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2曹操大传 >

第94部分

12曹操大传-第94部分

小说: 12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吕蒙离开濡须口后,东吴方面谁接替他。”曹操问张辽。 
  张辽说:“换成老将周泰了。” 
  一直未发言的曹丕不知周泰是谁,他问张辽:“周泰在东吴军中的实力如何?” 
  张辽说:“周泰出身于东吴的行伍之间,历经了不少大的战役。据说孙权年幼时,曾奉兄长孙策的命令守宣城,不意遇到山贼的围攻,情况急危。当时的周泰仅为一伍长,正好巡逻至此。接获紧急军报后,一方面派急使求救,自己则带少数人马,先行突破山贼的防线进入城内。由于孙权守兵太少,宣城即将被攻陷,周泰就护卫孙权突围出城,山贼团团围住他们,周泰战至剩他一人,仍死死护住孙权,当时就身受几十处刀伤,他舍命救主,在东吴军中威名大震,周泰另外的战功是在打刘表时立下的。 
  “孙权的父亲孙坚死于刘表的部将黄祖刀下,周泰在为孙坚报仇的征讨中,怒杀黄祖,深得孙权喜爱。周泰虽不识文字,但作战非常勇猛,责任心强,严守军令,从不马虎。他从士兵当上大将,了解士兵疾苦,能与士兵食同锅、睡同铺,没有大将的傲气,深得战士的爱戴。” 
  张辽对周泰评价很高,曹丕不禁脱口赞道:“好一位将领!” 
  曹操却哈哈大笑道:“周泰仅如此而已,我军胜过他的大将军多多是也!在座的每一位将军都比他周泰强。” 
  曹丕知有失口之嫌,双颊被其父羞得绯红。于是,在这个会议的后半程中就一言不发,以免再出洋相。 
  “周泰出生微末,以孙权一贯用人作风,他启周泰为濡须口守将必抬高其地位,能使出身士家豪族军官服从吗?”曹操问张辽。 
  张辽就如数家珍似的把孙权启用周泰的情形详细道来:“正如魏王所料,当孙权宣布委周泰接吕蒙守濡须口之职时,吴中人大吃一惊。他们猜测芜湖令徐盛或孙权之亲戚朱然是守濡须口的人选。一听说是周泰,徐盛、朱然果然大为不满,并不听其调度。孙权以慰劳濡须口众将为名义,把周泰等文武百官聚在一起,酒酣耳热之际,孙权令周泰指着身边的每一处伤,就叫他说受过这伤的原因,据说孙权当时很激动地向周泰道:‘幼平(周泰字),你对孤的忠诚,有如我亲兄弟一般,战时猛如豹虎,不惜身体安危,重创数十伤,肤如刀刻,此皆护国的明证,孤不把濡须口之千钧重托委以你担,无以表述孤对你如骨肉之情。” 
  曹操待张辽说完,也道:“周泰猛将忠诚,世所难得;孙权知人善用,父兄之业可继也。” 
  军事会议一完,曹操、曹仁就安排大宴招待众人大啖豪饮,酒过数巡,曹操举杯起立,向他手下的老部下们祝道:“戍守边疆,军机常紧,粗粮淡酒,众位辛苦。今日放松一切,尽情欢娱,我敬大家一杯!”说完,仰头喝了一杯酒。 
  徐晃端起酒杯,向曹操及曹丕敬酒道:“不瞒主人,几月来公明酒不沾唇,舌未尝腥,今日聚会,定会饱餐一顿。主公远道而来,辛苦皆同,公明将敬主人一杯。”在场将士相继敬曹操、曹丕的酒,一直持续到半夜三更。 
  大家吃酒达几个时辰,话似乎说尽,宴上只听喝酒的“嗞嗞”声。 
  张辽忍不住这等寂寞,他向曹操拱手道:“大王,喝酒无助兴之物,我来舞一回剑如何!” 
  曹操赞道:“许久未见文远之翩翩剑姿,不妨使出来!” 
  张辽乘着酒兴,“咣呛”抽出利剑,在宴席中间的空地上左刺右挑,舞将起来。 
  徐晃见状,仗剑离开座位,朗声道:“文远,公明陪你对舞如何?” 
