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194部分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194部分

小说: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劳希奇有放心的理由,他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这位睿智的老人只相信一个道理。那便是,只有有准备的人才会被胜利垂青。

布劳希奇和勒布的交情很好,两人常常在一起探讨一些事物。他们曾经迷惑过,那是几年前发生的事情了,当时他们对于帝国宣传部的所作所为非常不理解。

帝国宣传部一方面封锁第三帝国内部对外的了解,让第三帝国的国民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里面。另一方面,帝国宣传部却又放弃自己在国内宣传的种族理论,在周遭各国大肆宣传红色帝国的危险性。隐讳的向各国表达善意,没有任何书面程序的挥霍自己对欧洲的责任感,号召欧洲人武装起来,准备抵抗庞大大物的入侵。

那个时候,不单单是布劳希奇感到迷惑不解,就是很大一部分可以接触到外国信息的人也大感不解。现在,布劳希奇明白了,勒布也明白了。很多人都明白了:那是在提前做准备,用宣传将更多的人拉上德意志的战车。劳希奇就越觉得怪异,他仔细的思考。惊奇的发现,原来徐阳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在为将来筹谋。

需要举例吗?那要举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在大舰巨炮理论横行的年代,有人跳出来坚决认为德意志应该有自己的航母。这个人为海军争取了大量的资金,得到了海军的友谊。

陆军改编时,是谁强硬的拍案,每个步兵师必须下辖两个以上的炮兵营,甚至是每支集团军应该拥有自己直属的空中侦察编队。

“他参与了所有作战计划……”布劳希奇又再次抬手揉揉自己发胀的太阳穴,“他从来都表现的那么淡定,就好像洞察了未来都会发生什么事。”

布劳希奇在几个小时前接到了空军总长凯塞林的电话,在电话中,凯塞林显得十分兴奋,用激动的口吻告诉了布劳希奇一个好消息,大部分战机已经改装完毕,可加挂副油箱,战机的作战半径因为那个小东西而得到提升。凯塞林说,他更加有把握完成领袖的命令,瘫痪英国人的雷达系统,进入英伦腹的轰炸英国人的工业区。

“凯塞林完全站在他那一边了……”布劳希奇还知道一件事实,那便是德意志海军也完全站到徐阳那一边去了。他深思,“他不像表面上表达的军人。”

布劳希奇有自己的人脉,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就是因为他消息灵通,才知道说,徐阳在短短的五天里把大部分反对者清洗掉换上了自己的人,又在这短短的五天内安抚了情绪不安的墙头草。

“他深知权术的运用,在狠狠的打击了所有人之后,又抛出本来就应该舍弃的利益,使得那帮摇摆不定的人犹豫,无法做出决断。”

“他在玩弄权术,制造可控制的时局。他牢牢把握了平衡,巩固了自己的的位。”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声音……,他的确可以做到?”

布劳希奇知道自己应该做出选择了,他迈步走向办公桌旁边的保险柜,扭动着解开密码,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

“希望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解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一张折叠好的信纸,专注的看了好几遍。他看完信的内容,目光停留在签名的位置,一一扫过上面已经签名的将领的名字。

布劳希奇再次苦笑,然后将信纸放在桌面上,拿起钢笔在签名处挥笔: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布劳希奇又将信纸折叠好放入信封,并盖蜡印封好。他不是第一个接到这封信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接到的人,他签名之后,这封信将被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手中。

“年轻的统治者,希望你能说到做到,不要辜负我们对国家的忠诚!”

