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488部分

调教大明-第488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既然各位坚持……”孙承宗不再多说,吩咐道:“来人,带这些爷们倒财务司的库藏去查库。”

“你这经历倒也晓事,”马维一心要去发财,别的事情管不上了,一边等人带路,一边对孙承宗口不应心的道:“本官和同事都念你的好,有了好处,忘不了你。”

“下官是做份内的事而已。”

孙承宗这里不知道有多少要紧的事要处理,中左所那边已经派船出海,有不少辽阳的人已经远赴山西陕西河南各省活动,这两年各省都有大灾异,灾民很多,朝廷赈灾的措施丝毫不得力,比如最要紧的一次大灾,受灾人超过二十万,直接死亡就有好几万人,万历的表示就是从后宫掏了五千两银子,用郑贵妃的名义捐了出来。

几十万上百万人受灾,一国之君以女人的名义捐五千两,这种表示,真不知道叫人说什么是好。

上行下效,张居正在时,官僚集团还收敛一些,还能做一些事,现在官风吏风极为败坏,地方上把户部有限的拨款侵吞分肥大部分,只有极小的一部份能到灾民手中,这几个省,地方上流离失所的灾民,为数当真不少。

前几年,已经有数万人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几年,万人以下的起义也当真不少,只是规模不大,时间很短,当朝为政者,根本没有在意。

要到三十年后,灾荒越演越烈,最终成燎原之势时,这些官员和皇帝才急了眼,不过就算那时候,大明的赈灾仍然是一团糟糕,根本毫无用处。

可以说,明亡不止是建奴,建奴只是一小部份原因,也不是天灾或农民起义,而是亡在它自身的痼疾之上。

救灾存亡,前不及唐宋,后不及清,这是明朝最大的短板了。

不过现在这短板却被辽阳利用起来,中军部和相关的各部门在惟功的指令下早就拟定了一揽子的计划,从招募人员到陆路通行道路,打通关节,沿途站给,顺道购买种子耕牛等必须物品,对外是以辽阳军屯的名义,分散进行,在当时消息传播渠道并不快捷的前提下,单独一地出现招募人员并不怎么显眼,最少要等三五个月甚至更久时间之后,朝廷才会发觉辽阳的大动作,到时候肯定会加以阻止,不过,到时候,最少有过百万人过海到辽阳,朝廷就算阻止也晚了。

第六百九十八章 库房

这一件事,是辽阳近期的最大的事情了,另外各部门的日常事务也是孙承宗在处理,平时有张用诚和宋尧愈等人一并处理,分门别类,倒也不算太累,这一阵子,可是把孙承宗累的够呛。

还好往前方的后勤工作仍然是军需司和张用诚直管,孙承宗只需要在后方配合就行了,否则的话,他可真是有顶不住的感觉。

“大人,真的叫他们去盘查我们的银库?”

一个中军部的吏员,满脸愤然的看着孙承宗,在他看来,孙大人太软弱了。

这么多兵马在,锦衣卫又怎样,辽阳镇何必怕他们?

“就是,现在查库,将来真要抓我们大人怎么办?”

“敢抓我们大人?”一个吏员冷笑道:“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我也是,没有大人,我一家早就饿死了,用我这一条命来还,也是值当。”

“我已经和家里人都打过招呼了,我这条命肯定是要还给大人的,谁要抓大人,我一定一命换一命。”

一时间,在场的人群情激愤,那些看守总兵衙门的卫兵都是眼神阴冷,刚刚锦衣卫甚至突入到后院,虽然夫人们已经离开,但对卫兵们来说,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耻辱。

“你们吵什么,”孙承宗这才醒悟过来,对着众人拂袖道:“还不赶紧散去做事!”

众人都是怏怏离开,孙承宗见状,想了一下,对众人又道:“你们慌什么,这些锦衣卫在大人和我们眼里不过是爬虫一般的东西,之所以先让他们一步,只是大人要引而不发,后发制人,这一点都想不明白,在这里乱个什么劲。”

具体的细节孙承宗没有多说,但“引而不发”和“后发制人”这两个成语,众人的水平倒是肯定听的懂,当下均是眉宇一展,这几天来的闷气,好歹是散去了一些。

待众人散开时,徐光启正好赶了过来,听说这里发生的事,对准孙承宗笑道:“恺阳你这一招可是够狠的,银库一开一进,进去容易,想出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孙承宗微笑道:“阴谋诡计只是小道,不过,我听说这些锦衣卫已经想拿盐引出去摊派了,或是拿宝钞到市面上明抢,与其叫他们搅和了辽阳,不如先想办法把他们拘束起来。”

徐光启听了,微一摇头,笑道:“这真是君子可欺之以方,恺阳兄,这件事你再仔细想想。”

“这是何意?”