  徐晃、张辽两员虎将手执明晃晃的剑,你刺我封,左劈右挡,虽似精猛,实则极有分寸。曹操看着与自己出生入死的爱将宝刀不老,不禁豪情也生,捋须呵呵大笑。 
  张、徐二将舞罢剑,曹操向众人道:“久居边关,不闻丝竹,未睹妙舞,只恐太寂寞了,我唤乐女舞伎为诸君一乐。”说罢拍掌三声,屏风后鱼贯而出六位浓妆妙女子,两女抱琴,一女持筝。筝声清越响将起来,一女轻启檀口唱起来,宛如百灵,软声慢语,动人心扉,两女妙姿翩翩,红绫翻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众武将看得如痴如醉,听得意乱情迷,不知时间流逝,身置何处……雄难鸣了两遍,众人仍不罢席,酒烫了几回,菜上了几遍,乐妓弹奏起一苍凉的曲子,这是曹操自己谱的曲,众将最熟悉的曲子,众将官以箸击着节拍,曹操情绪大振,唱了起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的歌声把宴会推向了高潮,曹仁、张辽、徐晃、李典等人皆噙着泪花,反复地把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唱个不停…… 
  东方将晓,众人皆大醉。曹操在儿子曹丕和歌妓的搀扶下,退到寝室休息。亲兵把烂醉如泥的众大将背到了宾馆安歇。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1)     
  二○八 曹操在襄阳视察军情后,正想回邺城。有细作从荆州回来报告孙刘将发生战争的消息。 
  孙权与刘备由初期结盟到撕破脸皮互相仇视的原因,是为了争夺荆州这块土地。 
  刘备答应孙权攻下益州就还荆州,但益州收入他囊中后,却对荆州只字不提。后来,维持荆州和平的鲁肃死了,关羽就在江陵一带集结重军,作出迎战东吴军的姿态。 
  孙权先想通过外交途径去解决荆州问题,就派遣在吴做官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前往晋见刘备,要求归还荆州之地。 
  想不到刘备却推辞表示:“目前我正全力想争取凉州,等凉州到手后,再将荆州全部归还给你们吧!” 
  诸葛谨只好据实向孙权报告,孙权听了大怒道:“此乃刘备不还荆州之厚颜无耻的借口而已,他拖延归还时间,虚假应我一番。他还培植关羽势力,吾非剪去其羽不可!” 
  于是,下令重新设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行政官位,准备接收事宜。但关羽下令军力戒备,禁止东吴的官员入城,并派军队驱逐之。三郡行政官员狼狈逃了回去,孙权见状大怒,下令吕蒙率两万军队,要以武力夺回荆州之郡。刘备不甘示弱,亲自由蜀中到公安,指挥关羽以武力威助。孙刘大战一触即发。 
  就此局势,曹操召张、徐、李等将领分析了一下。 
  张辽道:“孙权无力与大王、刘备两边作战,因之与你修好,以便放手对付刘备;刘备自以蜀中道险关坚,不惧大王之军,就不把孙权放于眼中。愚下认为,大王表面是助孙权,实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势。” 
  曹操道:“文远之意即为‘鹬蚌之争,渔翁得利’。但战场局势变化莫测,忽友忽敌乃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请君随机应变,不可大意。” 
  曹操把襄阳、樊城、合肥的部队重新部置了一下,又调于禁的军队南下,加强南边的防务。 
  二○九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关羽率军袭击襄阳城,曹军猝然间守城不住,退缩樊城,曹操正欲往前线督军,哪知后院又祸起萧墙,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军事政变,他匆匆赶回城去平定,把南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曹仁。 
  这次军事政变称为“吉本事件”。 
  吉本是献帝的御医,原来颇为支持曹操,但他经常到许都汉献帝的宫室里为皇帝看病,皇帝拉拢他,希望他除去曹操。 
  吉本暗接圣旨,与他的两个儿子吉邈、吉穆在许都串连,少府(财务官)耿记、司直(丞相府行政官)韦晃参与其中。耿纪,名季行,其祖为汉高祖开国功臣,历代受汉王室福荫,所以是忠汉排曹的中坚。他先从丞相秘书迁至侍中,后升为汉室少府。吉本与他联系上之后,他深表赞同。他见曹操进封王爵,出入用“天子车服”,早就心内不平。后他又与好友韦晃联系上,韦晃忧郁地说:“你我虽恨曹操擅权,但他握有重兵,起事不慎,如同伏完、董承一样下场啊!” 
