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87部分

调教大明-第187部分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兄放心……”张居正缓缓道:“张惟功是做事的人,定国公和张惟贤几个都不是,现在且叫他们胡闹上一阵子,数年之后,老夫还是会保张惟功的。”

“清理大工这主意又是怎么回事?”

“磨磨他的性子吧,叫他吃些苦头,我也好同别人说话。”

张居正嘴角显露出笑容来,此时他才显露出自己的真实心意,不论如何,张惟功此子暂时可以牺牲,将来再给予相当的补偿便是。

……

张居正坐轿离开的时候,王锡爵也是正好路过惟功身边。

此老性如姜桂,老而弥辣,张居正夺情时,就是他同人一起到张府力劝张居正夺情,以他江南士绅一脉领袖之一的身份,张居正也不好在事后报复,此事不了了之,王锡爵在自己日后的记录之中对张居正不乏批评之辞,但在张居正死后,大家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也就是此老和不多的人持公正之论,认为张居正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这样的良心之论,市场有限,一直到数十年之后,才被广泛认同。

在此时,此老也是惟一出自公心支持的一位,看到他,惟功便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叉手躬身,十分的恭谨。

“少年人,莫要发愁。”

王锡爵没有说太多殿上的事,已经发生过去的事,无谓多提。他提点惟功道:“京师道路沟渠这件事,买好于权贵难,结交见赏于百姓易,你莫要为此事而沮丧,细细想想老夫话里的道理!”

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

惟功听得此语,浑身一震。

适才他一直沉浸在此次事变的诡异的思索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些愤恨,此时被王锡爵这么一说,才猛然醒悟过来。

清理大工专差,这当然是苦差事,但何尝不是一种机会?

经商聚集财富,他已经做到了,练兵,他已经知其中三味,为将,他已经是盖世猛将,韬略,他也是初窥门径,现在欠缺的就是民政上的历练了,而且正如王锡爵所说,清理工程,可以邀买京城人心,立功见赏于无数的平民百姓,也是积累无数功德,增长自己的名声,短期看是坏事,长期看来,是件大好事。

“老夫对你有厚望!”

王锡爵又勉励了一句后才转身离开,看着此老的背影,惟功也是又苦笑起来……说起来容易,北京的这种道路和排水排污的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在短期内治理完毕,怕是很难,功劳是大,也要取得着才成啊……

“大人!”

“大人出来了!”

惟功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外时,久候多时的部下们都是一起围了上来。

每个人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个个都是气息彪悍,散发着凌厉凶猛的气息。这其中,周晋材和佟士禄等人,最为优秀。

还有赵雷和合撒尔等夜不收的首脑们,身上更是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死气,令人一见之下,就胆战心惊。

这是杀人过百才形成的杀气,眼前的这些武官,虽然品秩不高,多半穿着四品或五品的武官袍服,年纪更是都只在二十左右,只有两个夜不收司的主官年纪稍大一些。

马宏骏等人留在营中安抚燥动的将士,并没有前来。

张用诚与宋尧愈等人已经在英国公府推算事件,也没有赶来。

“大家不必如此。”

眼前这数十个青年武官,散发着一种强烈的气息,这种气息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兄弟同袍之间才有的感觉。

这些年,惟功亲手调教出他们,平时吃住同行,战时则同列,虽不是亲兄弟,彼此的感觉,却是比普通的兄弟更加真挚热烈的多。

惟功令众人散开,左右前后打量了好一会儿,终是笑道:“你们这些家伙,杀人放火,或是打人训练,使刀弄枪,个个是好手,但叫你们去修桥补路,施粥施药,你们怕是要抓瞎吧?”

今日廷议的消息已经传出来,周晋材和陶希忠等人原本都是在军营之中,此时赶过来,也是要在精神上给大人支持,惟功是什么差事,他们当然是知道的很清楚。

“修路挖坑,难道能苦过习武?”

