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247部分

调教大明-第247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颇觉无奈,也知道张崇功这个粮道是来抢功来了,义州城是卫城,原本没有文官,只有按察和布政分司的官员定期来巡视,粮储道当然也定期来检查工作,张崇功前一阵过来检查,正好遇着大战,这一次他算捡着了大便宜,几百斩首的功劳肯定是武将的,但守住义州,文官有运筹指挥之功,就算文官升官困难,不能一下子转迁,但肯定会被重重记上一笔,将来转为兵备道,再转巡抚的可能性就大的多了。

明知道对方来抢功,但国朝以文驭武的格局早成,李成梁也就是因为有封爵才能凌驾于巡抚之上,李宁等人可没有这等护身符。

当下匆忙迎出,在仪门前三人跪了一跪,张崇功好歹知道给李家的武将一个面子,亲手将陶成喾和李宁两人扶起,又笑着令李平胡起身,表面功夫做足了,这才与三员武将有说有笑的往里头去。

安抚人心,抚恤死伤,张道台也没有这种打算,还是赶紧和武将商量妥了报功奏捷的细节,嗯,也就是怎么分功的细节是要紧。

……

义州之战的细节惟功也是在事后几日才知道,顺字行在义州有一个收货点,没开分店,不过有这个当掩护是足够了,军情局当然放了人,没有行动组,有一个情报收集组,义州是个方圆不到三里的小型卫城,里头几乎没有平民,只有少量商家和固定的商队,这还是因为广宁是辽东的两大马市之一,北虏不来打草谷的时候,贸易是在广宁开展,义州这里也会有路过的商队,否则的话,根本连放个情报组的价值都没有。

在和义州情报断绝的前提下,判断就很重要了。

“陶希忠,你说北虏是不是就由黄羊台再到草塘湾这个路线撤退主力?”

“从这里走最好走,职部判断,肯定是从这里走。”

虽然顶着不小的压力,陶希忠还是立场十分坚定,没有太多的迟疑。

“很好。”惟功没有多说什么,很平静的道:“参谋部下正式军令吧。”

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

“是!”

陶希忠环顾左右,眼前是三个骑兵局,骑兵现在只有一个千总,由马光远这个参将充当,另一个千总郭守约随大队行动,并没有前来广宁。分为两个司,两个司把总,一个是李宝,一个是黄国瑞,也是顺字行的老人,副把总是马世龙王国英等人,有京卫子弟,更多的还是顺字行出身的军官。

在场的参将级别武官还有张简修和王国峰,军法局主管兼步兵第三千总部的钱文海,军需官周思进,还有挂游击衔的侍从武官罗二虎等人,他们站在军官侧后,不那么引人注意。

虽然张用诚和周晋材不在,老资格的郭守约和王柱两个参将也不在,不过陶希忠还是感觉到一阵紧张。

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已经离开几年的李守拙,这个小兄弟长的英俊,白面书生一样,但遇大事有静气,几乎没见到有紧张的时候,可惜早早被派了出去,现在大家都做到参将一级,有从二品也有正三品,李守拙却不知道在哪里了。

在心底无声叹息一声后,陶希忠肃容道:“骑兵第一司第一第二局,第二司第一局,明日全部出击!”

“是!”

所有人都站起来,连刚刚一直挠头的张简修也不例外。他虽然挂了一个赞画的名义,不过对这种军事会议,战事部署,真的是完全没有概念。

在他的印象之中,还是大将升帐,然后下发令箭,各将领兵出征。哪里象现在这副模样,心里的感觉,真是万分怪异。

……

三月二十六日,天气已经颇为和暖,天色刚有一丝明亮,早就准备完毕的三个骑兵局,包括惟功身边侍从室的卫士们全部集结完毕。三个骑兵局并没有满编,加上卫士,一共三百四十人,每个人都穿好了自己的锁甲,带好兵器,弓箭撒袋,水壶和干粮等补给。

当然,最重要的是三个军医也随行,准备了大量的绷带和止血药等药品。

看到辽阳镇准备主动出击,镇夷堡里的辽镇将士一脸看疯子的表情,现在是蒙古人大队急撤的时候,俗话说的好就是归师莫遏,人家急着跑路回家你去挡路,纯属疯子的行径,原本这几日骑兵局的优秀表现已经赢得了广宁兵的尊敬,这一下就又是荡然无存了。