“以兄之大才,一定想的出来,弟还有要紧的事,先告辞了。”

徐光启不肯明说,拱了拱手,先行离去。

他在屯田司做的风生水起,而且又十分年轻,前年取了家人来辽阳,又在辽阳成了亲,已经是扎下根来,官职也是保举的卫所经历七品杂职,不过徐光启很多时候都是穿着平民服饰,秀才的装饰都很少穿着了,甚至有时候穿着的是辽阳的军服,只是不加军衔勋略,显示与真正的军人不同的地方,身为屯田司的主管,他也是民兵组织的一员,穿着军服,倒也是说的过去。

今日徐光启穿着的是一件玉色夹棉长衫,下过雪的初冬天气,穿的利利落落的,人也显的年轻干练,说完了话,拔腿就走,根本不给孙承宗继续问下去的时间。

“这个家伙!”

孙承宗和徐光启搭过伙计,知道这徐老弟有江南人的脾气,聪明是聪明,总还多带着点小精明的气息在身上,说话也不肯直说,不过既然徐光启这么说了,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在,这不碍事,自己多想一想总能想出来。

他的办事地方离这大堂附近不过一箭之地,是总兵大堂左侧的一处二十几间高大的厢房,说是厢房,和总兵大堂几乎要持平了,盖的十分有气派,内部的装饰也很好,用的器具,地上铺设的木板,都显的十分干净整洁,而且,十分大气,在孙承宗即将步入自己的公事房的一瞬那,他终于想明白了。

“这个徐子先,狡猾!”

徐光启确实狡猾,他的话里已经有强烈的提醒意味,但不肯明说,叫孙承宗自己想明白了,这样反而更容易想的通透,免得直接开口,孙承宗如果没有想的通透的话,直接拒绝了,反而就不好再劝了。

“来人。”

想明白徐光启的意思后,孙承宗也不会坚持已见。他有这么一条好处,自己的脸面固然重要,但公事更重要。

一个中军部的吏员闻声而至,躬身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将这手扎带到财务司的银库,拿给库大使看。”

“是,属下立刻去办。”

中军部的吏部都是精心挑出来的干练人才,拿了孙承宗匆忙写出来的手扎,牵了匹扣在堂外的杂马,翻身上马,打马而去,不一会功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孙承宗这才松了口气,刚刚的这件事,自己确实是做的太君子了一些,不是徐光启提醒,险些把一件大好事给办砸了。

他平复了一下情绪,这才又坐在自己的桌前,看着眼前如山一般的公文文书,吁了口气,提起笔来,开始一宗一宗的批复起来。

……

……

中军部堂吏赶到的很及时。

银库眼看已经要打开,锦衣卫二百来人,摩拳擦掌,正等着一涌而入。

守库的辽阳兵看着十分精锐,这是正经的中军部直管的部队,专门负责银库安全,眼前的银库,都是盖的极高的全砖石的房子,每幢都有三四丈高,全部不开窗,一水到顶的青砖搭建,看起来就是十分的坚固厚实,非寻常建筑可比。

这地方,原本就是定辽左右卫的库房建筑群所在,中军部拆了原本的破败建筑,不过地方是留了下来,全部改成了辽阳镇的仓库区所在。

各种由将作司等各司交过来的要紧物资,比如粮食,棉花,布匹,药材,还有各种囤积的货物,光是人参,就装满了好几个库房。

皮货,更是有好几十个库房的储藏。

辽阳往南方和日本等国出货,不是一直不停的倾销,市场容纳是有一定的限度,一直不停的倾销只是一时的痛快,会容易把市场弄饱和,降低人的购买**,得不偿失。保持一定的货物缺口,同时给别的中小商人一条活路,不把别人挤的倾家荡产,严重损坏辽阳镇的形象……钱重要,形象也要,惟功布置任务的时候,下头财务司和工商司的人可是一片鬼哭狼嚎。

这种由辽阳建立中转仓库,根据市场适当调节出货率的做法,也就是被惟功给逼出来的。原理简单,可是在此之前,谁想过把等值黄金的人参象囤萝卜一样囤起来?除了辽阳镇,怕是全天下也没有人有这样的大手笔了吧?