  耿纪说:“彼等失势,乃其行不周密,手无一卒而致。我们如要成功,须得组织一支兵马,缴械王必的御林军,占据曹府。” 
  韦晃信心不足地说:“招募士兵,谈何容易。” 
  耿纪说:“汝之好友金祎,乃金日石单之后,忠于朝廷。他为洛阳令,手下有部分军马可用。” 
  韦晃恍然大悟,大喜道:“金祎素有打曹之心,且他与曹操心腹王必是多年老友,他参与进来,王必势必不会怀疑。” 
  于是,韦晃、耿纪、金祎、吉氏父子组成一个倒曹团体。金祎为迷惑御林军头目王必,常去拜访他,王必的探子因这个关系,不敢去刺探金家之事,韦晃、耿纪、吉氏父子因而才可以放心在金祎家实施密谋计划。 
  王必是曹操的心腹老将,忠贞可信。荀彧、荀攸去世后,他便以丞相府最高长官的身份兼任首都许都的御林军头目,其实就是曹操安排他监视皇帝和文武百官。 
  正月初,金祎与韦晃等人密集商议起事计划,金道:“正月十五夜,城中会大张灯火,庆祝元宵。耿少府、韦司直,你二人集家仆,杀到王必府前埋伏,我派刺客进入他府中行刺,一旦成功,就径直肃清他的军队,然后请皇帝召百官面谕讨伐曹操。吉氏兄弟请从城外率我的一千士兵突入城内,制造声势。”几人计划一定,就对天发誓,歃血为盟,然后积极厉兵秣马,临期行事。 
  起事当晚,金祎先去王必府中拜望,趁机留下刺客。吉氏兄弟以打猎为由,出了城外,与金祎的士兵会合,只等城中火起,便冲进去。王必与金祎饮酒至二更,金祎才告辞。这时王必已有微醉,脚下飘然。暗匿的一个刺客冲出,一刀斫去。王必武艺高强,闪身躲开,护卫的兵丁急忙持械抵挡。另外一个刺客却放起火来,埋伏在外的耿纪、韦晃率三百士兵冲进王府,一场混战立即展开。 
  王必持剑拼死抵住四个士兵的进攻,杀了两人,他自己也中了几刀,鲜血汩汩地从手臂、臀部流出,他的肩头也被耿纪一箭射中。生命危在旦夕,此时,一个卫兵牵来一匹马,掩护他逃跑。王必忍住剧痛,腾马逃向金祎家去。背后追兵赶来,王必着忙,弃马步行。至金祎门前,大叩其门。原来金祎从王府辞出后并未回家,率人在城里放火,招吉氏兄弟进城。他家中闻王必叩门之声,只道金祎归来。仆人隔门问到:“主人,王必那厮你们已杀了么?”王必大惊,方悟金祎与耿纪等同谋造反,不敢进去,只好返身奋力杀向追兵,他这时虽已是血人,但求生欲望令他勇猛异常,当场斩杀了四五名追兵,威慑住了敌人。王必又向一骑兵扑去,砍下了那兵一支手臂。兵丁大嚎一声,应声坠马,王必夺过马匹,疾驰而去。 
  城外的吉氏兄弟见里面起火,知道事已半成,率兵呐喊冲进来,观赏元宵花灯的百姓被马蹄踏死不计其数,城中只闻“杀尽曹贼,匡扶汉室”的口号声。 
  王必单骑夜奔许都城外的典农中郎将严匡的军队中,当即点兵五千,不管伤势严重,只略为包扎一下,就又冲回许都城。许都城虽被金祎等控制,但曹操的一些部将,仍把献帝居住的宫门死死守住,不让皇帝与金祎等汇合。            
第二十九章 不取汉中 只取天下(2)     
  王必杀回许都城时,吉本、金祎、韦晃、耿纪等人惊慌莫名。他们以为王必早就战死,没想到他还活着。王必指挥大军狂杀叛军,金祎、吉氏兄弟、耿纪等人纷纷战死,叛军群龙无首,投降的投降,逃遁的逃遁。 
  王必把许都的变故飞报曹操后,尽将金、耿、韦等五家宗族老小全部拘拿,许都的在朝大小百官,悉数拿下,押解邺城,听候发落。 
  过了十天,曹操回到邺城。王必箭伤复发,不治而死。曹操亲自到王府,主持丧事,他安慰了王家后人,并亲自手书“国之良臣”四个大字的门匾,悬于王府的门首,以示表彰王必的功劳。曹操把王必厚葬后,就着手清理这次叛变事件的漏网之鱼。他把叛变的金、耿、韦、吉等人的家族全部斩首于市中菜市口。 
  过了四天,曹操于教场立红旗于左,白旗于右,对王必拘捕的朝中百官下令道: 
  “耿纪、金祎、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了火的人,请立于红色旗帜那边;如没有参与救火的人,立于白色旗帜之下。” 
  朝中众官多数未参加叛变的人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就站在红色旗帜之下,那些叛变的官员也都钻入这个队伍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