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332部分

调教大明-第332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阶从嘉靖年间到隆庆年,权势熏灼时不比现在的张居正差,众人将地挂在他家名下,无非就是省力役,省田赋,也省麻烦。

当时的地方官,还有那些地头蛇,给他们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到徐家去啰嗦!

只是后来张居正决心清丈,连恩师的面子也不给了,而又不好直接出面,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将直名满天下的海瑞调到江南任巡抚。

这一下,徐阶惨了。

家产被抄了个干净,两个儿子因为劣迹太明显被充军,一生未受挫折,在严嵩权势最盛时也隐隐能分庭抗礼,后来最终斗跨严阁老的徐阶,晚年算是跌了一个大跟头。

好在张居正还念在师生之情,没有将事做的太过份,后来迅速将不懂事的海瑞调走,闲置,徐家的事安稳下来,徐阶终于可以安度晚年了。

而每年张居正都会致信给徐阶,师生两人的私谊在表面上没有受损,但真正的实际情形如何,在这里的每个江南士绅,心里都是明白的很。

“我听人说,”顾学突然一脸兴奋,向众人低语道:“听说张江陵夜御十女方能满足,那个镇蓟的武将也不要脸,给他送美姬,送海狗肾!”

“呵呵。”高静成笑道:“前日接王凤洲一信,言及元辅私事,也是十分有趣。”

王凤洲便是王世贞,太仓人,亦是江南大世家中人,他是明朝中后期赫赫有名的“后七子”之一,文章和诗文都叫人没有话可说,所以是现在江南文坛领袖人物,一听说他张居正,各人都将耳朵竖了起来。

除了熊熊燃烧的八卦心理外,就是因为王世贞和张居正有严重的积怨,具体细节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反正王世贞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张居正毫无疑问是邪恶的。

“王凤洲说江陵相国日饵房中药,发强阳而燥,又饮寒剂泄之,其下成痔,则脾胃不能受之……”

“原来江陵果然食****。”

“啧啧,听说江陵府中有美人数十,个个堪称国色,比皇宫大内还要厉害的多。”

“艳福无边,纵身体受些损亦值得了。”

明初因为太祖太宗两朝的高压,民间十分“质朴”,不论是请客,宴席,穿着,日常用具,都以朴实无华为主,纵是有钱,亦很少用丝制品等值钱物,门户也不是有钱就能乱盖的。到中期之后,思想放开,心学流行,民间有一种解放大潮,文人就是急先锋,著名的金瓶梅等著作,就是在嘉靖和万历年间出现的。

众士绅说着张居正的这些龌龊事,也不论真假,表面上是鄙夷奚落,眼神深处,却是闪烁着羡慕的光芒。

“这些事,切勿外传。”高静成抬手道:“有辱元辅名声,有碍官场观瞻,众位切记。”

“这个是自然。”

“我等省得。”

高静成不说,有人还想不起来,这么一说,众人都是会意,当下一边点头,一边脸上都显露出会意的笑容。

这些话不仅要说,而且要大说特说……管你张居正是不是为了国政累跨的,管你是不是为了国计民生在扩田检地改条鞭法,管你是不是为了节省财赋宽免徭役和重整驿传……反正你就是纵欲无度!

顾学的笑容,也是与众人一样,甚至多了几分恶毒。顾宪成给他的信中,经常抱怨和叫苦,而顾宪成身边的人,不论是**星还是邹元标,或是李三才,对张居正都有强烈的反感。

罔顾国家旧制,随手安插私人,政由私门,与民争利,考成法是最大恶法,这些观点,都是由顾宪成在信中不停的吐露过来。

这些信到江南,自然就成了顾学等人的炮弹,源源不断的打出去,江南一带,对张居正的各种举措原就十分不满,彼此算是一拍即合,整个舆论,自是对张居正十分不利。

三月吴善言被殴一事的处理,也令江南舆论大哗。

堂堂文官巡抚都御史被殴于小兵,不论吴某人做事多荒唐,但居然因此免职,朝廷这样举措失当,张居正这个首辅,又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奸相,”别人已经转了话题,开始说些词诗戏曲之事,顾学插不上嘴,只得在船上自顾自的想着,“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被皇上赶回江陵,要不然早点死了也好!”

