和自己在辽阳城外救过的那个新移民女孩的感情也进行的很顺畅,彼此有了好感后按本时代的习俗,山娃子已经叫人提了亲,女方家里也接了礼,换了庚帖,问过八字,再下来就等正式下定,在这节骨眼上,偏又叫他去出这趟远差……山娃子在马上心浮气燥的喘了口气,心中感觉一阵无奈。

不过他也是入伍多年的老兵了,知道任务是不可能打折扣,更不会有商量。既然调他,肯定也考虑过多种情况之后还是决定调用,说明这一趟的任务等级很高,象他这样级别也不被考虑个人情况,既然这样,也就只能坚决执行命令了。

“李巡长,还有多远?”

一个长随模样的胖子策马跑过来,纵在马上也是气喘吁吁的模样,看着都累,好在是秋天八月的时节,四周的树木才刚刚开始黄叶掉落,这胖子已经穿的很厚实,手还不停的搓动着,看样子这风就快受不得了。

山娃子知道这长随是新任总管的伴当,辽阳一般的官员都没有家奴,最多是家里帮着洒扫一下,后宅肯定要有一些仆妇丫鬟,一般官员出门时都是各部门配给的公务和公勤人员,自己私人带长随伴当的情形很少。

象任磊和张思根等人,原本就是乞儿出身,现在虽然个个都很富裕,却仍然保持着简朴本色,就算总兵官都不怎摆驾子,下头当然是有样学样。

只有眼前这位新上任的总管,旧的都司体系官员出身,以前的习惯还有不少留下来,府里养几个长随伴当,也是旧习惯的一种。

好在这几个长随也是跟着多年,调教好了的,不仅不敢趾高气扬,相反还很客气,跟着无非是做些打杂的事,也不多事,山娃子这才息了教训这些家伙的心思,若是遇着什么豪奴一类,倒是正好给他一个出气的良机呢……

“还得小半日功夫才得到,如果任大人累了,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一刻钟后再出发。”

“好,多谢李巡长。”

那长随果然是奉命前来,不过并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用试探的法子先试探了一句,山娃子主动提出可以休息,他可以顺利交差,当然十分高兴。

整个队伍有近百名公安司巡兵和一百多押牛的农兵,两个小队的特勤骑兵,加上五百多新移民和几十个福余区民政总管衙门的官吏们组成。

从开原过镇北关,一路往东北行,不到二百里路程,看着不远,其实难走的很。

当时的关隘边墙选择地址不是没有讲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