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医内科学 >

第71部分

中医内科学-第71部分

小说: 中医内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在运用大黄导泻时,当中病即止,大便宜每天2~3次软便为佳,不可令腹泻无度,否则会更伤胃气,使病情恶化。大黄的用量因人而异,可由3g增至15g。大黄生用、后下,制大黄同煎,也有讲究。一般而言,老人、小儿、体质极弱者,应选制大黄同煎,作用缓和而持久;如是大便燥结较甚,则应选生大黄后下方能达到通腑泄浊的作用。

【医案举隅】

王某,女,42岁。

因头晕8个月住院。

主要症状:头晕,恶心,时有呕吐,胸闷胁痛,全身乏力,纳食不香。尿量少,大便时干时稀,下肢浮肿,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嫩,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脉象沉细稍弦。

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脾虚则纳食不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头晕、恶心,甚则湿浊上逆而有呕吐。脾虚津液运化失职而湿聚为肿。肝气郁结,则见胸闷胁痛。拟疏肝健脾治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味。

处方:东北人参10g(另煎对入),苍白术各109,茯苓30g,甘草6g,法半夏15g,陈皮10g,广木香10g,砂仁6g,柴胡12g,白芍12g,生姜6g;薄荷3g。

服上方后,头晕减轻;恶心呕吐消失,纳食增加,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全消,胸闷痛亦消失。继守原方治疗,共服55剂。出院后门诊继续治疗,迄今已1年零8个月,病情稳定。

编者按:此例关格为脾虚肝郁,两脏合病,脾虚转输无力,肝郁则疏泄失职,以致三焦不通,气化不行,下窍不利,清浊相干为病。间者并行,肝脾同治。治脾用香砂六君子汤,疏肝用逍遥散。服药后脾运肝疏,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重病转轻。

(时振声。肾炎中医证治要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古代文献精选】

《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关则不得小便……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热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热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

《景岳全书·关格》:“关格证,所伤根本已甚,虽药饵必不可废。如精虚者当助其精,气虚者当助其气。其有言难尽悉者,宜于古今补阵诸方中择宜用之。斯固治之之法,然必须远居别室,养静澄心,假以岁月,斯可全愈。若不避绝人事,加意调理,而但靠药饵,则恐一曝十寒,得失相半,终无济于事也。”

《证治汇补·癃闭附关格》:“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

第五节阳痿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时,由于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古籍中有十分丰富的古代房中学内容,已有对阳痿初步认识的内容记载,其中竹简《十问》认为阳器与身俱生而先身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阳痿为“阴痿”。《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气大衰而不起不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认为。‘‘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在治疗上亦以温肾壮阳为主。《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治疗阳痿的药物15种,如白石英、巴戟天、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蛇床子、桑螵蛸、阳起石、淫羊藿等,这些药物多为后世医家治疗阳痿所沿用。明清时期对阳痿成因的认识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湿热、情志所伤亦可致阳痿。如明·王纶《明医杂著·卷三》说:“男子阳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甚而致痿者。”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云:“有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至清末韩善征《阳痿论》专著,对阳痿的认识逐渐完善,治法除补肾之外,尚有从心(心包)、脾胃、肝(胆)等脏腑经络论治。《阳痿论》强调辨证,以虚实论阳痿,反对滥用燥烈温补。

西医学中各种功能性及器质性疾病造成的男子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劳伤久病、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发病机理为肾、肝、心、脾受损,经脉空虚,或经络阻滞,导致宗筋失养而发为阳痿。

一、病因

1。禀赋不足,劳伤久病

先天不足,或沉湎情色,恣情纵欲,房事不节,及早婚多育,手淫频繁等,均可以造成肾精亏损,命门火衰,而导致阳事不举。久病劳伤,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或年老体衰,气血不充,宗筋失于温养,则痿软不兴。《素问·痿论》说:“人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萎。”再如《类证治载·阳痿》所言:“阳之痿多由色欲竭精,或思虑劳神,或惊恐伤肾,或先天禀弱,或后天食少……而致阳痿者。”

2。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忧思郁怒,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脉络不张,血液不充,宗筋弛纵,则病阳痿。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宗筋失荣,故阳痿难举。或大惊猝恐,伤于心肾,气机逆乱,气血不达宗筋,不能作强,则阳事不举。《景岳全书·阳痿》说:“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日恐伤肾,即此谓也……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

3。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损伤脾胃,失却调养,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输布精微以养宗筋,则宗筋不举而痿软。或过食肥甘厚腻,致使脾虚失运,酿生湿热,下注宗筋,气机受阻,痿而不举。

4。外邪侵袭

久居湿地或外感湿热,蕴结肝经,下注宗筋,气机受阻,发为阳痿。或寒湿伤阳,阳为阴遏,也可发为阳痿。

二、病机

阳痿的原因虽然众多,其基本病机为肾、肝、心、脾受损,气血阴阳亏虚,阴络失荣,或肝郁湿阻,经络失畅,气血失充,导致宗筋不用而成。肾藏精,寓元阴元阳,主生殖,开窍于阴器,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司宗筋。宗筋者,一指一身之筋,二特指男子前阴。肾精、肝血是性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为其动力,肝气疏泄则使其气机通畅,血液充盈,当举则举。情欲平复之后,血液归藏于肝,当痿则痿。心乃君主之官,情欲萌动,阳事之举,必赖心火之先动,如若忧虑伤心,心血暗耗,心火不动,则心难行君主之令,而阴茎软而不举。肾虚精亏,真阳衰微,精亏失润,阳衰失温,则宗筋不振,无以作强。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气血不达宗筋,则宗筋不聚,阳事难举。脾之经筋皆聚于阴器,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宗筋失养,乃阳事不举。故阳痿之病位在宗筋,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皆相关,主要病在肾、肝、心、脾。