刚到辰时末刻,整个大队已经抵达草塘湾,因为绕道西边,并没有遇到蒙古骑队,躲在山丘中间的峡谷里之后,也就不必再担心被蒙古大队发觉。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北虏的哨骑,王茂材等夜不收被放在外围,如果真的有哨骑前来,就由夜不收负责驱赶,最好演成一场夜不收对哨骑的遭遇战。

惟功觉得北虏在一心逃走撤退的前提下,又是主动攻击方,这种对侧翼四周的哨探未必会有多仔细,所以这个举措多半只是纯粹的预防。

到了巳时二刻,哨骑来报,大队的蒙古马队从十几个渡口过河,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不过多半是普通的牧民模样,披甲的蒙古骑队多数果然是从黄羊台过河,然后往草塘湾这边赶来。

他们来速很快,预计在一刻之内,抵达伏击地点。

“嗯,来的确实快。”

原本预计速把亥可能会拖到下午才过来,毕竟义州明军出击的可能性不大,在辽阳有重兵犯境,草原内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李成梁优先要保的是广宁,然后才是义州,敌军攻击当然要还击,远离城池追击,义州守将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惟功领着卫兵打马疾驰,很快就翻上了几十米高的山丘,在山丘斜坡的一边,整个草原如一块浅绿色的巨型毯子,全部展现在他的面前。

远方是一条浅黄色的河流,如同一支利剑将大地劈开,河流东边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靠近河边的地方还有一些零星的灌木从,越是往内,大片大片的草地连绵成片,犹如一块铺陈在天地之间的硕大的毛毯。

此时尚是初春,草长的浅,只到马蹄高低,若是盛夏之时,足可长到马腿一半的高度,大量的野兽潜藏其中,整个草原,蕴含着勃勃生机。

一到秋冬之时,绿草枯黄,一场接一场的大雪自天空而降,到深冬时节,整个平原上除了白色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色彩,牧民都是藏在毛皮缝纫出来的毡包之中抵御寒冬,没有必要不出毡包一步,一场大雪下来,可能就是成群的羊群或牛群冻死,到那时,猎兽不得,这些牧人就化身强盗,去抢掠辛苦耕作的农耕民族。

汉族与草原民族的战争,就是一场资源的抢夺的战斗,如此而已!

看到速把亥的大纛和大队的披甲骑兵漫山遍野而来的时候,惟功心中一阵激动。

他没有害怕的感觉,十余年的武者生涯,这么多年的辛苦,在国公府的挣扎,奋进,和一个个对手的搏杀,这一切早就将他锻炼的心如铁石。

眼前这一切,将会是自己的试金石。

回首身后,他心中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密密麻麻的各色战马喷着响鼻开始从坡底列队而上,指挥官不停的下令,号手们开始不停的吹响铜号,将大队骑兵指引到他们应该呆在的位置上。

坡顶上开始出现一个个骑兵队列,每个骑兵局下有三个旗队,每个旗队是三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一人,旗队长手中持着的是镶嵌着小旗的骑枪,每一队骑兵都紧紧挨着身边的战友,每一匹战马的横度线都是根据旗队长手中的旗枪,每个小队,一个小队接一个小队,整个骑兵战线犹如刀切一般的整齐。

整整近两年时间,所有的骑兵在不停的训练着密集阵形,训练二百步提速冲击,三百步,五百步,训练彼此的配合,训练阵形,与夜不收骑兵局全方面的训练不同,普通骑兵局训练的兵器种类都少的可怜。

三百四十人正好是排列成三排,长长的三列阵列每排是一百一十余人,阵列上竖起的长矛枪头和旗枪的枪尖闪烁成片,整个队列紧密相联,每个骑士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间隔,每个人的膝盖都能顶到同伴的膝盖。这样密集的队形对步兵来说都不容易保持,对骑兵来说,更是来之不易。

两年多的时间,不论是骑兵本身还是战马,都是经历了严格的淬炼!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近代训练和战争体系之下的真正的近代骑阵,拿破仑的精锐骑兵就是这么训练出来的,一个法国骑兵打不过一个马木留克游牧骑兵,五个法国骑兵就能与敌人互相有胜负,一个小队的法国骑兵就能追着对手打,而一个连的法国骑兵,足以挑战五倍以上的敌骑!