这个时候,正好也是辽阳的屯货期,到年前有一次大规模的出货,再到春夏时又是屯货期,这是根据大市场的接纳程度来做的决定,在锦衣卫们的面前,打开的一道道库房门里头,全部是堆积的满满当当的货物,说是看银库,但一看到有好几千间大库房在眼前,马维和曹应魁怎么可能放弃不看?这边倒也配合,一道道门打开,呈现在锦衣卫们眼前的,就是如山一般的财富。

“我不是在做梦吧?”曹应魁情不自禁的咬了咬自己的手指头,确实很疼。但眼前这一库房的貂皮最少几万张,而且全部是上等货色,到了京师就是好几两一张皮子,这一库最少三五万张,光是这一库就有小十万两的银子了。

其它的库里,狐狸皮,鹿皮,各种皮子最少都是好几万张一库,不大值钱的杂皮,一库堆的满满当当的,最少十万张起。

眼前打开的几十个库房,全部是皮货库,随意算算,价值就是在二百万两以上。

“大内的皮货库也没有这么多。”

“这一次真是开眼了。”

“什么开眼?是发财了!”

锦衣卫们都是红了眼,他们平时最喜欢吹嘘的就是见识过大内的库藏的丰富,吹起来天花乱坠胡编乱造的情形多了去了,但饶是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没有想象过眼前的情形。

这些高大的库房有好几千间,其中蕴藏着多少的财富?

皇宫的库藏固然丰富,可比起眼前的情形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若是能在这些库房里,好好捞上一笔……

每个锦衣卫的心思,在这一刻,全部都是活泛起来。

就在打开库房的时候,中军部的堂吏赶到,找到负责的库大使,将孙承宗的手扎递了上去。

“哦,请回复请大人,我这里一切照吩咐办就是。”

库大使收了手扎,写了一封回复,两边分别都要归档,手续上是不能有错疏之处的。

待那堂吏离开,库大使便是吩咐道:“来呀,把库房全关上,孙大人吩咐了,叫锦衣卫盘查之前,我们先清一下库,核对数字,免得出错。”

当着马维和曹应魁的面,这个库大使一声令下,藏着无数财富的库房门,又是一扇扇的关闭起来。

随着大门的撞击声,这些锦衣卫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第六百九十九章 祸害

“刚刚你看到没有?”回去的路上,马维对曹应魁道:“一库的白银,我已经看到了,全是五十两一锭的大官锭。”

“这该是户部官锭,藏着那么多,辽阳一年那么多的军饷,看来没动用过啊。”

“我已经扫听过了,辽阳自己也在铸银,他们的炉房铸的是十两一锭,说是用着方便。”

五十两一锭除了利于流通外,平时还真很少用的到,买房,一幢临街一进房也就四十两就典的下来,农村里带院子带门房东西厢正房的院子也就三四十两买的下来,都用不掉一锭官锭。

也就是最有钱的有钱人,十几进带花园的房子能卖个五六百到千把两银,这种大宗的交易,算是用的上这些大官锭了。

“他们用不上,我们能用啊。”曹应魁简直是痛心疾首。

“都要进去了,偏又出妖蛾子,不过,也能看的出来,他们是黔驴技穷,只能这么拖。”

“看他们能拖几天。”

“这一趟辽阳是来对了……过两天入了库,借口有违禁物品,出条子封库,然后还不是随我们搬取。”

想到这美妙情形,两个指挥都是情不自禁的微笑起来。

“这几天闲着也是闲着,”曹应魁又道:“手里带着不少盐引和宝钞,拿出来用吧。”

“对,你不说我都快忘了。”马维惭愧道:“这心里还是搁不住事啊。”

“蚊子肉也是肉,最大头的给我们都督大人,我们也能吃上肉,下头这些人得喝汤不是?宝钞和盐引的好处,就给他们先分了吧。”

马维听着有些肉疼,但想想大宗收入在后头,带着的几万盐引和宝钞就不算什么了。当下也是大度一挥手,笑道:“由他们折腾去吧。”

曹应魁转回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