“我等在大人带领下什么苦没有吃过?这一点小事,不在话下。”

“一切惟大人马首是瞻,我等能吃得练武学兵的苦,当然也能经受住任何的磨练和刁难。”

“嗯,你们说的很好。”

惟功十分满意,眼神之中满是自豪,在这个时代,他如果真有的有什么根基和难以抛弃的东西,眼前的这一群伙伴们,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环。

……

“小人给大爷贺喜了。”

“恭喜大爷正位总兵之职。”

“给大哥贺喜了。”

李如松在小时雍坊中寻摸了一个大宅子,前后有十几进,足可住一二百人也不会拥挤。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之中这是叫人咋舌的大手笔。不过以李家的财力来说,花这么一点钱住在这个花园都没多大的宅子里头,又是十足的低调,说起来李家这位大公子大爷,还算是受了委屈了。

李如松本人倒没有什么,他嗜武成狂,只要有演武场和跑马练骑射的地方,怎么着都不打紧,因此买了宅子后,又赶紧动工,将一大片地方拆了,不大的后花园都夷平的干干净净,原本主人花费不小的心思弄的那些奇思异巧的山石花木都是遭遇了无妄之灾,被填平挖走丢掉了事,上好的兰花都掘了根丢在了地上,若是叫文人雅士看了,怕是要鬼哭狼嚎起来了。只是以李大公子的脾气秉性,又哪里会理会这些?焚琴煮鹤是用不着,不然的话,也不妨为之!

将门将种,就要有将门将种的样子!

彪悍,凌厉,为达目的,为了更高的成就,眼前的美好事物,李如松可以轻松的毁上十次八次亦再所不惜!

听到家下人的恭贺,李如松笑的十分随性写意。

以他的身份,这个地位尴尬的总兵官还真的不必太放在眼里,五城兵马司的那几千虾兵蟹将更是不值一提。

而且他也没摸清楚,自己境遇突然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摸清原因的升职和降级一样的危险……李家已经在辽东兴盛了几十年,其中有很多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万历五年时,辽东报土蛮大举入侵,朝中一片惊惶,张惟功父子上书言称此事多半不实,稳住了朝野人心,事后证明,果然是辽镇虚张声势,谎报军情以自重身份。

事后,张居正将辽东巡抚换人了事,并不曾为难李成梁,不过李家父子知道,这事情元辅算记了一笔帐,留待日后再说。

万历六年时,趁着张居正回乡之际,辽镇的参将陶成喾又报称长定堡大捷,斩首过百级,是一次不少的边镇胜利。

当时兵部已经信了辽镇的报功,结果张居正一力反对,事后查明,果然是有谎报军情,甚至有杀良冒功的嫌疑,好在死的都确实是蒙古边民,并不是汉人百姓,这一件事就算是又遮掩了过去。

由此两事,李如松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父亲虽然在张居正心中是稳定辽东大局,震慑土蛮诸部的不可易的人选,但在元辅心中,自己父子绝不是善男信女,提防和打压,也是应有之事。

果然隔了不久,自己就被给事中弹劾,大同副总兵做的好好的也做不下去了,被调入京城投为闲职,一只老虎不能啸傲山林,哪怕给的食再多再丰富,也是一种变相的折磨。

李如松进京不久,就和京城的第一勋贵张惟功狠狠打了一架,两边打的火花四溅,也是李如松这种郁闷心理的宣泄。

现在这个总兵一职突如其来,李如松并不觉得欣喜,只是家人的恭喜也不好峻拒,随便听着也罢了。

他的眼神,扫过眼前这些人。

跟随他的家将也全部都是李府中的老人,个个都是武艺高绝,忠诚上也没有问题……李家的财富,向来是与家将们共有,前程,也是保着家将们不停的向上,这样的体系之下,家丁们的忠诚是绝对无需怀疑。

今日之事,十分诡异,他要挑一个人出来,立刻折回关外,询问一下父亲大人的意见……

“大哥,大哥。”

院落外传来十分张扬的叫喊声,比起奴儿哈赤那种恭谨到了十足,还带着一些奴性的“大哥”声,外头这位,简直就是嚣张跋扈到了极至。

听着这样的声响,李如松先是皱了皱眉,接着便是在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来。

“叩见大哥。”

来的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个头不高,但肩宽体厚,显得十分壮实,走路的时候,步伐有力,每走一步,必踩踏起一片尘土来,光是看这模样,便知道是练力到了巅峰的高手。

“老二起来。”

李如松伸手出来,将那个壮实青年扶了起来,兄弟两人俱是高手,猛一搭手时都是发力,不过李如松劲力稍弱一些,先是搀扶时对方并没有如他所说的起身,他面色一沉,再次发力,脸颊涨红,对方嘿嘿笑了一声,这才应声而起。

“大哥,俺劲力可又涨了?”