这就是体系的胜利,在近代骑兵体系面前,任何巅峰或是低谷的封建游牧骑兵都玩儿蛋去。

这是惟功的杀手锏,也是他敢于在戚继光面前说大话的理由。

他早在京城就考虑过未来的布局。

在大明,要出头一定要涮军功,在京城所谓的出头,当上国公,屁用也不顶,在大明的权力体系里,国公根本连七品六科给事中都比不上,也就是看着尊贵而已。

京营是暂且碰不得,这一条路走不通,另外一条路就是经营地方,成为一个比李家还有实力的强势藩镇。

挟地方势力,再入京城,到时候,才是另外一番天地。

这些骑兵,就是他的法宝,是他在大明涮军功闯出一番天地的最大的倚仗,是不是能成功,就看今天了!

坡顶出现大队明军,刚刚赶到草塘湾这个月牙型坡地的北虏马队一阵混乱,号角声声,先是有超过百骑的游骑过来,远远绕道往远方赶去,显然是要看看除了眼前的明军马队之外,是否还有更多的伏兵藏在山谷深处。

更多的披甲北虏开始在号声中集结起来,大股大股的骑兵轰隆隆的跑来跑去,整个天地之间似乎都是被这些拿着铁矛的蛮夷给填满了,各色的旗帜随风飘扬着,各色的战马,各色的皮甲……整个草原之处,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色块,在最初的慌乱之后,在速把亥的大纛之下迅速集结了近千骑兵,枪矛成林,战马尾羽拂动时的景像都是一道奇诡而瑰丽的风景,这么近的距离之下,似乎每个北虏的脸都是清晰可见,那种丑恶,狰狞的脸庞,嗜血与残暴混合的眼神,还有很多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四周,不到四百人的明军挡在他们几千甲骑回家的道路上,怎么想都是一种不智的行为。

与惟功和参谋局上下设想的一样,北虏的军政混杂不堪,真正每个大酋长身边的亲卫骑兵并不算多,大大小小的台吉们自己有自己的算盘,最少在现在的情形来看,不少小台吉已经带着自己的甲骑先行离开,速把亥这里也就是自己的亲骑,在他身后,炒花率领的参与义州之战的大股骑兵还在黄羊台附近,速把亥要么现在就放弃抵抗和阵形,往身后逃走,要么就得在这个坡地之上,与明军来一场殊死搏斗。

是把命运交给后背,忍受被少量明军追兔子一样撵的满山跑的耻辱,被众多大大小小的王爷台吉们嘲笑……速把亥会怎么选择,简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迎战,将明军的脑袋割下来,给老子当夜壶!”

大纛之下,速把亥两眼血红,二十七年间,他亲手斩杀的汉民都不下百人,时至今日,还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形,他感觉自己被侮辱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冲锋

看着北虏大队迎上前来,辽阳镇嘹亮的军号再次响了起来。

激动人心的军号,令人振奋而鼓舞的军号!

简单的音节,比起以前传统的军乐来,这种军号声在音节上并不复杂,但就是几声简单的转音,就是叫人心潮澎湃,有一种奋勇杀敌的感觉!

三个骑兵局排成长长的三行队列,锁甲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每排一百一十余人,骑兵局的将士与惟功的亲卫混杂在一起,惟功就是在第一排的最前头的位置,做为这一镇的最高指挥官,他的位置就在这里!

第一排的骑兵全部使用丈四长的长枪,在正中的位置上的两个旗队,除了锁甲之外,格外加了一层铁鳞甲。

在一会的冲阵战斗之中,这些战士将直面敌阵最厚实的地方,所以他们的战马最强壮,他们的铠甲也最坚固厚实!

第二队和第三队的骑士们则全部使用上等苏钢打造出来的厚背戚刀,戚刀的形状和倭刀有一点形似,原本就是戚继光在长期与倭寇的战斗中发觉了倭刀轻薄锋利一往无前劈砍威力巨大的好处,在嘉靖年间就加以仿制,到现在万历年间,蓟镇宣大辽镇到处都有人使用戚刀,只是这种刀打造繁难,用时很长,没有上好的工匠难以打造,加上戚刀需要使用上等的闽铁或苏钢,造价十分昂贵,这种厚背戚刀,每柄最少在八两银子,这个价格够买两头牛或是一匹普通的战马了。

而每一次战争,战士手中的钢刀可能就消耗掉了,这仗打的不是武器,就是一堆一堆的银子。

双方的战马都是良驹,在感觉到战场氛围之后,脾气暴烈的战马不停的嘶鸣着,硕大的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