第475章 伏子

“小可赵裕,叩见老阁老。”

“老阁老”便是徐阶,已经望八十的人,在当时是难得的高寿,他身量颇高,人也瘦,眉宇间自有一股威严,只是须眉全白,看起来已经是垂垂老矣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了。

“罢了,请起来。”

赵裕有生员的身份,又曾经在南京的国子监厮混过一段时间,这个身份,见知县拱拱手叫声老公祖就完事,不必下跪,但在徐阶面前,他只能老老实实的跪下,连叫他起来答话,也是一种恩典。

“你是两年前到过我府,是么?”

“是!”

赵裕对徐阶的记忆力颇感吃惊,老老实实的就应了一声。

“不对。”徐阶道:“老夫记得你是五六年前就到过我府,且在我这里住下,替我徐家一门看门诊断,你医术高明,是以老夫留下你来,你在此三年多之后,才到南京国子监想弄一个出身,现在来我这里,想来是撞木钟,想弄一封八行,到吏部捐一个贡生,再想办法挑出来做官,是不是?”

“是,是,小的心思,难逃老阁老洞见。”

赵裕满头大汗,尽管天气并不炎热,他却是汗出如浆,一会儿功夫,就把前领衣口的衣服都湿透了。

“罢了,你且下去,住下来再说。”

“是,小可告退。”

待赵裕走后,徐阶身后闪出一个人影来。

“告诉你的上官,这个赵裕,暂且不能用。”徐阶也起身,手中柱着仗,却是巍巍然如泰山般的感觉。在他身边的那个人影也是感觉到庞大的压力,心中暗自对这老不死的前元辅敬佩不已。

“阁老是说他胆子太小?”

“对喽。”徐阶道:“在我这里历练一下再说吧。”

他顿了一顿,又道:“人,是你们找,怎么做,也是你们的事。老夫也就是****一个出色的医者出来,余者,皆非老夫能管之事,亦不愿去管。”

那人心里冷笑,知道徐阶想撇干净,不过这事情现在只是一个想法,徐阶真的只需要在外围配合,将人当成自己医官便是,别的事情,真的不必徐阶与闻。

堂堂前元辅,门生故旧满天下的老人了,这件事情,当然不会真的深入其中,一旦败露,一生的功名成就付诸流水,徐阶当然会有所取舍,有所保留。

“阁老放心。”那人轻轻一躬,轻笑道:“一切都在我们家大人的掌握之中,阁老只需等消息便是了。”

“嗯。”徐阶眼中寒芒一闪,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慢慢的踱了出去。

……

……

“好了,摇摇火把,告诉那些狗娘养的,咱老子们来了。”

一座八百料的海船之下,有几艘小型铜炮放在船首,大约是大佛郎机和二将军炮一类的小炮,口径并不算大。

海浪的浪花溅在船头,撞的四分五裂。

一脸横肉,满脸狞笑说话下令的是一股四百多人的海盗的首领韩立诚,在他对面,是坐着小船赶过来的李国强,他的部下也有四百来人,这两股大寇就是今次海盗来袭的主力了。

另外十多股,多的两三艘船,一百来人,少的也就一艘船,三四十人。

这些海盗,多半就是在莱州半岛到天津,觉华岛,中左所,皮岛,在这片海域海动。

官兵水师强劲时,他们就是海商,贩运一些短途货物,赚取利润,老老实实的贸易,靠岸时也不敢惹事生非。

被官府记录名字的就呆在船上,不上岸边便是。

现在北方明军边军还算强劲,水师却已经彻底崩坏了。嘉靖年间要备倭,登州水师营实力不弱,海盗只能分散成小股,多半时候不敢闹的太过份。

这些年来,已经越聚越多,渐成气候!

海盗袭击沿边地方也不是头一回了,向来如此。趁夜杀入,一直抢到第二天过午,在官兵反应过来之前再上岸,等少量的官兵赶到时,他们早就已经回到大海之中了。

只有很意外的情况下才会与官兵正面接触并打起来,但真的打起来,海盗也是根本不怕官兵……事实上除了辽东这边还有一些武官有家丁外,在登莱半岛再到长江沿边,根本没有一点军事力量能威胁到他们。登州的城守营和水师营早就败坏不堪,只能充充样子,守守登州城的水关,真叫他们出击,这般家伙非炸营不可。