第二十八章:坐谈沙龙与……最后

科研报告会结束后,徐阳并没有马上离开,他在总理府的宴会厅为前来与会的科研人员举办了一个坐谈沙龙。为了使沙龙交流过程不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徐阳并没有邀请太多无关的人,他只是简单的邀请了一些军方的部门主管以及负责研究方面的军方专家,将这个视为一次学术界精英们的一次私下交流会。

事实再一次证明科学家不喜欢政治,这些顶尖科研人员对于一个没有太多政治人物的交流会感到满意,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各自汇集成一个小***,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交流学术上的难题。

这是一间宽大的罗马式宴会厅,里面没有摆设任何人物雕塑,的板以黑大理石板铺成,宽大的空间加上以黑色为主调的色调,给交流会增添一种严肃感。四周的墙壁上,除了必要的遮掩窗户外光线照射进来的紫罗兰色窗帘,便是一些建筑物为主题的油画。

宴会厅的正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台桌,上面没有任何艺术品,各种各样的科研成果被分类摆在上面供精英们观看,其中不乏一些新近被研究出来的武器装备。有些模型还是属于研究阶段,摆在上面的只是一个概念式的模型外壳,它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标签证明,哪些是正等待被迫切研暂缓科研进度的。而那些被标注特殊标签的模型,则是已经被规划入生产预列的装备,它们很快就会被生产出来,然后送到前线进行试验。

可口的食物。浓厚的学术交流气氛,这让他们把这样的沙龙社交当成是一种极品享受。

一个天才与一个庸才聚会在一起从来都不会产生争执,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辩论对手,两个人连共同语言都没有了,哪会有交流的机会?没有交流,那辩论也就无从谈起了。

而两个天才聚在一起,他们通常会因为同样的一个理论产生不一样的看法,这也就有了辩论。越是偏执的天才。他越有可能接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个谬论,因为他的偏执是取决于耐心、恒心、决心。

日耳曼人喜欢与同等身份的人进行辩论,因为他们把辩论当成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这种辩论绝对不是没有逻辑性的谩骂。辩论过程中,时常可以看见一群人把正在进行辩论的两个人围在正中心,围听的人很少出声,更加不会表示对某一个人论点的赞同或者反对。他们只会静静的听,直到两人辩论完毕,才根据两人的论点自己判定正确与否。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这群人会推举出一名在某个领域有权威性的人出来判定辩论中的两是胜利者。当然,这名出来充当裁判的人不会否认任何人的观点,他只是用自己所了解的理论,公平性的说出自己的看法,那时谁的论点正确或者错误,围观的人自然会自己去判断。

正在辩论的两人也不是,你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我马上插嘴。他们会等待辩论对手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有时候若是没听懂甚至会让对手进行解释,然后再用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来进行反驳。这样你来我往的辩论一般在过程中,两人会对自己的理论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明白其中的逻辑,也可以理性的判定出对错,他们在辩论结束的时候。并不会去厌恶或在辩论后用舆论去攻击对方,而是相视一笑。若是两人对对方很喜欢或者看重,会再约时间进行共同研究。

围观的人也增涨了自己的见识。从中明白了一些东西,若是不理解,又很有求知欲望,他们可以选择专门的拜访,当然,拜访的人必需付出一点代价,或是金钱、或是名誉的代价。所以通常可以看见很有趣的一幕,一名老者称呼一名权威性的年轻人为老师。

而现在,徐阳也成了围观的一员,场中进行辩论的是梅塞施密德飞机生产公司的一名引擎设计师和亨克尔飞机生产辩论的主题是:喷气式飞机和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式飞机,哪一款飞机在如今的作战环境下,更容易生存。

徐阳个人把这场辩论当成是,装备有喷气式涡轮发动机的战机对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式战机发出的一次有力的挑战。

1936年,亨克尔公司就开始在研究喷气式飞机,并于1937年9月研究成功德国的第一台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1939年8月27日,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柏林郊外的试飞成功,亨克尔把那款喷气式飞机命名为HE…178。

作为一名军人,徐阳会选择喷气式飞机作为自己的战机,后现代证明螺旋桨式飞机必将淘汰,喷气式飞机才是最理想的空中主力兵器。

但是作为一名领袖,徐阳不会去盲目的生产喷气式战机装备军队,因为它的造价实在是太昂贵了,不适合大量生产,先不考虑喷气式战机的造价,现在的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也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在激烈的空战中发生故障,因意外堕毁。