“嗯,确实是涨了不少。”

“听说你在京城遇着厉害的对头,李有升他们都不是对手?”

壮实青年是李成梁九子中排第二的李成柏,脾气十分暴烈,劲力之高在李家诸子中能排第一,李如松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年轻时就曾深入草原,而且是正史记录的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开弓漫射的高手,但纯粹以技击术而论的话,李如柏还犹在其兄长之上,堪称李家九子中个人武力最高的一个。

此时提起长兄吃亏的事,李如柏眼中显现出暴烈残忍之色。他在辽东时经常一言不合便杀人,李如松在边境斩首过百人,杀出来的威名赫赫,李如柏却是好勇斗狠,死在他手中的辽东人却也是不在百人之下。

看到二弟是这般模样,李如松也颇感无奈,但他的脾气也不会遮掩什么,当下冷然道:“小英国公张惟功,你不是他的对手。”

李如柏狞笑道:“大哥你武学不如俺,这个话俺可是不服。”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有机会一定要去和张惟功较量一番。他的横练功夫是南派过来的武学,从少年时一直到今天没有一天停过练习,每日泡在药酒里捶打,皮肤如同牛革,刀枪肯定防不了,拳脚相搏,凭他这一身横练功夫加上可开碑碎石的掌力,李如柏不觉得有谁会是自己的对手。

看到李如柏这般模样,李如松微微摇头,这个二弟,这种火爆性子,京城要多事了。

兄弟二人说话时,其余的家将都避在一边,奴儿哈赤也是站在一边伺候,此时看向李如柏的眼神中,也有一丝蔑视的感觉。

李家兄弟,他只服李如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

“你怎么来了?”

劝说无效,只能由他,李如松便换了话题。

“朝廷着我为锦衣卫千户,即期上任。”

李如柏在此之前已经是授给辽东都司下的铁岭卫指挥佥事,调入京中的这个锦衣卫千户是实职,并非世职,就算如此,能在御前任环卫官,并且是实职,也是因为李家的地位所致了。

李家诸子中,李如松是自幼随父出塞,往击诸胡,立下赫赫战功,职务都是从战功中来。如柏,先是授锦衣卫千户,然后是佥事,未立寸功,出京便为密云游击,然后就是黄花岭参将,然后是蓟镇副将,一路高升,全是家族荫庇。

老三李如桢则是在数年之后任锦衣卫佥事,后来执掌南北镇抚,提督西司房,为环卫官数十年,一直到万历四十七年之后辽事败坏,李如桢以李家子弟身份出京任职辽镇,然此时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厮养的健儿已经星散,辽镇凋弊毫无战力,李如桢以环卫官出边镇,毫无根基,困守城池而无作为,后因失城罢官,崇祯年间才被赦出。

老五李如梅亦曾任御倭总兵,辽镇总兵,然燥急无大将才,不如乃兄李如松多矣。

李家九子,任总兵者五人,副将者四人,然而真正被后人评价有勇有谋,可以为大将的,也就是李如松一人,所谓一虎八狗。

李如柏说的轻松,不过李如松知道此事没有那么简单,皱眉问道:“父亲有没有什么交待叫你带来?”

“哦,有!”李如柏粗心之至,经李如松提醒之后才猛然一拍自己的前额,笑道:“父亲有一封书子,着我亲自带来,还叫我塞在怀里,不准叫家将们拿!”

他一边说,一边将怀中的一封书信掏了出来,书信的套封已经被汗水湿透,李如柏是急性子,一路飞驰狂奔,赶路到京城,书信成这般模样,并不奇怪。

“糊涂!”

李如松狠狠瞪了二弟一眼,然后立刻撕开书信,父亲刚拙有力,佼佼不凡的字迹,立刻跳入眼帘。

李成梁,以秀才生员的身份荫父祖世职从军,数年之间累功至辽镇总兵官,在他之前,辽镇十年换八总兵,或战败,或战死,沿边一带,几乎被蒙古土蛮各部打成了筛子,李成梁上任至今,辽东防线已经大致稳定,这样的人,算是文武双全,一笔字刚健有力,力透纸背,显示出强烈的自信与威严。

“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