正经的募兵营都是这样,那些卫所的指挥使说是三品大官,对登莱本地和青州一带的山匪和响马杆子一点办法也没有,山东和登莱的卫所官员几乎都没有家丁,只有少量的看宅护院,百来人的土匪就能叫他们无计可施,卫所兵勉强集结起来,根本就不能打仗,如果不是班操兵制度还在,恐怕这些家伙连集结部下都办不到了。

越往南边,卫所越崩坏,营兵也越不能战,这是海盗的经验。

在中左所这里,以往要顾忌黄敬和海盖参将的家丁,所以海盗不敢过于深入,这一次虽是与黄敬勾结,却听说有七百官兵,这个数字很多,不过韩立诚已经询问过多次,知道带兵的就是一个千总,没有游击或参将,千总的家丁不会很多,就算是在辽东这样的地方,最多有二三十个家丁就很了不起了,至于营兵,韩立诚也好,李国强也罢,都不曾将营兵看在眼里。

他们这样谨慎小心,完全是出于李三的劝说。

“两位大爷,还是小心些好。”李三看到两个海盗一副骄狂模样,忍不住又是劝道:“这股营兵还算精兵,有铁甲……”

“得了。”李国强本人就是辽东营兵出身,逃亡后到海上与十来个旧伙计一起为盗,慢慢到十来艘船几百个部下的规模,他们的老巢在一处海岛上,实力越来越壮大。

他一脸傲然之色,喝斥李三道:“营兵?营兵老子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铁甲再强,兵器再利,也没有精气神,一有不顺就崩盘,老子可是正经的营兵出身,这辽镇各营我少说也经历过十来个营盘,当兵吃粮十来年,还要你个狗才多说?”

李三被骂的哑口无言,他很想用词汇把那千总部营兵的凶悍之处给描绘出来,但他词穷了。而且细细一想,那营兵除了每日练的时候口号叫的山响之外,似乎也没见什么厉害之处。

黄敬带李三去过盖州等地,见过杨绍先的家丁是什么模样,马上左右开弓,几百斤的石锁举着玩儿,十几张桌子堆起来,攀爬过去形若无事,一个个都是眼神冷漠,神色彪悍,个个都是刀头舔血的好汉,相比较之下,中左所这个千总部的营兵似乎真的不怎样,也就站队还好,刀切豆腐一般的光滑整齐。

“好了,别废话了!”韩立诚满身杀气,烦燥道:“俺们杀上去赶路那股营兵,你们给银子,以后俺们来中左所,你们支应钱粮,这可是说定了的!”

……

……

“大人,军情局的人来了。”

“好,请进来。”

天气温润,张猪儿的公厅门窗都大开着,若是再过一阵子天气热起来,便得关上,否则蚊子能将人吃了。

他的公务已经渐渐上了轨道,很多公文文书不等天黑就办好了,营房已经兴建完毕,从军营到公厅到军械仓库,军需物资仓库,修理场所,室内练兵场,室外靶场,可称一应俱全。

辽阳镇的规矩还是和当年的舍人营一样,做大做全,供给军人的物资都以最全最好为佳。

七百余名千总部的官兵经过了几个的集训,精神面貌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军将士,混杂在老兵阵里,几乎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其实所谓老兵也不大准确,当初舍人营全部是以京卫的武官子弟入营,天生就有祖上余荫,最少也是副百户,总旗,但这样的身份在辽镇根本没有人在意,相反,不升到军士长,队官,根本没有人在意,在别人眼里,你的世职就算是百户,没有军职,就是一个兵。

这样的人也是少数,张猪儿已经在考核很多人,除了实在不成器的几个之外,在新的两个司的新兵抵达之前,会把他们全部提为军士和队官一级的武官。

以老带新,可以共同进步。

“见过千户大人。”

“好,请坐下说话。”

军情局的人自成系统,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内部的官职和军职,只知道也是以辽阳的军职来做为上下的标准,除此之外,更多的内情外人无从得之,也不敢随意打听。

在张猪儿面前的这位,就是一副标准的渔民模样的青年,脸色黑红,两手骨节粗大,手皮泡的有些发白,脚也是赤脚,好象不习惯穿鞋的样子。

如果不是这人拿着军情局的凭证,张猪儿真不大敢相信,这人居然是军情局的一份子,而不是真正的渔民。

前一阵,他接到郭宇的一封信,里头含糊提到了他和朱尚骏一起执行了一次秘密任务,具体的东西郭宇当然没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