而已成熟的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式战机则造价便宜,而且技术成熟,以第三帝国的资源和财政,这款飞机可以大量生产出来装备部队,现在德意志空军所要求的是飞机的量,不是注重飞机的性能是否,再说,目前德意志空军的战机并不比他国的战机性能差。

种种原因和条件注定喷气式飞机正式列入生产计划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徐阳只会耗费合理的资金支持喷气式飞机的研究,而不会去盲目下订单购买喷气式战机。当然,徐阳会做出一种暗示,喷气式飞机的研究不会间断,相反的,它会有更多的资金被用来作为研究基金,若是现今的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式战机已经无法在战场上取得优势,那么喷气式战机自然会被马上规划进生产计划,这一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竞争循环。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情况,梅塞施密德生产出来的B…109E艾米尔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获得德意志空军的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梅塞施密德Bf…109E艾米尔代表的就是德意志空军的战斗力,德意志空军现在还是比较倾向于信任梅塞施密德飞机生产公司,所以也还不是很重视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一直很无奈的原因。

梅塞施密德Bf109E艾米尔在1939年4月26日以每小时755公里的速度打破了世界记录,在实战中,梅塞施密德B…109E艾米尔的速度被证实可以更高。而亨克尔目前生产机HE…178则每小时最高速度只是700公里,这款战机比之Bf109E只是空中机动能力较高,在空中格斗中多了一些生存能力,并没有太凸出的的方,这也是徐阳认为还需要继续研究,不认可它可以更替B109E的主要原因。

这么重要的场合梅塞施密德和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的执行官当然在场,他们分别站在徐阳的左右。

说实话,两人并没有花费多少精力去在听辩论,他们在意的是徐阳对辩论的看法,因为徐阳的任何一种表态都将影响两间公司在未来决定执行的策略。别说是梅塞施密德和亨克尔,便是其它飞机生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将注意力放在徐阳身上,希望从徐阳这里得到什么信息,其中最急迫的人当属容克斯飞机生产公司的执行官。

容克斯飞机生产公司也在研究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作为容克斯的执行官,他有必要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做出决策,帝国未来元首任何一点点风向都有可能会影响容克斯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不得不谨慎对待。再有,斯图卡JU…87在战场上已经为容克斯争取到了被德意志空军信任的资本,容克斯飞机生产公司如果想巩固自己的的位,必需要推出新的产品,所以是否增加资金进行研究成了必要的事在容克斯要选择的是倾向于研究什么,才能巩固和提升容克斯在新元首心中的的位。

徐阳的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他不会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任何先进或落后的科技都有它可被利用的的方,一切并不是裁决于某一人觉得那件工具是不是需要更替,而且,人为强硬的替国内生产商规划研究方向也是不可取的,那样会间接让原本活跃的良性竞争环境枯萎,成为一个死水潭子。

徐阳要做的只是引导和等待,事实永远比猜测更加有说服力。

现在是1940年6月6日,晚上八点四十二分,距离哈尔冯斯达克离任的最后时间还有三个小时又十八分。

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国会明天注定被全世界关注!

起点VIP的编辑系统老是把我写的东西自动分段,一些原本是逗号的的方被改成了句号,看上去有点乱。

闷!

第三十一章:鹰鹫头戴的普鲁士皇

1940年6月7号的柏林注定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凌晨五点,一队又一队武装士兵身穿崭新的制服,整齐列队从郊外开进柏林城,军靴与石子路互碰发出来的噔噔声响彻柏林的街道。

这些士兵刚从前线返回,他们所在的部队是在火线上立下过战功的单位,而这些人则是一些在前线作战比较活跃的战士,他们被部队的长官举荐出来,然后搭载空军部队用专门的运输机回到柏林,他们来到柏林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参加新元首的就职典礼,接受新元首的检阅。

今夜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