阳痿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且多虚实相兼。肝郁不疏,湿热下注属实,多责之于肝;命门火衰,心脾两虚,惊恐伤肾属虚,多与心、脾、肾有关。若久病不愈,常可因实致虚,或因病致郁,加重病情。如湿热下注,湿阻阳气,可致脾肾阳虚之证;湿热灼伤阴精,或肝郁化火伤及肝肾,而成肝肾阴虚之证。虚损之脏腑因功能失调形成各种病理产物,又可因虚致实。如脾虚痰湿内生,或久病人络夹瘀,可致脾虚夹湿夹痰、肾虚夹痰夹瘀之证。此外,心脾肾虚损之阳痿,常因欲求不遂,抑郁不欢,久之大多兼夹肝郁不疏之实证,以至病情更加错综复杂。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成年男子性交时,阴茎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无法进行正常性生活。

2。常有性欲下降,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寐不安,精神苦闷,胆怯多疑,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

3。常有操劳过度、手淫频繁、房事不节、久病体弱、情志失调及消渴、郁证、惊悸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阳痿与早泄: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勃起,包括痿而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早泄是指性交时阴茎能勃起,但因过早达到高潮射精,导致性交过早结束的病证。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差别,若早泄日久不愈,可导致阳痿,或二者并存。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虚则乏力气短、腰酸腿软、尿频清长、舌淡脉细,实则胸闷胁胀、烦躁易怒、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腻)。若有虚实夹杂者,需辨虚损之脏腑、夹杂之病邪。

2。审寒热

寒则面白、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热则面红、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3。明脏腑

情志所伤,郁怒所致,病在肝或心;外受湿热,邪客肝经;气血不足或湿热内蕴,则脾胃先病,后入肝经;恣情纵欲,肾精先亏,精损及阳;胆怯多疑,病在心、胆、肾。

二、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为补肾疏肝,健脾益气,行气活血,恢复前阴宗筋气血正常运行。年轻而体壮者,病多在心肝,实证者为多,治以调和心肝为主;年老而体弱者,病多在脾肾,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者为多,治以调补脾肾为先。本病往往因郁致痿或因痿致郁,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入解郁安神、行气活血之品,常可提高疗效。同时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

三、证治分类

1。命门火衰证

症状: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性欲减退,腰膝酸软,畏寒膝冷,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尿频清长,甚至五更泄泻,阴器冷缩,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或沉细。病机概要:命门火衰,宗筋失温。

治法:温肾壮阳。

代表方:赞育丹加减。本方功效温肾补阳,兼以滋养肾阴,适用于真火不足,阳虚精衰之证。

常用药:肉苁蓉、巴戟天、蛇床子、韭菜子、仙灵脾、仙茅、肉桂、杜仲温肾壮阳补火;枸杞子、山茱萸、熟地、当归滋阴养血,从阴求阳;白术健脾以补后天。

滑精频繁,精薄精冷,加覆盆子、金樱子、益智仁补肾固精。阴阳两虚者,可选用还少丹加减。火衰不甚,精血薄弱,或真阴不足,可用左归丸治疗。

本证多见于年高体衰者,用药注意阴阳相济,所谓“阳得阴助而泉源不竭”,尤肾精不足为主而阳虚不甚者,更应以填精为主,少佐温阳之品,若滥用燥烈之品则更耗真精。

2。心脾亏虚证

症状:阳举困难,心悸,失眠多梦,力不从心,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遇劳加重,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概要:心脾两虚,气血乏源,宗筋失养。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功效益气健脾,养心补血,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虚弱之证。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熟地、当归、龙眼肉养血生血;木香、香附理气解郁。

临床应用时可加巴戟天、仙灵脾、九香虫、露蜂房等以助兴阳起痿,重者另配人参炖服。本证多见于劳心劳脑、操劳过度者,治疗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配合药膳调补更好。

3。肝郁气滞证

症状:临房不举,举而不坚,或寐中或其他时候却有阳事自举,心情抑郁烦闷,胸胁胀满或窜痛,喜太息,脘闷不适,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所愿不遂,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宗筋不用。

治法:疏肝解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养血柔肝作用,用于情怀不畅,抑郁烦闷,气机阻滞证。

常用药: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养血柔肝;陈皮、枳壳、川芎行气活血。

若气郁化火,出现口干口苦,急躁易怒,目赤尿黄,可加丹皮、山栀子、龙胆草;兼有瘀血,可加丹参、赤芍、鸡血藤以活血化瘀。兼见纳呆便溏者,为肝郁脾虚,可选逍遥散加减。

本证多见于年轻者及新婚者,须重视心理调理,辅以药物治疗,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4。惊恐伤肾证

症状:临房不举或乍举乍泄,心悸惊惕,胆怯多疑,夜寐噩梦,言迟声低,常有被惊吓史,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病机概要:惊恐伤肾,肾精破散,心气逆乱,气血不畅,宗筋失养。

治法:益肾宁神。

代表方:启阳娱心丹加减。本方具有益肾壮阳、疏郁宁神作用,适用于惊恐伤肾,心肾亏虚证。

常用药:人参、菟丝子、当归、白芍补益肝肾;远志、茯神、石菖蒲、生枣仁宁心安神,交通心肾;柴胡、香附、郁金理气疏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